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真谛究竟是什么?
—二评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
郝贵生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一般教科书讲,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实还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等等。但在这宏大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理论体系中,人们经常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其实,“精髓”、“核心”、“本质内涵”的含义基本差不多。实际是说,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主要问题、最根本问题、最核心问题是什么?最近在北京大学召开的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上据笔者看到的部分材料,大标题一般都没有使用“精髓”、“核心”、“本质内涵”这样的字眼、名词解读马克思主义。而在会后公布的《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观察与综述》(以下简称《综述》)中第三部分标题使用了“马克思主义真谛”概念。笔者后从昆仑策网上看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教授在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上的主旨发言题目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与实践指归》(以下简称《主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概念笔者理解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根本问题、最主要问题,或者就是说精髓问题、核心问题、本质内涵等,但文中没有使用“真谛”概念。该文四个小标题是:一、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研究如何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学问。二、马克思主义要让我们过什么样的好日子?三、马克思对劳动者解放道路展开了怎样的探索。四、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为什么会呈现出鲜活生命力和持久影响力。其文第四部分回答第四个问题时说:“答案就很容易找到了。因为马克思主义就是让劳动者、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理论。”实际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就是“让劳动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理论”。笔者猜测,也许《综述》的执笔者正是依据孙熙国教授的这篇文章中心思想撰写了《综述》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是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理论”,然后把其他与会者有关内容补充进来,形成《综述》第三部分全文。问题在于孙熙国教授和《综述》作者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或者说“真谛”概括为“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理论”正确吗?如果说正确,在什么意义上说是正确的?如果说是错误,为什么是错误?究竟应该在什么意义上回答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呢?
一、“马克思主义真谛是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只是从某一特定角度讲的。
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核心、本质内涵、真谛的含义差不多。人们一般在研究和认识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问题时,常常喜欢用一句话来概括回答之。如人们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时,喜欢引用邓小平的话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这一点吗?笔者赞同邓小平的观点,但这一观点只是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根本对立的思想路线角度揭示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是建立在唯物主义世界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上的。它确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之一,但是否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它角度界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呢?笔者认为是可以呢?如从群众史观角度界定马克思主义精髓,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使绝大多数人真正成为社会主人的学说,从理论功能角度也可以说是“改变世界”等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共产党宣言就是共产主义宣言,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宣言。但《共产党宣言》确实讲了马克思主义许多观点,于是人们经常提出,《宣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人说是阶级斗争,有人说是“两个必然”,有人说是“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近几年还有人说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如人大高放教授2008年在《北京日报》发表文章,根本否定了前三种观点,同时依据恩格斯晚年对意大利记者的一句话认为《宣言》的核心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前不久中央党校蔡霞教授谈到共产主义的“本质含义”也根本否定阶级斗争、“两个必然”和“消灭私有制”等思想,也主张共产主义“本质内涵”是人的自由发展。
关于这一问题,笔者2013年发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第11期上的文章《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一文对此做了回答。笔者认为,《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许多观点,但最主要观点是在第一章和第二章中阐述的四个基本观点即阶级斗争观点、两个必然观点、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观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点。当人们非要用一句话表述《宣言》的核心思想时,笔者认为,用这四个基本观点的其中之一都是可以的,只是选取角度不同。而且我们都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对《宣言》的有关论述中得到证明。如阶级斗争观点,恩格斯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第二段谈到《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时,主要就指阶级斗争观点。毛泽东回忆自己早年初读《共产党宣言》时的体会时说,我主要取了四个字:阶级斗争。“两个必然”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也讲过。1882年马恩合写的《宣言》俄文版序言中说:“《共产党宣言》的任务,就是宣告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以上两点都是从历史发展客观规律角度讲的,前者是从阶级社会的发展规律,后者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角度讲的,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实际是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具体化。但资本主义既然必然灭亡,无产阶级是否就可以消极等待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自然代替资本主义了吗?依据唯物史观历史发展规律客观性与历史主体选择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就必须依据历史发展规律去主动“改造世界”,由此形成了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也就是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如《宣言》中所讲:“从这个意义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或者说实现“两个决裂”。但唯物史观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时既从社会基本矛盾角度揭示发展规律,也从人的发展角度揭示了历史规律。所以才有恩格斯1894年从人的发展角度界定《宣言》核心思想的给意大利记者信中的那段话。因此我们在认识《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真谛、共产主义的本质含义等问题时,不能单纯只是从一个角度认识而根本否定其它的角度、视角做出的结论。
