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党成立百年之际,我们更加怀理想坚定,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更加怀念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戎马一生的开国元勋。革命战争年代,从大别山走出了两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三百四十多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他们出生入死,充滿了许多传奇色彩,流传着说不尽的感人故事。
长征“妇女队长”董必武
董必武,湖北省红安县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是从大别山走出来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家。1934年9月,年近半百的董必武,毅然参加长征,中央决定让他担任后勤部卫生队干部休养连党总支书记,董必武二话不说,表示完全服从,他让结婚不久的妻子陈碧英留在根据地打游击,只身跟着红军万里长征。长征时的中央红军,成立了一支妇女队,请董必武兼任妇女队长,他豪不推辞,说:“长征是特殊的战斗,我绝对听从党的安排。”从此,董必武便成了妇女队的“胡子队长”。这位可敬的革命老人,背着和年轻人一样沉重的东西,带领着30多个妇女干部,其中还有4个孕妇、几个伤病员和60副担架,还要负责收容掉队的战士。董必武率领妇女队克服了重重困难,走过了草地,平安地到达了瓦窑堡,表现了一位老党员坚强的党性。
大别山的儿子李先念
1909年,李先念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高桥区李家大屋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12月参加黄麻起义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政委,是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等要职。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他时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政委和军长奉命率部随西路军西征。遇到敌军马步青骑兵5师阻拦,经过激战,李先念、程世才指挥第30军将士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随后西路军的西征宣告失败。李先念率部所剩四百二十余人经过四十七天艰苦跋涉,行程一千五百多里,辗转到新疆,由陈云接应1940年2月5日回到延安。组织决定他到八路军第129师当营长,从军政委连降六级。他回答道:“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就是一撸到底,叫我去当伙夫、马夫,也要在我们党和部队里干下去。”毛泽东同志知道了这件事后说“这样处理对李先念是不公平的嘛”。后在毛泽东的干预下,李先念被任命为新四军第4支队参谋长。1939年1月,李先念率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杀回老家,后任新四军五师师长,组领导大别山的抗日战争,战果辉煌!。1946年6月蒋介石派兵三十万人,围剿大别山。李先念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成功进行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放牛姓岀身的李德生
李德生,信阳市新县人。从放牛娃成长为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百团大战、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的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十七旅旅长,随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1951年3月赴朝抗美援朝,任志愿军三十五师师长,参加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李德生曾任中共十届中央副主席。1993年5月,他偕夫人、子女回到新县,这是他建国后第一次回故乡。他像衣着朴素,态度和蔼,乡音未改,像大别山里一位温和善良的老大爷,深入田间地头,同乡亲们拉家常,他讲自已如何做人做事做官和将门家风,让乡亲们非常感动。当他看到家乡的教育落后,校舍简陋,许多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心中非常难过。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并筹措资金近百万元,在家乡建起了希望小学和中学。李德生于2011年5月8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6岁。
从童工到将军的徐海东
徐海东,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1935年8月21日,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在长征中英勇牺牲,军长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继续长征,抵达陕北,是几支长征队伍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工农红军。1935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历经千辛万苦来到陕北。当时十分困难。毛泽东写一张借条派人找徐海东借钱。徐海东慷慨解囊,从全军七千大洋中给中央红军五千大洋。并复信说,这钱不是借而是送,红二十五军完全服从中央红军的领导。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拿到五千大洋和徐海东的信后,纷纷落泪。抗日战争爆发,徐海东任一一五师旅长,因伤病躺在担架上到前线指挥作战。1955年授衔时,徐海东表示自己因伤病久未指挥作战,可以不评衔。毛泽东主席说“徐海东是对革命有大功的人,不但要评大将,而且大将里面要排第二,仅次于粟裕。”
