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向修建红旗渠的林县人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纪念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逝世42周年!
参观红旗渠,拜访修建红旗渠的英雄模范,是我多年来的愿望,这次河南之行,在江丰大哥和袁金萍大姐的帮助下,顽石夙愿得偿。我应该用文字来记录红旗渠之旅的见闻感受,可思绪万千,竟不知从哪里写起。
还是让我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在林州的两天活动吧。
我们一行8月8日中午到达林州,得到原安阳团地委书记、特等劳模袁金萍大姐的帮助,在原林县(现改名林州市)县委副书记、党的十一大代表崔凤金大姐家举行了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除了崔大姐、袁大姐,我们还邀请到了原林县委常委秦进才、红旗渠工地党委副书记彭士俊、红旗渠铁姑娘队队长特等劳模郭秋英,遗憾的是,特等劳模任羊成因临时参加北京马列学院的活动未能与会。座谈会从中午1点持续到下午6点多。大家交谈热烈,顽石所获甚多。我原想请几位老领导、老劳模吃顿晚餐,以表达一个后辈对前辈英雄菲薄的敬意,可崔大姐坚持要我们在她家吃饭,我们只好服从崔大姐的安排,在她家吃了晚餐。
袁金萍大姐告诉我们,来崔凤金书记家访问的,不管是老同志还是大学生,都是在崔大姐家吃饭,甚至很多人晚上就住在她家里。由于天气太热,当晚我们没有住崔大姐家,而是选择住在崔大姐家旁边的一个小旅馆。
8月9日上午,顶着烈日,我们参观了最有代表性的红旗渠分水苑景区和青年洞景区。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尽管我很早就知道红旗渠,尽管多次从纪录片和文字材料中感受到红旗渠的恢弘壮丽,尽管对修建红旗渠的英雄壮举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尽管我也在一些文章和讲座中讴歌过红旗渠精神,但当真正走近红旗渠,亲眼目睹这一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伟大工程,尤其是亲耳聆听当年修建红旗渠的老领导、老劳模自豪而辛酸的回忆之后,我还是产生了从未有过的震撼,无与伦比的感动,还有无比深沉的悲怆!
红旗渠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在那样一个科技落后、经济困难的年代为什么能完成这样一个伟大工程?红旗渠工程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红旗渠工程留给了我们怎样的思考?顽石根据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和查询有关资料,试图通过这篇文章,阐述我对上述问题肤浅的认识。
人间奇迹
过去,林县境内,群山林立,沟壑纵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粮食产量很低,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年间,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中都有干旱严重到“人相食”的地步,在这514年里人相食就有5次。由于严重缺水,林县许多村庄连一口吃水井都没有,全县有一半以上的人力长年要翻山越岭跑到几十里以外的地方挑水吃。解放后,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兴修了英雄渠等水利工程,解决了部分地区的生活和生产用水。但由于林县境内水源不足,遇到干旱,河流断流,水库无水。这种状况严重阻碍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杨贵书记为首的林县县委班子,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的号召,他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将山西境内的浊漳河水引来林县(属河南),从根本上解决林县缺水的问题。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构想!
红旗渠工程于三年困难时期的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跨越大跃进和文革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参加群众超过7万人,历时近十年。红旗渠干渠、支渠总长1500公里。该工程共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水库等各种配套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干渠支渠分布全县乡镇。
如果说以上数字可能有些抽象,但看完我下面举的两组数据,相信大家对红旗渠工程就会有更为直观的认识。据计算,如果把红旗渠挖砌的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在当代高科技条件下修建的京九铁路(北京到香港九龙),全长2553公里,打通隧道150个;而红旗渠打通隧道却有211个,完全是人工开凿。
红旗渠被称为世界水利第八大奇迹,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中外游客。许多外国游客(包括一些国家的元首)到红旗渠参观,开始根本不相信这样的工程是人工原始作业所能完成的,当他们详细了解了修建过程之后,没有一个人不发出由衷的赞叹。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解决了近60万人的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红旗渠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红旗渠是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最有力的证明,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林县人民镌刻在太行山上的巍巍丰碑,红旗渠修建过程中诞生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1974年,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纪录片《红旗渠》。
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我知道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在那样一个艰难困苦的时代,能完成红旗渠这样伟大的工程,创造出让世人震惊的人间奇迹?在座谈会上,我带着这个问题,向当年修建红旗渠的老领导、老劳模请教,综合他们的看法,顽石找到的答案是:
一、毛泽东思想的指引
现在的一些人虽然偶尔也会提到毛泽东思想,但只是用来当做幌子;还有一些人说起毛泽东思想,立刻就会和“僵化”、“教条”甚至“极左”联系在一起;在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不包括近来觉醒的那一部分)的意识里,毛泽东思想只不过是一个虚空的概念。可是创造了人间奇迹的红旗渠人不是这么看的。
11大党代表、原林县县委副书记崔凤金开门见山:“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红旗渠。因为没有毛泽东思想,干部就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群众就不可能有巨大的凝聚力。”
红旗渠工地党委副书记彭士俊:“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只讲奉献,不讲索取,每个人都做到了大公无私。”
特等劳模、铁姑娘队队长郭秋英:“我们就是用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才换来了工程的顺利完成。没有牺牲精神,红旗渠是不会成功的!”
