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历史

顽石:这个女大学生为什么能三次见到毛主席

2018-10-02 14:43:16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顽石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因为查找资料,这两天,顽石重新翻开《毛泽东年谱》(一捌玖三——一九四九,上卷)和《毛泽东人生纪实》(上)(两书均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纂),发现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和建党前后这段时间,与一个叫陈昌(字章甫)的同学过从甚密,他们经常与老师黎锦熙一起研究学问、探讨国事,在青年毛泽东和黎锦熙的日记中许多次记载了几个人的交往。

  陈昌何许人也?后来干什么去了?他与毛泽东究竟有怎样的交集?带着好奇,我进一步翻阅资料,终于找到了相关答案。原来,毛泽东与陈昌及其家人之间有着跨越数十年的往来,其间的故事十分感人。

  国庆节就要到了,顽石今天和诸位讲讲这段往事,以表达对为创建新中国而牺牲的革命先烈的由衷敬意和对开国领袖毛主席的深切缅怀!

  

  毛主席挚友陈昌烈士 

  (一)

  陈昌,又名陈章甫,生于1894年7月14日,湖南浏阳人,1911年考入长沙中路师范学堂(后改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毛泽东于1913年考入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半年后,该校合并到湖南一师。进入一师后,毛泽东很快与蔡和森、陈昌等进步学生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陈昌后来成为“新民学会”的骨干成员,在学会中,积极协助毛泽东开展工作。1915年,毛泽东发出了著名的以“二十八画生”署名的征友启事,而征友活动的联系人就是陈昌。

  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毛泽东、陈昌共同任教于一师附小,毛泽东任附小主事,陈昌任教员。当时,毛泽东、陈昌一家(陈昌的妻子毛秉琴与大女儿)、蔡和森及另外一位教师一起同住在青山祠一个院落里。毛泽东提议成立大家庭,四家人同吃一锅饭,由毛秉琴主持大家庭的伙食。在毛秉琴的操持下,虽然是粗茶淡饭,但这个大家庭过得其乐融融。

  毛泽东与陈昌一家关系十分融洽。由于同姓,毛秉琴又大他半岁,毛泽东就认毛秉琴做了姐姐,毛秉琴4岁大的女儿呼毛泽东为舅舅。那一时期,毛泽东在周末经常去开展农村调查,无论多晚回来,毛秉琴总是把热菜热饭端到他手上,这让毛泽东心里充满了家的温暖。由于毛泽东是单身,毛秉琴还时不时地帮毛泽东洗衣晒被,让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当得知毛泽东与杨开慧热恋,陈昌、毛秉琴夫妇十分高兴。并积极张罗操办婚事。看到毛泽东一无所有,毛秉琴就与陈昌商量,把自己的结婚礼物拿来为毛泽东布置新房,还从微薄的薪水中拿出一部分,为毛泽东置办了必要的家庭生活用品。毛秉琴还备下两桌酒席,邀请蔡和森等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共同庆贺。这个婚礼虽然简朴,但毛泽东一直心存感激。

  在毛泽东的影响下,陈昌选择了信仰共产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共产党,曾只身赴湘西,成功策动贺龙率部北伐,后参加了北伐战争与南昌起义,为我们党早期军事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19302月,因叛徒出卖,陈昌与杨开慧堂弟杨开明一起牺牲于长沙浏阳门外,临刑前,陈昌振臂高呼:“革命一定成功!劳苦大众一定要解放!”

