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唱读讲传 > 讲故事

"红色村庄"塔昌村的悲壮故事:九死不悔 红心不变

2011-05-18 23:46:37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陈耿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950年,塔昌人人手一枚“琼山县人民支持革命功绩奖章”。


  地处海口市东南部的大坡镇树德村委会,下辖6个自然村,塔昌村是其中之一。60年前,也就是1951年9月9日至11日,海南区老根据地代表会议在海口召开,推选出15名代表,准备出席北京国庆大典和会见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这15人中的傅楫经,便是塔昌村人。

  塔昌村,是一座在1928年至抗日胜利期间,为保存革命火种,曾三度被国民党和日寇围剿和烧杀的村庄,也是一座浴血重生的“红色村庄”,村中许多革命群众和共产党员,为革命事业舍身忘死,慷慨就义。

  抗争精神有渊源

  塔昌村坐落在一座小山包之上,连绵的小山峦尽管不高,但起伏之间,别有一番景致。在村口一棵需两人环抱的菠萝蜜树旁,有一座建于2010年12月的纪念碑,正面书写着塔昌村革命斗争简史,村里的老人如今还能忆起冯白驹曾在树下分析革命形势的情景。

  对塔昌村历史最了解的,恐怕当属老革命陈文桐(1918-1992年,解放后曾任万宁县政府监察委员会主任),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他就向村民王绥山讲述塔昌村的革命斗争史。

  据王绥山介绍,大约在300年前,王姓和陈氏的先祖从闽南迁居到此,过着半农半商的日子,生活倒也富庶。村人曾集资在村后的山坡上建起一座塔,与村前的田昌水塘交相辉映,于是得名“塔昌”。后来,又有傅、符、林、周、张、范等姓氏陆续迁移入村。

  塔昌人支持和投身革命,对不公际遇的抗争精神,是有历史渊源的。早在太平天国时期,塔昌人就参加“三点会”,开展反封建主义斗争。辛亥革命后,祖辈们又参加了“反袁(世凯)总会”,并组织起“村团”,抵制当地土匪。在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期间,塔昌人更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塔昌人的反抗精神,据说与祖先原来生活在闽南沿海,饱受倭寇的侵扰和战争的折腾有关。

  作为进京代表之一,傅楫经于1951年9月13日与其他代表一起离岛。他的简历在《海南日报》前身———当年9月14日的《新海南报》上刊登:“傅楫经,琼山县树德乡塔昌村人,1927年参加革命,无论敌人如何严重的进攻,都不间断过对革命的支持。儿子、侄孙均参加革命而光荣牺牲,房屋被敌人烧光,并不断的遭敌人劫掠,所以,他是一位坚持敌后斗争的革命模范。”

  傅楫经的经历,算得是塔昌人命运和精神的缩影。

  塔昌村解放前的57名党员中,有许多父子、夫妻、兄弟或姐妹一起投身革命。如陈有宽、陈文桐父子,同宗的傅楫经、傅楫海两家8人,陈文会、陈文仕、陈文献兄弟3人,王会文和妻子邢春荣。

  1926年成立党支部

一九五一年九月十四日《新海南报》上,塔昌村民傅楫经的简介。


  1926年成立党支部

  大革命时期,村民傅楫海、王会生、陈有华、陈有连等人组织了乡团起义,在本村和附近的几个村中建立起农民赤卫队,办起了“平民夜校”。村中还有夜校识字班,就设在傅楫海带头兴办的拳头馆里。

  1926年初,塔昌村建立了中共党小组,由傅楫海任组长。从此,塔昌村的“平民夜校”改为“农民夜校”,宣传共产党政策和革命道理。同年,塔昌村成立党支部,成为琼崖农村第一批党支部之一,村民符志顺为书记。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不久,海南也发生了“四·二二”政变。此后,塔昌村多次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清剿”,共产党员王会全、王时清、傅楫深、傅佑贵、陈有连先后被捕,在狱中英勇就义;中共党员、交通站站长陈文会被敌人装进“猪笼”游乡示众,然后被抛进白石溪(在该村附近)深潭,活活淹死。

  塔昌人没有被反动派的屠刀吓倒。他们随之组织了农民赤卫队,攻克了白石溪军阀乡团据点,歼灭了整个乡团,接着又歼灭了相邻的中税乡团。

  1928年2月,塔昌村赤卫队主力与邻近各村的数千名农民赤卫队队员,配合红军攻打拥有正规武装的国民党大坡民团,酣战三天三夜。党支部书记符志顺带着党员和群众配合赤卫队作战,党员傅楫海、符志顺、陈有宽等,手持铁耙、双筒、长矛、大刀,不怕牺牲,冲入了大坡民团老窝杀开了一条血路,国民党军溃不成军。

  战斗胜利后几天,赤卫队在塔昌村的后边岭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大会,并宣布正式成立“树德乡苏维埃政权”。“树德”据说取自“树立新风尚新道德”之意。现在是隶属于大坡镇的一个村委会。

