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全国各地掀起了红歌热潮。各种形式的红歌比赛,声势浩大的万人红歌会,确实让红歌红了一把,甚至有人惊呼,红歌成为今年的“宠儿”!可是,距离建党九十周年仅一月有余,这位“宠儿”似乎正日益退出国人的视角。除了现在正如火如荼进行的《中国红歌会》之外,万人唱红歌的盛况难觅踪迹,盛极一时的红歌经济也日趋冷落,曾经的那股红歌潮正在消减。在大众生活和政治生态脱离节日性的庆典后,红歌潮的减退恰恰留给我们足够的思考空间。
对于红歌来说,“冷”与“热”其实都是两个难以承受的极端。“热”自有“热”的欢腾,但总难免在实践过程中矫枉过正;“冷”有“冷”的曲意,但冷漠视之的态度总归是不尊重的。对于红歌任何形式的炒作和敷衍,都是在抛离红歌的基础上去赞扬红歌,既耗费社会力量,又有害红歌形象。
其实,社会民众的大多数对于红歌都是一种自然的态度,和曾经广为流行的经典影视一样,红歌只是文化形态中的一种,然而许多好大喜功的为政逻辑却将这种自然感变成压迫感。红歌一旦成为任务,红歌中的美便消失殆尽了。当然,我丝毫不怀疑还是有许多人是从心底喜欢唱红歌,并且为这些人欢欣鼓掌。但如果全社会都在热唱红歌时,我想这终究不会是这个社会本来的面貌,一定是有些东西在左右着这种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于是,我们会看到,在经历一段并非长久的热闹之后,许多以红歌名义的“比赛”、“集会”等活动,除了评出几个落入俗套的奖项、满足新闻宣传和赚足观者眼球之外,徒留无几。于是我们看到,经历一段红歌热之后,红歌并没有成为人们心中崇高的信仰,反而成为许多人揶揄的对象。没有多少人会为了那团混杂的共振而贡献出多少信仰,在红歌热的背后,我们珍视的不应该是规模的宏大,而应该重视红歌所代表的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突出元素,进而引导民众健全健康的文化观和审美观。
显然,这样的效果并非是仅靠短暂而密集的宣传可以实现的。而忽“冷”忽“热”的态度,反而会败坏红歌的品性,从而导致大众对于红歌产生或多或少的不信任。其实,红歌的所表达的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并不低于任何文化形式对于人的滋养。在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红歌有其独特的价值,更应给得到更为持久的关注。在此,笔者不禁要提及《中国红歌会》,即使在这个有点“冷”的时候,它依旧保持自有的价值操守,不骄不躁,不卑不吭,实在是难能可贵。
在这个日益多样化的年代,坚守一种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红歌亦是如此。但炒热的对立面并非是摒弃,虚假繁荣的背后亦不应该是萧条一片。作为凝聚主流价值观的红歌,更应该避免在两个极端上“旋舞”。只有将红歌融入到民众日常的娱乐消遣中,让唱红歌成为民众发自肺腑的歌唱,红歌的真正价值方能得到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