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红色人物

郝贵生:永远的马克思——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逝世135周年

2018-05-05 10:00:01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郝贵生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内容提要:马克思一生是学习的一生。马克思的头脑是用多得多的令人难以相信的历史、自然科学和理论知识武装起来的,同时又是非常善于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认识现实的一切问题的。他的头脑就像停在军港里的一艘军舰,一接到命令,就能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他经常向人们疾呼:学习,学习,这是至高无上的义务。马克思一生是革命斗争的一生。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和一切剥削制度,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斗争就是幸福。马克思一生也是创新的一生,他不仅创立了最伟大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而且在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极其重要的独到见解。马克思一生如此之多的极其巨大的创新成果实际与马克思一生的前两个特点有直接的关系。马克思学习、斗争、创新的一生及其对世界无产阶级和人类的杰出而巨大的理论、实践贡献使全世界各个角落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无产者和千百万革命同志无不对他表示最崇高的尊敬、爱戴和悼念,并永远鼓舞、激励和指导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和被压迫阶级、民族的伟大斗争实践。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正在从事这场伟大斗争的当今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完成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就必须学习马克思的学习精神、革命斗争精神、创新精神。

Jietu20180505-091147@2x.jpg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最伟大的领袖和导师,由于他的问世,才有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才有近200年来波澜壮阔的极其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逝世135周年,笔者以《永远的马克思》撰文纪念之。

  一、 马克思一生是学习的一生

  马克思去世后,法国社会主义者也是他的女婿拉法格说:“马克思的头脑是用多得令人难以相信的历史和自然科学的事实和哲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同时他还非常善于利用他长期脑力劳动所积累起来的一切知识和观察。无论何时,无论什么问题都可以向马克思提出来,都能够得到你所期望的最详尽的回答,而且总是包含有概括性的哲理。他的头脑就像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命令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回忆马克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3—194页)德国工人阶级领袖李卜可内西也说:“学习!学习!这是至高无上的义务,他经常向我们这样大声疾呼,而且这种义务早已体现在他的模范行动中,体现在他所表现出来的始终不懈的工作精神中。”( 《回忆马克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0—61页)这两段话概括了马克思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

  1、马克思青少年时期的学习。

  马克思出生于1818年5月5日,其父作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律师无疑对马克思的成长起了巨大作用,但对马克思童年学习影响最大的是他的邻居也是他未来的岳父政府官员冯·威斯特华伦先生。威斯特华伦先生与马克思父亲是莫逆之交,他特别喜欢孩子,马克思姐弟经常到他家,与他的孩子一起听他朗读荷马史诗和莎士比亚等文学大家的作品,两位最忠实的听众就是他的爱女燕妮与马克思。年幼的马克思不可能真正领会这些作品的全部含义,但其作品中的生动人物形象还给孩子们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也极大激发了马克思渴望读书和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和内在动力。马克思对他有非同寻常的感情,把他当做崇拜的对象和第二个父亲。1841年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扉页上就写到,献给我敬爱的父亲般的朋友冯·威斯特华伦先生。

  马克思小学课程全部是在父母的指导下完成的,父亲严谨的治学态度给马克思学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830年,12岁的马克思来到特利尔市一所历史悠久的中学。他同样受到精通历史、文学和哲学的一位著名教育家即校长维登巴赫和其他老师的非常大的影响,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学习期间,学校不断出现宣传革命思想的进步书籍和反政府的诗篇,他也曾经目睹宣传革命活动的学生被抓走的情景,由此激发他对专制政府的义愤。他每天上下学的途中都要经过挤满难民的中心广场和贫民区。广大工农群众的悲催遭遇与富人的奢侈豪华、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形成了鲜明对照。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威斯特华伦先生,威语重心长地告诉他,社会上还有许许多多不平等和黑暗现象。这时马克思还从他那里听说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有关思想。

