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孔庆东:杀戒为谁开?

2013-06-16 22:22:15  来源: 腾讯网-大家   作者:孔庆东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十多年前,孔和尚经常在央视一带流窜,动不动就对媒体巨头们大开杀戒。像赵忠祥大叔啊、倪萍大姐啊、朱军老弟啊、董卿老妹啊,都是俺隔三岔五调侃的对象。他们都是厚道人,不论当面还是背后,听到我的讽刺挖苦从不生气。倒是有一次俺信口说了句“赵忠祥大叔代表了央视的文化水平”,本来是夸赵大叔的,结果把整个央视都得罪了。他们报复的手段不是封杀俺,而是光请俺去做节目却不给钱。在这种葛朗台作风逼迫之下,孔和尚开始认真琢磨,央视难道真没有比赵大叔更有文化的人啦?

于是,在这场血雨腥风的文化对决中,我认识了央视著名编导俞胜利。

俞胜利老实巴交,肩头不扛摄像机,脸上没留大胡子,没有一丝一毫的“媒体范儿”。根据孔和尚对古今中外“典型人物”的深厚研究,凡是干啥不显摆啥的人,皆非等闲之辈。果然,已经推出一系列著名电视制作的俞胜利不跟我谈电视,而是默默送给我一本他的小说集《亮眼》,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客气地说了些“请指教”之类,他就缩回角落继续聆听专家发言了。

孔和尚几乎每天都收到新书,虽然能够坚持做到每书必翻,但翻后大多都送到更合适的地方去了。这本《亮眼》回家后还是一翻,结果这一翻不得了,眼睛真的亮了。书中的几篇小说都令我叫绝,《亮眼》《老六》《舅母》等,完全是大家气象。正好俺在北大讲现代文学讲鲁迅,缺少一组当代的小说跟现代进行比较,于是就以《亮眼》为例,给学生讲解了“鲁迅笔法”与意识流结合后,在当代依然是一柄解剖国民性的利刃。杀戮是文学的惯用题材,但一般通俗小说写得太肤浅,精英小说写得太激动。从鲁迅到金庸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杀戮的本质性秘密但又沉得住气。换句话说,是他们拥有了大开杀戒的权利也拥有了大开杀戒的武功,但是却毅然在半空中,停住了那寒光凛凛的刀锋。

我把自己的感受和讲课内容告诉了俞胜利,他很高兴。从他比较节制的高兴中,我估计他在央视是没什么知音的。央视对他的重视,是因为从《天下粮仓》到《大宋提刑官》等一系列轰动的电视剧。那些电视剧当然都是佳作,有的我也写过评论。但人们不知道,没有《亮眼》那样的小说做功底,就不可能有发现优秀影视作品的一双“亮眼”。

后来我又在北大的课上讲过一次《亮眼》,恰好赶上俞胜利评职称,我就在学校开了一份证明书,证明俞胜利同志的小说《亮眼》曾经在北京大学的文学专业被列入授课内容。也不知道对他有帮助没有。我对俞胜利说,你的小说绝对禁得起时间的考验,只是在这个时代,不拍成影视,就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也。后来,我去给“百家讲坛”栏目当军师,接着又亲自出马打江山,我跟俞胜利就大约有十年没见面了。只是在旧书网上看见,签名本的《亮眼》,已经卖到150元了。

前不久,一群文化歹徒邀请我参加新片《杀戒》的新闻发布会和看片会。孔和尚研究武侠都研究腻了,对打打杀杀早已不感兴趣,本不想去。但是歹徒们说,主演刘烨和倪妮都出席,你不想看看倪妮的玉腿有多么细吗?孔和尚最怕别人说俺假清高,于是只好随喜。进场一看大屏幕:“根据俞胜利小说《亮眼》《老六》改编”!孔和尚双掌合十,阿弥陀佛,洒家当年真是佛眼也。

有顷,俞胜利和几位主演以及导演竹卿入场。孔和尚握着俞胜利的手说:“怎么样?当年我没看错吧?”俞胜利还是那份宠辱不惊的德行,控制着已经咧开的嘴角说:“多谢教授的夸奖!是刘恒改得不错,导演导得不错。”我也称赞制片方把该片定位于“中国第一部疗爱电影”,宣传语“放爱一条生路”,相当有创意。发布会上请来了美女爱情专家和一排小清新风格的护士,非常养眼。

