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郝贵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质疑

2014-03-04 14:52:49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郝贵生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之一

  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文章的中心有两点:一是突出追求精神和信仰。如文中说: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起来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仰的归属尤为强烈。……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二是追求的精神和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中引用十八大政治报告中的一段话即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然后指出,这三个倡导 “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在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

  笔者完全赞同文中第一个观点。确实中国当代社会某些人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和物质享受而导致信仰缺失、精神匮乏的现象极其严重。可以说这种现象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时期。党和政府特别是各种媒体呼吁并采取多种措施重视信仰和精神追求的教育是完全必要和及时的。但问题是中国当代社会究竟倡导和焕发什么样的信仰和精气神?文章第二点突出强调应该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这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简要概括为24个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后,全国各大媒体、网站以及地方报刊都在显著突出刊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字12点内容。某些报刊还发表文章,反复阐明倡导这12点内容及其重要意义。这是笔者所质疑和不赞同的。

  第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究竟什么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命题。当时解读其基本内容包括四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命题”提出后,就曾经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价值体系”应该包括许多内容,其解读的四方面内容实质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如果说这个体系中有其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那么就应该表述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而不应该表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价值体系”前加“核心”两字组成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不规范不科学的概念和命题。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在继续肯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的同时,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报告没有直接指出这两个概念的关系。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播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实际上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如果这样理解,那么这两个命题中都有“核心”一词,前者又是后者的“核心”,岂不是概念重叠,玩弄文字游戏吗?不仅不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问题,反而把问题负责化。即使按照《意见》中对这两个命题的解释,前一个命题既然是核心,其思想内容就要比后者简要、

  精炼、其特点和内容更为突出。而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表述为24个字,12点内容,实际包括经济、政治、文化、道德、法律等诸多社会因素。这实质是把“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因此怎么能够说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呢?这种概念上的逻辑混乱现象怎么能够帮助人们真正树立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呢?

  第二,24字12点内容是“社会主义价值观”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有真假判断和善恶判断。对事物的真假判断称为“真理”认识。对事物的善恶判断就成为“价值”认识。真理认识是对事物即客体本来面目和本质的认识。价值认识是对事物即客体对人也即主体的需要的满足程度的认识。客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经济学中的“价值”概念的客体主要是商品交换中的商品即物。只有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交换中作为劳动力的劳动者也成为特殊商品即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价值概念不是经济中的“价值”概念。这里所说的“价值”实质是人对人的价值。其价值客体可以是个人或群体甚至整个社会。其价值主体也可以是个人、群体或整个社会。因此其价值判断或价值认识实质是对作为主体的个人或群体对客体的个人或群体的善恶认识。每个人或群体在社会角色扮演中既是主体也是客体。因此作为客体每个人及其群体时时刻刻都受到他人或群体的善恶评价,同时作为主体也时时刻刻在对他人、群体、社会做善恶评价。而这种善恶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就是价值观。任何时代都有任何时代的文化,文化本质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因此文化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中,对立阶级的文化是不同的,经济、政治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文化就是这个社会的主导文化,也是社会倡导的价值观。一个社会倡导的文化和价值观实质也是一个社会对人的善恶评价和做什么人的标准。文化内容是多方面的,价值观也是多方面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也是具体的、多方面的。应该说,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揭示出来的24字12点内容确实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但却不是价值观的核心或者说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概念既是单数,也是复数,因此“核心价值观”与“价值观的核心”可以等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揭示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最主要、最根本、最本质的内容,也是与其它社会特别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的最本质、最主要的区别。而这24字12点内容却没有体现其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这12点内容中,前四点是照搬党的基本路线中的社会主义发展总目标,宏伟巨大,但究竟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并没有具体指出来。中间四点实际是照搬西方普世价值的概念。社会主义价值观不反对这几个概念,指出社会主义价值观包括这些内容也是必要的,但是由于没有真正突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就极其容易混淆在这几个问题上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的根本区别,甚至容易为某些人用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观解读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最后四点内容实际是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内容,但也很不完全。同时,这12点内容也没有完全反映社会主义价值的其它重要内容,如实事求是精神、自力更生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反抗斗争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助人为乐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谦虚谨慎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自强不息精神、拼搏竞争精神等。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结为如此宽泛的12点内容不正确,而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又不完全。这种概括无助于人们真正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也无助于人们确立真正的精神信仰和精神追求。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竟是什么?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系统化就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该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最基本原理中提炼、概括出来。同时,社会主义全部价值观相互之间不是孤立的毫无联系的,而是有内在的逻辑的联系,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该是社会主义全部价值观的逻辑起点和指导思想,并能够逻辑推演和解读其它全部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内容。依据这种思想,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简要归结两个基本内容即实事求是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精神。

