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村,初听来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庄名。或许和你听过的张庄、刘店、程寨等等任何一个村庄的名字也没多大区别。 但为什么在短时间内有如此多的媒体、记者或个人去报道关心呢?
这里面的故事,还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讲完的,但可以断定的一点是,这里肯定有故事。
这里其实也不像我们老家的那些村庄,那些称得上的也不过是一个繁衍生息的村落。这里也不是我曾去过的简龙村工业园、辛庄服装园区、新郑航空港那样。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处,地处北京东北五环外离首都机场不远的地方,这里是有打工博物馆、新工人艺术团、“工友之家”的地方。
我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工友之家,尤其是对于工人和农民兄弟姐妹来说。那我就来简单说说我与工友之家的缘份吧。
我是在16年5月份才知道有这个机构的。说起这个机构对我的影响,我想还是先得从我这十几年打工生涯说起。
我从2003年开始南下深圳打工,一直到2007年,可以说是初入城市打工新鲜期,不知疲惫也从不抱怨。2007年到2012年在宁波的几年应该算是青春迷惘期,也开始对机械化的生活有所怀疑。而2012到2016年可以说是从怀疑到绝望无助再到愤怒后重新思考的过渡期。
这些年来我不敢说我有找到自我,在珠三角、长三角各大沿海城市里辗转打工。车间换了不少,工厂也换了不少,但都是越做越迷茫,生活也越来越糟糕。
我在2007年左右开始在车间的机台旁试着表达自己,2012年左右算是个创作井喷期,哎,其实准确说应该是发牢骚高峰期。写的多了,自然就想分享,于是就在车间里给同事讲诗歌,读海子的诗。
刚开始人家还敷衍着说挺好,可再聊下去人家就明显不感兴趣了,所以和同事交流的心愿也只好作罢。晚上下了班,大多时候就会去网吧,哪怕上网半个小时,想找自己欣赏或喜欢的所谓同道中人。
不懂得怎么找那些诗歌网,所以就在微博上开始试着给自己喜欢的歌手投私信,比如汪峰、许巍、张楚等,我都发过私信给他们。然而有一天楚哥还真回复了呢,可别提当时多激动了,通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交流,楚哥给了好好多实用的生活及创作建议。
记得那是在一个四月份的夜晚,下夜班已经很晚了,楚哥说给我介绍个北京的朋友,工人艺术团的,我就这样有幸认识了新工人艺术团的许多大哥。
多哥在微信里帮我分析个人情况,疏导指点人生方向,告诉我要好好工作,努力做个优秀的新工人。那一瞬间我的心被他这一席话彻底融化了,那种在外漂泊那么多年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涌上心头。我们素未相识,听到的话却是任何工厂、公司、甚至集团工会都没有讲过的。以致那晚,我久久难以入眠。
后来在在7月份我就从海宁来到了北京,最先到的也是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
本文照片均由作者提供
在多哥的带领下,我参观了读书室与打工博物馆,那是件非常震撼的事情。看过省级的市级的博物馆不少,但是关于打工的,有关三亿多工人记忆的博物馆还真是第一次。
“没有我们的文化,就没有我们的历史,没有我们的历史,就没有我们的将来”,一行大字在博物馆内赫然醒目。看到暂住证、工资条、缝纫机等一系列在外务工的打工者熟悉的物品,欠条、工人写的家书、开胸验肺的报道照片,都牵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
我们是农民,我们是工人,我们在为城市创造价值的同时我们只想有尊严地活着。多么真实而质朴的心声啊!走出博物馆的那一刻我感到了一种无法言语的力量,那是在任何一座城市,一座车间里都没有产生过的心情,而那些所有在车间的劳累与坚持在走出博物馆的一瞬间都化成了等量的贡献与荣誉!