晚上看罢电影,心情比较激动。这是一个当代中国“被侮辱被损害”的故事。

刘烨饰演的小城配种站的业务带头人兼帅哥,业余诗人,号称山寨普希金,拥有几乎一切优秀男人的素质,但就因为家里是农村“杀猪的”,便命里注定般与幸福无缘。倪妮饰演的幼儿园钢琴美女,本来跟他很般配,但第一受不了他农村家里的卫生条件,当面侮辱了他的全家,第二更可怕的,这位一心向往“上流社会”的美女,是被一个上流社会的流氓给抛弃的,而且还怀上了那个流氓的孩子。她以母爱为借口,掩饰自己的阴暗心理,以欺骗手段嫁给了配种站的“准站长”普希金。

孩子出生后,她不顾丈夫和孩子,红杏出墙。“准站长”的生活被彻底毁坏,导致工作失常,发生事故,站长的位置也被势利小人夺走。尽管普希金竭力忍辱负重,甘当乌龟,但美女终于以“粗俗”为由跟他离婚了。剩下的唯一希望是孩子,是父子之爱。但为了夺走孩子,美女在法庭上宣布了孩子的真实血缘。小城普希金当庭昏厥,立仆。

于是银幕上的“杀戒”开演了。普希金回家取来杀猪刀,冷冷地步入奸夫淫妇共欢的豪华浴场,一刀、又一刀,血水染红了整个泳池。此刻我想起前些年流传的《普希金日记》,普希金一再勾引那些上流社会的淫娃荡妇,与她们进行最为淫乱的狂欢,让那些美女的口中吐出最下流的粗话,其精神实质,不也是一刀一刀地向上流社会复仇么?

然而镜头一翻,银幕上的普希金蓦然惊醒,原来大开杀戒,不过是南柯一梦,是他心造的幻影。现实中的他,尚未出发。配种站的普希金,满怀被别人配了种的奇耻大辱,怀揣杀猪刀,在雨夜来到了仇人的窗前。他看到软黄的灯光下,祥和恩爱的母子。如果不晓得那美女的卑污历史,那简直就是一幅圣母图。温柔的母爱,纯洁的童颜。于是普希金转身离去,走到桥边。一柄沉重的杀猪刀,随雨水静静落入河心。影片结束,伴随着深沉的乐曲,是一组搞笑的演员拍摄花絮。

走出影院,京城第一策划人江小鱼先生问我:“老孔,是谁不让他杀人啊?”我听出江小鱼话里有话,就随口答道:“是爱吧,是爱心感动了他。”江小鱼一乐:“是审查!”我哈哈一笑,很佩服江小鱼的“亮眼”。

也许有人对这个结尾不满。但我想,这样的结尾才有分量,艺术兼道德的分量。倘若当真开了杀戒,且不说“粗俗”与“野蛮”的美学纠葛,那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吗?佛祖并非一味否定开杀戒,庙前的四大金刚、庙后的韦陀菩萨,都是开杀戒用的。但从鲁迅到俞胜利,似乎都更想跟我们讨论,杀戒因何而开?杀戒为谁而开?

普希金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这首诗可以正面理解,也可以反面理解。正面理解有点像阿信,反面理解有点像阿Q。

鲁迅写阿Q时,特别强调了周围看客的眼睛,俞胜利的小说也很注意眼睛的一亮。影片《杀戒》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刘烨的刀锋一样的眼神。熟读武侠的人知道,杀气并不在刀上,而在眼睛上。眼睛亮了,世界才会亮,恩爱情仇才会亮。这就是文化。

如此说来,杀戒二字,不能简单解读为“戒杀”。戒不过是止。《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那么我们考虑了半天“杀戒为谁开”之后,究竟“得”了什么呢?


相关文章:

郭松民评《杀戒》:完美谋杀与立地成佛

摩罗:《杀戒》是一部逆势而行的思想性电影


点击进入>>>【学者专栏】孔庆东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