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素原文被腾讯删除,愿你我成为永不沉默的范雨素
范雨素事件,以原文被腾讯删除的方式接近了尾声。
我先梳理一下范雨素事件的整个过程。
一开始,《我是范雨素》这篇文章火了起来,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强烈的社会轰动。不久,某些专业人士对文章的文学性进行了攻击。让人没想到的是,在文章阅读量到三百万左右时,腾讯居然删除了范雨素的文章。紧跟着,一家报社对范母进行了采访,以至于范雨素不得不发出了不要干扰她母亲的请求。
至此,范雨素给社会带来了一次狠狠的震动。
欣赏范雨素的,往往是欣赏她朴实的文字背后底层人民的生活经验,赞叹她对现实的反抗和思考。
想要抹去范雨素影响的,有从文学上对她的口诛笔伐,也有对范雨素个人的抹颠覆,有将她天才化的个人捧杀以使她脱离底层,也有团中央等媒体,将她的文章重新书写成对生活的爱。
一个热门的社会事件,当它进入了集体公众话语里,那就不单是作者其人和作品其文的事情了。
富士康十六连跳在不同的利益群体的话语中会变成不同的故事。
地方政府、资方及心理学家建构了一个心理问题的故事,将工人连跳解释为年轻人心理承压弱。
媒体和工会建构了一个工厂管理制度的故事,认为是富士康半军事化造成工人压力大。心理学家、劳工研究者、部分媒体记者建构了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的故事,归因于人与人之间交流少。
爱心人士一起讲述了工人劳动的故事,讲述了工人们辛苦麻木的劳动及很低的待遇。劳工学者建构了一个中国发展模式的故事,中国发展要从劳动密集型转型成技术密集型……而最后,底层劳动者和他们真正的代言人讲述了一个工人阶级压迫与反抗的故事……
把这些不同利益集体,对同一件事情的态度放在一起,就能看出来,他们所说的话,与他们的利益勾连在一起。
这么多利益群体中,谁是直接代表了工人的利益的呢?只有那些底层劳动者的代言人。那么又该相信谁的故事呢?大灰狼要咬小白兔,你是相信大灰狼的爱之吻的故事,还是小白兔的要吃我故事呢?
在范雨素事件中,对她所描述的残酷现实有共鸣的群体,被她的文字感动,自然是力挺她。她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和境遇,他们最有体会。
而没有和范产生共鸣的人呢?
专业人士们从范的文学水平入手,说这是一篇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文字,甚至不屑一顾地贬低,当然遭到了群众的反击,惨败。
贬低不成有捧杀。媒体与共青团将范捧成天生的文学家,爱读书,爱学习,爱生活,于是即使出身底层也可以一炮走红,活出灿烂。于是范被熬成了一碗又一碗的鸡汤。但鸡汤消费很快被骂得体无完肤。
结果不知道某些人怎么恼火了,这篇文章和其他关于她的文章竟遭到了删文,好像捂住了人民的耳朵,人民就听不到盗铃一样,殊不知毫无道理捂别人耳朵的时候就已经暴露了做贼心虚。
关键时刻,范雨素忽然怕了,她可以躲避媒体,但老母亲不行。
现实证实了范的担忧,襄阳网的《范雨素火了!80岁老母亲竟这样回应,剧情要反转了?》,试图用在采访之前对此事毫不知情的范母的话,来反转范雨素事件。
如果此事还轰轰烈烈,我们可以想到将有更多媒体将范的生平都挖出来,以为只要限于范雨素,就能减少范雨素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可能吗?
跳出来想想,范雨素的文字文学水平究竟是高还是低,范雨素离婚究竟是对还是错,范雨素是天生文学家还是不是,重要吗?
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范雨素背后的底层人民,看到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听到了他们的呐喊和反抗。
重要的是,我们看到和范没有共鸣的人的跳脚和丑态,从专业人士到新闻媒体,从文字否定到意义否定到最后的本体抹杀。
谁是劳动者的朋友?谁是劳动者的敌人?这是看清范雨素事件的基本问题。
范雨素事件已经成为了不同利益群体意识形态话语争夺的对象,在这场争斗中,输赢如何?
从短期来看,范雨素及对范有共鸣的群体呼声很大,在数次争斗中不断反抗,并没有被镇压下去,可以看成是暂时的胜利。
而从长期来看,热点即将过去,范雨素也麻烦缠身,好不容易借范雨素发声的底层人民又将陷入可怕的沉默,他们的下一个范雨素在哪里?如果只有等待,那么范雨素事件中他们还是将不可避免地输给时间和沉默。
谁能打破这个沉默的恶性循环?
与共青团中央的“是的,我不是范雨素”恰恰相反,你我皆为范雨素。唯有不停地发声呐喊,汇聚为巨大的呼声,才能超越时间的冷却、记忆的遗忘和沉默的腐蚀。
只有这样,范语素事件的输赢,才可能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范雨素事件接近尾声,你我的底层出路还没有,你我的抗争之途也没有。
范雨素是否会倒下?我们还不知道,但作为被忽视的你我,绝不能倒下。
我们要成为,永不沉默的范雨素。
「 支持红色网站!」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