王宏甲按:2016年春,我初见的塘约并没有这么多新房子,只有一条新修的村路格外显目。没有人叫我写这个村庄,促使我下决心要向社会报告出这个村庄的原因有三:一是它村部楼里写着的四个字“穷则思变”,让我感到这个村庄虽穷,但有精神。二是把生产队散伙后的村民全部组织起来,重走集体化道路。三是把承包地重新集中起来,据说农民们把承包地的田坎挖掉时“像土改那样高兴”。那时他们刚刚从非常贫困的泥沼中拔出腿来,还没有摸到“小康”的门。我想,如果有一天塘约村发展成比今天繁荣百倍了,打动我的仍然是上述三个原因。
今年以来,我走了十多个省的六十多个村庄,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寂寥的农村中,农民已多么需要组织起来。可以说,渴望组织起来,重走集体化道路的需求已布满一切穷乡僻壤。塘约村党支部把全体村民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这是塘约被全国各省越来越多的党政领导和农民共同关注的深刻原因。
塘约的意义不在于它按照“三权分置”的设计走了,而是它在完成了“规定动作”后独具创造的一跃——把土地全部流转到村社一体的合作社,由此迈出革命性的一步,正是这一步,完成了从“三权分置”向“三权统一”的嬗变,由此实现了集体化道路的重建。
下面是来自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栏目的消息:
40年前,安徽小岗村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今天,农村改革面临着“二次飞跃”,贵州出了个塘约村。塘约实践对当下农村发展的意义在哪里?
2014年6月,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冲毁了黔中大地上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塘约村。然而,这场大水之后,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塘约村,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2014年塘约村还是一个省二级贫困村。2014年的一场洪水让这个贫困村雪上加霜。
但是仅仅两年时间,塘约村却走出了贫困的重围,全村脱贫,实现了从二类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巨大转变。
曾经的塘约村
如今的塘约村
王宏甲
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花了近一年时间,多次深入塘约村做了大量的调查,就塘约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撰写了《塘约道路》一书。记录了塘约村村民在基层的生动探索和实践。
透过塘约巨变,
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将和我们一起探讨,
塘约实践对当下农村发展的意义。
塘约村支书:左文学
专家:张文茂
专家:李炳银
专家:王诚
东南卫视 周五21:15播出,由福建能源集团独家冠名的《中国正在说》,王宏甲《贵州塘约:一个村庄的脱贫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