  乔装掩护冯白驹

塔昌村七十七岁的幸存村民陈明民,左上臂的疤洞是日军屠村时流弹所伤留痕。


  乔装掩护冯白驹

  由于塔昌村在树德地区目标过大,在1928年至抗日胜利期间,曾经三次被围剿和烧杀,多次成为无人居住的村落。

  “树德乡苏维埃政权”成立不久,1928年5月,国民党方面又纠集兵力向树德反扑,不少革命者惨遭杀害。共产党员、塔昌村的交通员符树存被捕时,把党的秘密信件塞进嘴嚼烂吞下,敌人为了捞到党的机密,用铁丝穿过他的脚筋吊着拷打,挖掉双眼,惨不忍睹,直至壮烈牺牲。在敌人的无情清剿下,塔昌村的党员和群众损失严重,村子基本无人居住。

  在1929年底至1930年初间,有部分琼崖特委的同志秘密潜回树德,与潜伏下来的傅楫海、陈文桐等人接上联系,重建塔昌党支部。1932年元宵节,塔昌村神枪手傅烈军借演戏机会,潜入戏场开枪打死了控制食盐,任意抬高盐价,坑害人民的地头蛇张景云;农历五月初四,他们又当机立断即地击毙了投靠国民党,带领敌人搜捕革命同志的符志明。如此一来,敌人对塔昌村的镇压更加残酷。

  1932年秋,蒋介石派陈汉光率部赴琼镇压革命力量,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惨遭杀害,红军独立师解体,革命转入最低潮时期,冯白驹率领琼崖特委全体同志转入母瑞山。在塔昌村,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被抓到国民党乡政府,党员傅佑铭和青年陈文献还先后被传到县政府,双双入狱。村里的老人和妇女全部被赶出来,离乡背井。整整一年,塔昌村又成了“无人村”。

  直到8个月后,冯白驹从母瑞山突围,东撤到琼山一带打游击战。由于塔昌历来是敌后斗争的坚强堡垒,因此成为琼崖特委的主要活动基地。1935年3月,塔昌村的党组织才得到恢复,不久中共琼定县委在该村宣告成立。很多时候冯白驹和战友们都回到塔昌村养精蓄锐,以图东山再起。敌人搜山,村民就冒着生命危险,把游击队带回家中躲藏;敌人要搜家,他们就想办法把游击队带进山中隐蔽,千方百计使琼崖特委的同志们转危为安。

  有一次,冯白驹在塔昌村的行踪被敌人察觉,几十个士兵冲进村里,准备活抓冯白驹,村民王会生急中生智,挺身而出,乔装成冯白驹跑向树林深处。敌人见状,以为是冯白驹等人,便一窝蜂地穷追不舍。最终,冯白驹得以脱险,不幸的是王会生被捕了,遭受了各种残忍的刑讯折磨,甚至双手双脚都被砍断了,但他宁死不屈,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那段时间,冯白驹经常轮流住在傅楫海、陈有宽等六户家中,王白伦、刘秋菊等其他特委同志也在各家各户安全住下。敌人找不到特委同志,便连续三次进行围剿,30多名革命群众被押入狱受尽严刑拷打,无一人叛变。

  塔昌村命运最悲惨的时候是在1939年日军侵琼后。1940年,华侨回乡抗日服务总团在村民王会榜家成立;1942年,中共琼崖特委第四届第九次扩大会议也在塔昌村召开。这些重要事件的发生,引来日军对村子进行大屠杀。有一次,21名党员和群众在地里劳作时,被入村日军全部杀害;年轻貌美的女共产党员邢春荣不幸被捕,敌人劝其放弃革命立场,享受富贵荣华,却被她严词拒绝,直至慷慨就义!

  到1943年年底,塔昌村的绝大多数党员和群众,或在战场牺牲,或被日军杀害,40多间房屋也全部被烧光摧毁。在恶劣的环境下,为了减少塔昌村人民群众的牺牲,党组织动员剩余的村民到白区或到亲戚家中居住。塔昌村再次变成“无人村”!

  “红色村庄”浴火重生

“红色村庄”浴火重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原本150余人的村庄,只有傅楫经、王会友等9名男子回到故里。这9人中,目前健在的仅陈明民一人,已经77岁,其左上臂还有日军入村烧杀时,被流弹击中后留下的疤洞。据他回忆,那时的塔昌只有村址,没有房屋,到处都长满了杂萆、刺藤、树木,他们只好自己动手,在傅楫开家的位置简单修了一间小屋,暂时藏身。整整一年时间,他们没有饭吃,全靠采摘木瓜、香蕉、菠萝蜜和野菜来维持生命,日子过得像原始人一样。

  此外,傅楫经从北京回来后,不久便下南洋,到了马来亚(1957年独立),与次子傅佑团相会(长子傅佑兴已在战争中牺牲),傅楫经在马来西亚(马来西亚联邦1963年组建)去世,他身后有5个孙子和15个曾孙侨居海外。

  1951年8月18日至9月4日,中央人民政府南方革命老根据地访问团来琼实地慰问时,赞誉塔昌村为“红色村庄”。

  今天,塔昌村的人口又恢复到了126人。虽历经磨难,但老区人民以无比的顽强,在浴火之后重生。

  【本文写作参考了《中国共产党海口历史》、《琼山革命史料》(1984年10月20日第十辑);南方日报社社长杨兴锋,原琼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万江,原中共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梁洪文,陈文桐的儿子陈宁等对本文有帮助。】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