  

  毛主席给陈文新的回信

  (二)

  陈昌牺牲后,妻子毛秉琴带着三个女儿(最小的女儿陈文新仅仅3岁半)回到浏阳的农村老家,虽然遍历苦难,但毛秉琴受陈昌、毛泽东影响,思想很进步,她牢记丈夫牺牲前的嘱托,无论多艰难,也要坚持把女儿送进学校读书。在母亲和大姐的支持、帮助下,陈文新顺利读完小学、中学,并于1948年秋天考入武汉大学农学院。那一年,陈文新22岁。

  进入武大的陈文新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农业科技知识。1951年武大放春假,陈文新回到浏阳老家,与阔别3年的母亲、大姐、二姐团聚。在这次团聚中,母亲告诉她们一家与毛主席的交往,嘱咐陈文新回学校后给毛主席写信,告知一家老小的近况。

  在武汉大学女生宿舍,陈文新怀着崇敬而又兴奋的心情给毛主席写了两封信。一封是代母亲写的,讲述了家里的近况,转达了母亲对毛主席的问候;另一封是陈文新自己写给毛主席的,主要是汇报她在武大的学习情况。两封信写好后,陈文新将其放在一个信封里,通过学校邮局寄到中南海。

  分别几十年了,毛主席还记得母亲毛秉琴这个乡下妇女吗?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务繁忙,毛主席有没有时间看她这个学生的来信?在焦急与忐忑的期盼中, 5月初,陈文新等来了毛主席的回信。

  陈文新急迫地打开印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字样的信纸,毛主席豪放潇洒的手迹跃然纸上:“文新同志,你的信和你母亲的信都收到了,很高兴。希望你们姊妹们努力学习或工作,继承你父亲的遗志,为人民国家的建设服务。问候你的母亲。祝进步!毛泽东。”读完毛主席的回信,陈文新的眼里闪烁着泪花,毛主席没有忘记她的母亲毛秉琴,没有忘记她这个烈士的后代!

  毛主席给陈文新的回信在武汉大学激起了巨大反响。青年学子争相阅读毛主席的回信,从中汲取巨大力量。武大将信封上“武汉大学”几个毛体字作为校徽使用至今。受此影响,武汉地区高校也普遍将毛体字作为校徽用字。

  

  毛主席与陈文新合影

  (三)

  1951年夏天,陈文新到北京华北农科研究所实习一个月。离开武汉前,陈文新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在北京见到毛主席。到北京后,陈文新投入到紧张的实习中。

  7月14日上午,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受毛主席委托到农研所看望陈文新。陈文新激动地告诉田家英:“我母亲希望我能代表她去看望毛主席。”

  一个星期之后的下午,田家英把陈文新带到中南海一个宽敞的会议室。毛主席亲切地问陈文新:“你就是陈昌的伢子啊?你大姐小时候还喊我舅舅呢!”见到毛主席的陈文新,心潮澎湃,用双手紧握着毛主席的大手,抬头仰望着毛主席,一时竟什么都说不出来。

  见陈文新有些紧张,毛主席便拉她到沙发上坐下,和蔼可亲地问:“你母亲身体好吗?家里过得怎么样啊?”在得到陈文新肯定的回答后,接着说:1930年打长沙的时候,我从你家附近经过,你母亲还来驻地见我了,是她告诉我你父亲牺牲的消息,我也很悲伤。你的父亲是一个好同志,他为人民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们要学习他这种精神!”

  毛主席又同陈文新聊了一会儿老家的事,大约6点钟的时候,毛主席请陈文新与他一家人一起吃晚饭。陈文新印象最深的是苦瓜炒辣椒,当时毛主席指着这碗菜说:“辛苦,辛苦。”因为辣椒是“辛”,苦瓜是“苦”,所以“辛苦”。

  饭后,毛泽东亲手削了一个桃子给陈文新吃,让她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陈文新拿出日记本请毛主席题字,他接过笔和本子,写了“努力学习——毛泽东”七个字。陈文新说:“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将来一定好好为建设祖国服务。”听到陈文新的表态,毛泽东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953年,陈文新大学毕业,在华中农学院做了一名助教。由于表现突出,学校选派陈文新赴苏联留学。她把这件事写信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很高兴,派秘书叶子龙到北京外国语学院来看望在此进修俄语的陈文新。

