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工农家园 > 农民关注

李东宏:乡村振兴何以必须——致敬温铁军先生

2022-10-05 08:18:25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李东宏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必要条件,是中国作为产权上世界经济的中心和货币上世界经济的边缘双重身份的必然要求,是为摆脱土地财政和人民币外汇发行所实施的、以全民分红发行人民币为基础的、综合性变革的重要要内容。中国是美国主导的世界货币殖民主义经济体系的边缘,中国乡村则是边缘的边缘,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货币殖民主义;双循环;社会发展的病灶发育;温铁军。

  文明是部落像肝脏上多点发育的脂肪肝病灶一样发育而来,最终因为治水等应对自然灾害的需要联合为国家。国家产生以后,由于部落内部的社会整体与个体之间古老的正当交易,因跨部落的社会整体缺失,被病灶取代,国家文明是病灶发育的,而且是双病灶:大灶是以僭越社会整体的主体(即政府)与其控制的个体之间的交易关系。小灶是个体与其控制的个体之间的交易关系,是个人之间基于财产(包括资本)支配关系形成的病灶。

  农耕文明的基础让中国对外战争的成本太高,收益少,性价比低,没有侵略性,所以是内向性的国家,注重两个病灶之间的协调,以及对病灶规模的控制。同时,农耕文明又迫使中国通过契约、伦理和武力实现同质地区的联合和统一,实现规模扩张。这两种张力地平衡点是管理成本为社会所能负担,因此,两个病灶的扩张与自我控制以及两个病灶之间的协调,都立足于农耕文明的维持和发展。

  中国古代社会两灶协调的方式:大灶下垂到县级,小灶向上触摸到乡级,两灶在乡级对接。对接的方式:乡村自治基础上的公共管理换税收。

  中世纪的西方,农村这个边缘贫穷,养不起城镇,只能养城堡,所以城堡众多,外围很小,城堡支撑的城市很少且规模不大。此时西方国家的大灶和小灶是合一的,属于国家维持的最节能状态,只保持最基本的功能。然而,殖民促进西方国家实现了病灶的一分为二,改变了西方的历史。

  近500年的西方经济史,可以概括为“殖民”。其模型就是通过中心和边缘的二元结构,做强中心,做大边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心和边缘原理也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对边缘的技术优势使得边缘在技术上低于自己,从而使自己成为中心,并确立中心对边缘的不平等交易秩序和交易关系:向边缘出售制成品,从边缘进口原材料。这个技术优势形成的中心—边缘关系就叫“灶”。西方世界的崛起就是“灶”二元结构的辩证发育过程。

  微观上,西方社会还有另外一个灶—资本,即个人之间基于资本雇佣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这是微观灶。微观灶的另一种形式表现为企业之间控制关系,具体形式有两种:控股和市场垄断,是资本灶的展开。殖民是西方制度的宏观灶,简称大灶;资本是西方制度的微观灶。简称小灶。500年的西方经济史,是两个病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发展史。

  今天的西方殖民主义,已经由产权殖民主义升级为货币殖民主义:在产权资本主义剥削基础上,西方国家,通过为向边缘国家出租和管理世界货币,来管理世界的生产、贸易、消费和金融,强化边缘国家对西方国家的依附,对世界进行剥削和压榨了。在美国主导的世界殖民主义经济体系中,美、西主导货币循环并收取“出租和管理世界货币”的收益,同时在使用价值循环(商品循环)中收取知识产权收益。中国则是制成品出口国,向资源出口国和农产品出口国赚取剪刀差,相当于我们从西方租知识产权技术,然后出租给资源出口国和农产品出口国,当了几十年技术倒爷,赚了丰厚的技术剪刀差。当然,西方,利用我们的改革开放,通过外资控股中国主要产业、人民币外汇发行白送西方基础货币和富人资产出逃西方等,又把剪刀差的绝大部分拿走了。现在西方还逼着我们扩大开放,以拿走剪刀差的更大份额。中国与西方的摩擦争的就是剪刀差的份额。

  一、中国美、西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的边缘,中国乡村作为边缘的边缘必须足够强大