  社会对马克思多方面的影响及马克思知识的积累,使他中学时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所以他在中学毕业时写的一篇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讲到:“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的天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恒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9—460页)尽管这时的马克思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定型,但从这段话中表明马克思内心深处已经明确产生了一种高度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同时也成为他一生学习活动的内在源泉和强大动力。正如他后来所说:“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回忆马克思恩格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2页)同时,他在作文中还表达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即理论不能脱离实际,理论要干预生活。他说:“那些主要不是干预生活本身,而是从事抽象真理的研究的职业,对于还没有确立坚定的原则和牢固的、不可动摇的信念的青年是最危险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8—459页)这无疑是马克思以“改变世界”为自己一生指导思想的最初的萌芽。

  2、 马克思大学期间的学习。

  马克思1835年到波恩大学法律系学习,转年又到柏林大学。马克思学习很刻苦,他选修和旁听了法律之外的其它专业的一些课程。他花费很多精力写下大量动人的诗篇,仅第一年,他就写了三本诗集送给燕妮。他学习不满足于教师和书本上所讲的各种法律条文,他要追究这些条文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但法律知识本身却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于是他开始从法律知识之外特别是从哲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一时期他阅读的书籍非常广泛、丰富,大大超过老师布置的参考书的范围。他对哲学的学习也越来越系统和深入。先后精读了康德、费希特、伏尔泰和卢梭等人的哲学书籍。他给父亲的信中说,他“渴望专攻哲学”,“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1837年春天,他开始系统学习研究黑格尔哲学思想,认真拜读了黑格尔的一些主要代表作,并写了大量批注和摘要。他从黑格尔书中发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朝气蓬勃的新世界。他在当时一首诗中生动地描绘了他的激动心情:“因为我发现了最崇高的智慧,领会了它深邃的奥秘,我就像神那样无与伦比,像神那样披上晦暗的外衣。我曾长久地探求真谛,漂游在汹涌的思想海洋里,在那儿我找到了表达的语音,就紧抓到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5页)马克思还参加了一个专门研究和探讨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中坚组织“博士俱乐部”,由于他虚心好学,与其他成员经常进行心得体会的交流,所以马克思不仅从中获得了大量知识和灵感,而且他对黑格尔哲学的精辟见解也影响了他周围的人,成为许多成员非常佩服和崇拜的对象。之后,马克思把主要精力全放在了哲学和哲学史上,他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古希腊哲学内容的,题目是《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在这篇论文中,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哲学与现实的关系,他说:“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主持鉴定这篇论文的哲学教授对其论文的观点和风格非常赞赏,认为马克思“才智高超,见解深刻,学识渊博”。1841年,马克思很快地获得了博士学位证书。

  3、马克思早年实践斗争中的学习。

  马克思1841年大学毕业后便投身到实际斗争中去。他最初在《莱茵报》做编辑工作,后成为该报主编。他这一期间,遇到大量复杂而又敏感的政治、经济等现实问题。社会许多不平等现象激起马克思无比愤懑,劳动群众的苦难生活更引起马克思的极大关注和同情。他在这一时期所写的一些重要文章如《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等利用他所掌握的大量事实材料挺身而出为穷苦农民辩护,反对国家制定的关于林木盗窃的法律,以及宣传出版自由等观点。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他遇到了理论上一个还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因为从他所信仰的黑格尔哲学来说,国家和法律是决定一切的,人们在法律面前只能服从,并受其支配和制裁。然而站在穷苦农民的立场上,显然官方制定的林木盗窃法直接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因而受到农民的强烈反对。马克思虽然猛烈抨击了林木盗窃法,但是这一矛盾的问题却使他感到非常苦恼。他已经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法律之外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就象呼吸一样不依当事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关系”和“客观本性”。马克思在《莱茵报》被查封之后,从社会大舞台回到书斋,对他所接触和观察到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理论问题潜心钻研和深入探讨。

