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27日的头条上,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资本论》是什么样的书,它到底讲了什么呢?
我大体上看了一下下面的回答。有的认为其核心就是剩余价值理论,由此演化出“剥削理论”和“革命造反”理论;有的认为《资本论》是一部经济学哲学著作,该书站在哲学的高度透析了资本主义制度;还有的认为《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等等,这些回答很有见地。还有人认为,《资本论》已经过时,讲什么已经不重要,也有人认为《资本论》是专业人士看的书,不是一般人的读物。
我是59年生的,在1976年读完高中后就回队务农。在1980年,即在我21岁时,到常州新华书店,当时花了6.5元买回了三卷《资本论》。有人会问,你一个读到高中毕业的农民,去买《资本论》这样的书读,是吹牛吧?说起来你可能不相信,我是因为对哲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由哲学的学习涉及到《资本论》,从而过渡到《资本论》的阅读的。在我读高中时,当时学校号召学马列著作、学毛选。而我在学习“两论”时,对辩证分析方法有了实质性的理解,由此使我对最抽象的哲学产生了兴趣,便开始了哲学专题的学习。毕业了,开始有自己的收入,并养成了买书的习惯。在读列宁的《哲学笔记》时,列宁在谈到辩证法时有对马克思《资本论》从商品交换这一现象中揭示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矛盾的介绍。为了具体了解这种分析方法,就产生了读一读《资本论》的想法。这就是我买《资本论》来读的原因。
有的网友谈到,《资本论》是一部政治经济学专著,很难读得懂。这对于缺乏经济学基本知识的人,确是如此,马克思自己也说第一章是最难理解的。因此,一开始读,《资本论》要想理解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你如果经常地、反复地读,而且是结合学到的哲学原理来读,慢慢就会进入《资本论》的体系之中。除此以外,还有一难,那就是不仅进入《资本论》难,而且要出《资本论》也难。这么些年来,我发现一些专家学者级别的人,读了《资本论》觉得《资本论》的范畴可以套用到社会主义社会中,甚至于出现了“社会主义资本”这样的提法。由此可见,有些人是读了《资本论》出不来,已经陷入资本的误区了。
从1980年到现在,至今已经有四十多年了。经过这些年的阅读,感觉《资本论》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它与我们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
1,《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它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资本论》是一部系统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专著。但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研究与西方经济学所不同的是,他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用劳动所有的基本观点来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样,也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但是,西方经济学是站在资产者的立场上,用资产所有的基本观点来思考和研究问题的。举止个例子,我们就能明显看出两种经济学在看问题上的性质区别。例如,对于产权型企业,有人说是工人养活了资本家,而有人则认为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这就是各人所站的立场和所持的基本观点不一样。站在劳动价值论的立场上,财富是劳动创造的;因而在资本家经营的企业,当然是工人养活了资本家;而站在资产所有者的立场上,企业的生产结果是由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形成的,其产出应该是资本所得,因此,在老板们看来,是他的企业养活工人。从这里看出,《资本论》所体现的是劳动者的立场和基本观点。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体现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基础。
在《资本论》出版之前,马克思恩格斯出版了《神圣家族》、《共产党宣言》等著作。这些著作已经从阶级矛盾分析的角度,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产生的原理。
在《神圣家族》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和富有是两个对立面,它们本身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二者都是由私有制产生的。问题在于这两个方面中的每一个方面在对立中究竟占有什么样的确定地位。只宣布它们是一个统一整体的两个方面是不够的。
私有制,作为私有制来说,作为富有来说,不能不保持自身的存在,因而也不能不保持自己的对立面一一无产阶级的存在。这是对立的肯定方面,是得到自我满足的私有制。
相反地,无产阶级,作为无产阶级来说,不能不消灭自身,因而也不能不消灭制约着它而使它成为无产阶级的那个对立面一一私有制。这是对立的否定方面,是对立内部的不安,是已经消灭并且正在消灭自身的私有制。”
在《共产党宣言》中进一步指出: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生存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联合而达到的革命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以上是马克思恩格斯从阶级矛盾的必然发展,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产生的结论。
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还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
从这里可以看出,到《资本论》出版之前,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的。而《资本论》的出版,则进一步从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作用的角度,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
在《资本论》(第832页)第一卷第二十四章,马克思在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工资制度以及资本积累过程进行了系统考察之后,作出了这样的结论: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建立,使社会主义理论有了经济学规律客观作用的基础,从而使社会主义理论真正成为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体现工人阶级利益要求的共产党组织,而在共产党领导下,成功了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这不能不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巨大成功。
现在是春天,当我们处于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过着平和安宁的生活时,其实身为一个中国人是应该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我们创造的社会制度和生活环境给我们带来的舒适感的。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会产生,正是因为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正是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指路明灯,之后才会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和帝国主义压迫的革命成功,才会有建立新中国和建设新社会伟大事业的伟大成就。因此,只要我们对1840年以来的近代历史和国际环境的变化稍有了然,就不难理解“《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现实意义。
2,《资本论》是一本政治经济学专著,是一部以政治经济学为主的百科全书性质的著作。
马克思从商品价值关系出发,依次考察了商品价值,价值形式的发展所产生的货币;考察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资本运动的性质与特征;考察了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及两种不同形式,考察了工资及其形式,考察了资本的再生产以及资本积累过程。在第二卷中,马克思考察了流通过程,回答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在第三卷考察了现代土地所有制,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进行了考察,回答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学理论。一方面,它吸取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研究成果的精华,另一方面又熟练地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克服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不足,系统地解剖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与存在状态,从而揭示了决定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一切主要方面的基本规律。
