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月21日,在中国政府的邀请下,已经卸任了美国总统职务的尼克松和他的夫人,再次访问中国,中国政府对其进行了“超礼宾”的接待。
时隔四年,尼克松与毛主席再次坐到了一起。在这次会谈中,两人聊了许多,当尼克松好奇地问毛主席有什么特长的时候,主席只是笑了笑,回答了一句话。听了这句话,尼克松震惊不已,立马举起了手里的茶杯与毛主席碰杯,以表示自己的尊重,并且还在临走前,向毛主席深深地鞠了一躬。
那么,毛主席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为何会让这个美国的前总统作出如此举动?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从尼克松的第一次访华说起了。
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一直处在持续恶化的状态之中,1969年的“珍宝岛事件”更是让中苏关系直接跌到谷底。这个时候的美国似乎已经嗅到了中苏关系恶化的气息,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入住白宫后不久,便想通过改善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展“均势外交”,进而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最终达到维护美国利益的目的。
此后,尼克松曾多次作出寻求“改善中美之间关系”的姿态,为此还建立了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与中国互传口信的渠道。
在接收到美国发来的“求和”信号之后,毛主席与周总理等国家高层领导人几经考虑。最终,出于调整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外交战略需要,毛主席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僵持局面,并且通过邀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和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向美国发面发出这一信息。
1971年的第31届乒乓球世界锦标赛上,美国运动员科恩在赛场上直接表达了想要访华的愿望。毛主席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随即给中国驻日大使发了电报,电报中直接表示想要邀请美国的乒乓球队访华。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十分激动,当即便答应了“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件事。几天之后,美国乒乓球队正式抵达北京,并且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于是,在小球转动大球的外交策略下,中国和美国开始有了最初的接触。
1971年7月9日,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秘密访华。
当时,基辛格的访华属于秘密行动,没有人知道他去干嘛了,而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尼克松的访华做准备。
抵达中国以后,基辛格与周总理就美国总统访华的相关事宜进行了为期3天的讨论,之后,他又先后进行了4次秘密访华,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基辛格在最后一次离开中国时,曾激动地对周恩来总理说:“尼克松总统的中国之旅一定会非常愉快,这里真的太美了!”至此,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事宜被提上了日程表。
1972年2月21日,美国第31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专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尼克松携夫人率先走下悬梯。在距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的时候,尼克松就已经向在机场等候的周恩来总理伸出了手,周恩来总理也同样笑着伸出手去,两只手就这样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后来,尼克松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到:“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这个时候的毛主席已经是重病缠身,一直处在治疗当中。在尼克松访华前夕,毛主席的行动就已经相当不方便了,之后又因为受凉,病情突然出现了恶化,在出了很多汗之后,心脏发生了骤停,好在医疗小组的大夫来的及时,才把主席抢救了回来。这次虽然是有惊无险,可刚刚从“鬼门关”里走了一遭的主席,身体状况还是很差。
但是,在得知尼克松来华的消息后,主席当即提出安排两人的会面。其实,早在来中国之前,尼克松就已经听过毛主席的大名,而且历任与毛主席交过手的美国总统,都给了毛主席极高的评价。因此,在听到周总理说毛主席要见他的时候,尼克松显得有些激动,即刻便动身上了车,去往毛主席居住的中南海。
按照以前的情况,毛主席的接见活动一般都是在会客厅当中进行,但是由于当时主席的身体状态不佳,因此便在主席的房间里对尼克松进行了接见。
进入毛主席的房间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毛主席那满架子的书籍资料,这让尼克松和基辛格颇为震惊。看到尼克松到来后,身穿藏青色和破旧外挂的毛主席,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缓慢地站起身,两人的手就这样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足足有一分钟之久。对此,尼克松兴奋地表示道:“这是一次中美双方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这次会谈,毛主席与尼克松两人聊得十分投机。期间,尼克松对主席身后这琳琅满目的书籍资料颇为惊叹,并表示自己曾经在哈佛大学当老师的时候也研读过主席的书籍。对此,主席十分谦虚地说道:“这没什么,我就是写了点笔记。”
