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按】曹征路老师是一位敏感而富有正义感的优秀作家,是在这样一个恶俗而趋炎附势的时代里特立独行,敢于反抗的作家,也是一位使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紧紧贴近工人阶级的心跳和呼吸的作家,他创作了被称为“工人阶级伤痕文学”开山之作的《那儿》,记录了九十年代国企改制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的不幸与困惑,感动了无数人,也堪称时代记录。《重访革命史,解读现代性》是曹征路老师重新思考近代以来革命与现代性的系列之作,将在本公众号陆续刊出。
土地革命令广大农民政治经济双翻身
——重访革命史,解读现代性(十)
上一篇谈到,可以把革命的过程看作人的觉醒过程。这里的人,当然指的是以工农兵为主体的大多数人。
1928年的井冈山,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还没有得到上级党组织肯定的情况下,根据地的经济斗争也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
当共产党决定武装起义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起义部队的吃饭穿衣医疗问题怎么解决。
当湖南省委的周鲁命令部队拉到湘南配合暴动时,还以为部队进入城市就解决吃饭穿衣了,打土豪便成为那时解决给养的主要手段。
“梭,梭,梭,梭死一切贪官污吏!杀,杀,杀,杀尽一切土豪劣绅!”便是早期的幼稚口号。
赖毅回忆说,当时批评我们“烧杀太少,行动太右”还有一个理论,认为把小资产阶级也变成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就成功了。可是敌人没房子住了,我们回来住在哪里呢?
根据地是革命的摇篮,早年的共产党人就是在那里逐渐觉醒、成长。当过教师的毛泽东那时要经常给战士们答疑解惑:现在进行的土地革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只是资产阶级领导不了,才必须由我们无产阶级来领导。要打倒帝国主义,要打倒封建制度,就要发动农民起来革命,就要改变土地所有制,其中最要紧的任务就是要建立工农兵自己的政府。但这些道理很多战士还不理解,他们想不通为什么资产阶级的任务要我们无产阶级来卖命。
偏偏这支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军队也要吃饭穿衣,还要医病疗伤。按每人每天一斤半大米计算,每人每月需大米45斤,5000名红军一个月便需大米200000多万斤。部队官兵虽然不发饷,只以当时人员数目计算,仅仅发油盐柴菜钱,每月也需现洋万元以上。一件棉衣按15尺布、1.5斤棉花计算五千名红军需棉布75000尺,棉花7500斤。保障军队的给养,于是成为根据地开展经济斗争的一项紧迫任务。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实际上就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的思想。没有武装斗争的胜利,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发展根据地。反过来没有土地革命,便不能充分发动群众发展经济,也不能有效地支持武装斗争。
湘赣边界的土地占有状况同全国一样,极不合理。只占边界人数5%的地主豪绅阶级,却占有60%以上的土地,而占边界人数90%以上的农民只占有40%以下的土地。
江西方面,遂川的土地最集中。约80%是地主的。
永新次之,约70%是地主的。
万安、宁冈、莲花自耕农较多,但地主的土地仍占多数,约60%。
边界地区的高利贷剥削也是很残酷,利率高达30%、50%甚至100%以上。有许多农民就是因为背上了地主的阎王债无法还清,被迫离乡背井,最后落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莲花县彭家坊雇农刘根连因为欠大土豪金保吾的租债无法还清,被迫卖掉妻子,逃离在外。
永新县三湾村大地主肖凤章先后雇佣的十三个长工中,有七人被活活累死,有一人累折了腰,终身残废。
这些豪绅在经济上是剥削者,在政治上是统治者,他们控制的政权、族权和神权,手握生杀大权,与全国其他地区没有两样。所以对土豪劣绅若不用雷霆万钧之势去摧毁,不把他们的威风打下去,农民便抬不起头来。这一步不做,农民得不到好处,不但分田会落空,反而会受到更大损失。打土豪分浮财是发动群众的必要措施,也是分配土地的必要准备。好在经过大革命的洗礼,边界几个县的党组织都有一定的基础,革命军的到来使党组织迅速活跃起来。
1927年十一月上旬,有军队党和永新、宁冈、莲花、遂川等县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召开,毛泽东要求党的负责人要抓紧恢复党组织和成立工农兵政府。把大革命失败后被敌人破坏的地方工作,恢复起来,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武装,开展土地革命。并要求在旧历年前迅速开展打土豪分浮财、废债毁约为主要内容的年关斗争。
1928年1月5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打下遂川城后。立即兵分三路,一路到于田,一路到大坑,一路到草林,开展发动群众的工作。同年2月,毛泽东带领一部分工农革命军,深入到永新秋溪乡一带调查研究,并亲自创建秋溪乡党支部。3月,毛泽东路到桂东沙田一带,打土豪发动群众,进行分田试点工作,当时的急迫可见一斑。