活着尽忠死了尽孝的许世友
许世友,出生于信阳市新县田铺乡的贫苦农家。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南京军区司令员等重要职务。他“活看尽忠,死后尽孝” 的佳话广为流传。
许世友的父亲早逝,1927年,母亲送他当红军,参加“黄麻起义”,母亲被敌人抓去遭到毒打而宁死不屈。许世友听说后怒不可遏,写信令人送给“清乡团”头目李静轩,要以血还血。李静轩看后吓得脸色苍白,暗中把许母放了。 当他见到母亲时,“扑通”下跪说:“娘,不孝的儿子让你受苦了。”说罢失声痛哭。母亲安慰道:“娘知道你干的是救穷人的好事,娘不怪你。”
1932年7月,国民党军队对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发起围剿,许世友手举大刀,冲锋陷阵。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革命根据地转移,许世友回家向母亲告辞。母亲把几个鸡蛋塞给他,他把鸡蛋塞回母亲手里,便跪在地上久久沒有起来。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母子这一别就是17年。
1949年,许世友任华野山东兵团司令员,千方百计把母亲接来,见母亲满头白发掉的稀稀疏疏,心如刀搅,当着100多名部下的面,跪倒在母亲面前一个多小时。母亲过不惯城里生活,执意回到大别山。
1959年秋,许世友思母心切,回家探望,正遇着年近八旬的母亲背一捆柴下山。他快步跑过去,接过柴禾,跪倒在母亲面前说:“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母亲把他扶起来说:“现在是新社会了,谁家还兴跪?你当领导了,往后不要再给我下跪了。”将军含泪点点头说:“共产党给了我政治生命,是我的再生父母,我们要永远忠于共产党,也要永远孝顺自己的父母!”母子一席话说得在场的人都热泪盈眶。
1965年,正在舟山前线的许世友将军接到“母亲病重速归”的加急电报,他处在忠孝两难之中,毅然选择了民族大义,坚守阵地。母亲安详去世,享年92岁。未能给母亲送终,给许世友留下了终生遗憾。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逝世,经中央领导批准,遵重他“活着尽忠,死了尽孝”的遗愿,土葬在他母亲身旁。
勇猛清廉的洪学智
上将洪学智,岀生在六安市金寨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大别山革命根据是有名的虎将,在残酷的战斗中从红军班长一步一个台阶走向杰出的高级将领岗位。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全军独此一人。
洪学智能征善战,敢打恶仗。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任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领导志愿军后勤指战员与敌人血拼,建起了“打不断、炸不烂、冲不垮”的钢铁运输线,为夺取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洪学智在几十年革命斗争中,特别是长期担任我军后勤工作领导人,却一直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生活简朴,家风气正。他的一床毛巾被用了60年,盖了三代人,一只柳条箱用了17年。洪学智在家里只穿布鞋,不穿皮鞋。为了参加公务活动,就穿皮鞋,直到与世长辞,他的一双皮鞋竟穿了三十年!
1946年洪学智任西满三师第二副师长兼参谋长,四平保卫战胜利后,辽吉省委书记陶铸送他一条毛毯。这条毛毯随冯学智南征北战,1968年,大儿子洪虎结婚,将军实在是拿不出像样的礼物,就将这条毛毯送给儿子。洪学智从不居功自傲,不忘劳动人民的本色,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楷模和人民公仆的典范。
智勇双全的皮定均
皮定均,年轻有为,智勇双全,多谋善断,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领,军事家。
皮定均出生于六安市金寨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与祖母相依为命,讨过饭,当过放牛娃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斗争,长征到陕北后,任教导师第2团团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皮定钧奉命组建豫西抗日游击支队,任司令员。豫西支队后被编为中原军区第1纵队1旅 ,皮定均任旅长。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三十万大军围剿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根据党中央指示,中原军区立即举行突围,皮定均指挥第一旅向东佯攻,吸引敌人,掩护主力向西突围。全旅总共五千人的兵力,面对数十万之众的敌人,“皮旅”不仅成功地完成了掩护主力西进转移的任务,竟然还在敌军铁筒般的包围下跳出大别山,辗转24个昼夜,行程一千多公里,大小战斗23次,带着一个旅五千人的完整建制,胜利到达苏皖革命根据地,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一旅从此被人们尊称为"皮旅"。接着"皮旅"参加了孟良崮、莱芜、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一直战斗到全国解放 。1952年9月中旬,皮定均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授军衔时曾被初评为少将,后来毛泽东在他的名下特批:"皮旅有功,由少晋中",皮定均便被授予中将 。
在大别山这片英雄土地上,一大批农民在革命烽火中锻炼成长为政治家、军事家,他们的业绩彪炳千秋,在世界史上光彩夺目,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