回到我们的主题,《综述》和《主题》一文把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和理论主题归结为“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理论”对不对呢?《主题》一文这样论证:一是引用恩格斯“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完成这一解放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作者结论说:“这一使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让劳动者、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立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来展开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内容,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关键。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就是要不要实现劳动者的解放,要不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就是不希望劳动群众过上好日子。” 怎样才算好日子?《主题》说:“一是要有足够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解决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二是要有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建立起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三是要有精神的愉悦和舒畅,摆脱自己的思想的奴役和压迫。”《主题》这样界定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核心的角度是什么呢?实际是从马克思主义奋斗的最终目标,如《主题》一文所说:“马克思的目标是什么?披阅马克思的著作,不难发现马克思一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历程所围绕着的核心问题就是实现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者的解放。”《综述》中也讲:“马克思一生的奋斗目标始终如一,就是实现无产阶级为代表的阶级解放,是对劳动者解放道路的不断深化认识。……简言之,让劳动者、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马克思主义。反之,则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笔者认为,当然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奋斗目标角度界定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我们平时也经常讲,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制度。而《综述》与《主题》对马克思主义真谛的论述实际就是从理想制度角度加以认识的。所不同点就是更通俗、更直白,使人一目了然弄懂了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从这个意义上说,笔者认为《综述》和《主题》的观点是正确的。
二、需要从不同的多个角度、视角界定马克思主义真谛
笔者通读《综述》和《主题》,发现其有一重大缺陷,就是在回答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是“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观点的同时,对思想理论界把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核心、本质内涵从其他不同角度归结为阶级斗争、两个必然、消灭私有制、两个决裂、人的全面发展等采取回避态度而不加以直接肯定或否定。因此该文自觉不自觉给人的感觉就是,只有“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才是唯一的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和理论主题。如果这样理解作者的观点,那么这一命题就变成错误的了。
苏轼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哲理意义就是要求人们认识一个事物不要单纯只从一个角度,而要全方位、多个角度认识事物。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是如此。我们经常讲,共产主义既是理想制度,也是理论,同时也是运动。同理马克思主义不仅要讲奋斗的最终目标,还要讲发展过程,讲实现目标的物质力量和物质手段,讲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哲学依据等。因此在界定马克思主义的真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时,不能只讲目标,不讲过程、途径、手段。不讲其他视角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因此笔者认为从客观内容讲,马克思主义真谛就是“两个必然”。从过程和根本任务角度讲,就是“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从物质力量和物质途径、手段的角度讲,就是依靠无产阶级自身的力量通过实践活动主要是阶级斗争的实践来实现。马克思1845年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第四条谈到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时说,费尔巴哈从现实世界寻找宗教产生的根源是对的,但这种现实根源不仅在于人对自然的依赖性,最重要的社会根源是现实生活中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因此批判宗教,就要转入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对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批判。不仅要理论批判,更要实践批判。这个“实践批判”就是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阶级斗争实践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国家,才能实现自身的彻底解放。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包括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因此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真谛和理论主题。列宁甚至把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看作是否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从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从群众史观、从理论功能观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真谛笔者第一部分已经谈到。因此不能单纯只是从奋斗目标角度界定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也应该从其他不同角度、视角认识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且要把从不同视角做出的结论看做一个统一整体,不能相互割裂开来。不能以此角度做出的真谛结论否定彼角度做出的真谛结论。正如苏轼诗中所说,不能以“横看成岭”否定“侧成峰”,反之也是如此。只有从不同视角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才能完整准确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思想和全部内容。如果只是从奋斗目标而不从过程、力量、途径、手段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真谛,把其它观点一律看作非真谛、非主要观点,那么正如列宁所说,真理往前跨进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真谛是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实践指归”?
任何理论研究都有其现实意义。《主题》与《综述》把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归结为“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也有其现实意义。《主题》的标题中就有“实践指归”。顺便指出,孙熙国教授这里使用的“指归”不是一个常用词,究竟是指何意?是指南?指导?指向?也许是笔者知识面太窄了,实在搞不懂“指归”的本来含义。但与“实践”联系起来,“实践指归”大概就是指实践指导意义、现实意义吧!那么为什么不使用“实践意义”、“现实意义”概念呢?是孙教授的水平太高了,还是故弄玄虚搞八股文让人看不懂呢?
