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hatgpt上问了一个问题,如何高效的阅读《毛选》。对其回答只能给个60分,勉强及格。
他的回答是相对机械式的,读完一遍会不明就里,觉得是车轱辘话,但实际上,仔细的思考一下也蛮有意思的。最近使用Chat的过程中,也确实是感受到一股冲击,不得不感叹一种新的互联网交互模型已经诞生,也将迅速改变人们检索信息和思考的习惯。
好了,我还是回到问题本身,我们来看看chat的回答。
第一条观点要仔细审阅书中的观点。这话没毛病,因为这本著作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思想,当我们要理解这本著作的时候,自然是要看到教员在不同方面的观点和立场,所以这是一条正确的废话。
第二条观点是要分析教员的思想。但毛选核心的思想和内涵到底是什么呢?它并没有回答,也没有涉及到唯物辩证、物质、运动这些哲学层面的思考,所以比较浅显,但实际上如果我们的问题更精确一些,或许回答会更贴切地多。
第三条或许是最有用的,那就是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实践去活学活用,实现认识的一次飞跃和二次飞跃。
当然,我们并不能要求机器人有多么标准的,高质量的回答,因为机器并没有自觉意识,尤其是应对社会类的问题之时,会显得生硬一些。但机器学习有强大的检索和内容重组能力,能给出百科全书般嫁接性的回答,已经令人感叹了。
那么,如果是我,要如何来回答这个问题呢?
首先,我要做个一般性地探讨,因为《毛选》的阅读是阅读浩瀚书籍中的一个驿站。
一是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不管是对于《毛选》还是任何其他的书籍来说,都要学会掌握阅读的方法。有方法的人做起事来会有捷径,而不是抓瞎。教员作为一个酷爱读书的人,这种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他有着对知识,对真理,对改变现实的渴望,所以一个人做一件事的欲望有多强烈,他的执行力就会有高效,因此教员在他阅读过程中,他把读书总结为“攻书”。极强的求知欲,让他能够沉下心来去攻读他想读任何一本书籍。
其次,读书的方法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也提过很多,包括主题阅读,对比阅读,检视阅读等等,不同的方法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因人而异,各有其效。但很核心的一点就是我们读书不能囫囵吞枣,不要一目十行,在基础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强化之前,反而要沉下心来认真的去阅读和品读。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联系实际,学会做批注,并保持思考的习惯,去主动地琢磨书中的观点,作者的立场,哪怕错了也没有关系。因为阅读的目的并不是一味的追求阅读量的增加,而是要明白阅读使人明智,启人思维。所以,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让这些知识沉淀在内心中,活学活用,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对于《毛选》这样的书籍,真正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又是什么呢?
我觉得首先有人指路,有做过这件事情的人,反复完整地阅读过这套书籍的人,才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他们的阅读经验值得借鉴。
作为其中的一名读者,我想说我提供的经验也只是其中一条,所以我分享的也只是我个人的经验。因此,第一个我个人觉得之前在文章里面提到的研读大纲是非常有用的。这个研读大纲是我多年前总结的,至今仍觉得非常有效。
研读大纲链接:
前天有个读者加了我,对我的大纲依然表示了认可,我就知道这份大纲在过去几年中应该是经受住了检验的。
写这篇文章,也算是对这些读者的一个回应。
一个人随着年龄和事务性工作的增加,几年以后,哪怕是再好的记忆力,也总是会衰退的迹象。因此不要总说自己记性好,并不是当年过目不忘的东西,若干年后依然铭记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每当我看到自己做的这个大纲的时候,我也在想尽管它当时总结得不是特别的完美,等到我回过头来再去翻起这本著作的时候,我发现它依然对我是有用的,我也相信我们的读者按照这份大纲来阅读应该也是很有收获的,这就是它存在的价值。
其次,阅读任何一门书籍,包括《毛选》,不能只看这一本书籍。要知道,教员波澜壮阔的岁月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和革命,他阅读的书籍浩如烟海,他人生的经历也堪称奇迹。任何一个时代的人物,如果没有了潮水,没有了时代作为背景,人的能力和存在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要深入的去研究一个事情,尤其要彻底弄清楚背后的事物关联,必然须让自己涉猎更多的档案材料,深入访谈,与人交流,循序渐进地走进那些时代,走进那些人物,才会真正地明白文字背后的时代画卷和不朽的思想到底为何仍能闪闪发光。
就像我们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就像我们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一般。
我们的认识和感受,以及对一个事物的理解,是可以不断深化的,当你实现飞跃以后,看到的天空自然就是另一片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