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著作是毛主席指导工农武装割据,开启中国民主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模式的奠基之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概括介绍了中国红色政权在当时中国存在发展的五个基本原因,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的可能性;《井冈山的斗争》通过对井冈山一年多武装割据斗争的总结,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六个方面的具体实践结果,证明红色政权在中国可以存在,并且对促进中国革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则以回答党内部分同志疑问的方式,再次对当时的政治形势进行分析,得出中国红色政权必然巩固发展的乐观预期,一扫当时党内部分同志“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悲观情绪。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当时存在的错误思想及具体表现,从六个方面指出错误思想产生的根源。第二部分从敌我对比、双方客观情况、当时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分析形势,指出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第三部分通过注解之前给中央的信件,指出在革命高潮到来之时应该采取的正确政策策略。
当时党内部分同志对革命形势存在不准确的估计,所以对革命政策策略的制定使用也存在严重偏差。具体来说,他们认为革命高潮会到来,但是不相信革命高潮会迅速到来,所以,他们的斗争策略和方式比较消极和保守。他们不赞成主动出击争取江西的计划,而赞成消极保守的在闽、粤、赣之间的边区打游击的策略。在斗争方式上没有建立和扩大红色政权以促进革命潮流迅速高涨的主动作为意识,而赞成流动游击扩大政治影响,在群众工作做到一定程度(革命高潮即将到来)时,再进行全国性武装起义的消极等待方式。这些都是错误思想在策略和行动方面的具体表现。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对当时中国处于多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这个根本特点认识理解不深刻。如果认识理解了这个对中国社会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特点,就会清醒的看到以下六个方面的形势。
一是清醒地看到统治阶级内部(各军阀)之间存在持续不断的战争,而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这决定中国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处于实际分裂状态下,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与红色政权对立的反动政权。所以,红色政权面对的是一个分裂的相对强大的反动统治群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红军可以利用的矛盾,为红色政权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是清醒地看到对农民的压迫将越来越严重而不会缓和。军阀之间的战争需要经费和人员保障,这些都必然来源于对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劫掠剥削压榨。军阀之间的战争持续不断,对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破坏也持续不断,对农民的赋税只会越收越重,农民所受的压迫也必将越来越重。这些可以预期的情况,将更快导致更多农民破产或者濒临破产,造成更多无产者,激起更多农民的反抗,为红军和红色政权提供更多易于争取和组织的人力资源。
三是清醒地看到工农民主政权这个口号的正确。军阀政权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不会也不可能认真对待和解决农民越来越重的压迫。而工农民主政权这个代表工人农民利益的政权提出有利于缓解工农压迫的政策,对农民和破产农民有很大吸引力,能够有效的把农民团结组织到革命队伍中,迅速壮大革命势力。
四是清醒地看到红色政权的产生和发展是可能的。如《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所分析,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军阀长期持续混战、有越来越多受到越来越重压迫的农民,以及共产党提出建立红色武装割据政权的正确策略,中国的红色武装必然会壮大,红色政权区域也必然能够发展巩固扩大,更有利于推动革命形势向前发展,促进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不断优化革命形势。
五是清醒地看到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军事是政治的继续,是最尖锐最激烈的政治斗争。以农民的革命战争反对地主的反革命战争是农民反对代表地主利益的封建制度的最激烈的斗争,也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这样的斗争产生的政治影响力也将最大、最深远,能够直接动摇地主阶级统治基础,对广大农民产生最直观的宣传教育,更有利于促进革命高潮的到来。
六是清醒地看到有计划地建设政权、进行土地革命、扩大人民武装的方式,比流动游击更有利于促进革命高潮的到来。红军的流动游击由于目标不固定、时间不持续,所以政治宣传必定难以深入,政治影响更多浮于表面。有计划的建设政权,可以使宣传影响的对象更固定,更有利于宣传的影响深入。
以上“六个清楚地看到”是洞悉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知灼见,是引领当时社会发展潮流的正确理论,不按照其主张实践,必然失败。
在批驳了错误思想及其表现、原因后,开始从四个方面对当时的敌我情况和革命形势进行分析。
