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郝贵生:论《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三)——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2018-07-19 15:16:21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郝贵生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内容提要】《共产党宣言》对于正在从事伟大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有极其巨大的现实意义:一是永远永远高举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和阶级分析方法,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中国的一系列重大社会现象和问题。 三是批判中国当今社会一切直接间接否定《宣言》的基本思想的错误言行。四是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五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六是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发展的本质,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七是划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区别,强化对“私有观念”为核心的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深入而系统的批判。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永葆我们党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九是坚持“两个绝大多数”思想,真正确立“为人民服务”思想和做社会主人的意识。十是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十一是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始终把改造、发展、提高自己摆在重要的地位上来。十二是坚持“无产者联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度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来。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阶级斗争 两个决裂 共产主义理想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部公开问世的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奠基性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根本转变、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深入调查研究与工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研究社会现实的结果,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部纲领性著作,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第一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著作,是170年来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理论源泉,也是具有马克思主义批判性与革命性典型特征的著作。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研究这部著作及其理论、历史和现实意义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着重阐发《宣言》对当今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坚持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较长,现分为四部分发表,每部分讲三点意义。今发表第三部分第7—9点意义。

  七, 划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区别,强化对“私有观念”为核心的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深入而系统的批判

  《宣言》的又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思想就是“两个决裂”即““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3页)

  这“两个决裂”思想一是阐述了共产主义同以往任何思想理论之间的本质区别和根本任务,二就是阐述了两个“决裂”之间的辩证关系。《宣言》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就是回答“共产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即《宣言》回答共产主义就是“消灭私有制”的思想后,又从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入手,指出共产主义不仅要消灭私有制,同私有制彻底决裂,而且要消灭私有观念。所以“两个决裂”实际上就是进一步回答共产主义的本质含义既消灭私有制,又消灭私有观念。为什么呢?因为社会生活中的所有因素都可以归结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因素。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存在”除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之外,主要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特别是依靠占有工人剩余价值为基本剥削方式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这种社会意识的核心内容就是以私有观念为典型特征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封建私有制的否定,但本质上是用一种私有制取代另一种私有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封建意识形态确实有许多区别,但本质上仍然是“私有观念”为核心。《宣言》中一再强调,共产主义不是用一种私有制取代另一种私有制,而是根本否定和消灭私有制。同时,共产主义也不仅是简单否定资本主义特有的意识形态,而是根本上否定包括封建意识、资本主义意识内容在内的所有以“私有观念”为核心内容的剥削阶级意识形态。建立在私有制经济上必然形成以“私有观念”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同时这种意识形态也必然反作用于私有制,即竭力维护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且已经在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由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特征而相当长时间存在于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同时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即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削弱、抵消公有制的积极作用甚至瓦解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因此,共产主义的本质含义必须在同私有制决裂的同时,也要同私有观念为核心的私有观念决裂。

  几十年来,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在中华大地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蔓延和传播开来,大有取代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各种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人本性自私论、普世价值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甚嚣尘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角落,特别对各级领导干部、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发生极其严重的影响。甚至有些人包括一些当政者把自由主义的鼻祖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的以“人本性自私论”为典型特征的所谓“看不见的手”思想拿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原党中央和政府的个别领导利用各种场合的讲话中大肆推销、贩卖这种腐朽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同时这种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与中国封建社会遗留的以“权力至上”为典型特征的封建文化相互勾结、结合为当代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剥削阶级的腐朽文化内容,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也导致党的中国大批扭曲的“单向度”的、片面性的人出现。近些年来,腐败愈演愈烈其深层次的思想根源就是“私有观念”为核心的剥削阶级观念和核心价值观的猖狂泛滥和影响的结果。

  但是不能不看到,《宣言》中的“两个决裂”思想几十年来,几乎完全淡出领导人讲话、中央文件和我们的主流媒体。似乎讲“两个决裂”就是极“左”的表现,就是与中央唱对台戏等等极其荒谬的理由。党的各级领导包括中央领导特别是主管意识形态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对意识形态领域里这种严重性、危害性却视而不见,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迁就、纵容、推泼助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曾经提出四个划清,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界限”,但非常遗憾,至今也没有看到主要领导和党的有关文件中如何对此进行划分的,根没有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文化进行深入彻底的批判。今天我们学习研究《宣言》就必须重拾《宣言》的“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等思想,努力划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区别,坚决深入广泛批判“私有观念”为核心的各种剥削阶级观念的泛滥,坚决打赢意识形态领域里这场尖锐激烈的斗争。

  八、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永葆我们党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其中一项就是特别强调要加强党的建设,并把“党的建设”称之为“四个伟大”中的第二项内容即“伟大工程”。那么,党的建设的深层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仍然是世界各国共产党人的旗帜性纲领和著作即《共产党宣言》。

