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列拙文的第一季《如果马克思错了(引言)》,我出了一个思考题:
采用自动化以后,每件衬衣的成本由过去1美元,降到0.33美元。这意味着,包含在衬衣成本中的价值减少了。那么,减少的成本价值是指下面哪一个选项:
A,稀缺性;B,效用;C,自然力;D,资本(生产要素)。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菜谱,这四个选项都应当摁在“效用价值”的大锅里乱炖。所以,如果是多选题,信奉西方经济学的教授和学生,大多会四个选项“全选”。
然而,把四个选项摁在一个锅里煮乱炖,只能助长“偷梁换柱”、“浑水摸鱼”、“似是而非”、“滥竽充数”的不良学风。再说了,这也不符合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的衡量科学的“简单性”标准。
倘若不对每个选项做出一一分析,上来一顿群殴,你们就想把大胡子马克思KO掉,能服人吗?
所以,对不住了,我出的思考题不是多选题,而是单选题。单选题的意思是说,有本事就“单挑”,别动不动就“打群架”,一哄而上没出息。
好了,下面我们开始“单挑”。
如果选择A:“稀缺性减少”了,所以衬衣便宜了。
这个选择的逻辑是:价值大小由稀缺性(scarcity)衡量。物以稀为贵,越是稀缺的东西,就越值钱;越不稀缺的东西,就越便宜。
稀缺,就是稀有、稀少、短缺、匮乏、不足的意思。千万不要小看这个“稀缺”,它可是西方经济学的祖传宝贝。没有“稀缺”,西方经济学及其价值理论就会稀里哗啦、嘁哩喀喳,土崩瓦解。
这么说吧,西方经济学入门的第一课,就是“稀缺先生”闪亮登场,教大家玩抖音。
那么,“越不稀缺”的东西,真的“就越便宜”吗?
未必!
为了证实这个“未必”,从而证伪“越不稀缺就越便宜”的逻辑,下面我给主张稀缺的先生们讲几个“故事”。
故事一:页岩油和石油。
众所周知,现在页岩油的均价,比石油的均价高。按照“越不稀缺,就越便宜”的逻辑,这是不是就表明,页岩油的储量比石油的储量“稀缺”呢?
NO!逆天的现实是,页岩油的储量远远高于石油的储量!
据美国《油气》公布的统计数字,全世界页岩油储量约为11万亿~13万亿吨。
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8年7月30日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公布的数字:截至2017年底,全球探明石油储量为1.6966万亿桶。按照2017年的产量水平,这一储量大概只能满足全世界50.2年的生产量。
请稀缺先生瞧瞧:12万亿吨的页岩油,PK1.7亿桶的石油——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说,石油储量远比页岩油稀缺!
但是,为什么“不稀缺”的页岩油与“稀缺”的石油相比,前者的价格高于后者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开采页岩油的技术难度更大,成本更高嘛!如此而已。
面对“不稀缺”的页岩油,石油大亨说:“只有当油价高于页岩油的生产成本时,页岩油生产企业才有动力加大勘探开发投入”。
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为什么石油大亨不再讲“稀缺创造价值”呢?因为资本家的生意不是取决于“稀缺”,而是取决于“成本”。
故事二:风能和太阳能。
风能和太阳能的储量远远高于化石能源的储量,这是常识。为什么?因为风能和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而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也就是说,化石能源很“稀缺”。
但是,为什么现在世界上还不能广泛使用“不稀缺”的风能、太阳能发电,而必须大量使用“稀缺”的化石能源发电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使用化石能源发电,比风能或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更低!
稀缺先生看见没有:不稀缺的,未必就比稀缺的价值更小。
故事三:核聚变能源。
核聚变能源的原料来自于海水,其储量近乎无限。所以,其开发和利用被科学家称之为:“干净的、无限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是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理想能源。”
但是,为什么核聚变现在仍然代替不了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因为到目前为止,可控核聚变还面临着很大的技术难题,即使能产生出聚变能量,成本也高的惊人。
为什么人类利用核聚变的能源现在还非常昂贵?不是因为核聚变的原料“稀缺”,而是因为核聚变的成本耗费十分高昂!所以,人类现在还只能利用成本相对较低的核裂变来获得能源(比如深圳大亚湾核电站)。
据有关方面2018年11月13日报道,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自主设计研制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已经实现1亿度等离子体放电。这一成果,朝着未来聚变堆实验运行迈出了关键一步。此是题外话,按住不表。
总之,“不稀缺”的东西,未必就一定便宜——比如用风能发电,风能稀缺吗?并不稀缺。而“稀缺”的东西,未必就比“不稀缺”的东西更值钱——比如化石能源发电,石油和煤炭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十分稀缺。
以上三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价值的高低不在于“稀缺”,而在于“成本耗费”——啥是“成本耗费”?说穿了,就是劳动耗费嘛!
结论:选择A是荒谬的。
顺便请“稀缺先生”回答几个脑筋急转弯:
(1)如果“稀缺创造价值”,那么请问稀缺先生,人类社会还有什么必要把“稀缺”改造为“不稀缺”?
(2)如果“稀缺创造价值”,那么请问稀缺先生:丰裕社会、发达国家、福利社会、过剩经济(即不稀缺的社会),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又是谁改变的呢?是上帝的恩赐?是稀缺的功劳?还是人类的劳动?
(3)如果“越是稀缺,价值就越大”,那么请问稀缺先生:在“价值就是效用”的预设下,是不是“越是稀缺,效用就越大,财富就越多,社会就越富裕”呢?
(4)如果“越是稀缺,财富就越多,社会就越富裕”,那么请问稀缺先生:人类干嘛要努力劳动来消除短缺,改变稀缺状况呢?有这个必要吗?
一言以蔽之,如果“稀缺”就是价值,那就让“稀缺”永存下去,不是更好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