  首先是实事求是精神。马克思主义以为的全部社会历史理论的理论依据都是唯心史观,因此其文化和价值观本质上也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和唯心主义思维方法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世界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的。唯物史观的最基本观点是劳动实践的观点和方法。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唯物主义思想用中国化的语言概括就是实事求是。它不仅要求人们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性,而且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实践,去实干。马克思主义发现的社会主义一定要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和消灭私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都是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同时也应该成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评价一个社会、一个政党、一个政府、一个部门、一个群体、一个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善恶好坏标准之一。从这一思想出发,可以解读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想目标应该是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中国的国情基础上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下形成的。一切违背实事求是的虚假的所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和梦想不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即使这几个社会发展的大目标是正确的,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实在在干出来,不讲实干精神,只讲大目标,大目标是实现不了的。从实事求是解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实际是用唯物史观解读。在唯物史观看来,自由不是唯意志论中的为所欲为、随心所欲的任意性,而是受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性的支配和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自由的主体是绝大多数人民,而不是少数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具体历史的,不是抽象的,社会主义的自由、平等、公平、法治观念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即公有制基础上的,离开社会主义公有制度奢谈什么“自由、平等、公平、法治”不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而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同时,实事求是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路线的思想理论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做人的基本最基本的价值观即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同时要努力形成尊重实践、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树立劳动关荣、劳动者伟大、劳动致富的社会风尚。此外,反抗斗争精神、谦虚谨慎精神、自强不息精神、拼搏竞争精神等可以从实事求是精神引伸和阐发出来。

  其次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社会主义以往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是以私有观念为核心的价值观。这种私有观念在中国就表现为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人生价值观。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和阐发了系统的“人本性自私论”的利己主义理论,并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论证“看不见的手”和一系列“剥削有理”思想提供了价值理论依据。社会主义运动之前的即使参加政治运动的历代人物其动机都是从为少数人的目的出发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形成资产阶级及其价值观的同时,也产生其对立面即生产资料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及其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观念。自从社会主义运动以来,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无产阶级运动以来,就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价值观体系。其中核心之一就是为什么人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同一书中,也指出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就是无产阶级长远和根本的利益。毛泽东把这一思想概括为“为人民服务”,并规定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哲学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理论,其基本思想是强调历史的创造者和根本动力是人民群众,人民是国家的真正主人,共产党人和一切社会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所有的国家机关都赋予人民的称号,如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银行、人民邮政……。毛泽东在他最著名的《纪念白求恩》和《为人民服务》两篇短文中对这一思想做了最深刻的阐发。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等精神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又一种表述和具体化。从“为人民服务”思想也可以解读其它所有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本质上是从中国人民最大多数的根本利益出发的。这一根本利益也是根本立场。离开这一根本利益和根本立场,空谈“富强”,最后导致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为少数人占有挥霍和贫富两极严重分化。这种所谓“富强”不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更不是核心价值观。同时,从群众史观和为人民服务思想解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民主”,其民主的主体是绝大多数人,是多数人做社会主人的精神。其国家政权的性质是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不是“普适价值”理论中的“民主”,不是抛弃阶级斗争理论的“民主”。“文明”也不是全盘照搬历史和其它国家的全部文明程度,而是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批判地继承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并赋予社会主义时代的新的内涵和内容。简单照搬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取得的文明成果并贴上社会主义的标签不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和谐”也确实应该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但“和谐”的本质是根本利益的一致,利己主义导致的根本利益的对立不可能作到“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也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前提,离开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的“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社会主义倡导的“爱国主义”本质上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思想的具体化。不讲“为人民服务”的所谓“爱国主义”不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真正“为人民服务”导致的工作态度和待人准则必然是“敬业、诚信、友善”,那种自私自利的价值观不可能做到“敬业、诚信、友善”。从“为人民服务”思想出发也可以引申和阐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反抗斗争、英雄主义、国际主义、谦虚谨慎、勤俭节约、团结协作、自强不息、拼搏竞争精神等等。

  因此,“实事求是”和“为人民服务”思想才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真正核心和精髓。离开这两点,就无法真正解读12点内容,也无法展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全部内容。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