  《宣言》写作的直接原因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同盟》起草一个纲领性文件。因此《宣言》实质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的政治组织,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政党的中心任务是就进行政治方面的斗争即阶级斗争。《宣言》主要有四章内容,最主要是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实质是客观地叙述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过程特别是经济危机的出现和阶级斗争尖锐化的客观事实,最后做出“两个必然”的客观结论。第二章正是依据第一章的科学结论,主要阐述在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斗争的最高纲领和指导思想。尤其提出和阐发了共产党人、共产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纲领就是消灭私有制、就是实行两个决裂。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之后,尽快发展生产力,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实现没有剥削、没有阶级和阶级差别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宣言》第四章结尾用铿锵有力的语言庄严向全世界宣告:“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7页)这些思想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中的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

  一是要进行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根本宗旨的教育。《宣言》一再强调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毛泽东把共产党人的这种无产阶级阶级属性概括为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大大同志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实质也是《宣言》和毛泽东思想的延续。但是不能不看到近几十年来,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个极其重大问题就是党的这种无产阶级阶级属性在淡化、削弱,甚至被取消,不敢理直气壮讲共产党自身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即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且用“人民性”取代“阶级性”。由此导致的极其严重后果就可能是是共产党名存实亡,就是党变质变色。因此我们今天强调党的思想建设,必须把强调党的无产阶级阶级属性和根本宗旨提到极其重要的地位上来。

  二是党的指导思想建设的教育。《宣言》中强调,共产党的理论原理不是某些改革家主观发明和想象出来的,而是对现实的阶级斗争、经济关系和历史运动的一般表述和科学考察,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理论原理,因此必须坚持共产主义基本原理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就没有真正的无产阶级运动。正如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因此在党的建设问题上,必须批判一切形形色色的直接间接的改旗易帜的表现。但是不能不看到,在我们整个8000多万共产党员中,包括各级领导甚至是中央领导以及所谓“马克思主义专家、教授、博导”中,真正熟悉、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自觉应用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究竟有多少呢?笔者观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必须正视的一个客观事实,就是近些年来整个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急剧下降。不进行进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而用没有真正来源与实践,进行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的所谓“创新”理论取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是真正的党的思想建设。

  三是党的历史使命和党的纲领的教育。《宣言》中就特别突出强调了这一思想。它指出,共产党人的最低纲领就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党的最高纲领就是“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同样,当今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也是“消灭私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夺取政权转变为执政党,因此其最低领就应该把巩固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作为首要根本任务和使命,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过程中发展生产力,而不是离开社会主义政权单纯发展生产力。共产党人转变为执政党,但仍然是革命党,是阶级斗争的党,其革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制度的命的性质没有根本改变。那种借口条件、任务的变化而根本否定共产党的革命性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使命,是对《宣言》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根本背叛。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绝对不能割裂开来。中国当今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离开“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而谈最低纲领,且把最低纲领单纯归结为发展生产力,甚至否定党的阶级斗争的使命和革命性。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是对《宣言》的偏离和背叛。

  四是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教育。大大同志在强调党的思想建设中的内容中多次提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章也多次提到,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而党的先进性思想的来源也是《宣言》。《宣言》中强调,共产党人是无产阶级中“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部分,在实践方面,是“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而在中国共产党97年的历史中,正是无数共产党人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的成员冲锋陷阵、流血牺牲、前仆后继才有了中国革命建设的巨大成就。但这种先进性、纯洁性不能离开阶级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当今的中国共产党员其阶级性、先进性、纯洁性在逐渐淡化和削弱,其中相当多的人特别是各级以下官员已经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群众,甚至连一个普通群众也不如。近些年党内揭露出来的如此之多的腐败分子,他们不仅丧失了党的先进性特征,而且党的阶级性也完全丧失掉了。当今中国号称8000多万党员,但在笔者看来,这种具有阶级性、先进性、纯洁性的共产党人有多少就难说了。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五是是党的斗争性教育。《宣言》中已经明确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产物,也是阶级斗争的政治组织。共产党人要组织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要消灭私有制,要实现两个决裂,哪一个步骤和历史任务能够离开斗争呢?特别是《宣言》结尾中所说,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大大同志5月4日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谈到马克思一生的经历时,特别引用了恩格斯马克思墓前讲话中谈到的马克思的“斗争是他的生命的要素”的思想。我们今天纪念和学习马克思,就必须学习他的这种斗争精神。同谁斗争?不是同人民斗争,而是同资本主义斗争,同剥削阶级观念导致,同帝国主义斗争,同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一切敌对势力斗争。马克思的斗争精神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性与革命性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具有为共产主义最终实现奋斗终身的精神和勇气。那种在强大的敌对势力面前,在当代中国资本主义fb的极其严重的环境中,在实现社会主义的重重困难面前,缩手缩脚,畏惧不前,放弃斗争,甚至妥协投降,绝不是共产党人。但必须正视的是我们队伍中的相当多的共产党员则害怕斗争,不敢同帝国主义斗争,不敢同中国极其严重的资本主义复辟势力斗争,不敢权力中的恶势力和错误思潮进行坚决的斗争。因此,有必要把解决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性、共产党员的斗争性问题也提到党的思想建设极其重要的地位上来。