  从大灶看,中国是美、西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的边缘,中国乡村作为边缘的边缘必须具有足够大的规模。西方国家作为世界殖民体系的中心,内部有国内农村的内部边缘,外部有作为殖民地的广大外围,所以,其向国内农村提取剩余并转嫁危机和负担,依赖性上轻于对其外围,数量上也可以少于对其外围,但是,西方国家仍然需要广大的农村作为边缘,并维持必要程度的繁荣。羊吃人运动就是西方国家内部农村作为城市边缘的例证,但是西方的原始积累主要来自海外殖民掠夺,否则,就不会在海外掠夺之前穷得只能做全世界的边缘。而中国乡村不但要承接中国城市转嫁的危机和负担,而且要承接西方国家向中国转嫁的危机和负担;不但被中国城市通过商品和服务的剪刀差和土地出让提取剩余,还要被西方国家通过货币和商品、服务剪刀差提取剩余。因此,中国乡村作为边缘的边缘必须足够强、足够大,才能支撑不住我们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然而,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0%,农村空心化,房地产业价格畸高和滞涨以及产业大规模外移说明,中国乡村作为边缘的边缘已经不够强、不够大,支撑不住城市和工业,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产权上世界经济的中心和货币上世界经济边缘地位要求实现乡村振兴

  中国是美、西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的边缘,但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和产权中心。这违背美、西当初允许中国融入的初衷。中国坐大,世界制造业中心和产权中心,从美国转到中国,使得美国与中国之间形成世界货币中心和技术中心vs世界产权中心和制造业中心的对抗:中国想摘取世界知识产权的王冠,还想获得出租和管理世界货币的权力。美国则想利用出租和管理世界货币的权力、提供民主政治标准的权力、以及知识产权优势,开展全方位的经济战、货币战、技术战,以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给中国去工业化。这无疑会叫停中国作为技术倒爷,赚取技术剪刀差的权利。当然,其它西方国家也想跟着美国围殴中国。美国则可以以世界货币为纽带,强化世界货币殖民主义体系,打压中国。

  交易者,交换也。所有的交换都是交易。人之初形成的氏族组织——交易的最初形式,就是组织交易。所谓组织交易即独立的个人通过组成组织获得大于单个人利益之和的平均值。任何动物聚集成群,甚至发展到组织,都是动物之间组织交易的结果。沙丁鱼聚集成群,是因为这种合作是一种交易,交易的结果是聚集至少在安全上,大于它们每一条鱼独自生存之和,即沙丁鱼聚集成群的存活率远高于每一条鱼独自生存。组织存在的奥秘在于,组织给个体带来的利益大于个体单独生存的利益之和,两者之间有个差额,这个差额叫组织剩余。组织进化的奥秘在于,组织内部的交易可以通过促进组织的进化,来促进组织剩余的扩大。这就是组织密码。西方货币殖民主义打压中国的机理则是强盗团伙的组织密码:利用各种非法手段从中国身上获取剩余,维持强盗团伙的存在,利用分赃调整强盗团伙,提高其强盗技能,反过来又从中国身上获取更大的强盗剩余……直到中国因失血过多而倒地供其分享。

  幻想中国成为世界的货币中心,是白日梦,因为,第一、中国太大,地球养不起作为头号世界货币的人民币,根本上不可能;第二、人民币是美元的代币券,当前形式的人民币国际化属于广义上的美元国际化,是美元国际化形式的调整,总体上会巩固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第三、通过打压人民币国际化,威逼利诱中国进行不符合身份的改革开放,比如放开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放宽金融准入等等,让中国自灭,是美国治华的根本方略;第四、人民币国际化一旦发展到具有中美争霸的性质,中国就失去了正确发展道路的选择权,而跟美国比强盗逻辑和强盗手段,我们是以业余对抗专业。综上,人民币国际化的终点不是取代美元成为头号世界货币,而是完成另外的目标,此文不表。面对美国对中国群狼式打压,中国可以选择:第一、放任美国从中国身上提取狼群组织的组织剩余,用以强化美西对中国的打压;第二、减少美国从中国身上提取狼群组织的组织剩余,减轻美西对中国的打压;第三、禁止美国从中国身上提取狼群组织的组织剩余,摆脱美西对中国的打压;这三种选择分别对应着:1、扩大改革开放;2、改革开放基础上的双循环和乡村振兴战略;3、对外结算中拒收美元,让美元与人民币和中国经济脱钩,美国经济崩溃。

  既然成不了世界的货币中心,就必须保住产权上世界经济的中心的地位。货币上世界经济边缘地位迫使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减少美国从中国身上提取狼群组织的组织剩余。

