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文献电影《战友》:毛周朱是最强版"中国合伙人"

2015-03-27 20:49:03  来源: 人民论坛     作者:人民论坛  
点击:    评论: (查看)

  

  《战友》海报

  中国版图中央,如果把湖南湘潭、四川仪陇,江苏淮安这三个点用直线连接上,就会发现绘出的是一个三角形。分别从这三个点走出来的三位少年,在日后成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他们生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性格,但他们共举同一面旗帜、共走同一条道路、共创同一个伟业,他们实现同一个理想,他们同于1976年相继辞世,他们是生死与共的战友” ,这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大型文献纪录电影《战友》开篇时的一段话。

  1月8日,在《战友》首映时,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长高峰特别提到,“38年前的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日子,那一天在我心中烙刻下深深的印痕,而那一年朱委员长和毛主席也相继辞世。正如毛主席诗词中的那句‘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如今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也以更理智的心态和视角去理解和阐述历史当中的事情,去看待中国的发展与变化。 ”在此之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三位披荆斩棘的战友还未在同一部纪录影片中呈现过。而《战友》从一个崭新的视角第一次全面梳理了这三位伟人半个世纪的追求、半个世纪的友谊与合作,通过对现有文献历史和影像资料的深度开掘,客观讲述他们精彩合作的故事,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强版“中国合伙人” 。而将几十万尺存封百年之久的胶片,剪辑成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使得这些具有唯一性的珍贵瞬间,在大银幕上呈现具有一番强大而感人的力量。

  这部纪录电影分上、下部,共169分钟,制作经历了5年时间,是截至目前新中国最长的文献纪录电影,而据导演艾辛介绍,它的完整版实际上是近4个小时。艾辛曾拍摄过纪录电影《走近毛泽东》 ,对这类题材并不陌生,但是《战友》却凝聚了她更深的思考和诉求。她说,“ 《战友》虽然是纪录片,但却是故事片的影像风格,从画面、解说、音乐等艺术元素都是叙事的、刻画人物的,而且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与命运结局。我们称这种主体风格为‘剧概念新纪录电影’ ,它是用故事片的理念结构影片,而不是专题片的宏大叙事。影片有大结构的跳跃,又有立体观照,这种有机叙事手段紧紧围绕三位伟人从少年到新青年到新中国缔造者的成长过程” 。

  “他诗情画意爱梅花,他心清情柔恋兰花,他情深意绵依海棠” ,影片中有关“花”的这段讲述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令人颇为动容,这也成为这部片的华彩篇章。1930年,杨开慧在板仓被长沙军阀抓获,出身书香门第、举止温婉的她几乎每天都被提去过堂行刑,还带着大儿子毛岸英在狱中忍受各种苦难的煎熬,最后牺牲在狱中。但是毛泽东直到离世也不知道,身陷囹圄的杨开慧还写下了一首深情想念他的诗《偶感》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诗中句句含情,字字穿心。而这首诗是1990年重修杨开慧故居时,才从她卧室土墙的夹缝中发现的,这时毛泽东已辞世十四年, 《战友》首次将这首诗呈现于银幕之上。毛泽东后来以《卜算子·咏梅》赞颂杨开慧。同样感人的还有革命伴侣朱德与伍若兰的动人故事。伍若兰被抓后敌人诱其同朱德脱离关系,自首投降,但她威武不屈,并怒斥敌人, 26岁的伍若兰被惨杀后,敌人还将她的头颅挂到城门上示众。她牺牲后,朱德痛心之极,后一生挚爱兰花,长久地怀念她的爱侣。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情也与革命交织在一起,他们出生入死、患难与共、悲喜共担、无畏无私,如邓颖超晚年回忆时所说,“我们的爱情,经历了几十年也没有任何消减” 。“周邓”的爱情臻于完美,就像依偎在一起的海棠花一样,而且所结果实味美。周总理与邓颖超选择在中南海海棠盛开的西花厅住,而且一住就是38年,他们俩人都爱海棠花。

  此前,在专家审评《战友》这部片时,对影片的导向性和艺术性都给予很大肯定,认为在叙述的角度和语言的表现力上堪称不凡,尤其是环环相扣的语言表达勾连力度和概括性很强,使影片起承转合甚为精彩,吸引人且点燃人的激情。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教授作为这部片的总撰稿可谓是笔下万语千言,而心中更是气象万千,他说:“20世纪的东方,最激动人心的话题莫过于救国与革命,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是时代锻造出来的一批顶天立地的真人。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心中的主义和胸中的信仰。 ”在金一南看来,这部影片还为我们打开一个更大的空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湖湘革命文化,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江浙革命文化,以朱德为代表的巴蜀革命文化,无论从研究的角度还是媒体呈现的角度都有更丰富的内容可挖掘。“相信《战友》的面世,会为人们打开一扇思考的大门,召唤当今共产党人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我相信人类的艺术规律和审美规律不会被浮躁社会的速食形态而改变,人们集体体验意识的审美属性永远不会改变。 ”艾辛颇为深刻地阐释道。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