笔者读《综述》和《主题》两文后,概括其观点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活生命力和持久影响力的根本原因。如《主题》一文所说:“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具有鲜活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这一问题。答案就很容易找到了。因为马克思主义就是让劳动者、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理论。”《综述》中也说:“老百姓期盼过上好日子,社会呼唤爱国敬业,这是世界人民的总追求和大趋势,是当年苏俄、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呼唤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缘由,也是今天马克思主义仍然在国际上具有感召力的秘密所在。”“马克思主义就是实现人类真正幸福的理论,就是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理论。……今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也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奋斗目标。只要追求和目标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过时。”笔者认为,把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归结为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确实是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活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更不是真正的内在“秘密”。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其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即“两个必然”思想,其内在“秘密”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大家知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概念不是马克思主义独创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已经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种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多有两个特点:一是他们也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缺陷,某种意义上还很深刻。二是他们也向人民许诺,要让人人过上民主、平等、公平的富裕生活。但是这种理论不可能真正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其原因一是他们的理论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其并没有真正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特别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也就没有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角度论证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二就是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目标的物质力量和物质途径、手段。所以他们向人民许诺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目标尽管十分美妙、动听,但却不可能为人民群众所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做到“鲜活生命力和持久影响力”,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目标是“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是建立在科学地认识人类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是依靠劳动自身的实践活动特别是阶级斗争的实践“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而实现的。《综述》和《主题》文章不着重强调和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不强调“改造世界”本身,单纯只强调目的、目标,实际是不强调马克思主义不同于以往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这样就自觉不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混淆起来,用空想社会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所以两篇文章作者把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鲜活生命力和持久影响力”的根本原因单纯归结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是“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观点是错误的。
第二,是我们党“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论依据。《主题》一文说:“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找到了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一强大的‘物质武器’,就在于它是一门研究如何为无产阶级、为劳动阶级、为最广大的人民谋利益的学问。因此,今天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最核心和根本问题就是如何真正做到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以百姓心为心’,把老百姓真正放到心上,切实维护和实现好劳动群众的利益。”《综述》一文说:“中国道路最重要的是始终从中国国情出发,同时抓住社会主义的本质,始终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追求出发,决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阻止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因此,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站在劳动阶级的立场,即站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才不至于迷失政治方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应该说,这两篇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真谛是“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逻辑推出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是正确的。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真正的理论根源并不是作者的这一理论概括,而是根源于《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绝大多数”思想,根源于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同时,“两个绝大多数”思想与《宣言》中的阶级斗争观点、两个必然观点、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观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点是内在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与这些观点也是内在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把“为人民服务”思想与阶级斗争、两个必然、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点割裂开来,实践中也就不可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和“以百姓心为心”。当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依靠力量、目的是人民群众,发展的成果由人民群众来享受。可实践结果呢?共产党官员越来越腐败、基尼系数越来越大,人民不满情绪日益强烈。从理论根源讲,就是不讲马克思主义的“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的真谛,不讲阶级斗争的真谛,不讲世界观改造的真谛。因此要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就必须批判形形色色的以个人主义至上为核心的剥削阶级世界观及其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二是必须铲除个人主义的经济根源即私有制。可是当今中国一是主流媒体根本不批判剥削阶级个人主义世界观,且把亚当·斯密的人本质自私论思想拿来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二是强化改革的私有化、市场化倾向。三是整个社会特别是党内根本不强调世界观改造,不批判和肃清剥削阶级观念的影响。四是没有一套人民群众真正监督、批评、制约权力者的具体的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五是目前官方和主流媒体宣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12点内容中“为人民服务”只字未提。在这种大环境下,单纯把马克思主义真谛归结为“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能够真正帮助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吗?根本做不到。
