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和尚唱的这段京剧,是否可以进行一下词句的文学鉴赏?首先。你学到了几个词儿?其次,这段唱是对谁说的?再次,唱词在形式上,对传统戏词有什么突破?为什么要做这种突破?这段唱词,表现了哪些毛泽东军事思想?共军老这么干,谁都知道了,敌人为什么总是防不胜防?为什么国军皇军伪军美军不学学共军,也这么干呢?最后,从美学上看,这段唱为什么那么脍炙人口?
纵 李杜复生
不能改动一 字
大瘪大妮:
扮华侨入匪巢,横眉四下看,
花灯美酒遮不住它的血迹斑斑。
按群策制定好战斗方案,抓战机选中了这老贼寿宴。
在墙外天罗地网早布满,入虎穴插钢刀令群匪胆寒。
午夜里鸣枪为号里应外合,捣毁他匪徒宅院。
不速客来天外,搅扰你何府不安。
孔庆东:
你的词有错误。你轻信了其他同学的文字。是“进匪巢”,不是“入匪巢”!这里为什么用“进”不用“入”?一字之差,就可反映出文学水平。
菔佳:
“进”字更堂堂正正。发音上“入”字也不亮。
孔庆东:
你说的还不是最重要的。 其实勉强用“入”,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传统京剧就是一堆一堆的烂词随便写的。样板戏的一个伟大之处在于,每字每词的使用,都达到了唐诗宋词的境界,字字千锤百炼,李杜复生,不能改动一字也!传统京剧曾经那么火,为什么不能进入文学史?就因为基本上没有文学价值,文史哲诸方面,其烂无比。民族戏剧烂成那样的时代,就是这个民族被殖民、被强暴毫无尊严的时代。只剩下悦耳的唱腔自娱自乐了。
菔佳:
哦,因为后面有“入虎穴”,动词不重复。样板戏既做到了通俗又做到了高雅。
孔庆东:
“入虎穴”三个字唱得要平稳,然后突然一个长长的“插”,随后几个字个个清晰有力,这样会造成什么效果?
阳昊霖:
“似尖刀”三字虽然急促,但唱得平稳,后面紧跟一个“插”字,是不是显示出雄浑的胆气?
孔庆东:
主要是形象感,画面感。仿佛看见了一柄钢刀插入敌人心脏的过程。而此时挺立在敌人群中的党代表洪常青,鲜衣怒马,潇洒英俊,就仿佛一柄雪亮的革命钢刀!
阳昊霖:
这样结合了广阔革命背景的人民艺术,实不同于苏辛之豪,也不是照搬传统曲子能唱出来的。这样的美学形象,独一无二,举世无双。我父母爱看娱乐节目,央视的,地方台的,尤其是唱歌类的。但他们经常记不住流行歌曲的歌词,却能清晰地记得几十年前样板戏的唱词。
江帆:
“花灯”应该是“华灯”吧?
惟震学佛:
结合老师刚才讲的“进”和“入”。前面已经有了“华侨”,这里会不会再用“华灯”?
桂书飘香:
仔细听了一遍。现代京剧样板戏,唱腔咬字是非常清楚的。应该是“花灯”,花天酒地的意思吧。
孔庆东:
大家的认真精神是好的,但是认真精神有时候用的不是地方。我刚刚讲过为什么不能用“入匪巢”,你们光听个热闹,一点不能举一反三。不是修辞需要和迫不得已,就尽量不重复字,这是汉语艺术的精髓。而且听听,不论我唱的还是原唱,都不可能把“华”和“花”唱混了。如果唱错了音调,那梨园行话说,叫做“唱倒了”。恶心的流行歌曲,就经常把字唱倒了。但是你听听邓丽君等大师,就从来没有唱倒过。邓丽君之所以是大师,是学习了戏曲的发音吐字法。一段唱词要有整体观念。如果刚用了“华”,离不多远又用了“华”,就感觉欠佳了。要养成这种艺术敏感。
多欢居士:
老师,周杰伦的唱法,是不是整个浪全倒了啊?
孔庆东:
周杰伦可以算另类,就当是毛主席的医疗队,愣把一个哑巴给治成了大舌头,总算是人间了。
菔佳:
那些听错词的流行歌曲好多都是因为倒音吧?
孔庆东:
是的。过去徒弟唱倒了字,要挨揍的。
[内传呼:“请洪先生——!”
[洪常青华侨巨商打份,昂然走上;小庞与数战士扮作“随从”,抬着寿礼上。
洪常青 唱[西皮二六]
扮华侨进匪巢横眉四下看,
花灯美酒,遮不住它的血迹斑斑!