……
1958年11月1日,毛主席视察河南,在新乡接见了当时的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对杨贵带领全县人民治水防病取得的成绩,尤其是敢于指出大跃进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当时河南大跃进中让许多劳动力去大炼钢铁而耽误农业生产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毛主席勉励杨贵:“林县人民好不容易修了渠,有了水,庄稼有收成了,却没有人收割,粮食糟蹋在地里,这可不得了!你们研究一下,看能不能把炼钢的群众撤回来,一部分收庄稼,一部分修水渠。水利可是农业的命脉啊!”
正是因为有毛主席的支持,杨贵才了顶住大炼钢铁之风,才敢于抵制高产浮夸风,从而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几年时间,林县储备粮食4000多万斤,还拿出其中的1000多万斤支援因为大搞浮夸风而导致很多人饿死的信阳地区。(可悲的是,制造了信阳惨案的官员在79年后获得平反昭雪,而杨贵和他的同事却走上了与张钦礼大体相同的坎坷之路。)这3000多万斤储备粮,还有全县积存的300万元储备金就成为了修建红旗渠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我们还可以从纪录片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广大干部群众唱着红色歌谣,朗诵着毛主席语录,奋战在各个工地上,他们利用休息的间隙,积极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今天的许多人看到这样的场景大约会不以为然,甚至嘲笑那是搞“个人崇拜”。但你只要真正走近红旗渠,走近红旗渠人,你就会明白,毛泽东思想有多么神奇的力量,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是可以创造一切人间奇迹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等战争之所以能取得伟大的胜利,从建国初期经济总量不及比利时到毛主席去世时中国成为世界前六的经济强国,这一系列伟大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保障
老领导、老模范告诉我,没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没有人民公社,也不可能修成红旗渠。
红旗渠工程不光是林县的事,要从山西平顺县将浊漳河水引来,穿越太行山,牵涉到两个省。大家想一想,如果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修建这样的工程,谁才能协调解决两个省之间的事情?在山西境内的20多公里总干渠该给平顺县多少征地费?拆迁房屋需要付出多少补偿?修建过程中的爆炸声导致平顺农民喂养的很多猪牛死了,山上的滚石还压塌了平顺一些百姓的房屋,毁坏了当地的农田,这又该赔付多少?还有,修成之后每天需要浊漳河供水,靠水吃水的平顺该按天还是按立方收费?要搞定这些事情,除了巨额的经济负担,旷日持久的扯皮是必然的吧。可在当时,就是两个县的领导一碰头,沿路公社和大队的干部一协商,上述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林县不需要花费多少钱,就顺利地从邻省将水引来了。80年代私有化以后,水源果然成了争议问题,现在红旗渠随时面临断水的危险。
数以万计的劳动力耗费十年时间,修建一个如此浩大的工程,为什么总投资才1亿多一点?除了当时物价低廉之外,更重要的是劳动力几乎不需要计算成本。红旗渠总投工5611万个,所有劳动力都是回各自大队生产队计工分,大队生产队的干部也不例外。
大家想一想,在没有金钱刺激的前提下,一次调配几万劳动力,开展大协作、大兵团的劳动方式,让每一个劳动者都有主人翁责任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如果不是有人民公社体制的保障,这样的劳动场面,这样的协作精神,这样的团队方式,这样的工程质量,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可以这么说,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干部队伍的以身作则
为了修建红旗渠,林县派出300多名干部参与到工程建设中,这些干部和普通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研究问题,日夜奋战在工地上。指挥部要求,每个干部都要具体负责一段工程,都要下工地,在哪个大队劳动,就在哪个大队和民工一起吃饭,必须按规定付钱付粮票。
县委书记杨贵不仅和水利技术人员一起实地勘察干渠支渠的修建路线,和他们一起研究修建方案,还亲自到一线参加劳动。红旗渠开工之日,杨贵书记就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这里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
尽管做了扎实的调查研究和反复的实地勘察,但杨贵书记还是很担心工程是否能按要求完成。在修渠前,杨贵对水利局长段毓波说:“这渠要是修成后引不来水,我和你就要从太行山上跳下去,向人民谢罪!”和杨贵书记共事多年的彭士俊告诉我,杨书记连做梦都是在想修红旗渠的事。
一次,新华社记者来工地采访,发现有一个人干得特别卖力,就打听这个人是哪个公社哪个大队的,旁边的群众告诉他:“这个人就是我们的指挥长(县长麻有金)。”记者不无感慨地说:“领导带头这么干,红旗渠一定会提前完工!”