同时,《综述》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又做了歪曲的解读。文中说,有学者提出要重新思考“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人民同意是否应成为服务人民的基准”,要反思在并没有征得人民同意情况下的强制下的“服务”就会与“为人民”的动机背道而驰,且举大跃进、文革、计划生育以及改革中一些强制性的政策方针的争议和失策。而且还说:“如果专政超过了民主,人民必然会被忽视。” 其实,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本身就包含研究和熟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果根本不深入实际了解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自以为是,把个别人或人们的暂时利益需求当作大多数人的根本长远利益,那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少数人服务。大跃进、文革包括计划生育总的出发点是从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考虑的。大跃进和文革出现问题恰恰是某些权力者背离“为人民服务”的结果。而近几十年的一些“改革”措施恰恰以某些个别人的私欲当做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实质是彻底背离“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思想。如小岗村的私有化改革实质是代表少数人的根本利益而不代表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某些大力支持小岗村改革的当权者的世界观本身就是资产阶级世界观,他们本身就信奉“私有观念”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这绝不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同时,马克思主义的“两个绝大多数”和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本身就包含权力者是公仆、人民群众是主人的思想。无产阶级专政就是人民民主专政,专政是对敌人的专政,民主是对大多数人的民主,真正意义上的专政与民主是完全统一的。那种所谓“专政超过民主”的现象实质是对人民的专政,是权力者变质变色的具体表现,而非“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所谓“局限性”。《综述》转述的个别与会者所说的,“应重新思考‘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实质是要根本否定共产党人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四、当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真谛要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主要倾向和问题。
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对当代人来讲不是一个生疏概念。稍微有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未来共产主义目标是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生产资料的公有、计划经济、按需分配、国家和阶级的消灭等。《综述》和《主题》文章把马克思主义真谛归结为“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思想,笔者认为,不过是对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制度、理想的更直白、通俗的表述但不是严谨的表述而已。笔者也从事多年的理论研究,研究一个题目或课题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针对性,一是针对理论界有模糊、错误、肤浅的认识,二是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上有片面、扭曲、误解的认识。但笔者思来想去,在马克思主义就是要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这一问题上,思想理论界及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理解都是正确的,并没有主要错误倾向。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其针对性是什么呢?为什么要从这一角度大书特书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呢? 如果仅仅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当今为什么会“有鲜活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那么就主要不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的目标谈起,而应该从这一目标的科学性及实现途径讲起。如果要说明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应该首先和直截了当说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而不是从“马克思主义真谛是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谈起。
笔者认为,当今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面存在相当多的倾向性问题和误解,同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共产主义的思潮还在给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罗列和编织各种罪名。所有这些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两大方面:一是资本主义是否是永恒制度?要不要灭亡?为什么要灭亡?要不要为社会主义所取代?共产主义是否是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性的表现,还是马克思、恩格斯主观意志的产物?二就是究竟如何实现这种过程?是消极等待资本主义自行灭亡,或依靠救世主人物的出现,还是积极主动依靠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实现“两个决裂”去实现?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还有否复辟倒退的可能性?如何克服?这两大方面也是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人们质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最主要的要害问题。前不久,香港媒体端传媒发表的五篇全面攻击、污蔑共产主义的文章就是紧紧围绕上述两大方面进行的。同时当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存在相当多的社会问题: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腐败愈演愈烈、生态环境愈发严重、干群关系进一步紧张、私有观念更加膨胀……。这种“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发展、创新了马克思主义,还是修正、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因此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核心或者说理论主题能否紧紧围绕上述两个主要方面和中国当今最重要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和阐发:一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论证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特别是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现状去证明剩余价值规律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性、压迫和对外侵略的本性没有改变,其内在不可克服的矛盾没有改变,其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没有改变。这实际是继续论证马克思主义真谛是“阶级斗争”和“两个必然”的思想。二也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去论证只有通过劳动者自身的阶级斗争实践,夺取政权、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反对资本主义复辟才能最终实现“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共产主义理想、制度。去说明苏联解体、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弯路不是证明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社会主义前进中的反复性和曲折性的表现。这实际是继续论证马克思主义真谛是阶级斗争和“消灭私有制”、“两个决裂”等基本思想。通过这两大基本方面的深入研究一方面进一步深入阐发作为马克思主义精髓、核心、本质内涵、真谛、理论主题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两个绝大多数、两个必然、消灭私有制、两个决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基本思想,同时另一方面回答和解除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种种误区,批判反马克思主义者围剿共产主义幽灵而欲加之词和种种罪名,对于中国当今社会现实问题给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说明解释。单纯为马克思主义罩上一件“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漂亮外衣而不讲马克思主义的其它真谛思想不能真正起到教育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作用,更不能给予马克思主义的敌对势力以深刻批判和沉重打击。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说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我们同样可以说,当把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归结为“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理想境界时,而这个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包括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在内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没有实践活动,任何美好的理想境界都是空话。而这个实践活动也是马克思主义应有之意,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不仅给予人民群众描绘理想境界的具体内容,更要研究实现理想境界的具体过程、途径、手段。研究如何“消灭私有制”?如何实现“两个决裂”?如何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如何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如何实现消灭两极分化和共同富裕?如何消灭阶级?如何真正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讲马克思主义理想境界的真谛,不讲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理想境界的过程、道路、途径、手段的真谛,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