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读书

顽石:有必要再读读《六国论》

2016-07-21 20:46:21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顽石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六国论》是北宋文学家苏洵的一篇著名政论,作者“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纳贡以求和的屈辱政策,告诫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顽石以为,千年以后,这篇文章仍然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六国论》的中心观点就是四个字——“弊在赂秦”。在苏洵看来,六国之所以灭亡,不在于它们的武器不锐利,也不在于它们仗打得不好,而是在于它们一味地拿土地贿赂秦国,向强敌乞求和平。这个观点不仅新颖独到,而且非常深刻。

  “赂秦”在削弱自己力量的同时,也壮大了敌人的力量,助长了敌人的侵略野心,最终必然促使自己走向毁灭。正如作者所言:“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都证明了苏洵这个论断的英明。

  晚清政府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采取的就是当年六国“赂秦”的办法,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不断割地赔款,“量中华之物力”却未能“结与国之欢心”,贿赂的越多,招致的侵略与掠夺就越疯狂,中华民族几至万劫不复。

  蒋介石政府也是采用这个办法对付日本,先拱手送出东北,然后送淞沪,送华北……直至送无可送,退无可退。如果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战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努力,中国早就不复存在了。

  今天,当我们面对以美国为首的一众国家的海上封锁,陆上围堵,是奋起一搏,还是继续“救美国就是救中国”?殷鉴不远,希望当局做出明智的抉择!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的告诫言犹在耳,历史的教训不可不吸取啊!

  【附原文】

  六国论

  北宋·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