靠群策制订好战斗方案,
抓战机选中了这老贼寿筵。
寨墙外天罗地网早布满,
入虎穴插钢刀令群匪胆寒!
午夜里鸣枪为号,里应外合,捣毁他匪徒砦院——
[老四内声:“总爷出迎!”
[南霸天等上。
南霸天 (迎上前)迎接来迟,还请洪先生多多原谅。
洪常青 南团总!
(接唱)
不速客来天外,搅扰你阖府不安。
扭 捏出房来
东西南北 坐
孔庆东:
再加个问题,这段唱词,为什么要采用“言前辙”?就是说,为什么要押an韵?
改成……横眉四下瞅,血迹斑斑,隐藏在花灯美酒,不行吗?
阳昊霖:
元音响亮,尤其是含有a的元音。打虎上山,也是采用an韵。“气冲霄汉”才那样有气魄。
孔庆东 :
只有语文老师靠谱了,其余人都没有好好学拼音。(注:阳昊霖同学是语文老师。)可见,考试时标注拼音,获得满分,也仍然等于没有学过拼音!还不如古人根本没学拼音。你们学拼音学英语时,一定没有仔细看旁边的插图,发音部位图。所以唇齿舌喉鼻都搞不清楚。
古代韵部太多太复杂。戏曲和曲艺界,简化为十三辙,可以随便押韵,只要在这十三个很宽的辙里就行。孔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口诀,可以轻易记住这十三辙。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一下子就记住了.
6俏(ao)10佳(a)2人(en),5扭(ou)9捏(e)7出(u)4房(ang)11来(ai),3东(eng)12西(i)1南(an)13北(ei)8坐(o)。
吾 尝终日而思
不如须臾之所 学
怀颍:
作业:“寿筵”与“花灯美酒,遮不住它的血迹斑斑”相联系,化用了“吃人筵席”的典故。此筵席既是实际宴会,又是意象,一语道破南霸天的罪恶本质。这段唱(除末一句)是洪常青的心理活动,但和动作配合紧密,如“横眉四下看”。
传统唱词,一句一般为七言(二二三)或十言(三三四、三四三),这段却有很多革新。“扮华侨,进匪巢,横眉四下看”为十一言,末节多一字,突出“横眉”;“花灯美酒,遮不住,它的血迹斑斑”十二言,唱词本身很美,有强烈对比,多二字使节奏略缓,因这句是描绘“横眉四下看”所见,从容道来,较合宜;“抓战机,选中了,这老贼寿筵”,多一“这”字,与“老贼”比,“这老贼”更带情绪;“入虎穴,插钢刀,令群匪胆寒”气势如虹,有很强画面感,多一字,加强气势;“午夜里,鸣枪为号,里应外合”多一字,同样增强气势,表现自信、激越的心情,为末句“捣毁他匪徒砦院”铺陈。
这段唱词主要表现了“人民战争”和“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军事思想。天罗地网布满,光靠红军不行,还要有赤卫队和群众。再者,进攻椰林寨之前,通过“群策”制订了通盘作战方案,且精心选择南霸天寿筵动手,并非贸然行动。反动派之所以学不来共军,是因为其反人民的本质决定其发动的战争是为着巩固帝国主义、军阀、买办、豪绅的利益而损害人民大众的利益,因此,即便其能够采取“拉壮丁”的方式强迫老百姓加入,却不可能使他们死心卖命。反人民的战争岂能指望人民的拥护?然而,一旦他们想“改悔”,其根基便要崩塌,便要“赤化”,这是其本质所不允许的。“阳谋”之所以时时得手,就因为它为着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顺应历史大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段唱词脍炙人口,原因很多:一、精雕细琢,字字有用;二、动词精准,见出气势、神采和画面;三、“花灯美酒”、“入虎穴插钢刀”等局部对仗;四、“不速客来天外,搅扰你阖府不安”为极妙的双关语;五、洪常青为“里应”之人,有凶险,因而有奇趣;六、交代局面,胜券在握,主动在我;七、化阴为阳……
孔庆东:
@怀颍 90分!