  三、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必要条件

  当前我国经济外循环为主的局面,是美元主导世界经济体系的结果。美元通过绑定人民币和中国经济绑定世界经济,成为世界货币。成为世界货币的美元,又变成人民币的价值尺度,然后利用世界货币地位,取代人民币变成中国的财富一般,从而把人民币变成美元的代币券,给世界造成人民币的信用来自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市场错觉,从而让美国取得印绿纸收购中国的特权,以至于赚取的美元越多中国越安全,不赚取美元,中国经济就会衰退、死亡的错觉,指导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人民币外汇发行,它让美元取代人民币变成中国的财富一般。当时所以没有迅速毁灭中国,是因为改革开放进行不久,白送基础货币和剪刀差绝大部分让西方拿去,换得对发展中国家收取剪刀差的特权的交易,是一个过程性交易或者说过程性合同,剪刀差绝大部分让西方拿去,不仅需要一个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发展中国家的财富以剪刀差的形式从发展中国家经过中国虹吸到西方,也是一个过程,最重要的是,中国和西方交易的剪刀差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财产,是第三人的财产,而不是中国的财产。但是,当开放到一定程度,且中国经济体量足够大时,中国的财产也会作为从发展中国家掠夺的剪刀差送给西方。由于中国经济是通过债务膨胀做大的,且一直在膨胀,今天的中国收割的剪刀差能否填平西方从中国拿走的价值,不好断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从中国拿走的价值会增大,增速会超过获取剪刀差的增速,超过西方拿走的价值。现在,必须采取措施,减少美国从中国身上提取狼群组织的组织剩余,减轻美西对中国的打压。

  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基础是三农,中国经济内循环的基石也是三农,因此,要想让中国经济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必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只是中国经济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必要条件。

  (一)、摆脱土地财政和人民币外汇发行,必须实施以全民分红发行人民币为基础的、包括乡村振兴战略的综合性变革

  国有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属于财富一般,国有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卖的是富集在国有建设用地上的经济增长的增值,属于全民所有,本来应该这样处分: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用于全民平均、货币化分红,其它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由政府用于建设。其中的货币化分红,就发行了基础货币。然而,政府把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拿走了,形成了土地财政,由于没有发行货币,所以土地开发所需的资金只能靠银行贷款来债务拉动,这就产生了土地金融。这就需要人民币外汇发行白送西方的基础货币,以债务货币的形式注入中国经济。白送西方基础货币,和资产的债务膨胀式发展,都是有存续期限的,人民币外汇发行的期限至技术基本追平美国,土地财政+土地金融的期限至房地产泡沫破灭。现在,老百姓手里缺钱楼市岌岌可危,同时基础货币白送西方而不是全民分红,又让老百姓手里不可能有钱,因此,土地财政和人民币外汇发行都应该被废除。然而,土地财政和人民币外汇发行已经形成了共生关系,表现为,中国白送给西方的基础货币通过银行存款进入金融业,然后又通过银行贷款进入房地产业,然后又通过银行存款进入金融业,即G—W—G’—W'—的循环。反过来,离开人民币外汇发行,房地产业所需的大部分货币就成了无源之水。但是,房地产业的收益主要归政府和外资,债务和风险则由银行、企业和居民承担。土地财政和人民币外汇发行的共生关系决定,单独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逻辑上讲都是不可能的,因此理论界主张的人民币国债发行和房住不炒都是行不通的。

  产生土地财政和人民币外汇发行共生的根源,是社会主义原则和全民所有制没有落实,公民还不是国家和社会的公有权人。全民所有制在产权和货币上没有落实,人民币发行不能锚定中国制造和中国的生产力,只能锚定外汇发行,丧失货币发行权。而在货币上落实全民所有制,收回中国的货币发行权,必须全民分红发行人民币。全民分红发行人民币,在收回中国的货币发行权的同时,也踏出了落实全民所有制的第一步——确立了全民公有财产的分红权。全民公有财产的分红权的确立,必然要求取消土地财政,最终回归本文主张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全民货币化、平均分配,其它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用于搞建设。”这样,全民分红发行人民币和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全民货币化、平均分配就合一了。合一的具体实现形式是:新发生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既存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上的房产税全民分红,新发生的其它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既存的其它建设用地使用权上的房产税用于搞建设。但是这是最终目标,中间我们必须以全民分红发行人民币为基础,进行综合性变革:印钱分红,更续内需拉动;在限购抑止城市房地产投资,消费拉动稳定房价的基础上,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将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和消费引入乡村振兴战略相关产业,最终通过住宅用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全民平均分配,把住宅投资驱赶进乡村振兴战略相关产业,更续投资拉动;降息,稳房市和股市,稳物价,结束美元对中国经济的支配,保障与世界各国进行平等互利、独立自主的经济合作,更续出口拉动。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保障中国经济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必要条件

  中国经济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基础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共同富裕的公有制基础。而共同富裕的公有制基础的基础是货币上的全民分红制度。然而,全民分红带给农民的消费能力,可能被全民收入同步提高淹没,客观上对中国经济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保障作用有限,因此,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实现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保障中国经济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必须从农村做起,从提高农民收入做起,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农民在全民分红的基础上再获得集体经济成员权带来的收入,是保障中国经济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必要条件。

