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唱读讲传 > 读经典

是实践本体吗?——与赵磊教授商榷之三

2018-07-30 11:55:06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刘光晨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是实践本体吗?

——唯物史观公式化解读批判,兼主体论的重建(与赵磊教授商榷之三)

  五、实践所具有的“能动性”(即:“自觉性”、“目的性”和“主观性”)看做是实践的属性,实践的本质就是“唯心”的了?

  赵教授文章的第二部分题目是:实践的本质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

  但恕我直言,把实践或劳动作为一个什么物件,探讨它的特性、本质,即使碰到活生生的现实问题,也要为了进一步公式化强拉硬拽抽皮拔筋的抽象化、简单化,这总是有些不妥。而为了这样一个目的,探讨它的唯物还是唯心,就更有些感觉不伦不类。又是属性又是本质特性的本体,为什么要唯物唯心呢?实践(劳动)作为“本体”,作为“唯物史观”所要唯的那个实实在在的“物”,有必要唯物唯心吗?

  有一项实践,确实需要好好探究唯物唯心问题。那就是马克思所要的那种“改造世界”“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革命和实践。

  那个实践在它的总体方向上必须是唯物的。那个唯物就是必须要唯工业革命后人类与客体世界的总的主客体矛盾这个物,必须唯人类现代运动的条件、实质和任务这个物。只有唯了这个物,才会有正确的总方向,人类的现代运动,才会是真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才会是共产主义的运动。

  但即使这个实践,从具体的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每一段具体的实践上,也不能说它是唯物唯心的哪种性质的这个提法。实践作为主体主观性很大一种人类活动,它存在唯物还是唯心的某种固定的性质吗?能够把唯物唯心,看做是某种特性或性质吗?

  所以,在这种实践中,唯物唯心只能是一种人的思想方法,不可能是特性特质类的东西。实践,既可以是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在指导,也可能是在唯物主义的方法在指导。就看是不是根据客观实际了。

  前边讲到,马克思讲的实践唯物主义,再后来发展到毛泽东这里,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本国的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或理论联系实际。

  这里,普遍原理的部分不讲。大的方针路线不讲。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作为一个思想原则,就是强调了革命运动中的任何一项具体的实践,都要本着实事求是,即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人,虽然是改造世界的主体,但人站在主客体矛盾和实践之间,其对主客体矛盾和主客体实际条件的观察、分析、判断,总是主观的。所以,为了有好的实践效果,这就需要对主客体矛盾和主客体条件的准确判断(毛泽东强调调查研究)。对主客体矛盾的判断,相对具体的主客体条件,如果被夸大了或是缩小了,那么对自己实际能够实现的需求,从而实践目标的判断,就会出现误判。实践中,就要犯左的或右的错误。对主客体条件的误判也是这样。如此的结果,就可能达不到实践本来可以达到的效果,甚至可能是很恶劣的结果。比如共产党历史上历次的左右倾错误及其后果。

  所以,实践中一定是贯穿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原则,即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原则。这里唯物主义,所唯的“物”,实际就是具体的主客体矛盾和主客体实际条件。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两者都是由人们从历史上所继承下来的生产力和交往所决定的。

  有没有人会在这里会提倡唯心主义呢?我看,就是那些以唯心主义自居的人,在他自己的实践中,也不会搞什么唯心主义。因为那是和自己过不去的傻帽。

  所以,在这里,再怎么从主观能动性上看实践,它都不一定会导致唯心主义。所以,不要怕人们实践的主观性。主观性和唯心主义不能划等号。因为主观,所以才更要唯物主义,才更要客观。

  当然,我也说了,实践又不是一个物件还要搞出个属性、本质。就这个物件而言,它哪来的唯物唯心问题呢?只有人的主观上,才会有唯物唯心的问题。

  六、唯心主义的错误在哪?

  那唯心主义的问题,在哪儿呢?

  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实践中的情况。在实践中,唯心主义不尊重主客体的实际矛盾和实际条件,不懂得调查研究,判断问题拍脑门主观臆断。

  另一种情况,是理论中的情况。这部分人理论和实践是脱节的。如果说唯物主义是从主客体的实际矛盾、联系,看待人、人的需要和人的实践。那么,唯心主义者不懂得这些,他们永远只懂得从有主观意识的人出发。

  实际唯物主义是不反对从人出发的。比如,张三饿了。唯物主义否定张三饿了吗?不否认。因为这是事实。但唯心主义认为,如此就算张三下一步行动或实践的动因了。这是唯物主义者所不会同意的。因为饿了,还只是个体本能的一个感觉,还构不成他要动的因。那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唯物主义者说的张三的动因呢?是张三感觉饿了,然后需要吃东西。这才构成张三的进一步的动因。为什么?因为饿了,是主观的感觉,想起来要吃东西,才和客体世界产生了联系和矛盾:有什么东西可以吃?东西在哪儿?这才可以产生实际行动。否则,饿了,就一定非要吃东西吗?不一定,对不对?