这段唱词,在形式上,还有一个精妙之处,便是在整句押韵之外,还暗押了句中韵。整句是看、斑、案、筵、满、寒、院、安等,押的是言前辙。但是越唱越觉得音韵美妙,仔细品,原来还有机关。侨、巢、好、了、刀、号,在各个句子中遥相呼应。这正好暗合了内容上讲的战斗方案:里应外合!这个窈窕辙是圆口型,与言前辙的开口型配合完美,充分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优雅又豪迈的阳刚之气。
怒-放的生-命:
想起了高考的阅读理解。这个题要是出到高考上。需要的文学底蕴太深厚了。
孔庆东:
此题拿去作协考作家,肯定都不及格。考中文系教授,得有半数以上不及格。中文系教授,研究语言的不懂文学,研究文学的不懂语言,偶尔有几个能够打通的,又不懂戏曲。大家会唱的,自己慢慢品;不会唱的,可以多听两遍。特别是韵脚处,用心体会气口。领悟到奥妙了,你就胜过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了。
如果有同学不明白怀颍的分析,可以做个实验。你试着把这段唱词,每句都改为十个字,然后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差别。
邱宏健:
孔老师讲的这些,我独立思考一辈子,恐怕都思考不出来。样板戏的视频我看过一些,现场也听过几场,其实都是瞎听啊,都当流行歌听了。
孔庆东:
亚里士多德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翠筱含风:
老师为啥说是“亚理士多德曰”呀?
孔庆东:
亚里士多德曰得比较有权威性,比王奶奶曰有威信。
什 么是高山
什么是坟 丘
惯看-秋月春风:
原来这一小段唱词这么大的学问[赞][赞]拿现在的歌词比,歌词简直没法看了啊。
孔庆东:
歌词也有精品,但不是网上吹捧的那几个港台词作家的作品。歌词写得最好的,还是阎肃乔羽几位老爷子。而且跟样板戏是一个路子。
张弛-文武道:
流行歌曲有吗?孔老师,邓丽君的,或者最近几年的?
孔庆东:
邓丽君、罗大佑等,都有精品。
惯看_秋月春风:
那个时候的创作者真的是大师级别啊,懂音韵、懂文学、懂京剧。我以前还觉得方文山的歌词不错呢,后来细想觉得好像前言不搭后语,而且在堆砌意象,整体没有思想性。
孔庆东:
学好唐诗宋词,自然明白什么是高山,什么是坟丘子。
穿林--:
孔老师,现在流行民谣怎么样?
孔庆东:
各种文体都有精品和次品。
孔庆东:
邓丽君的歌,朴素清新不做作,优雅大方,字字真情,是台湾白色恐怖年代的一泓清泉,对比着听,好像是对《闪闪的红星》的深切呼唤呢。
(模仿邓丽君歌曲《你可知道我爱谁》)
从孔和尚拙劣的模仿中,能够听出台湾人民的痛苦和期待吗?台湾人民盼望着红军来解放呢,可是他们没想到,红二代大面积出了问题。所以邓丽君的歌,听来听去,是化解不了的悲苦,是映山红年年不开的永恒的愁闷。宝岛外天罗地网早布满,只可惜,钢刀生锈,只能把学生砍。台湾的政治文学一塌糊涂,只好拿邓丽君来当李双江了。
直于:
正在听《北国之春》结合老师说的情感,说不上来的感觉。听着蛮舒服。
孔庆东:
我在东京大学专门讲过《北国之春》的各个版本。还是原版的最好。蒋大为和邓丽君都是声音好听,但是没有日本人那种愁怀。中国人活得毕竟开阔一些。还有个香港的版本,就比较差了。什么绿草香之类的。
穿林--:
老师,日本为啥那么愁?
孔庆东:
几千年没有过过好日子,所以基因里满满的都是愁。另外祖先来源不明,一想就头疼,也令整个民族郁闷。
远涛江湖:
同一首《北国之春》,邓丽君蒋大为唱出来味道不一样。孔老师说了,还是日本原产的好。词还是那些个字大家都不可能唱跑调,那么why呢?四大名旦换戏唱,虽别有风味但定会大煞风景,微妙躲在哪边了呢?(大约过了八分钟)大家伙儿都不言语,我只得好好攒钱,去问那个背诵乘法口诀表能让人肝肠寸断的人啦。
资深孔迷:
@远涛江湖 同学前面谈到不同版本的《北国之春》,俺斗胆说两句自己的感受吧:日本原版的《北国之春》唱得有一种苍凉之感,好像是一个中年大叔在诉说乡愁;蒋大为版的《北国之春》中文歌词大概是直译的,略有点“硬”,蒋大为老师唱得也很“正”,豪迈嘹亮,像一个共产党员在歌颂家乡;邓丽君的《北国之春》中文版也叫《我和你》,沿用了《北国之春》的优美旋律,歌词完全另起炉灶,句句押韵,婉转动人,特别最后一句“我的平凡岁月里,有了一个你,显得充满活力~”说实话听到这句俺已经彻底忘了它跟《北国之春》有什么联系啦。
孔庆东:
@资深孔迷 92分!
延伸阅读
《红色娘子军——中国戏剧发展纵论》
著 者:孔庆东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