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侯骂死王朗”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它和“舌战群儒”一样,突出表现了诸葛亮的能言善辩。
其实,历史上的王朗并非为诸葛亮所骂而死,但《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历史,小说可以虚构。寥寥数语,便将魏国司徒(相当于宰相)王朗骂得体无完肤,无言以对,而只能撞死马下,小说中的诸葛亮察人之敏锐、言辞之锋利可谓无出其右。
该章节除了要表现诸葛亮的辩才,也是要借诸葛亮之口来揭露身为大汉旧臣却甘心辅佐曹魏的王朗的无耻行径,以此表达作者“扬刘抑曹”的政治主张。在顽石看来,罗贯中的这一目的似未完全达到。因为王朗虽则无耻,但听了诸葛亮的詈骂之后,即刻便“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由此可见,王朗的羞耻之心尚未完全泯灭,比之后世那些天天被骂而怡然自得厚颜苟活的“狼心狗行之辈”、“奴颜婢膝之徒”还是强了不少。
“武乡侯骂死王朗”还产生了一个效应,即某些语言已经成为经典而屡被引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引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如“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就几乎成了国骂。这大概是罗贯中没有预料到的吧。
就写到这里吧。近日顽石文章多有被删,以致构思如履薄冰,下笔如临深渊。今天仅仅写几句简单的古代小说章节鉴赏,不至于又入不了某些人的法眼吧。
2016.06.25
附《三国演义·武乡侯骂死王朗》原文:
孔明举目见魏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孔明暗忖曰:“王朗必下说词,吾当随机应之。”遂教推车出阵外,令护军小校传曰:“汉丞相与司徒会话。”王朗纵马而出。孔明于车上拱手,朗在马上欠身答礼。朗曰:“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朗曰:“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土;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郡: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世祖文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岂不闻古人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