  马克思这一时期思想方法的最大转变就是自觉运用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社会现实,他反对依靠事物之外的理念、逻辑、概念说明事物,强调要按照事物自身的理念、概念、牢记研究事物的内在本性,他反对教条式的预料未来,主张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在研究事物自身的内在本质发现历史本身的内在规律性。他这个阶段的工作一是大量收集和阅读近现代的德国、法国、英国、瑞典、波兰、意大利和美国等国家的历史和政治著作,充分占有更多的历史和现实材料。他做了九本详细的摘要笔记,内容极其广泛。二是开始运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维方法批判黑格尔。费尔巴哈1841年出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阐发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对马克思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马克思此时应用费尔巴哈批判宗教和思辩哲学的方法即把被颠倒了的哲学主客体关系又颠倒过来的方法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国家观、法律观。因此马克思正是对许多国家的历史和现实的事实材料的整理过程中和唯物主义思维方法使马克思得出了新的哲学结论:不是国家、法决定市民社会和经济关系,而是市民社会和经济关系决定国家、法。并将这些成果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一著作阐发出来。正象马克思后来回顾这段历史时所说:“我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我只是把它排在哲学和历史之次当做辅助学科来研究。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因报》的编辑,第一次遇到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页)同时也正是这期间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使马克思的立场和世界观彻底转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正如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所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5页)人的“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6页)表明马克思已经把自己的学习和理论研究活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如果说,马克思1844年之前所学习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法律、哲学和历史的话,1844年初马克思开始转入对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发现唯物史观原理,认为社会的奥秘不在法学和哲学之中,而在人类的经济现象。应该从经济关系入手,才能真正解读历史和社会。二是受到恩格斯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文章《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启发。该文指出经济学家的理论是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学说,并证明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过程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及其起源。马克思读后非常赞赏恩格斯观点。他认识到,正是人类的经济现象隐藏着人类关系的本质,只有走进政治经济学,才有可能寻找到人类发展的真正出路。而当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就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于是马克思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英国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上。这段学习和研究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重大转折。他读了15位作者的19部著作,做了许多摘录和笔记,写了许多批评性的评论。这就是著名的《巴黎笔记》(有7个笔记本)。这些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该书关于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方面有许多独到和深刻的见解。大家所熟悉的“异化劳动”思想就是在这一部著作中提出和阐发的。马克思对经济学的学习研究,反过来又进一步深化和促进他的哲学的学习研究。1845年春天,他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学习研究,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恩格斯称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3页)。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又进一步阅读和研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著作,特别是德国的真正社会主义、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等,于1846年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这部书内容极其丰富,是马克思研究学习、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为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共产党宣言》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4、马克思《资本论》的学习和研究。

  《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马克思仍然感到自己的经济学知识还很肤浅,因此继续他的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他当时主要学习和研究方法一是广泛收集和涉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材料和知识,特别是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著述进行更加系统的学习、研究、批判。同时还对与经济学有关的学科和领域如殖民地、农艺学、土地所有制、人口问题等等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另外他对数学、化学、法律、文学等也进行了极其认真的钻研。在大英图书馆里他的桌子上经常摆放着堆积如山的各类图书,常常使许多管理人员不知道他是哪一门学科的专家。一次一个管理人员冒昧地向他提出了这一问题。马克思风趣地说:“先生,只有采得百花,蜜蜂才能酿出好蜜来。人们要想真正了解世界,就不能只在一块草地上赏花啊!”二是运用抽象力的思维方法。即从感性具体到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马克思在掌握大量历史和现实的感性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抽象出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最普通、最平凡、最常见、最基本、碰到过亿万次的商品及其关系。然后从揭示商品和劳动的二重性开始,一步步地全面展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及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和规律。《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实际上也是他向历史、现实、生活、实践学习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方法的综合体现。

