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江西卫视2011《中国红歌会》将打响10进8战,成都晚报记者受邀前往南昌,担任红歌会媒体评审。(成都晚报 7月30日) 2011中国红歌会的舞台上比往年多了一处风景线,那就是由25位来自各行各业人士共同加盟的红歌评审团,他们中间有唱片公司总经理、历届优秀红歌手、乐评人、声乐教授,也有媒体人、新四军、海外华人、警察、演员、诗人、老师等。然而,不少“红米饭”以及网友们却公然反对这种做法,认为让一些不懂声乐的人担纲评审有失比赛的公平性、权威性。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红歌会的宗旨与定位,难道它只是和“青歌赛”一样单纯的声乐比赛吗?非也!它是想通过红歌的传唱,重温红色经典,来传递红色精神,用红色精神来感动周围的人。这就使红歌会与快女、花儿朵朵等专门的声乐比赛划清鲜明的界限,肩负着传承红色文化社会责任的文化品牌就这样巍然屹立在娱乐圈里。 既然不是单纯的声乐比赛,就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红歌手进行综合的评判。红歌手们到底能不能真正唱出红色情,到底懂不懂红歌背后蕴含的红色历史,到底能不能真正带给观众以震撼人心的感动,这些也应该作为对红歌手进行考验的标准。声乐条件在红歌会的舞台上,只能算作衡量红歌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绝不是唯一。 任何一件事物,只有创新才能有生命力。对于红歌评审平民化这一趋势,其他的选秀节目也有显现,再说红歌会本来就是大众舞台,不妨大胆创新,以红歌评审团为契机,仔细倾听大众呼声,完善评委赛制,让红歌会上的评判标准多元化,贴近社会百姓生活,这样的红歌会才能更有活力。 另外,去年增设的红色知识问答环节也是对赛制进行的一个不错的创新,对红歌选手的综合素养进行全面的考察。红色知识问答给中国红歌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鲜明的方向,保证红歌会特有的红色内涵,不至于让红歌会的发展陷入泥淖。 仔细观察进入2011中国红歌会10强的选手,大多数经过了专业的声乐训练,由此可知中国红歌会一个占据绝对优势的风向标就是声乐标准,也由此可知已经淘汰了多少草根选手。既然是大众的舞台,就应该给草根选手以机会,不能单靠声乐标准来评判淘汰和晋级。红歌会只有评判标准多元化,才能吸引更多的草根红歌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众选秀。
记者担纲红歌会评审,标准岂唯声乐?
2011-07-30 10:44:45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陈振东
「 支持红色网站!」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 《红歌会周刊》2019年0101期:毛泽东的智慧
- 《红歌会周刊》1204期:纪念毛泽东的滚滚浪潮带来怎样的启示
- 【红歌会网专题】纪念毛主席诞辰125周年
- 【调查】关于红歌会网手机版遭遇黑客攻击劫持的问题
- 《红歌会周刊》1203期:今天人民太需要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