  此外,《宣言》中还阐述了党的纪律和党的政策、策略问题,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建设问题上急需解决的重要内容。

  九、坚持“两个绝大多数”思想,真正确立“为人民服务”和做社会主人的意识

  《宣言》第一章阐述了“两个绝大多数”思想即:“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3页)

  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原理的高度概括,它集中阐发了群众史观的精华内容。首先,它阐述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运动主体的思想。其次,它阐述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价值目标的思想。再次,它阐明了“运动主体”和“运动价值目标”是相互依赖的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两个绝大多数”思想所体现的群众史观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民主革命实践中,把“两个绝大多数”思想简化精练为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地位和方法论意义,笔者在多篇公开发表的文章曾经指出,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理论中的两大基本支柱之一。这一思想在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要深入批判英雄史观。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之前占主导地位的是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主宰者的英雄史观思想。中国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文化的典型特征就是权力至上。其本质就是英雄史观。如孔孟学说中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思想。鲁迅曾经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是“吃人”文化,就是把人变为“奴才”的文化。这都是典型的英雄史观。我们今天尽管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但封建文化并没有烟消云散,而是极其顽强地存在于当今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官场上。党的十j大前后发生的一些事情,其思想根源就是这种英雄史观思想在作崇。因此坚持“两个绝大多数”,必须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性内容特别是英雄史观思想。

  二是要真正树立社会主人的思想。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中讲到群众史观的方法论意义时,大多是从领导者角度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无疑是正确的。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理论绝不是单纯只对权力者而言,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是对大多数群众而言,也就是要求人民群众自身意识到自己就是社会的主人,要自觉树立社会主人的意识,要为成为社会的真正主人而斗争。群众自身头脑中也或多少地存在甚至较为严重的英雄史观思想,也需要正视和自觉加以清除。

  三是要正确认识“权力”的本质。前z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思想。但“权力”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西方政治学把“权力”定义为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支配能力、支配关系、支配力量。这种定义实质如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现象的意义上谈“权力”,并没有把人类的“权力”现象放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大坐标中去认识,并没有真正揭示“权力”现象的本质特征。马克思经典作家关于权力问题有许多重要论述,但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准确定义。笔者正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群众史观理论经过多年研究,给“权力”下这样一个定义即:“权力”实质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的实践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利益目标,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过程中形成的少数人具有和体现出来的能够指挥、率领和组织大多数人凝聚为更大合力的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统一的能力和力量。这个定义突出强调“权力”这样几个显著特征:一是“权力”是人类一定社会群体实践活动的产物,而应用“权力”活动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可能揭示“权力”活动的本质。二是“权力”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但“权力观”是具体历史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历史观,不同的阶级“权力”观念本质是不同的。三是阶级社会的“权力”观是原始社会“权力”观的异化,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扭曲的“权力”观。社会主义“权力”观是克服“权力”异化现象的回复,是否定之否定。四是“权力”关系不是支配者与被支配者之间单向关系,而是双向、相互作用关系,人类一开始产生的“权力”,其本身就始终存在笼子里。把“权力”看作单向关系本质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权力”关系表面是支配者决定一切,实质是被支配者永远最终起决定作用。社会主义“权力”关系表面是支配者决定一切,实质是被支配者永远最终起决定作用,马克思把巴黎公社的权力者看做人民的公仆,实际上就是说权力者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制约。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是在权力之外制造一个笼子把权力关进去,如同把本身不在笼子里的老虎关于人为的笼子里一样。而是自身要自觉意识到,任何政治权力本身就在人民群众自觉监督的笼子里一样,自始至终就要在人民群众监督的笼子里行使权力。改革本身不是要不要关进笼子里,而是进一步强化、完善笼子的具体措施和内容。五是“权力”应用中一定有具体的利益目标,这个利益目标在阶级社会中实质是“权力”阶级性的突出表现。六是权力所具有的支配能力、支配力量是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的统一,而非单纯的强制力。

  四是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某人把实事求是看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这是正确的(他是否做到,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绝不仅仅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只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角度予以界定的。我们完全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其它角度界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那么从《宣言》中的“两个绝大多数”即群众史观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完全可概括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使绝大多数人真正成为社会主人的学说。民主观念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首创,中国古代和欧洲古代,特别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反对封建神学、封建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民主”,但是他们的民主理论的哲学依据是抽象的人性理论,是唯心史观。马克思主义并不反对“民主”观念,但这种“民主”不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民主,而是社会主义的民主。这种民主与以往的民主有本质的区别。一是其哲学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二是这种民主的主体是绝大多数以主要从事物质生产活动为主体的推动历史发展前进的人民群众。在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过程中,努力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推进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真正保证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正当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是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