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工农家园 > 农民关注

贺雪峰:任性撤村并组?请等一等灵魂

2018-03-19 12:09:21  来源: 新乡土   作者:贺雪峰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中部地区某县2017年8月启动合村并组改革工作,全县638个村减至323个,减少315个,减幅达49.4%。之所以要进行合村并组改革,起因是该县所属省市要求所有村部3年内必须达标——建筑面积300~500平方米。据匡算,每个村部至少需要120万元,而县里不可能拿出七八亿元经费来建设村部,因为该县一年的财政总收入还不到10亿元。“合村并组,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但问题恰恰就在这里。

  任性消灭一半行政村,

  或是瞎折腾

  行政村是有历史、有传统、有文化、有认同、有村民归宿感、有集体经济(包括村级债务)、有特定社会结构、有灵魂的中国农村基层建制。在长期的基层治理实践中,行政村往往形成了特定的政治生态,具有特殊的社会互动方式。行政村的基础设施也往往是村民共同筹资筹劳进行建设的。行政村作为基层行政建制,是极为严肃的国家政治体系中重要且基础的结构,该县在极短的时间、以极不严肃的理由消灭了接近一半的行政村,是一种非理性之举。

  显然,省市要求每个行政村要建300~500平方米村部,是为了让行政村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提高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县财政拿不出这笔钱来,完全不用急着在一年内建成全部村部,也可以向上级实事求是地报告财政困难,建村部可以分期实施,或标准稍微低一点,或者请求上级给予经费支持,上级当然也不会完全不考虑该县的实际情况。

  而该县并没有认真考虑行政村这个基层建制的独特性,没有认真征求群众意见,而仅仅依据县财政能力不能建638个村部,就决定将638个行政村合并为323个。

  这样的合村决策,可谓只唯上,不唯实。本来建村部是为了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服务农民的能力,现在却可能变得更加脱离农民群众。说撤就撤,说合并就合并,如此任性的折腾,缺少了做重大决策的基本严肃性,从而可能引发持续而严重的后果。

  合村打破村庄原生态,

  容易大而不实

  中央要求,农村基层要做到组织全覆盖,工作全覆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基层组织应当建在农村熟人社会这个层次上,这与“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道理。

  合并之前的行政村,一方面规模比较小,另一方面,经过几十年的磨合和村民之间的互动,基本上形成一个熟人社会,成了一个有效的基层治理单元。合并后的行政村,规模大了一倍,基层组织就离群众远了一倍。而合并后的行政村要形成新的村庄认同,成为一个新的熟人社会,就要经历很久很艰难的磨合,造成治理效率的损失。

  尤其让人诧异的是,上级要求每个行政村投资120万元以上建300~500平方米的村部,这样的村部不可谓不气派。全村村干部只有5个,这5个村干部恐怕就只能守在村部,坐在豪华气派的村部办公室办公。这样一来,农村基层组织就容易削弱与农民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削弱动员群众、争取群众的能力。

  合并以后的行政村规模太大,该县将来可能就不得不在行政村以下再重建村民组一级。在取消农业税之后的乡村体制改革中,该县所属省份取消了村民小组长。即使重新设立村民小组长,不拿报酬或只拿有限误工补贴的村民小组长,也缺少做农村基层工作的主动性。

  新时代行政村更重要,

  撤村决策需谨慎

  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国家也有越来越多新的农村政策和支农资源输入农村,这个时候正是紧密联系农民群众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大有作为的时期。任何一个行政村的历史都包含了农民群众的爱恨情仇与人生记忆,随意撤并容易使农民群众失去对基层组织的预期,造成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村干部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坐班,不是坐在办公室等农民群众来办事,而是要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情况,解决他们的问题,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必须与村干部的主动性结合起来。否则,无论多么好的基层阵地也无法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地方政府要切实解决诸如村级债务等困扰基层治理的历史遗留问题,而不能再继续无视。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权不仅要眼光向上,更要眼睛向下,实事求是地解决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者系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贺雪峰)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