  5、马克思晚年的学习。

  马克思晚年主要是指19世纪70年代至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去世。这个期间主要是继续他的《资本论》第2、3卷的研究和写作任务。他学习的主要内容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继续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现象,尤其是研究俄国和美国的经济发展。其二是密切观察各国政治、经济方面的新变动。其三是关注自然科学的每一新成果,特别是对数学理论的学习研究。这时期他写了著名的“数学手稿”。恩格斯评价他“是精通数学的。”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回忆说;“1870年以后,又一个间歇期,这主要是马克思的病情造成的。他照例是利用这类时间进行各种研究。农学,美国的特别是俄国的土地关系,货币市场和银行业,最后,还有自然科学,如地质学和生物学,特别是独立的数学研究,成了这个时期许多札记本的主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7-8页)其四是研究世界史,从1881年到1882年,马克思写了四本关于世界史的札记。其中内容从公元1世纪到17世纪,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做了批判性的评注。这些手稿有105个印张。其四是对原始社会的研究。马克思早年在创建唯物史观理论的时候,就特别注意人类早期历史的有关资料,从中予以提炼概括。继续写作《资本论》2、3卷时,又阅读了相当多的历史资料。他生前最后几年,详细阅读和摘录了5大本笔记,特别是美国人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的摘要。马克思本想根据这些历史资料丰富深化他的唯物史观理论,但他过早去世。恩格斯依据他的读书资料,于1884年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完成了他最亲密的战友的遗愿。

  综上所述,马克思一生的学习活动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有明确的为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学习价值观,二是学习勤奋刻苦。正如他自己谈到《资本论》的学习研究时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三是涉猎知识范围极其广泛。几乎所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历史等各个学科的知识他努力学习研究。据当时柏林警察总监秘密报告谈到马克思时说:“马克思本人是知名人物,众所周知,他脚趾尖里的精神财富要比其它一切社团和人们脑袋里的精神财富还要多。”四是他对所学知识从来都是辩证看待,独立思考,最大限度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五是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六是能够深入思考消化,最大限度把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七是强调实践中学习,并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二 马克思是革命、斗争的一生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中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7页)一次马克思的女儿问马克思,你如何理解幸福?马克思说,斗争就是幸福。这两段话可以说是马克思一生的真实写照。马克思把自己的整个人生完完全全献给了推翻剥削制度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马克思的一生的“斗争”是为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而革命、斗争的一生。

  1、马克思同封建专制的斗争

  马克思青少年时期已经开始产生对剥削制度特别是对德国的封建专制的憎恶。他首先投身到这种斗争实践中。他的大学博士论文表面上或直接是评价和批判古希腊哲学思想,实质或间接上是对德国国现实的批判即对普鲁士政府的批判,对宗教权威的公开挑战,对自由的呼唤。他在自己写的博士论文《序言》的结尾中引用了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普罗米修斯的一段话即:我宁可被缚在崖石上,也不愿做宙斯的奴仆。表明他对封建专制和一切人类丑恶现象做斗争的坚强决心和勇气。他大学毕业后,在《莱茵报》期间就为贫苦农民撰写了大量批判普鲁士政府的文章。《莱茵报》被封后,他继续对封建专制和剥削制度进行坚决的斗争。他强调,哲学已经变成世俗的东西了,不但在表面上,而且骨子里都要卷入斗争的漩涡。强调对旧世界进行无情的批判,这种斗争不怕自己所做的结论,“临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16页)马克思这时已经作为一个革命家出现,主张“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要求是武器的批判,他诉诸群众,诉诸无产阶级。

  2、马克思同青年黑格尔派、德国真正社会主义和普鲁东等人的斗争。

  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学说理论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错误思潮的干扰和阻力。主要有两种错误思潮。其一是青年黑格尔派主要代表人物鲍威尔、施蒂纳等人顽固坚持“自我意识”的思辨唯心主义立场和观点。1844年8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会面,从此开始了两位历史巨人的合作,且极其热情地投入了当时巴黎革命团体的沸腾生活。首先他们合写《神圣家族》、1846年又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两本书,对其唯心主义进行了深入揭露和批判,实际是也是清算他们自己以往的哲学信仰,同时阐明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其二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庸俗政治经济学家、无政府创始人蒲鲁东。他在1846年出版的《贫困的哲学》等书中通过对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分析和财产的本质的回答,企图维护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把社会一切成员变成小资产者和小农,使社会倒退到小生产时代。同时用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反对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革命。这种思想对于小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法国等一些国家影响极大。因此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一书对蒲鲁东的庸俗政治经济学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也进行了深入批判,同时开始阐明自己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观点。

