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政府决定:暂停核循环项目选址前期工作
拟议中的连云港核循环项目因部分当地群众反对而被迫宣布暂停,该市政府9日至10日发布多条公告,确认了“暂停核循环项目选址前期工作”。在这之前,从6日开始的部分当地民众的抗议活动一直得不到彻底化解。
这是邻避效应导致的最新一起大型项目被“暂停”,所涉核废料处理厂计划投资上千亿元,是确保全国核工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项目。这个最新挫折不仅对中国核工业不是好消息,它还展示了邻避效应在当下中国的严重程度,它已是中国继续发展所面对的一座大山。
中国需要建很多垃圾焚烧厂,也需要有更多PX项目,大力发展核电则是中国走向现代国家的不二之途,但所有这一切都可能被邻避效应堵住。连云港市政府在群众的压力面前“败下阵来”,说明对这一紧迫问题这个国家尚且一筹莫展。
尽管也有少数城市成功把垃圾焚烧厂建了起来,但是更多项目因当地人反对而取消立项让舆论印象深刻。很多学者相信,突破邻避效应已是中国国家级的严峻课题,它的一系列难度不容小觑。
需要看到,邻避效应心理在中国已完全传播开了,它在各地民间基本确立了道德正当性,而且通过抗议“搞黄”重化工及核立项是不难做到的,成为舆论有相当普遍性的预期。遇到这样的立项就上街闹,一闹政府就会取消立项,这成了邻避效应几乎“笃定”的逻辑。
在全社会层面,人们对邻避效应的危害尚且认识不足,互联网舆论中经常能看到对这类抗议的同情和欣赏,为项目说“公道话”、支持它们的声音不太多。好像这仅仅是事发地的事情,与更大范围的公众利益无关。中国互联网上还曾出现过自由派人士煽动网民声援这类抗议,将之捧为“民主自由之举”的情况。
从政府方面看,对敏感工业立项全过程的信息公开透明显然没有做到位,公众一开始就参与到立项过程中在不少地方也未成为现实。抗议性群体事件发生后,官方往往觉得是“不好的事”,不希望正常报道出来,让更多的人知情。这样的做事方式和态度总的来说是在“躲”邻避效应,而非正视它,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和智慧解决、突破它。
时代已经变了,完全由政府决策、担责,民众只需跟着走的发展方式很难继续下去,邻避效应反映了普通中国人权利意识的觉醒和他们维护自身利益的坚决与执着。国家利益与社区及个人利益不再是前者可以要求后者让步的关系,无论各地官员们喜不喜欢,现实都已是这样。
中国处在邻避效应集中爆发的时期,但它同时也是决定中国现代化能否再上一个关键台阶的时期。不解决邻避效应,中国就将掉入时代的陷阱中无可自拔,无论我们把它叫“中等收入陷阱”,还是别的什么。因此我们衷心希望国家能下大力气研究、解决邻避效应困局,我们也呼吁各种社会力量着眼于中国人的长远利益,为化解这个难题做出各自的贡献。▲(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