接着我在北京798那边找了份工作,算是先稳定了下来。接下来周末的时候我也加入了皮村文学小组的学习活动。
老师们给我们讲劳动的价值,一个新时代工人的责任与义务,以及怎样更好地发挥工人的最大价值,肯定了我们做工人的意义与贡献的同时,也提出了我们怎么更好地做中国新工人。
工友之家在节假日还定期的举办各类活动,丰富我们广大工友的业余生活。记得中秋节还举办了“劳动者的诗与歌”中秋晚会,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员在那里都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一起唱“天下打工是一家”、“劳动最光荣”等提倡劳动价值的歌曲,让外来务工人员在异乡的城市中也找到家的归宿。
还有新工人艺术团的“大地民谣”节目,在村庄、在城镇、在北大、农大各大高校,在河南大学“爱故乡”活动中做公益演出,去到台湾做交流演出。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下歌唱讨论工人生活倡导劳工价值,是一件颇具意义的事情。
这里还有爱心互惠超市,每到晚上七点钟,爱心互惠超市就准时开门了。这里的衣服冬天的羽绒服才20块钱一件,夏天的或牛仔裤只象征性的收5块钱就可以带回家了。
大哥大姐们在这里满意地挑选着自己喜欢的衣物,她们在这里不会顾虑自己喜欢却又付不起的高昂价格带来的尴尬。你不难发现三两成群结伴而来的务工大哥大姐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容,在这里,这一瞬,拉近了自己与城市的距离一般。
这里有乒乓球台,阅读室,工人影院,还会不定期的举办同心互惠集市活动。这里有“工人大学”,不收学费就可以学习,对一些有上进心却苦于没多余存款的工人来说可是一件非常难得的机会。
大地民谣小柳老师和工人们排演的歌曲舞蹈《妈妈一起飞吧 一起摇滚吧》
我还去到过机构下属的同心公社做义工,同心大桃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绿色有机环保又健康,那是一个富有蓬勃且质朴情怀的地方,那里的环境和与伙伴们相处的氛围都很好。
还有还有……关于工友之家让我感到温暖感动的地方,还有太多了。这也是我这些年来在任何一个公司或集团里都没有经历过的。
然而这种种美好,本该如春天的花儿般在阳光下处处盛开,带给工友们更多的福利与实惠,却在今年冬天迎来了肆虐的寒风。
在10月中旬,开始有村里组织的所谓安全隐患稽查小组来这里巡查,随即切掉了整个机构的电源线,说这里得整改那里得调整(详见网易人间《我所亲历的“工友之家”被逼迁》及澎湃新闻“《志愿者陈述:为什么要保卫北京皮村的工友之家》”等各大媒体报道与个人自发的记录)。
就算如此坎坷,工友之家的工作人员仍一边按要求整改,一边用发电机发电继续为社区的工友们提供方便。每日的互惠超市依然为工友们开放着,周六晚上依然还是照常放电影,周日文学小组的课程也没有落下。我们可以猜想到这也是社区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早已习惯并需要有工友之家陪伴的日子。
可当该调理该整改的都做了,村里依然不给送电,还扬言说要让机构在月底之前搬走,否则在院子门口挖沟。
这个冬天本来就冷的早,停电两个月,老人、小孩与机构的工作人员不知受了多少麻烦罪,这还要让人说走就走,这不是把人往悬崖上逼吗?
消息一经报道,瞬间掀起了业内外的一片哗然,求援声、声讨声一篇篇发出来了。在媒体的追踪报道下村干部这才不得不吐露出了事情的真相(详见财经网报道的首页《皮村工友之家“飘摇”或因集体土地之争》)。
其实我们打工的也考虑不了那么大的事情,像利益纷争这样的词汇对我们都像是皇帝的龙椅——发光刺眼的遥远事儿。我们只知道对我们工人有实质用处的,能够改善我们精神面貌与物质生活的,真正的帮助到我们的机构应该存在。我们和这个高速发展的世界需要这样一个媒介,来沟通、疏导并给予实质性的生活建议,让每个人都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新工人的每一步。
写这篇文章是事件发生的几天后,二环内也是出现了难得的冬日艳阳天,一群鸽子掠过久违的蓝天,是带去给五环外的工友之家捎去春的消息吗?不由得想到了19世纪英国伟大抒情诗人雪莱说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愿与所有关注工友之家的朋友们共勉此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