  所以,不管什么性质的实践活动,其动因一定是主客体之间产生了矛盾。是这个矛盾才是动因。并非是有意识的人是动因。任何事情,只有人、人的感觉,没有产生出人作为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就构不成动因。因为,没有主客体矛盾,就产生不了实际的需求。饿了不是需求。要吃东西才是需求。但唯心主义者,往往错误的认为饿了就是需求,就是动因。实际饿了,既构不成需求,也构不成动因。

  所以,唯物主义者往往不是像唯心主义者一样,把人看做意识的人,而是看成主体的人。是从主客体的矛盾和实际历史联系的发展变化,看人的意识和社会实践的必然的有规律的发展。而唯心主义,则永远只是从自己的主观想法出发,无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种客观存在的主客体矛盾和实际联系。所以,他们看到的永远只是偶然的随机的变化,而不是按规律不断演进的历史。主体论的唯物主义,唯的就是主客体的矛盾和实际具体联系。唯心主义则是从他们自己的心出发。

  可以给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划个公式。

  唯物主义,是从主客体的矛盾和联系,到主体的人;然后,再由主体的人,到主客体矛盾和联系规定限制着的实践。实践——主体(主体意识、认识)——再实践,无限循环。

  看懂了这个公式,就看懂了主体实践的唯物主义。它唯的是什么,它为什么叫唯物主义。

  那唯心主义的公式是什么呢?意识——实践吗?

  那意识何以意识?实践何以实践?

  如果他们的意识,也是反应着他们实际需求的意识,那么这个意识就一定也是已经反应了他们实际的主客体矛盾的主体性的意识,就已经有主客体的联系先在的在那里了。只是他们自己思虑不够周全没有考虑到而已。

  如果也承认了人是主体的人,主客体的矛盾是主体本身发展的动因,那么又何必继续执着于是否意识的人的问题?意识难道不是反应主客体关系的意识?这时,意识的人和主体的人又有什么区别?

  或者,只能他们自己才可以做这个思考吧。最好不是瞎想瞎干就好。

  唯心主义唯的就是这么个东西。

  七、唯物的改造世界,何以可能?

  文章接下来的,唯物唯心谁的实证,就不谈了(问题不是不少,是层出不穷)。人和环境,谁创造谁?在马克思那里,也只能按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来解。从《提纲》就在强调,首先是人在改造世界、创造环境。《德意志意识形态》依然是延续那个意思。创造人的环境,永远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环境。决定人的那个存在,永远是人本身已经施加过影响改造过的存在。各个时代的主客体条件,总是继承了以前所有时代所保留下来的生产力的主客体条件。人站在自己的过去未来之间,永远是成就自己的那个主体。人作为主体要改造世界取得对客体世界自由的这个主体性,永远都不会变。

  这才是马克思环境和人谁创造谁问题的本意。非要溯源到人和自然谁先在的后在看这个问题,太琐碎了。

  所以,从整个文章的过程看,赵教授虽然在文章结尾处也对主体论表示了好感,但行文过程中,确实是没有半点主体论意识的。看到强调主观性、需求、主体性这些词,都尽可能要躲的远一点,就恐怕把自己唯心主义了。甚至还要用实践的主观性还是客观性来定性唯物唯心。正是因为没有把人看做实践的主体对客体起作用这种意识,所以,当然的也就不会真正懂得什么叫实践的唯物主义。当谈到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时候,他不是把实践看做马克思所要的那种视“改变世界”“使现存世界革命化”为一切的实践的实践,而是依然故我的用实践来做证明实践唯物主义还是唯物主义的依据。实践唯物主义在他看来不是在人改造世界使现存世界革命化过程中所贯穿的唯物主义,而是需要用实践作为“本体”才可以来解释的与历史唯物主义不相矛盾的唯物主义。在马克思那里,实践的唯物主义运动,是无产阶级按照现时代人类运动的条件、实质和任务,改造世界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革命运动,因而它才是共产主义的,或共产主义实践的。而我们的革命同志,却把它打扮成一条草虫。

  至于何以唯物而不是唯心的改变世界,却不从主客体的实际矛盾和联系唯物地准确地把握实践的量和度,至于实践如果还不够本体,就找来物质本源来强塞个本体以满足“唯物”,就不谈了。根源上出了问题,想要逻辑的融通又哪有可能!

