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曹征路|重访革命史之四 :支部建在连上是伟大创举

2017-04-14 08:37:11  来源: 重访革命史,解读现代性   作者:曹征路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郭松民按】曹征路老师是一位敏感而富有正义感的优秀作家,是在这样一个恶俗而趋炎附势的时代里特立独行,敢于反抗的作家,也是一位使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紧紧贴近工人阶级的心跳和呼吸的作家,他创作了被称为“工人阶级伤痕文学”开山之作的《那儿》,记录了九十年代国企改制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的不幸与困惑,感动了无数人,也堪称时代记录。《重访革命史,解读现代性》是曹征路老师重新思考近代以来革命与现代性的系列之作,将在本公众号陆续刊出。

  井冈山开启了中国军队向现代化转型的道路

  ——重访革命史,解读现代性(四)

  真正的民主从来都是底层无权无势者的天然要求,而不是来自位高权重者的顶层设计,因为做不了主才会要求“民主”,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逻辑。

  指出这一点很必要,因为我搜索关于“三湾改编”的辞条,发现竟然都说三湾改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成立士兵委员会,是“实行民主主义”,是什么“丰富了我党早期的统一战线思想”云云。在正题中夹带私货,已经是某些“专家”的惯用手法了。

  辞条中列举陈毅的《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来证明此事更是牛头不对马嘴,因为那已经是1929年以后的事了。

  成立士兵委员会和支部建在连上无疑是改造旧军队的重要成果。但士兵委员会的成立并非在三湾改编时,从时间上看也根本来不及。真正有这个动议和行动是枪毙叛徒陈浩以后,部队已经进入井冈山地区。

  请注意,陈浩是三湾改编后任命的最高军事长官,枪毙他意味着部队的哗变。因为底层战士的大多数是来自安源煤矿的工人和各地农运的骨干,他们九死一生地逃出来参加起义暴动,差一点就被一个旧军官带去投降,那是一种被出卖的愤怒。有了这种愤怒士兵们才会有参与部队日常民主管理监督的要求。

  据参加三湾改编的老战士黄达回忆,“士兵委员会在三湾改编时没有成立。记得是从茶陵回来,枪毙叛徒陈浩以后成立的,时间是一九二七年底或一九二八年初。开始是何挺颖做士兵委员会主席,谭政做过秘书。”

  这是最早的团一级士兵委员会,因为三湾改编的内容之一就是缩编,把部队编成一个团,而不是扩大成一个军(陈毅曾经担任军一级士兵委员会主席)。

  还是回到1927年底。

  那时部队进入井冈山虽然得到短暂休整,改造旧军队的任务依然是当务之急。出了师长余洒度和团长苏先骏借故逃跑,出了改编后的新任团长陈浩叛变投敌,说明部队依然处于险境。

  据张宗逊回忆:他们“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竟以种种借口离开了革命队伍。他们大都是不辞而别的,有的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革命,迷信到中心城市去闹暴动;有的悲观消极,逃避斗争,回了家;有的则去投降蒋介石、汪精卫当了叛徒。总之,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试想一下,这些共产党内的精英,包括后来已经担任中央军区参谋长的龚楚,如果能坚持下去,不说坚持到全国解放,就是坚持到抗战胜利,他们在革命史上将是何等重要的地位?可惜他们没有坚持。

  当然历史是无法假设的,革命本来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历史过程。

  罗荣桓回忆道:“这支部队中,虽然有不少是党员,但没有形成坚强的组织核心,也没有明确的行动纲领。军事指挥员大部分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他们都是知识分子,没有经过更多实际战争的锻炼,指挥能力弱,旧的一套带兵方法,妨碍着上下一致、官兵一致。”

  所以毛泽东那时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党的组织建设上,党员不够就加快发展党员,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基层,投向了工农出身的立场坚定的普通战士。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各个连队都开始发展工农骨干入党。陈士榘因为参加过农运,斗争过家乡的恶霸地主,所以被列入第一批入党的党员。

  他回忆道:“1927年10月2日,党代表何挺颖找到我说:你的党员已经批了,今天要去进行入党宣誓。我跟着何挺颖来到一个祠堂的阁楼上,房间里放着几个长条木板凳,上面已经坐了七八个人。他们都面对北墙,北墙上挂着两张长方形的红纸。红纸上方写着3个外文字母:CCP,下方写着两行毛笔字:牺牲个人,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全人类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当时是晚上,屋里只有一盏昏暗的煤油灯。我看到了那两行字,心想那就是入党誓词吧。”

  毛泽东看人已经到齐,就宣布入党仪式开始。先是由各连的党代表介绍新党员的情况,这次共发展六名党员,分别来自六个不同的连队。

  在各连党代表依次介绍完每个新党员的简历和政治表现以后,毛泽东开始向新党员发问:“你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士榘的回答是:“为了工农翻身得解放!”其他人的回答也都差不多。