山洞里点炮爆炸后产生的烟需要很久才能消散,严重影响工程进度,需要有人冒险进去将烟扑出来。工地党委副书记彭士俊在泽下公社劳动时,遇到点炮就要进洞去扑烟,泽下公社书记(口音问题,我没能听清名字)对彭士俊说:“你不要去,你家只有你一个儿子,我有三兄弟,出了危险也不怕,让我去!”说完,这位公社书记就一头钻进了洞里。
红旗渠纪念馆有一只炸药箱,就是彭士俊捐献的。
当时,红旗渠指挥部工作人员的衣服、手表之类的私人用品都没有地方放,正好指挥部仓库里放着一些空炸药箱,有几个同志就想买来盛放自己的物品。他们找到彭士俊,希望彭士俊向领导反映这个情况。可彭士俊怕影响工作,不好意思轻易开口。过了一段时间,找了个机会,彭士俊才向当时的指挥长王才书反映了这件事。王才书沉默了一阵,然后说道:“中,就这一回。”财粮股的同志以质论价,每只箱作价7毛3分钱,指挥部的几个同志各买了一只箱子。彭士俊担心群众误解,也怕以后说不清楚,就将收据粘贴在箱盖里面。这只箱子,他用了几十年,那张收据也一直粘贴在上面。到后来建红旗渠纪念馆,彭士俊才把这只箱子捐了出去。
红旗渠工程历时十年,总投资1亿2千多万元,没有浪费,更没有一分钱贪污,当时的省委书记刘建勋来工地视察,同样是在民工食堂自己掏钱和粮票吃饭,没有任何特殊。这些事迹,在今天不了解那个年代的人看来,可能会觉得是上古神话。可这些事的的确确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不只是林县红旗渠,当时中国的各级政府机关和各个地方的工程都有这么清廉。
四、人民群众的同心协力
和抗美援朝、“两弹一星”等许多伟大成就一样,红旗渠也是万众一心、艰苦奋斗才得以胜利完成的,众志成城是属于那个时代的特征。
红旗渠修建的艰苦程度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由于渠道经过的都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住宿问题几乎不可能解决。修渠民工就自己动手,想尽各种办法解决住的问题。大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就睡在山崖下、石缝中,有的垒石庵,有的挖窑洞,更多的是天当被子地当床。几块布撑起来,就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指挥部。在10年的修渠中,住地再难再苦,可是整个工地上没有任何人用修渠的钱盖过一间房子。
尽管林县储备了一定的粮食,但漫长工程周期,还是使得粮食严重不足,修渠人不得不忍饥挨饿,四处挖野菜充饥。
修渠工具也严重短缺,干部群众将家里的铁镢、铁锹、小推车等所有工具全部拿到了工地上,不够的,各类工匠就在工地上自力更生日夜打造。红旗渠人就是用这些原始的劳动工具,修建了这样一个浩大的水利工程。
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林县人民从来没有退宿过。当年的特等劳模郭秋英告诉我,她们组建铁姑娘队的时候,大队里的青年夫妇都是争先恐后报名,她也是17岁就走上了工地,并且当上了铁姑娘队的队长。郭秋英说,姑娘们一开始干活赶不上男同志,但她们不气馁,虚心向男同志学习,以前只有男同志能干的抡锤、装炸药、点炮等活,姑娘们也很快学会了。点炮后,烟在洞子里久久不散,姑娘们就脱下外衣往外扇。一天下来,从外形上根本分不出她们是女人,一个个都变成了泥人,但姑娘们一个比一个干劲足。她们24小时两班倒,仅仅用了60天时间,20几个铁姑娘就打通了换新天隧道。
修红旗渠石灰用量非常大,石灰供应不上成了修渠的主要障碍。指挥部发动群众,在全县招收烧制石灰的能手。东姚公社的“烧灰王”原树泉,自告奋勇献计烧石灰。河顺公社在学习原树泉烧灰法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明窑堆石烧灰法,一窑可以烧400公斤石灰,彻底解决了工地用石灰难的问题。
炸药奇缺也是制约工程进度的一个大问题。于是县委、县政府从全县58万人口中招聘制造炸药的人才。经过考核选拔,确定了人员,办起了工厂,解决了炸药难的问题。
修建红旗渠还得有水泥,没钱买就自己办厂。要办水泥厂,首先得有技术人才。听说合涧公社雪山大队有个老人,曾在太原水泥厂当过工程师,现已退休在家。指挥部工作人员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徒步90多里登门邀请。老人凭着对家乡人民的无限热爱,不顾自己年迈,下山筹办水泥厂,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保证了建渠的顺利进行。
