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在西沙海战烈士纪念园中的郭玉东烈士雕像。
39年前的一天下午,激烈的西沙海战硝烟散去,官兵们搜寻伤亡战友,眼前的情景令他们惊愕不已:侧面舰体赫然一个弹洞,一个黑色人形印在舱体上——这不是涂鸦,而是人被烧化后体油和脂肪留下的痕迹。
人形的主人叫郭玉东,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名字,但他却是“黄继光+邱少云”式的“双料英雄”。
激战中,郭玉东正从船舱向甲板运送弹药。突然,一枚穿甲弹洞穿舰体一侧飞了进来。他不及闪避,左手被打断,胸部和腰部也严重受伤。郭玉东顿时血如泉涌,疼痛钻心,立即飞奔出去。奇怪的是,他没去医务室。
郭玉东去哪了?
他在找工具箱中的堵塞阀。
郭玉东想到的不是身上的伤口,而是军舰的伤口。看到海水随着弹洞汹涌灌入,他清楚要不了多久,军舰就会沉没,海战很可能失败,战友们也将葬身海底!
郭玉东以最快的速度将堵漏阀塞进弹洞,却发现弹洞太大,堵不住。情急生智,他迅速脱下身上的呢子服,朝漏洞里塞。一件衣服不够,他又“搭上自己”,用后背紧紧顶住洞口。连衣带人还不够,他又用木桩顶住自己的前胸。因为这个举动,他在战后获得了“海上黄继光”的荣誉称号!
刚松一口气,另一个意外又发生了——弹药舱起火,引起爆炸,火势迅速蔓延,火苗直往脸上蹿。
顶还是不顶?跑还是不跑?郭玉东面临生死抉择。他很熟悉英雄邱少云的故事,但从没想到自己突然也面临相似的状况。电光石火间,他脑子飞速转动起来:留,当然是死,而且是非常痛苦的死,但却可以和邱少云一样,换来全舰战友的生和海战的赢;跑,也不是不可以,上级没有命令自己用身体堵漏洞,纪律也没有规定自己必须留下……
战斗胜利结束,郭玉东却消失了。直到有人发现了那个黑色的人形。
“我看到郭玉东最后一眼就是他在堵漏洞,不久机舱爆炸起火,没想到他竟然没有离开求生。”2011年,杨宝和流着泪向记者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战友们想找点郭玉东的遗物,结果只找到几块骨头,可一碰就成了灰。”
令人意外的是,郭玉东竟然不是战斗人员,而是后勤人员——上士炊事班长。一个做饭烧菜的都能做到“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有兵如此,焉能不胜?
《解放军报》 (2014年03月19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