  毛泽东显得比较满意,他开始对那几句入党誓词进行讲解,并解释了CCP三个英文字母的含义,说那是表示中国共产党。随后,他便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带领新党员宣读誓词。

  读完誓词后,毛泽东对六个新党员说:“从现在起,你们就是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了,共产党员要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团结群众多做工作,艰苦的地方危险的时刻要抢着上,凡事要给普通士兵做出榜样。还要有组织观念和组织纪律,组织生活无故不得请假,党员要每星期开一次小组会,党内的事情不要乱讲,尤其是党内的秘密,对自己的亲人都不能讲,党的决议一经做出就要严格遵守。”

  毛泽东后来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对调整军队和党组织结构所起的重大作用是这样说的:“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这是一次伟大的创造,从而奠定了共产党政治建军的基础。他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了党代表制度,这个发端于黄埔军校的制度到了此时,就完全深入到了基层,使得人民军队中各层级逐步形成了双首长负责制,有效地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同时,特别注意了在班长、战士中发展党员,这样党和士兵群众的联系便更加紧密,促使军队开始了现代转型。

  罗荣桓说:这“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时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如果不是这样,红军即使不被强大的敌人消灭,也只能变成流寇”。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两种不同的建军理念从一开始就有斗争,而且相当严酷。生存还是死亡,从那时起就存在于井冈山的不同阶段。

  自辛亥革命以来,革命依靠的力量究竟是谁,这始终是个问题。孙中山依靠军阀依靠会党失败了,提出联俄联共辅助工农,有点目光向下的意思。共产党建军初期遇到的也同样是这个问题,把工农当成被辅助者被启蒙者被解放者?还是把工农当做革命的主体?换句话说,是走精英路线?还是走群众路线?毛泽东显然选择了后者。

  几十年以后他还在强调这个道理:路线是个根本性的东西,路线对了,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这一思想不但在当时是一种现代意识,在以后几十年还被反复验证,眼睛向下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依然是个世界性潮流,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党组织深入到基层,连有支部,班排有党小组,如同打通了这支部队的任督二脉,肢体强健是自然而然的事。在这个前提下,士兵委员会的成立才顺理成章。打倒军阀作风,实现民主管理,是人民军队的鲜明标志。由国民革命军改为工农革命军只是番号的改变,只有当工农成为革命的主体,部队性质才能真正改变。

  中国的军阀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是因为军阀能聚财,所谓“无财不养兵”,认为兵是他养的,所以他才能颐指气使,作威作福。而穷人当兵是为了活命,所谓“当兵吃粮”,也只能任人欺压,雇佣思想是个普遍现象。

  现在不同了,共产党没有钱,靠什么带兵?靠的是自觉自愿,战士们不愿意被出卖,才有可能要求“民主”监督管理。为工农翻身得解放,不是你要我干,而是我自己要干,每一个战士都感受到这是自己的队伍,才是士兵委员会的真实含义。

  所以改造旧军队,最直观的内容就是改变军官作风,当时的口号是官兵平等,反对打骂士兵。

  据宋裕和回忆,一些军官认为不打不骂是不可能做到的,理由是不打不成器。“一个排长提出反对这一条规定时,全体士兵一起举手反对他,把他搞得很孤立,斗争还是很尖锐的。”

  除了政治上实行民主外,另一条就是经济民主。连队里士兵委员会组织每个战士轮流监厨、买菜,除党代表、连长外,每人都要轮流当上士。

  “打菜要公平,每星期公布伙食账目,那时官兵一律不发饷,只有一点油钱,到一定时候分一点伙食尾子,给个人买烟抽,买鞋穿。生活艰苦,只有红米饭,南瓜汤。所以开玩笑说,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

  王紫峰回忆说:“士兵委员会开士兵会时,每个士兵都有发言权。例如:班长派班公平不公平,哪位军官说话态度不好,士兵都可以在大会上进行指名批评。对经济上的意见,士兵同样可以在大会上讲。对排长、连长、党代表的缺点都有批评的权力。士兵委员会设有经济委员会或小组,管理连队的伙食,每个礼拜或每半个月,经济委员会要清算管理员的账目,做到经济公开。”

  我当过兵,1970年代我所在的连队还保留着年底公布经济账目的传统,只是战士们都不大关心。这也反过来证明,当年井冈山的做法是特定时期具有特定含义的具体形式。

  这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疲惫之师到了1928年突然面貌一新,加之在三湾改编时就宣布的三大纪律和“打土豪分田地”对外宣传,在精神上重新站立起来了。

  这一年的4月,由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也到达井冈山,两支部队胜利会师,由此翻开了中国现代军队建设的崭新篇章。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