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唱读讲传 > 唱红歌

时代的信仰支撑陕北红歌传唱不衰

2011-07-12 21:02:31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记者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时代的信仰支撑陕北红歌传唱不衰(图)
  
时代的信仰支撑陕北红歌传唱不衰(图)

  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的延安时期唱红歌资料图片

  省直机关巡访党史昨举行首场报告会

  本报讯(记者 刘兢)为纪念建党90周年,省直机关昨日举行了首场红色巡访报告会。

  报告团成员有:省直机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陈晓虎、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机关党委副书记陈昕、省行政学院基础部讲师曹继红、省审计厅经济责任审计处主任科员王卉。四位报告团成员分别站在党史的不同阶段,将新中国成立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史作了生动的讲述。

  省直机关工委书记李顺民要求,省直机关工作人员牢记党的历史,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倍把工作做得更好。

  5月中下旬,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和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开展了省直机关纪念建党90周年红色巡访活动。巡访团分赴上海、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等党在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四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巡访。

  百场“红色电影”老区学校免费放映

  本报讯(记者卢红曼)省实施希望工程办公室与西部电影集团昨日启动“百场红色电影老区行”活动,《建国大业》、《风声》、《集结号》等一批优秀“红色电影”将陆续在革命老区的希望小学和乡村中、小学中免费放映。

  据省实施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乌钢介绍,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希望小学、乡村中小学超过八成的学校没有集体组织学生看过电影。

  活动昨日以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原址为起点,沿着当年革命青年从西安奔赴圣地延安的红色线路,将在沿线革命老区的希望小学和乡村中、小学免费播放《建国大业》、《鬼子来了》、《风声》、《集结号》等经典“红色电影”。

  活动将一直持续到7月中旬,播放近百场,播放的地市包括西安、咸阳、铜川、延安。具体播映地址正在确定中。

  2011年6月16日,在延安革命旧址枣园书记处礼堂,由中宣部组织的《红歌颂党》大型红歌会,将圣地唱红歌活动引入高潮。

  在70年前,同样的地点也是唱红歌的地方,每逢春节,延安群众就自发来到这里表演新秧歌。70年过去了,红歌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能穿越历史,震撼、打动一代又一代人?

  当年红歌怎么唱秧歌扭上街 群众不断加入

  延安时期,大量的红歌唱响在老百姓自发组织的秧歌队中。

  原延安歌舞团团长、现中国舞协理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编了《绣金匾》、《大生产》等经典红色歌舞剧的吕锋,今年已经76岁了。作为当年唱红歌的见证者,他回忆说,当年,大多是老百姓自发组织唱红歌。用现在的话讲,没啥官方背景。表演时,不用专门组织,十来个人走到大街上开始扭秧歌,就会有好多路人加入进来,会聚成上百人的秧歌大军,最后聚集在某处空地或者广场上,围成一个圈,圈内就是舞台。有人在圈子里唱红歌。“我们把这种唱红歌的形式叫大秧歌,小节目。每个人既是观众也是演员,表演节目时也没有曲目单,谁有灵感了,谁就上去唱一段。”吕锋说。

  当年八路军359旅在南泥湾开荒时,红歌成了劳动号子,“一边开荒一边唱红歌,这边山坡上红歌刚一落下,那边山坡上的歌声就响了起来,最后两支劳动大军在山顶会合,开始扭秧歌,又围成一圈唱歌,整个南泥湾到处是歌声。”南泥湾景区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这些红歌咋来的“移民工程”中唱响《东方红》

  现在唱红歌,多是反映革命年代的理想主义情怀,当年不少红歌中也有反映陕甘宁边区社会改革、个人情感以及生活中家长里短的民生题材。《兰花花》是红歌也是情歌,讲述的是一对陕北女子被父母包办,嫁给富豪后思念自己的红军情侣。还有规劝青年走正道的《二流子要转变》,以及反映戒赌、夫妻和睦、植树造林等主题的红歌。

  据延安市文化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已搜集了延安时期的红歌三百多首,目前传唱的只有二三十首,大量反映延安革命时期不同侧面的红歌不为世人所熟悉。

  耳熟能详的《东方红》最早叫《移民歌》,反映的是当时的一项移民安居工程。1942年,陕北农民歌手李有源在路上看到八路军队伍,这些或赤脚或穿草鞋、分不清官兵贵贱却气势昂扬的八路军队伍打动了李有源,他认定毛主席的队伍就是穷苦大众的队伍。恰逢此时,为了开垦荒地,边区需要移民。

  李有源在自家的破窑洞中按照陕北民歌《骑白马》的曲调创作了《移民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生存,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从摘取的歌词中不难看出,当时的老百姓从中国共产党那里看到了幸福的希望,心甘情愿地响应移民的号召。后来,正是李有源的侄子李增正在移民大军中边走边唱《移民歌》,让这首歌迅速走红,《移民歌》几经修改成了现在的《东方红》。

  劳动英雄即兴唱出《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延安时期,吕锋老人还是个娃娃,有关当年红歌的记忆,他最难忘的就是吃水果糖,“那时候我(住)在桥儿沟,挨着鲁艺,我们桥儿沟的秧歌队水平很高,经常去杨家岭和枣园向中央领导演出,唱红歌。每次听说有演出,我们这帮娃娃就跟着去。一是想见毛主席和周副主席,跟这些大首长闹闹,二是有水果糖吃。”

  说到此,吕锋老人流露出孩童的神情,变得手舞足蹈起来,“毛主席和首长们很随和,喜欢逗我们。演出的时候,警卫员不让我们靠近,我们就想办法,从舞台下面爬过去,甚至上房。只要我们走到毛主席他们身边,警卫员就没办法了,因为有毛主席保护我们。我多次见过毛主席,毛主席可随和了,摸摸我们的头,跟我们相互逗一下,知道我们惦记着花生和水果糖,就大把大把抓起糖果塞给我们。”

  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兵及广大人民大众服务,文艺工作者要到群众中去。诞生了《延安颂》、《黄河大合唱》等佳作,红歌的艺术造诣也有了提高,“但红歌的本质仍然体现着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吕锋老人说,那时候唱红歌,老百姓是发自肺腑的。

  1943年11月,在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劳动英雄孙万福见到毛主席后激动不已,即兴唱出了:高楼万丈平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顶,边区的太阳红又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这段唱词就是后来脍炙人口的红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记者看到了孙万福的照片,现场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毛主席说,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有人说农民愚昧,其实农民心里最清楚,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发自内心地拥护谁。”

  当代红歌唱什么“红歌是时代的信仰支撑”

  近期,全国各地兴起了红歌热,有人说这是应景的歌唱,红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记者近期在延安参加的一些红歌会上分明感受到红歌带来的心灵震撼。

  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研究院院长高尚斌教授表示,红歌诞生在革命年代,本身就是那个时代精神的反映。现在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更要从红歌中领悟出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高尚斌说:“时代不同了,现在是一个多元精神需求的年代,比如现在讲的娱乐精神,这一点我们并不反对。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时代都需要一种精神动力,一种信仰支撑,红歌就有这样的使命。”他表示,现在唱红歌还有两层意思的表达,“第一,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第二,就是提醒我们的党员干部,一定要时刻把广大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6月16日,革命旧址枣园的红歌会现场,当这首熟悉的红歌再度唱响时,现场上千人也忘情地高唱。他们有观众,有老红军、老干部,有执勤的民警、活动组织的工作人员,有保洁员、游客,有男人、女人、老人、小孩……本报记者 梁军 文/图

  (感谢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陕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大力支持)

2011年06月23日01:20  华商网-华商报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