  3、马克思投身到工人阶级反对各国反动派的斗争

  马克思1843年10月底携夫人燕妮离开了德国来到巴黎,从此一直在异国他乡漂泊,并不断遭到各国反动势力的迫害和驱逐。在巴黎,马克思亲身参加了当时火热的法国工人运动,考察工人的生活状况和革命斗争,还与一些工人团体和外国流亡者的秘密团体如德国流亡者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取得了联系。他经常深入到社会和工人群众中,参加过多次工人集会,在会上发表演讲,与工人谈心,同时还结识了许多社会主义理论家和工人运动活动家。他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反抗旧制度的斗争。称德国纺织工人起义的歌曲“是一个勇敢的战斗的呼声。……这支歌中一下子就毫不含糊、尖锐地、直接了当地、威风凛凛地厉声宣布,它反对私有制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83页)1845年1月,马克思在普鲁士政府胁迫下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恩格斯谈到这件事说,马克思在巴黎“总是腾出时间利用适当机会抨击普鲁士政府;普鲁士政府对他进行了报复,1845年春天,它促使基佐内阁下令把马克思驱逐出法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9页)全家来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比利时政府也害怕马克思的革命思想,派警察严密监视马克思,严禁在比利时发表当前政治的文章。但普鲁士政府仍要求比利时政府也驱逐马克思。第一次没有成功,第二次比利时政府“便毫不客气地把马克思逮捕起来并把他驱逐出境 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1页)。马克思再次来到巴黎,他在这里一方面继续他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继续加强与各国工人运动的一些朋友的交往,并于1846年与恩格斯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传播革命思想。同时加入并改造由德国工人魏特林等人建立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底,马克思、恩格斯参加了“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并为同盟起草了同盟纲领,即1848年2月在伦敦用德文发表的著名的《共产党宣言》。

  1849年6月,马克思又被法国驱逐,来到伦敦居居。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各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者悲观失望,但马克思、恩格斯依然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信革命高潮必将来临,为此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理论宣传和组织工作。60年代初期,各国工人运动又开始发展壮大起来。1864年,英、法、德等欧洲许多国家的工人代表在伦敦举行成立国际性的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马克思应邀参加这次会议,并被选为中央委员会成员。马克思为这个协会起草了《成立宣言》、《共同章程》及以后历届所有的会议重要文件。恩格斯说,马克思“这部分活动的最杰出的成就就是建立了国际工人协会,他从1864年到1872年一直被公认为该协会的领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73页)国际成立后,极大地促进了各国工人运动发展和联系,虽然以后又不存在,“但是欧美一切文明国家工人联盟的兄弟联系永久地确立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73页)1871年3月,法国爆发了著名的巴黎工人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巴黎公社”,但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巴黎公社失败了。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高度评价和赞扬了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精神,并具体详细阐发了巴黎公社成功的宝贵经验和失败教训。宣称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失败了,但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4、马克思同贫困的斗争。

  马克思一生没有固定的工作和经济收入。布鲁塞尔时马克思就非常贫穷,他是在依靠燕妮的遗产和稿酬维持生活的。同时马克思又不断地遭受各国反动派的迫害、一家人颠簸流离、动荡不安。到伦敦后,生活更加贫困,连居住都非常困难,曾经多次被房主赶走。马克思还经常为全家一日三餐而四处奔波,劳心费神。他给朋友的信中说,一星期以来,我已达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账,我不能再说肉。同时,病魔也不断光顾马克思的家门。马克思操劳过度,十分强壮的身体也垮了下来,他患上眼疾和风湿,后来又染上了肝炎。燕妮也经常病魔缠身。1852年,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说:“医生,我过去不能请,现在也不能请,因为我们没有买药的钱。八至十天来,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今天是否能够弄到这些还成问题。在现在的气候条件下,这样的饮食自然没有什么益处。”马克思夫妇的子女都出生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经济状况使他们从小缺乏充足的食品和良好的居住条件。孩子们体质大都比较虚弱。燕妮生过7个孩子,其中竟有4个过早夭折了。为了使马克思一家的的生活能够维持下去,并继续从事艰巨的理论研究和革命活动,恩格斯不得不牺牲自己去从事他“讨厌的商业”工作,资助马克思。恩格斯最初收入也不高,但他总是省吃俭用,给马克思寄钱。马克思每次受到钱后,总是特别激动,同时也产生歉疚感。列宁谈到这一点时说:“马克思及其一家饱受贫困的折磨。如果不是恩格斯牺牲自己而不断给予资助,马克思不但无法写成《资本论》,而且势必会死于贫困。”(《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16—417页)马克思就是在这种极端困难的生活条件下完成他一生最重要的精华著作《资本论》的。