  所以,怎么说呢?我是很喜欢看赵教授的经济学评论方面的文章的。前几年我曾有转发并高度评价。我还曾多次试图和赵教授建立联系。赵教授确实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方面的一面旗帜,也是大家都想请教的老师。但历史观的表述方面,确实就难以恭维了。

  再加上开头提到的问题。左翼一直试图对很容易被修正主义利用的那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式化表述缺陷进行修补。总要对来自各方面的声音有所回应。总要对过去这些争论有所总结。我认为,这个总结就是主体论的这个总结。所以,既然赵教授要代表那种公式化的解读出来试刀,那就只有让赵教授挨这一刀了。

  挨刀是贡献!

  其实,包括秋石客他们,包括现在正在网上唯心主义的提出问题的它一些同志,大家都对问题的最终解决出了力。在这个过程中,也不知道大家都挨过了多少刀!但,又确实是大家在沟通中,共同促进着理论的进步。没有共同的奉献和参与,哪来大家互相咔嚓咔嚓的机会呢?所以,在此也感谢赵磊教授的奉献。批的不一定都对。也不是纯对赵教授个人。都是同志,如有得罪,敬请见谅!当然,更希望能对赵教授在内的一些理论界左翼领军人物有所启发,如能形成建设性意见更好。或许,那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未来之福。

  文章结束,对主体论做个简单总结:

  1、新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不过是过去人们的解读可能不够准确。

  2、一旦把人看作它面对它客体对象世界的主体,并从人要自觉的改造它的客体世界获得对客体世界的自由看待人、人的实践、人的意识。那么,旧唯物主义的存在决定意识,就要立即上升到,是主体在根据自己具体主客体外部联系,在进一步地改造世界、创造自己的历史。

  这个结论,看似简单,但却蕴含了以存在决定意识这个旧唯物主义论定为根基的历史规律表述的一系列变化。

  3、比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就立即首先表现为,是人们在根据生产力矛盾这个主客体外部联系的具体矛盾,在自觉的组织自己的生产力。而人与人间的生产组织形式本身,就是第一位的生产力,是第一位需要组织的。然后同时才是生产手段和生产工具。

  4、各个时代,人们的具体生产组织形式,首先是由主体本身的发展组织状况决定的。在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的那种时代,生产的组织形式,总会由个体主体自发的组织形式,过渡到阶级主体的组织形式。不管这种阶级主体地位是通过战争,还是生产力的自然的争夺获得。

  5、一定的生产工具系统,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中发展起来的。比如机器生产和工业革命,就只能在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中才可以大力发展。特殊的需要,只能从特殊的主客体矛盾解释。

  然后,生产工具、生产手段作为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也只能理解成它们作为历史形成的具体的主客体条件,对现实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但这个影响,因为是代表了人与自然主客体外部联系的历史状况,所以其对人们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对主体形式本身发展的影响,往往是决定性的。

  比如,工业革命中机器生产的发展(具体意见是机器人生产互联网的交往),就决定了共产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和人们的联合主体形成的必然性。

  6、共产主义生产的组织形式,就是公共劳动的生产组织形式。但它的前提是,个人的、阶级的主体形式,为无产阶级的进而个体联合起来的人类整体主体形式所取代。

  7、只要人们组织联合起来了,形成了自己的联合或整体主体,人们的生产组织形式,就一定会表现为共产主义的公共劳动生产组织形式。在公共劳动中,只要有了人们的需要,只要有了人,人们就总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主客体条件,创造性的实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的生产。而不再需要奴隶主、封建主、资本主,做主自己的生产。因为,随着主体实现形式的变化,在自觉的实践中,规律的表现形式也就必然的变化了。

  8、要从以上原理,来看以“存在决定意识”这种旧唯物主义论定为根基的就唯物史观表述形式的历史局限性,和以主体论为核心的新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表述形式的时代性和科学性。

  9、只有在这个原理中,才可以理解新中国作为落后国家共产主义的合理性,和修正主义分子利用唯物史观旧的表述形式的缺陷,“创新马克思主义”,制造倒退复辟的历史反动性。

  10、在进一步的共产主义建设中,人们是根据人与自然这个主客体矛盾的总的解决方向——工业革命不变的目标就是消灭人的劳动,来自觉地组织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的。从而也就自觉的组织着不断从劳动中解放出来的逐渐自由了的人们的生产组织形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生活的。

  这就是主体论的唯物史观。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