在粮食紧张、物资短缺、设备技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全县各个地方、各个单位都以大局为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保证工程质量,争取提早完成任务。当时,连学生上学、放学都要背一块石头送到工地。
在红旗渠修建的10年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的感人事迹惊天地泣鬼神。
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在接到设计红旗渠的任务后,不畏艰险,翻山越岭,进行实地勘测。期间他遭遇了母亲病故和妻子救人牺牲的巨大变故,仍然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坚持奋斗在红旗渠建设的第一线。1960年3月28日下午,吴祖太听说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深入洞内察看险情,却不幸被洞顶坍塌掉下的巨石砸中,夺去了年仅27岁的生命。
共产党员任羊成由于机智勇敢,被选为排险队队长。他的工作就是悬在空中将山崖上松动的石块撬下来,排除险情,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由于长期被绳索勒着,以致于腰上的皮肤像蛇皮一样粗糙坚硬。在一次排险中,石头掉下来砸松了门牙,鲜血直流,他二话没说,拿出钳子拔掉松动的牙齿,继续作业。为了不让领导发现,他就带上口罩,坚持工作。
红旗渠修建10年当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奇迹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历经十年艰辛,林县人民终于完成了包括干渠、支渠以及配套设施在内的红旗渠全部工程,造就了不可思议的人间奇迹,创造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20世纪90年代起,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李先念、乔石、姜春云、李铁映、叶选平等曾先后亲临红旗渠视察,对红旗渠的修建和红旗渠精神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修建红旗渠的老领导、老模范合影201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红旗渠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6年10月,红旗渠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7年1月,红旗渠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现在,红旗渠景区门票售价100元,每天接待数以万计的游客。
红旗渠的修建,还给林县带来了“中国建筑之乡”的美誉。改革开放后,靠着在修建红旗渠战斗中培养锻炼出来的胆略和技能,林县人组建了一支又一支建筑工程队,总人数达13万之众,走出太行山,走向国内外建筑大市场,修桥梁,盖高楼,中外许多著名建筑都留下了林县人的身影。
左起:崔大姐、袁大姐可是,这一系列荣誉背后却掩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血泪故事。在和红旗渠人的座谈中,顽石除了感动、悲愤,还几次忍不住热泪长流,哽咽失声。
和那个时代许多基层干部一样,因为带领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卓越表现和辉煌成就,从1969年下半年开始,县委书记杨贵被迅速提拔重用,由县委书记到地委书记,再到省委常委、中央候补委员,最后到公安部副部长(实际负责人),短短4年时间,就由县级干部被提拔到了部级干部。
杨贵也和陈永贵、吴桂贤、吕玉兰、张钦礼、朱赞成等在毛泽东时代做出杰出贡献的一大批领导干部一样,在一个风云变幻、地覆天翻的时代里,由功臣变成了“罪人”。1978年下半年,杨贵被定性为“‘四人帮’帮派体系分子”,79年下放到山东渤海农场担任副场长(比张钦礼幸运)。至2006年3月,恢复副部级待遇。