  5、马克思同党内外机会主义的斗争。

  马克思一生还要同党内外的形形色的机会主义者进行坚决的斗争。其一是同《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分裂分子及福格特等人的斗争。《宣言》发表后,同盟个别领导成员理论上反对“宣言”基本思想,组织上搞宗派和分裂主义,行为上搞冒险主义。马克思通过多种方式痛斥和揭露这些人的错误思想和卑鄙手段。1860年马克思还写了专著《福格特先生》,揭露批判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福格特及其同伙对共产主义同盟、工人运动、马克思本人及其革命理论的歪曲和污蔑,阐述工人运动历史的真实面目及其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恩格斯谈到这一问题时说:“同时他还得反击卡尔·福格特先生,因为此人在当时受拿破仑亲王(普隆-普隆)委托,由路易-拿仑支薪来进行鼓动,以争取德国中立,甚至持同情的立场。福格特蓄意制造最卑鄙的谣言大肆诬蔑马克思,而马克思便以《福格特先生》一书(1860年伦敦版)来回击他。在这本书里,马克思揭露了福格特和帝国的假民主集团中其他先生们的面目,并且根据内部和外部的材料揭发了福格特已被十二月帝国所收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2页)列宁也说:“ 当时占优势的小资产阶级和所有非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学说和思潮,迫使马克思经常进行无情的斗争,有时还要反驳各种穷凶极恶的人身攻击(《福格特先生》)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17页))其二是同第一国际内部普鲁东主义、英国工联主义、巴枯宁无政府主义的斗争。普鲁东在第一国际成立大会上顽固坚持社会改良主义,公开反对工人参加政治斗争,反对组织工会。英国工联鼓吹阶级合作,反对政治斗争,反对罢工,积极贯彻改良主义路线。巴枯宁主义也竭力反对无产阶级政治斗争,污蔑无产阶级专政“比现存国家更加专制独裁”,鼓吹无政府主义,反对一切权威,主张完全靠自发的行动才能创造一切。马克思对这三种错误思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特别是在1871、1872年两次国际会议上粉碎了巴枯宁集团的分裂和破坏活动。其三是同德国拉萨尔派的斗争。1875年德国两大工人政党合并大会上通过了一个充满拉萨尔机会主义观点的《哥达纲领》,马克思不反对合并,但对这个纲领坚决反对,于是写了《哥达纲领批判》一书,基于多种原因马克思生前没有公开发表。15年后的阶级斗争的新变化和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恩格斯决定公开发表《哥达纲领批判》,并写了序言。这本书主要批判拉萨尔的机会主义观点,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概括总结巴黎公社的基本经验和《资本论》的思想成果,丰富和发展提出和阐述了关于共产主义过渡阶段的许多重要思想。其四是坚决支持恩格斯批判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杜林的斗争。一是他要求恩格斯承担起批判杜林的艰巨任务,二是他认真阅读恩格斯撰写的所有批判杜林的文章,并承担其中两章的任务。其五是批判德国党内苏黎世三人团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1878年,德国俾斯麦政府公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加紧对工人斗争的镇压迫害,德国党内有些人惊慌失措,犹豫不决,其中三个人纠结在一起,在一个刊物上发表一篇极端错误的文章,主张投降主义路线,改变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同时把“阶级斗争”看做令人不快的社会“粗野”现象,主张用“真正的博爱”和关于“正义”的空话取而代之。马克思恩格斯看后十分气愤,给德国党的领导人倍倍尔、李卜克内西等人写了一封信,对三人团的投降主义路线进行了彻底揭露和批判,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一系列基本观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其中一段非常著名的论述即:“将近40年来,我们一贯强调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一贯强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们决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在创立国际时,我们明确地制定了一个战斗口号: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能和那些公开说什么工人太没有教养,不能自己解放自己,因而必须由仁爱的大小资产者从上面来解放的人们一道走。如果党的新机关报将采取符合这些先生们的观点的立场,即采取资产阶级的而不是无产阶级的立场,那么很遗憾,我们就没有别的路可走,而只好公开对此表示反对,并结束我们一向代表德国党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和你们的团结一致。但愿事情不致于弄到这种地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85—686页)