经过艰苦的工作,到1928年2月,宁冈、永新、茶陵、遂川都有了党的县委。茶陵遂川宁冈有了县级的工农兵政府。各县都有了一定的农民武装,为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28年5月20日在宁冈茅坪谢氏慎公祠,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批判了右倾悲观思潮,强调了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和成立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的迫切性。边界党的“一大”以后,一个声势浩大的全面分田高潮在边界各地迅速掀起。
负责分田的机构是县区乡土地委员会,由工农兵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工农兵政府讨论分配土地问题是由各级土地委员会先进行研究,提出具体方案。因为边界实行分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创举,由于没有经验,当时边界各地分田的方法颇不一致。大体上是分以下几步进行的:
一是开群众大会,一面说道理一面在会上焚烧地主的田契和高利贷债约。这是发动农民起来进行土地革命的非常重要的和有效的措施,烧掉田契和债约的农民才敢分田。
二是清查田亩,划分等级。在排查基础上计算出本乡的土地总数,各种等级的田亩数和人口数。
三是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原则上谁种哪几块地就分哪几块。比平均数多了就交政府,分给缺地的人;少了按规定补足,好田与差田适当搭配。
四是宣布分田结果。分田方案提出后,先开干部会研究,再开群众大会通过,然后张榜公布各户分田数。
五是插牌。在田头上插竹牌、木牌,也有插红旗的。1928年在边界分田最紧张的时候,一天毛泽东来到井冈山桐木岭哨口下的白泥湖乡调查,当得知贫雇农老表多次跑到乡政府催要分田牌,而乡政府邱秘书为了写分田牌两天两夜没合眼了,毛泽东欣然拿起毛笔,为老表写了半天分田牌。
六是造册。那时没有土地证,只能造一份分田底册,工农兵政府保存以备查考之用。
七是开大会庆祝分田胜利。1928年6月23日,红军取得了龙源口战斗的胜利,为了实现毛泽东“大力经营永新”的决策,乘胜扩大土地革命的成果,于26日在永新禾川中学礼堂召开了红四军连以上干部、地方党和地方武装负责人会议,决定分兵发动群众,继续扩大分田成果。仅五、六、七3个月时间,宁冈全县、永新南乡大部分地区都分了田,土地回家达到高潮,群众欢欣鼓舞。
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颁布。这是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土地法。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也出现一些缺点和不够完善的地方。1929年4月在《兴国土地法》中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说明对土地革命,有一个不断实践不断认识和完善的过程。但是《井冈山土地法》在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中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为后来的各时期的土地改革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它与1947年10月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中规定的“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的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等政策,就其精神实质来说和《井冈山土地法》完全一致,是一脉相承的。
经过土地革命广大农民在政治上抬起了头,当家做了主人经济上也翻了身。人人争着当兵,参军成了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每到部队去打仗。根据地人民便自动组织起运输队、担架队、救护队跟随部队上前线。部队打仗回来,群众就像迎接亲人一样忙着扫屋子铺床铺,烧好茶做好饭。等部队一到村里,就把这些东西送过来,洗衣队的妇女们抢着把战士换下来的衣服拿去浆洗。
为了建立巩固的军事根据地,1928年分完田,仅宁冈县乔林乡的群众就分三批,共九百余人上井冈山,参加修建哨口工事的劳动。他们一起挖战壕筑石墙建立隐蔽部。老人和孩子则日夜赶削竹钉。他们把削好的竹钉用锅炒干,再泡到尿里,既坚硬又带毒性。五大哨口下面的小路上密密麻麻布满了这种竹钉。这就是井冈山有名的竹钉阵,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
土地革命的胜利使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的束缚下,迅速释放出来。分田前贫雇农租种地主的田,收获的50%交给地主,分田后收获归自己,令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发挥。各家都愿意深耕细作改良土壤,养猪积肥兴修水塘水渠。有缺乏耕牛和农具的,千方百计互相租借,或以人工换牛工进行调剂,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发展。
1928年秋天,井冈山根据地普遍获得了大丰收,宁冈全县粮食总产量比1927年增产20%。茶油生产更是达到了十几年所没有过的丰收。永新、莲花、遂川等地也出现了空前的好收成。部队几千人所需要的粮食,在一段时间里基本上由宁冈征收的土地税中获得解决。
一年后毛泽东还在感慨:“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