紧跟杨贵修建红旗渠的林县数千名干部、劳模、党员和群众被打成“杨贵帮派体系”,被送进不同名号的“学习班”,受到残酷批斗,有3人被迫自杀,3人自杀未遂。县委常委17人有14人被处分,原县委几乎被一锅端掉。上至县委书记,下至生产队长,大批干部被免职、撤职、留党察看、开除党籍、政籍,还有的被判刑蹲了大狱。40年过去,所有蒙冤者都未获得平反昭雪,许多人已经含恨九泉,一些人还走在遥遥无期的申诉路上。
原林县县委副书记崔凤金在红旗渠精神研讨会上发言时任县委副书记、出席了党的11大的崔凤金,于78年7月13日被送进“学习班”,因为不愿揭发杨贵,遭受毒打。从学习班出来,不仅县委副书记、党籍被开除,而且连工作也彻底失去,档案也被销毁。
秦进才,当时的县委常委,因被打成“杨贵帮派体系”成员,被开除干籍党籍,失去工作数年,后被安排进工厂烧锅炉,直至退休。
原红旗渠工地党委副书记彭士俊在红旗渠精神研讨会上发言彭士俊,原红旗渠工地党委副书记,后担任过县银行行长、财税局长、法院院长,同样被打成“杨贵帮派体系”成员,受到迫害而失去工作,被开除干籍党籍。他已经86岁,走路需要搀扶,和我们座谈的时候,一支接一支不停地抽烟。彭士俊老人告诉我,就是在那段受迫害最严重的日子学会抽烟的。
铁姑娘队队长、特等劳模郭秋英在高校宣讲红旗渠精神郭秋英,红旗渠铁姑娘队队长、特等劳模,因成绩突出,在工地上入党,被提拔进团县委担任副书记(还在大队记工分),1973年,随全国青年代表团出访阿尔及利亚。后被打成“杨贵帮派体系”成员,开除党籍,下放到竹帘厂当工人。因爱人是军转干部,后调入运输公司担任汽车售票员10年。
原团安阳地委书记、特等劳模袁金萍在高校宣讲红旗渠精神袁金萍,因修建红旗渠被评为特等劳模,被提拔担任团安阳地委书记,后被打成“杨贵帮派体系”成员,遭受长达一年多的监禁,因不愿揭发杨贵,被开除干籍党籍,失去工作。
特等劳模、除险队长任羊成在《红旗渠劳模任羊成》新书发布会上任羊成,特等劳模,除险队长,受到批斗围攻,戴着“杨贵帮派体系”成员的帽子,多次陪同外国元首、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视察红旗渠,受到李先念、江泽民等主要领导的表扬,同样至今未获平反。
县委书记处书记、第一任红旗渠工地指挥长周绍先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留党查看,含冤而死。
副县长、红旗渠工地指挥长马有金被逼服毒自杀未遂,赶回农村含冤而死。
红旗渠特等劳模、土专家路银被强逼在写好的揭批杨贵的材料上按手印,气得大哭一场后身体偏瘫,赶回农村含恨去世。
……
不用再举例了,相信有正常思维的人都已经能看清真相,分清是非。创造了伟大奇迹的红旗渠人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而且冤沉海底,公道何在?!天理何在?!
走进分水苑景区,我看到了一个偌大的公园,这里林木葱茏,渠水翻腾,景色极其优美。公园里给西门豹、李冰都塑了雕像,用以彰显他们治水的功绩,可唯独没有给红旗渠人塑像,既没有英雄个体的雕像,也没有英雄群体的雕像。那一刻,我甚至怀疑,这是红旗渠景区吗?流连在红旗渠旁,我感受到的是极度的悲哀!红旗渠人为林州创造了数不清的财富,光景区门票收入每天就得以百万计,可这些伟大的创造者却被如此冷落!
可是,我眼前这些修建红旗渠的老领导、老模范,在长期蒙受不白之冤的情况下,他们对曾经的无私付出依然无怨无悔;回忆起修渠的过往,他们仍旧谈笑风生,慷慨激昂;他们对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能参与到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中感到无比的陶醉和骄傲!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啊!
修建红旗渠健在的老领导、老模范虽然也在为自己的冤案申诉,但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宣讲红旗渠精神上。进机关学校宣讲,或是与来访者座谈,尽可能让更多人了解红旗渠精神早就成了他们的日常工作,鞠躬尽瘁,乐此不疲!
我要向他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伟大的时代,英雄的人民,造就了人间奇迹红旗渠和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伟大的红旗渠精神熠熠生辉,将“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创造了红旗渠奇迹和红旗渠精神的红旗渠人将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