《资本论》不仅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其灭亡的必然性,而且提供了研究社会现象的可靠的、有深刻科学性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都保持有自身的适用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克思的《资本论》又是一部经典的哲学著作。
由此可见,,《资本论》不仅仅是研究经济的专业人士所要读的书,不仅仅是那些从事经济类工作的人必读书籍,而且也是党政工作人员的必读书籍。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想创业的人,如果有条件的话,那读一读《资本论》也是大为有益的。如何创建一个企业?从一个投资创业的想法、念头、打算、计划为起点,到一个项目能够实现正常运转、良性循环为发展奠定根基为止,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一个经济实体如何创建的问题。什么是经济实体?经济实体又有什么区别?它的运行规律和特征又是什么?很显然,读读《资本论》会使你找到答案的。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老板,读一读《资本论》,对你的生产经营管理也是有好处的。现在的民营企业遍地都是,但是,绝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发展到成熟阶段就停滞不前了。为什么?其根源就是缺乏对企业本质的理解,不知道如何经营企业。而《资本论》的学习,对我们从本质上理解企业的概念是有帮助的。
3,《资本论》是一本系统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专著。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我国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学术界的研究人员便一峰窝地扎进了西方经济学的书堆中,期望从那里找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药方,却不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资本论》等著作中,偏偏就有适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原理。《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商品、货币和商品流通,所研究的正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而第二篇考察了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一一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与特点;第三、四、五篇分析了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即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六篇考察资本主义工资;第七篇考察了资本的积累过程。而《资本论》第二卷则考察了资本的流通过程,重点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实现。第三卷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重点研究了剩余价值在各个剥削集团之间的分配。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在《资本论》这本巨著中,给我们系统地展示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及其规律表现。马克思在考察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时,明确区分了商品生产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即商品生产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则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如果说商品生产是价值生产的一般过程,那么资本主义生产就是商品生产的特殊过程一一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而社会主义生产则是商品生产的另一种特殊过程一一消费价值生产过程。很显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科学的)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即资产阶级社会是活的劳动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手段,社会主义是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手段;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马克思又为我们指明了社会主义生产结果的分配模式,即“生产资料消耗价值量补偿+公共需要劳动价值量扣除+个体消费需要价值量分配”。因此,只要我们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就不难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由消费价值规律主导的市场经济。
我是在1997年前后研究国有企业发生大面积亏损问题时,从价值运动角度考察了企业问题,形成了经济实体的基本概念,从而也发现了资本主义作为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发现了社会主义企业作为经济实体的规律和特征。资本主义企业是作为独立的资产实体存在和发展的,而社会主义企业或公有制企业是作为独立的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两种经济实体性质不同,自然也需要建立不同的企业制度。这就是我的国企改革的基本原理。而我的经济实体理论的形成,与《资本论》的学习,特别是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与资本运动规律与特征的认识分不开的。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理论界探讨企业理论时,都把科斯奉为了祖师爷,殊不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成熟的、比之科斯的交易理论或产权理念更系统、更完整的企业理论。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对资本运动的性质与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探讨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然后又考察了劳动过程作为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其中对资本主义工厂制度、本质和特征进行了考察。此后,马克思又详细考察了工资作为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的本质,探讨了工资的具体形式以及国民收入的差异等等。所有这一切,已经较为全面地揭示了资本主义企业的本质与特征。但遗憾的是,自从东欧演变,苏联解体的事件发生后,许多人实际上已经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了西方经济学的仆从,把不适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碎片化的、甚至相互矛盾的西方企业理论套用于公有制企业,他们做着削足适履的事情却不自知。
很显然,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言,《资本论》在决定商品交易的市场机制方面提供了一般性原理,而在决定社会生产的经营机制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做参靠的按资分配机制的特殊原理。根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对应的原理,我们完全可以根据社会主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这一特点的认识的基础上,找到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相适应的市场化经济体制。
以上,我们从三个方面解读了《资本论》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的问题,同时也说明了它与我们老百姓的关联所在。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资本论》的面世和流行,它与我们老百姓,特别是与我们绝大多数人劳动者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因为苏东的演变,有些人便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认为《资本论》过时了,完全是大错特错。只要资本主义一天没有灭亡,社会主义一天没有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资本论》就不会过时。而许多人觉得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了《资本论》也没有什么用处,因而放弃了。事实上这不是马克思主义不适应当代,而是这些人未能进入进入马克思主义的大门,实际上许多人对马克思的理论,对《资本论》基本原理并没有真正学进去,自然就谈不上这些原理的运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