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工农家园 > 农民关注

“复制”30多家:蒋高明教授的生态农场正走俏

2016-05-26 14:07:34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记者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蒋高明在麦田查看土壤情况。

 

  “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不用地膜,不用除草剂,不用添加剂,不用转基因,施肥全靠牛粪,除草全靠手拔鸡啄。”2013年8月,本报报道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蒋高明教授,在老家临沂农村办的弘毅生态农场进入了大众的视线。

  时隔近三年,蒋高明的农场又有怎样的变化?

  文/片 本报记者 高祥

  实习记者 邱明

 

  种植面积

  扩展到300多亩

  来到临沂市平邑县卞桥镇蒋家庄村附近时,一听是找蒋高明,一位村民忙问是到新农场还是老农场,他告诉记者,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蒋教授的农场房舍不够用了,去年在村口又承包了一个院子,建了十几间房屋。

  循着指引,记者来到农场新院,蒋高明正在搬家具,时隔三年,他的肤色晒得黝黑,人也变瘦了。蒋高明说,这几年农场不仅种植面积从不足百亩扩展到300多亩、牲畜存栏量从近百头增加到了300多头,固定员工也从最初的六个人变为13人,还经常有外地的客户过来考察,这个院子收拾完打算用来办公和住宿。

  “全村近1/3的耕地都在用农场的生态模式耕种”,蒋高明说,经过多年的带动示范,村民们认可了农场的生态农业模式,已经有十几户人加盟农场。当地政府也把弘毅农场的种植模式作为精准扶贫项目,拿出资金,在67户困难家庭中推广。

  “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不用地膜,不用除草剂,不用添加剂,杀虫靠挂在地里的诱捕灯,除草靠锄头,肥料全部是牛粪。”村民蒋胜林在2014年把自家10亩地中的4亩果园和3亩耕地拿出来,按照弘毅农场的方式生产,虽然产量暂时下降,在地里忙活的时间也比以前增多,但农场所产农物的收购价格却高出普通产品的近2/5,收入增加不少,他感觉值。

  “今后3到5年内,我们会力争销售额达一个亿”,蒋高明说,近两年,他在全国各地设立了30多家种植基地,按照同样的模式生产生态农产品。

  触网找商机

  一斤花生油卖到49元

  弘毅农场管理人员曾彦介绍,2013年时,农场就在电商平台注册了网店,但当时受产品种类和市场的限制,没有正式运营。2015年,农场招聘了团队,专门负责网店运营。如今,网店的信誉度已经达到了“五钻”,正在“冲冠”。

  “一斤装的花生油98元两瓶,生态农场的产品主打高端消费,市场主要分布在北上广和江浙地带。”蒋高明说,他们的产品主要依靠口碑销售,熟人间口口相传。目前上网销售的共有29种,除了五谷杂粮、畜禽、水果等,还开发了面条、面粉、花生油、糕点等初加工产品,下一步打算增加蔬菜供应。

  “消费群体基本都是我们农场的会员,已经发展到了1800多人,他们背后就是1800多个家庭。”曾彦说,这些会员在国内除西藏外其他省份和地区都有涉及。

  农残不合格

  全部退回

  记者采访当天,弘毅农场又迎来了三拨客人,他们分别是上海自然之友生态保护协会和湖北一家农场的考察取经人员,以及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5名前来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

  南开大学大学生武禹含、周梓淇说,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但存在信任危机。她俩举例说,超市里的蔬菜柜台既有印着“绿色无公害”的,也有打着“有机食品”旗号的,多数人对这些产品的真实身份存疑,往往最后还是选择外观好看、价格便宜的产品。

  蒋高明的农场目前也面临这些问题。“找放心的人,种出放心的作物。”蒋高明说,农场除了自己耕种作物,还有部分产品是当地农户按照农场工作人员的指导生产,收获后转卖给农场,在这之前,农场要抽样检测,有农药残留或生理生化指标不合格的话全部退回。

  按照“六不”模式耕种,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售价自然要提高,与其他产品竞争时在价格方面肯定不利。蒋高明曾做过市场调查,同类高端农产品要想留住一个固定的客户,前期投入的试吃试用平均费用高达5000元,这让大部分做生态农业的人很难承受。反过来,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有需求,想找到放心、稳定的供应商也不容易。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