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郝贵生:究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03-15 10:44:48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郝贵生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公布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之二

  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能丢,强调党要抓意识形态工作。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阐明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以及许多具体措施和要求。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笔者支持这种教育活动,但总感觉许多问题没有真正讲清楚。笔者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党中央和有关部门提出十点建议:

  一、正确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是阶级斗争。

  《意见》谈到活动的重要意义主要是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角度阐发的。这样讲本身并没有错误,但却没有讲到实质上。无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竟什么具体内容,既然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或核心价值观,其必然承认中国当代社会存在“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这种“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实际就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在当代中国的客观存在,且已经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消极作用,甚至对完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危害性极大。培育和践行的过程,就应该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价值观念斗争并最终战胜的过程。这种根本对立的价值观念的斗争本身就是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不单纯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更重要的意义是维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意识形态。不管《意见》的制定者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对立的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敢不敢承认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正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存在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是否能够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指导这次教育活动,是能否达到教育活动最终目的的思想前提和条件。

  二、努力纠正改革实践中的私有化和市场化的错误倾向。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任何一种社会价值观念归根结底是社会存在即经济基础的反映。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阶级的价值观念存在的物质条件就是私有制的经济基础。由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确立之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痕迹”即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还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反作用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改革的本质是进一步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度,然而当代中国改革实践中却走偏了方向,或者说变了味,把社会主义改革偷换为社会主义“改制”,进一步加速私有化和市场化的进程。私有制和市场化是中国当代一切丑恶、腐败现象的最深刻的经济根源,不仅为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价值观提供存在、巩固的经济基础,而且进一步强化、加大了了其对社会主义的严重影响和危害性。在这种大背景下,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真正做到吗?普通劳动者在私营企业里以雇佣工人的名义,能够有“民主”权利吗?以追求个人利益为主要动机的市场经济体制能够践行社会主义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吗?

  三、深入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依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也是批判的、革命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必须正确认识和深入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价值观。封建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作为人类的文明成果有许多进步和精华的内容,但其本质是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不可避免地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和其局限性。中国封建文化的核心就是“权力至上”,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用鲁迅的话讲,就是“吃人”的文化,即把人变成奴才的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的核心就是“金钱至上”,就是在金钱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把人与人的关系都变成金钱关系,甚至家庭、夫妻关系都变成了金钱关系。这两种文化表现上有区别,但其实质是相同的:一是都建立在人本性自私的基础上;二是都把人变成奴才的文化,前者是权力的奴才,后者是金钱的奴才;三是其哲学依据都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文化根深蒂固。改革开放以来,在吸收西方文明成果的同时,资本主义文化的糟粕性内容主要是拜金主义思潮也伴随而来,与中国的拜权主义思潮相互结合起来,构成了中国当代社会最腐朽且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威胁和危害最严重的文化和价值观内容,同时造成了中国当代人的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极其严重的、扭曲的、片面的奴性、虚伪性、内耗性、肉欲性等人格特征。中国当代社会人们对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特别中国革命和建国以来的历史问题几乎都存在重大分歧对立,造成其状况的最重要的思想根源就是立场和思想方法的不同。而立场和思维方法本质上是价值观的对立。中国当代社会是非、善恶、美丑观念的扭曲和颠倒达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时期。但是相当多的各级领导和学者始终没有认清这种腐朽文化的表现、实质和危害性,甚至自觉不自觉地把其腐朽内容贴上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招牌到处贩卖和推销。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实质及其危害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批判,能够真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吗?更不用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正视中国当代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及其实质。

  《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这一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但如果我们不正视中国当代教育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在现有的教育观念和体制根本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进行所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是不可能的。 中国当代教育存在的问题相当多,最主要有三大问题:一是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理论的指导,用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路线;二就是背离了教育“育人为本”的根本宗旨,把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升学率、科研项目、获奖率等摆在育人之上,三是违背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简单把市场运行规律照搬到教育发展实践中。由此培养的人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普通劳动者,而是脱离劳动、脱离工农、脱离艰苦的追求个人名利地位的“人上人”。因此要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首先就必须承认、正视中国当代教育的严重状况、表现、根源,真正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理论指导中国教育的发展和全面改革。否则的话也只能流于形式主义,不会取得任何积极的成果。