  在陈文新结束俄语学习、即将赴苏留学的时候,毛主席又派保健医生王鹤滨接她到家中做客。

  7月3日下午,王鹤滨把陈文新带到中南海菊香书屋。毛主席对两个女儿说:“你们认识她吗?她1951年来过的,在武汉大学学农。你们长大了也要学农啊。”

  大约下午5点左右,王鹤滨、陈文新随毛主席一家坐车到郊外一处小桃园。园内一处水池中,几株荷花正在绽放。王鹤滨、陈文新陪毛主席在园内散步,毛主席说:“来来,我们照一个相吧。”工作人员连忙端起相机,给他们三人照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桃园中摆了几张藤椅。拍完照后,毛主席和王鹤滨、陈文新三人坐下来谈话。毛主席详细询问了陈文新所学的专业,如全国有多少人是学土壤的,土壤中的矿物成分、结构、肥力,植物怎么吸收营养等等。陈文新尽其所能回答,毛主席感慨地说:“农业要增产,不研究土壤怎么行呢?”

  接着,毛主席又问如何在中南地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陈文新在武大学习并讲授过苏联的“农业原理”,便向毛主席推荐苏联草田轮作的原理与方法,即一季种田,另一季种草。毛主席摇了摇头,说:“咱们中国农民有几亩地?拿去种草,吃什么啊?”又说:“我们又没有畜牧业,种那么多草干什么哟?”毛主席这么一说,陈文新恍然大悟,草田轮作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实际,理论必须联系实际,不能照抄照搬!

  毛主席没有责怪陈文新的想法简单,继续他们的谈话。他提到豆科植物可以培肥地力,说到苜蓿,也说到根瘤菌,说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毛主席说:“其实我们在工业、农业上都应当充分利用空气。”毛主席这一重要观点是非常具有远见的,陈文新几十年后也正是在根瘤菌固氮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而被评选为中科院院士。

  

  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中国留学生 

  (四)

  毛主席的回信、题字,以及两次邀请到家里做客,让陈文新的大学时代充满了温暖的阳光,并由此激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除了强烈感受到领袖对烈士后代的关爱外,陈文新最大的收获是毛主席对农业、对农民的高度关注。毛主席如此重视农业科学,让陈文新赴苏联学习土壤专业充满了信心。

  1957年11月17日,陈文新接到通知,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主席要接见所有在莫斯科的留苏学生。这一天,陈文新早早来到莫斯科大学礼堂等候。不一会,在中央领导人的陪同下,毛主席健步走上讲台,挥手向大家致意。在异国见到伟大领袖,同学们感到幸福无比,热烈欢呼,莫斯科大学礼堂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就是在这个礼堂,毛主席发表了让几代中国青年无法忘怀的著名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捌玖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曾经有一个数学院士来顽石单位讲座,他很动情地说:“我在苏联留学,听了毛主席那激动人心的演讲。就是那次演讲,让我坚定了学好数学,献身祖国的理想!”)

  对毛主席的讲话,全体留苏学生报以雷鸣般的掌声。陈文新激动地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1959年初,陈文新从苏联学成回国,被分配到北京农业大学工作。受毛主席的影响,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战在农业科研第一线,矢志不移。2001年,她光荣当选为中科院院士。陈文新的科研成就主要体现在和毛主席谈话中的根瘤菌方面:完成了全国根瘤菌资源调查,建立了国际上最大的根瘤菌资源库;率先在中国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细菌分子分类实验室;确定了根瘤菌和宿主“共生多样性”的新概念,修正了国际上流行100多年的“共生专一性”的旧概念。

  如今,耄耋之年的陈文新,仍然对毛主席充满了敬仰和感激之情。她不止一次地说过,这不仅仅是因为毛主席给了她和家人极大的关怀,更重要的是毛主席重视农业、农民和农业科学,希望农民过上好日子。这也是她一辈子从事农业科技的精神动力。

  

  (本文参阅了《毛泽东年谱》《毛泽东人生纪实》《中国档案报》《陈文新院士回忆毛泽东》等文献资料。)

  2018.09.28

  文章原载于微信公众号:依旧顽石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