一是中国革命的力量虽然弱小,但是建立在中国落后脆弱经济社会上的反动统治力量也并不十分强大,中国革命的弱小是相对弱小。如前分析:由于帝国主义干涉,军阀混战,中国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分裂状态,没有一个实际统一的反动政权全力对付中国革命势力,中国革命势力可以利用各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自保发展。军阀之间的混战将加重对工农的压迫,必将进一步激化农民与地主、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国社会形势将更加复杂混乱。这些都必然会削弱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力量,有利于红色政权的产生发展。
二是中国的革命力量虽然被削弱,但是正在迅速的恢复发展。如前面所分析的原因,中国民主革命力量虽然在国民党反动派突然叛变袭击后,力量受到极大削弱,但是当时的中国具有使中国革命力量迅速恢复发展的环境,关键是革命政党要用正确的政策去引导。
三是反动统治力量已是外强中干。由于中国经历了近一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形式,中国的底层人民群众遭受了越来越严重的压迫,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在反复斗争中都已达到全面爆发的临界点。在这样的关头,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各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原料和市场的斗争必然更加激烈。中国是由多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落后而且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必然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激烈争夺的对象。这个因素反映在国内,就是被帝国主义分别支持的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必然更加尖锐复杂,斗争也必然更加激烈,统治阶级的内耗内斗必然增大,总体反动统治力量将进一步被削弱。
四是从本质来看,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为中国革命高潮迅速到来提供了客观条件。其基本逻辑是:帝国主义内部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为转嫁矛盾必然迫切的进行争夺中国的斗争→促使中国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引起更激烈的军阀混战→对底层民众的赋税加重,激化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引起底层民众与统治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这样的客观条件有利于中国革命而不利于反动统治阶级。如同干燥的原野堆满了干柴,只须星星革命之火,便能形成燎原之势。
在分析了革命形势和敌我双方的情况后,说明正确的革命策略和主张。这些正确的主张曾经向中央提出并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过。这些政策策略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革命的形势正走出低潮处于上升期,革命力量将迅速恢复,党内的消极思想将很快消除,群众将更加支持和拥护我们革命势力。
总的革命斗争策略是:我们应该准确把握当前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权性质的革命,提出适合该革命性质的反帝反封建的正确革命口号;在中心城市建立城市产业支部,宣传组织工人,积蓄力量;在农村创建发展和巩固红色政权,发展扩大红军,依托红色政权的坚决斗争,促进革命高潮到来。在革命中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加强工农联盟。概括起来就是:坚持民主革命,把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工农武装割据推动革命高潮。
红军和红色区域的发展策略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以集中为主,以分散为辅。在应对敌人的军事进攻时,坚持“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十六字诀。坚持割据地区的巩固和波浪式的扩大,不断深入土地革命,宣传组织群众。
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例,说明当时所主张的根据地的正确发展策略。通过对比军事力量、民众基础、社会状况,认为争取江西的时机比较成熟,应该积极争取江西。正是争取江西的正确主张,显示了当时井冈山的革命者们对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乐观预期。
本文分析所依据的资料众所周知,如:中国是由多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经济社会落后的国家、中国正处于资产阶级民权革命时期、军阀的混战和分裂将长期存在等,在土地革命开始后就已成为当时革命指导者的共识。毛主席通过这些资料得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中国革命的高潮将会迅速到来”的正确革命形势判断,并提出正确的革命政策策略。其他同时代的革命者也了解这些情况,但是他们有的存在“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悲观情绪,有的存在“把敌人看得不值一钱”的盲动主义,主要是没有把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析清楚,没有全面系统的看问题。没有把矛盾存在于各项事物之中,受内因和外因影响而发生作用的事物发展规律理解透彻。所以,我们在想问题时不但要关注问题本身的矛盾情况,还要考虑与之相联系的事物及外部环境的情况。要牢记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基本规律。在思考问题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本阶段的情况,还要认真研究前一阶段和后一阶段的情况,这样才能比较全面的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对事物的发展形势作出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