  五、必须重视人的世界观的自我改造

  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对立。这种对立必然不同程度地表现在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头脑中包括各类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中。中国当代官员队伍中存在的严重的腐败现象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是腐败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彻头彻尾地剥削阶级化了,知识分子在现代化的实践中也程度不同地出现的奴性、虚伪性、内耗性、肉欲性的人格特征,中国当代社会相当多的知识分子已经把自己降格为小市民、商人和政客。另外社会其它阶层中的各种人也都存在这种或那种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就是人的发展理论,发展本身是对立的统一,一方面通过知识的增多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在客观正视自身存在的非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同时,同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特别强调人的世界观改造。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世界观改造”字眼在党的领导人讲话和中央文件、媒体中不见了,更不见现实生活中人们自觉的思想改造。不从“世界观改造”的角度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同样不可能达到教育活动的目的。

  六、各级领导者把“扬善抑恶”作为极其重要的领导职责。

  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强调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此造成各级领导机关包括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把本行业的具体任务摆在首要地位,而各级领导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职责即“扬善抑恶”的功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由此造成相当多的部门和单位歪风邪气盛行。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好人受气,小人当道;能人受贬,庸人高升等等成为当代社会许多单位、部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社会大量腐败现象的存在归根结底是这种歪风邪气发展的极端产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就必须真正履行领导者“扬善抑恶”的领导职责。一是要求领导者自身有正确识别和分辨真假、善恶、美丑、是非的能力;二是各级领导者首先以身作则,自觉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三是善于发现和广大本单位、本系统、本部门的先进思想、行为和人物,敢于批评落后、丑恶和邪恶现象,努力形成和促进良好的社会风尚。

  七、真正落实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的批评和建议权利。

  笔者虽然不同意流行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单归结为24字12点内容,但并不否定12点内容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其中一些内容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社会主义民主思想。这里所说的民主应该有四层含义:一是人民群众要有自觉做社会主人的意识,真正行使党章、宪法赋予的民主权利。二是权力者要有自觉做社会公仆的思想,并自觉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对自身的监督、批评和建议。三是要努力形成和真正落实人民群众自觉行使做主人权利的具体的规章制度。四是要自觉批判和清除英雄史观对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错误影响。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级领导包括中央领导者自身首先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真正敢于放手发动群众,给予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途径和和手段批评、监督自身和建议的权利。如果一方面高喊“民主”价值观,另一方面竭力压制人民群众按照党章和宪法赋予的民主权利,如各地受到不公正待遇或冤屈的基层群众到北京上访,屡屡受到截访。人民群众自发纪念毛泽东诞辰活动,却遭到一些政府部门运用专政工具压制、打击和阻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某些重要决议和决策有不同意见,却没有正当合法的途径反映到中央最高层。而自觉高举和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旗帜的许多红色网站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屡遭封网。至今没有人承担封网和压制人民民主权利的责任,这能够真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吗?另外,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括爱国主义,鼓吹“救美国就是救中国”、“救欧洲就是救中国”以及购买美国大量债卷行为是卖国还是爱国?人民群众有没有权利追究前领导人的责任?对当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卖国行为不追究,如何能够让人民群众树立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呢?抗美援朝是近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典型表现,也是当代中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的活生生的教材,然而在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之际,政府却不组织纪念活动,而且压制人民群众自发的纪念活动。十多年前已经完成的“抗美援朝”电视剧至今未正式播出。许多抗美援朝老战士已经呼吁多次,无济于事。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