由于主席的身体原因,这次会面原定时间为20分钟,但是这两位领导人越聊越投机,以至于这场谈话进行了足足一个多小时才结束。会谈期间,主席说话的语速十分缓慢,有时发音吐字还会含糊不清,他自己也担心身边的翻译会听不清楚,因此,为了方便翻译传递信息,他会时不时地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要说的关键词,有时还会配合上手势,以便于尼克松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1972年2月28日,尼克松为期一周的访华活动宣告结束。双方代表在上海签署了联合公报,中美两国正式开始建交。
后来,尼克松在回忆录中曾提起这次世纪大会面,他表示,起初他认为自己好歹是美国总统,理应在会客厅当中进行接待,把会见地点放在卧室里面未免有些不太尊重人。但是,在听了基辛格的一番话后,他感到无比的羞愧。
基辛格告诉他,毛主席是一个十分朴素的人,他身上那条藏青色的裤子已经穿了整整5年,上面大大小小的补丁就有数个,而这些,也是他近期才知道的。
因此,尼克松在得知真实情况之后,羞愧难当,但与此同时,他心中对毛主席的敬重和崇拜也更加多了几分。他曾在访华结束后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讲道:“毛主席运筹帷幄的能十分惊人,他就像是一位严厉的长者,能够将人里里外外地看个透彻。”
中美之间的正式建交,无论是对我国还是美国,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西方关系突破的标志性大事。
1976年,在中国政府的邀请下,尼克松再一次踏上了前往中国的路,只不过这一次,尼克松不再是以美国总统的身份。
“水门事件”后,尼克松在美国国会上遭到弹劾,在经历了长达两年的调查之后,尼克松终究还是在1974年的时候辞去了美国总统的职务。
辞职以后的尼克松心情十分沮丧,可就在这个时候,他收到了中国政府发来的一封邮件,邀请他再一次来到中国。对此,尼克松颇为震惊,但还是在1976年2月份的时候登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
飞机抵达北京以后,尼克松被安排住在了国宾馆18号,并与毛主席进行见面。虽然此时的尼克松已经卸任了美国总统的职务,但是这一次会见,中国政府还是跟四年前一样,给出了中国最高规格的礼遇。对此,尼克松也曾在回忆录中表示,虽然自己在第二次访问中国的时候已经不是总统了,但是中国仍然给了他最高的待遇,这让他有些意外,但又十分感动,只是周恩来的总理的去世让他深感遗憾。
毛主席一直以来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在乎尼克松现如今是否还是美国总统,他只知道尼克松为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在他看来,应该用最高的礼遇来招待他。毛主席的大气与慷慨足以见得。
1976年2月23号下午,尼克松在华国锋的引领下,进入了毛主席的客厅。相较于第一次,尼克松这一次变得更加地谦逊,谈话氛围也变得更加轻松,在他看来,这次与毛主席的会面,更像是面见一位睿智而又大度的老者,颇有几分老友多年未见的感觉。
这次会面,两人聊了很多,讨论的内容从简单的哲学问题上升到了意识形态的深入交流。谈话期间,毛主席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中国领导人之魅力,这让尼克松不禁为之惊叹和好奇。
他向毛主席问道:“主席,请问您有什么特长呢?”主席笑了笑,回答道:“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我的特长。”
听到毛主席的这句话,尼克松心中一惊。因为在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尼克松就已经对毛主席的回答做出过很多种设想,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毛主席给出的回答竟会是“为人民服务”这样短短的5个字。
虽然只有短短的5个字,但是就已经完全说明了毛主席的态度,一直以来,毛主席都将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他曾说过:“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因此,他才会在尼克松面前说出这句令其震惊不已的“为人民服务,就是我的特长。”
对此,尼克松不由地心生敬佩,随即举起手中的茶杯,主动与毛主席碰了碰杯。这次会谈进行了一个小时四十分钟,临走之前,尼克松依依不舍地看着毛主席,然后深深地鞠了一躬。
如果说四年前来华之前,尼克松对毛主席只是有所耳闻,那么,1972年的第一次访华,尼克松就已经亲眼见到了毛主席本人,并且亲身感受到了他的智慧与魄力。四年之后,尼克松再次来到中国,已然卸去总统职务的他虽然地位已今非昔比,但是中国却跟第一次一样,依旧给出了最高待遇。
四年的时间,从听别人说到亲自经历,尼克松显然已经被毛主席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尤其是当他听到毛主席说出那句“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眼前的这位老者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伟大 。
而这位老者,在经受周恩来总理去世的打击之后,又接连遭受了朱德总司令去世和唐山大地震的沉重打击。在尼克松第二次访华结束后半年多的时间里,毛主席的身体状态每况愈下,直至1976年9月9日,我们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3岁。
【原文题为“1976年尼克松访华,问毛主席有何特长,主席的回答引其鞠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