  马克思早在大学的博士论文中就指出,他的一生就是要实现“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实现这两个过程的根本途径就是实践。1845年春天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最后一条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所以马克思的一生实现了他青年时代的诺言。他的革命、斗争的一生就是“改变世界”的一生。所以恩格斯说:“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第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蜘蛛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7页)马克思的革命、斗争精神永远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三、马克思是创新的一生

  马克思一生不仅是学习、斗争的一生,他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类最伟大的杰出贡献是他理论上的创新和建树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这种理论成果是极其之多的,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中高度概括了两点内容:

  一是唯物史观理论。马克思理论上的首要成就就是哲学方面的优秀成果。马克思以前,人类固然在哲学方面取得了极其巨大的成绩,尤其发展到德国古典哲学。但是尽管黑格尔为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但由于其是建立在绝对精神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导致这种辩证法思想的不彻底性。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欧洲文艺复兴时代遗留的唯物主义哲学从自然观上无疑是正确的,但一遇到社会历史问题时,这种自然观就转变为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了。马克思最大限度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但却不能直接拿来为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特别是认识和改变自身受压迫受剥削实现自身的彻底解放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马克思面临着一个如何在继承基础上批判改造德国古典哲学。可以说,从马克思大学时的博士论文开始,直到1845年春天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世界观、历史观的根本变革,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简称就是唯物史观。所以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不仅如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7页)从此,马克思不仅为人类特别是为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方法论。没有这个世界观、历史观、方法,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理论,更没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二就是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研究理论的直接物质根源是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的经济危机和工人运动的爆发。认识这一问题实质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问题。当时社会上对资本主义现状的认识主要有两种根本对立的理论。一是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范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经济规律,但他们的落脚点是说明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最美妙的社会。所以不可能找到工人阶级受压迫和反抗斗争的深刻的经济和社会根源。另一种就是以欧文、圣西门、付立叶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种种弊端和罪恶现象,他们要根本否定资本主义制度。但他们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武器仍然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理论即理性原则“自由、平等、博爱”,认为资产阶级按照这个原则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违反“自由、平等、博爱”的。所以他们也要按照这一原则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这种理论既没有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更没有找到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基本的经济规律,尤其是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的经济社会根源和改变现状的物质力量和物质途径。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改造主要依靠天才人物和个人的试验,竭力反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当时还有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多少也发现了资本主义本身的一些弊端,但他们只是主张对资本主义修修补补。以上所有理论的哲学依据都是唯心史观。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之后,运用这种理论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最后做出“两个必然”和“消灭私有制”、“两个决裂”等科学结论。这就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但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宣言》时,其经济学知识还相对欠缺,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秘密还没有真正揭示出来。所以《宣言》之后,马克思几乎把全部精力投身到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研究上。《资本论》的完成标志着马克思这一极其艰巨的历史任务终于基本完成。《资本论》的要成果一句话概括就是剩余价值学说理论的创立。所以恩格斯说:“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7页)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还说,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恩格斯讲了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之后,紧接着就说:“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7页)马克思在他所研究过的自然科学方面也有许多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这里仅举一例即马克思对微积分理论中无限小量的认识。微积分理论的创始人牛顿和莱布尼茨在解读分数中的分母问题时,认为分母可以趋向无限小,但不能为零。马克思通过研究微积分,认为微分中的无限小量是“扬弃中的差”,是无限小量在矛盾运动中的“是零”和“非零”的对立统一关系,数学中的微积分过程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马克思一生如此之多的极其巨大的创新成果的原因实际与马克思一生的前两个特点有直接的关系。马克思一生肯于学习、善于学习,最大限度地批判继承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马克思如果不是学习的一生,就绝对不可能有如此巨大成就。同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一生的使命为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而革命、斗争的一生实践是马克思创新的最大的源泉和内在动力。同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理论,使他能够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最高视野上,站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最高点,注视和研究时代提出的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问题,把握时代的前进的脉搏和步伐。这也是马克思创新的又一根本原因。