  八、端正和强化知识分子社会职能的教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的意义是弘扬社会风尚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知识分子应该肩负着这样一个重任。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说过:“提高整个人类道德风尚是每一个人的最终目标,不仅是整个社会的最终目标,而且也是学者在社会中全部工作的最终目标。……谁不是善良的人,谁就无法顺利地致力于提高人类道德风尚的工作。”要引领社会风尚,知识分子首先就必须有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力。爱因斯坦在谈到教育思想时,强调要使学生有道德上对善恶的辨别力,如果只有专业知识而没有辨别力的话,就是一只受过训练的狗。做人是如此,做知识分子更是如此。固然我们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丑恶现象和不完善因素包括制度方面,而知识分子就要在正确识别的基础上,努力带头去揭露它、批判它、抵制它、改变它,并自觉做真善美的践行者、带头者,去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去努力影响他人和社会。同时,知识分子还有一重要职能就是追求真理。哈佛大学的校训是:吾爱柏拉图,吾爱亚里士多德,吾更爱真理。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没有任何脱离价值原则的真理原则。但这种以追求真理为使命的价值原则是符合人类利益的原则、符合大多数人功利的原则,而不是个人价值原则。然而中国当代社会中的相当多的知识分子把知识分子的这两项最重要的职能也抛弃了。一是他们只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如果说他们也追求“真理”的话,实际是追求实用主义的真理,而非唯物主义的真理。二是他们丧失了独立人格,以权力至上和金钱至上的方式作为是非、美丑、善恶的辨别标准,对流行的社会错误思想和丑恶现象不仅不予抵制、批判,而且推波助澜,甚至比其它阶层中的丑恶现象有过之而不及。客观地说,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丑恶和腐败现象愈演愈烈,某些号称“公共知识分子”的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知识分子群体不注重改造和发展自己,真正端正自身的社会职能,也不可能真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九、正确认识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质及作用。

  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实质也就是我们党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政治挂帅的原则。它是我们党和国家取得一系列伟大成绩的最重要的成功经验之一。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批判和否定了毛泽东政治挂帅的思想,可以说,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基本放弃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先的原则。固然,许多大学仍然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科生、研究生,但是在笔者看来,这种专业教育如同整个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样,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一是没有真正搞清楚政治与业务、思想领先和物质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管理实践中,主要甚至完全依靠物质刺激原则调动和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把丰富的有血有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变成干巴巴的孤立的概念、词句、条条的教学过程,实际是条条灌输和学生死记硬背的过程。三是严重脱离实际,不研究现实生活中正确与错误思潮、是非美丑善恶对立的具体表现,不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问题。四是许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不是把这一专业主要当作党的事业,而单纯当作饭碗甚至当作获取个人名利地位的敲门砖。由此造成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所谓“政工师”一是根本不重视也不愿做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如果做所谓“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把文件内容变成干巴的条文照本宣科。这种形式主义的方法对于领导者来说太轻车熟路了。因此,不真正认识毛泽东“政治挂帅”思想的实质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和一切工作中的生命线的重要作用,不理论联系实际,不注重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思想改造,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形式主义。

  十、转变学习观念,启发、调动受教育者自觉主动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及其核心进行消化理解,真正达到促进人的素质、能力的发展和自我改造。

  任何教育活动最终都要落实教育对象自身素质、能力的发展,但任何教育活动本身不能代替受教育者自身的发展,其必须依靠受教育者自身积极主动的接受即学习活动来实现。“学习”现象人们再熟悉不过,但黑格尔说过,熟知的东西并非真知的东西。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只是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文凭的获得等认识学习。这种肤浅、片面的认识是许多人特别是在校学生学习事倍功半的重要原因。笔者从事哲学专业教学与研究多年,从哲学的角度重新界定“学习”的本质:学习是人们在实践中积极主动通过多种途径、方式获取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素质、能力的人的自我发展和改造过程,是使人成为主体并不断提高主体性的过程。这种认识强调三层含义:其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人的素质、能力全面发展和改造,是使人成为主体并不断提高主体性的过程,知识的多少和文凭的高低不等于人的素质、能力的高低。其二,学习是人们在获取知识基础上必须有一个内化、消化的过程,如同人们把食物吃进肚子里,还必须经过胃口掰开揉碎的消化,才能为血液吸收,转化人身体的内在因素和能量,如果学习过程中对知识不能内化,即使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再多,也不能成为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其三,学习不仅是通过读书、听课途径、方式获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通过实践、向群众学习等途径获取知识,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对各种知识内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达到预期的结果,不仅要创造外部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更要启发和调动受教育者自身积极主动的态度,自觉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及其核心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认真细致的消化理解,才有可能达到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真正促进人的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