  正因为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和人类极其宏伟、巨大、杰出的理论和实践贡献,所以他去世后的130多年来,在整个欧洲和美洲,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无产者和千百万革命同志无不对他表示最崇高的尊敬、爱戴和悼念。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

  * * * * * *

  马克思学习、斗争、创新的一生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正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的真正的革命者来说,意义是巨大的和多方面的。笔者这里着重强调三个方面:

  第一,它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的顽强拼搏和科学有效的学习精神,把“改造我们的学习”提到党的思想建设中的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来。

  党的十九大制定和规划了我们党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任务,完成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历史使命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不断提高和发展我们自己。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获取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人的自我发展、提高,完善的过程。当今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现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地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革命者都要学习,学习,再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都为我们树立了顽强拼搏、科学有效的学习的榜样。必须正视的一个客观事实就是,当今中国社会包括全党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极其之多,整个社会包括党内极其浮躁、功利化,不仅不重视学习,而且不懂学习,不会学习,学习效率和方法低下,尤其自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状况更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革命建设理论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研究,他们自身的学习精神、内容、方法也需要我们很好地学习研究。真正如我们党1942年毛泽东提出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样,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也应该再来一次“改造我们的学习”运动,真正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自觉运用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不如此是根本不可能完成中国共产党人极其艰巨的伟大历史使命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

  第二, 它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为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而斗争的精神,积极投身到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斗争实践中来。

  《共产党宣言》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揭示了当代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矛盾是作为资本主义否定因素的社会主义和作为肯定因素的资本主义之简单极其尖锐激烈的斗争。历史的发展都是是否定因素战胜肯定因素的过程,由此推动历史的发展前进。列宁说,社会主义作为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幼弱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页)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就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否定因素不断战胜作为肯定因素的资本主义及一切腐朽势力斗争的过程,是向共产主义过渡、转变的伟大的历史时代,其中心任务就是顺应历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推动历史的发展前进。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仍然没有逃脱《宣言》所揭示的这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立的主要矛盾,而且当今这种矛盾和斗争仍然十分尖锐、激烈、曲折。苏联解体和中国当代腐败现象愈演愈烈的客观事实再次充分证明毛泽东当年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的一系列论述是不依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今天的实践斗争内容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当今我们仍然需要继续革命、斗争。因此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去世135周年的时刻,学习、继承马克思的精神,最重要的就像马克思那样积极投身到无产阶级解放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真正为实现没有剥削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如果马克思时代考虑的是如何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话,对于已经夺取政权的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应该考虑如何继续革命,如何巩固社会主义的政权,如何把部分变质变色的权力重新回到人民手中,如何防止更多的共产党人“李自成化” 。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投身到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中,才能有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 甚至完全可以说,是否真正投身到当今中国反对资本主义复辟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实践,是区分和衡量是否真假共产党和共产党员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同时,也必须象马克思那样,不断同党内各种机会主义和当代修正主义路线做坚决的斗争。

  第三, 它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斗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进行科学理论、实践的伟大创新。

  毛泽东1964年讲:“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25页)今天的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速度要比马克思时代快得多,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就更需要当代的人们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不断的提高和创新,尤其对于肩负历史重任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如此。当代突出和强调创新无疑是正确的,但任何创新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建立在继承基础上,没有学习,没有最大限度继承他人的优秀成果不可能有创新。那种离开前人成果,自吹自擂的所谓“创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二就是深入实践,积极投身到当今最伟大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的伟大实践中。实践出真知,马克思主义本身是阶级斗争的产物,离开阶级斗争的实践,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发展和创新。马克思的创新精神确实值得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认认真真的学习,但要学习马克思创新的真谛,而不是停留在字词意义上的创新。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和实践斗争,就绝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