  四、结论: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必要条件,是中国作为产权上世界经济的中心和货币上世界经济的边缘双重身份的必然要求,是为摆脱土地财政和人民币外汇发行所实施的、以全民分红发行人民币为基础的、综合性变革的重要要内容。中国是美、西主导的世界货币殖民主义经济体系的边缘,中国乡村则是边缘的边缘,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附:《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从组织交易的成员权到私有财产权,再到市场交易的成员权》

  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从组织交易的成员权到私有财产权,再到市场交易的成员权

  李东宏

  从人权的角度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轨迹,是从原始社会组织交易的成员权到文明社会私有财产权,再到未来社会市场交易的成员权。三个社会类型分别为:

  原始社会由氏族组成,氏族内的组织交易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每个氏族都是社会交易的基本单位和形式。成员权是氏族成员赖以生存的条件。这对应的是无剩余社会。

  文明社会以市场交易为基础。市场交易对应的是私有财产权。私有财产权衍生出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内的各种经济主体。市场取代作为社会整体的氏族组织,隔断了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使社会以个体之间的交易为基础。国家作为特殊的经济组织存在,国企作为特殊的所有制企业存在,既非公有也非私有。

  未来社会将以市场交易和组织交易为基础。市场交易和组织交易对应的是社会整体中私权化的成员权:社会整体垄断一切资源,通过与社会个体的交易获取剩余,用于全民分红。每个人都是社会整体的平等股东。与文明社会不同的是,未来社会里市场交易和组织交易融合,产生社会整体这个代表全社会的组织,形成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交易这个社会交易的基础,使整个社会形成科学、正当的交易结构。

  一、文明社会取代氏族社会的原因

  文明社会取代氏族社会的根本原因在于,组织交易的发展产生了剩余,剩余催生了市场交易,氏族成员和氏族成了平等的竞争主体,而氏族是不可能战胜氏族成员的,再加上氏族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可以由国家承担,从而使氏族对氏族成员不再是必不可少。总之,氏族成员比氏族更适合市场,是氏族被淘汰的根本原因。氏族在市场中处于这样的不利地位:相对于氏族成员来讲,其权利没有界定清楚,其与氏族成员的权利边界是模糊的,容易受到氏族成员的侵害;相对于国家来讲,它没有货币发行权,无法用货币发行权来巩固自己,也无法保障实物循环与货币循环的统一。总之,市场机制下,氏族成为多余者,而且经济越发展,氏族就越多余。

  氏族成员消灭了氏族,才成为了真正的市场主体。当然市场期初是范围狭窄的,近代才普及到全社会。

  二、文明社会的缺陷

  文明社会有两个缺陷:第一、作为社会基础的产权不正当:财产是社会个体与社会整体的契约,来源于社会个体与社会整体的交易,但文明社会里则不然,财产不以社会个体与社会整体的交易和契约为基础,而被认为是劳动在作为无主物并无限丰富的自然资源上创造的产物,谁把劳动加注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就归谁所有。其正当性前提是自然资源是无主物而且无限丰富,所以,现在看来合法的财产,并没有真正的正当性基础,因而,财产还没有摆脱法学上的赃物性质。第二、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交易关系被割断,造成市场畸形,表现为市场失衡、低效和不定期坍塌。设想不以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交易关系为基础的市场均衡和有效,是经济学家的意淫。结构上欠缺社会整体作为市场交易的主体,市场是社会个体之间交易形成的市场,社会整体的利益只能被动、偶尔而且不必然地实现,这样的市场是低效、失灵、周期和浪费资源的。试想,欠缺社会整体的市场主体地位,社会整体的利益怎么能够实现?社会整体又怎样保障社会个体利益的实现?市场怎么能有效?

  三、未来社会的入口

  建立正当、科学的交易体制,必须从产权的正当化开始。

  按照社会主义天赋人权理论,人类应当实行这样的所有制:资源是上天赐予社会整体的财产,而社会整体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作为平等股东组成的社会法人。社会法人把一部分资源(如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无偿地、平均地分配给股东利用,把另一部分资源通过竞卖的方式交给作为资源利用者的公私资本家利用,所得在做出必要扣除后在全体股东中平均分配。社会成员的收入包括两部分:股东收益和劳动所得。所有制上的平权和财产流通上的交易存在,使得社会法人得以以资本家为“剥削”对象,通过交易获取剩余,成为资本家的资本家,因而这种经济是自由、平等、高效和绿色而且计划性的。在这个应然的社会里,公有财产权本身是正当而且高效的,并且是私人财产权唯一的合法基础性来源,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为社会的股东获得从公共财产派生的私人财产权,即作为股权表现的财产权,每一个劳动者都可以以自己的劳动为对价通过与社会和作为资源利用者的社会组织的交易获取劳动收入,即作为劳动所得的财产权,另外,还可以以上述财产组成作为资源利用者的公私资本家所形成的股权。这样,公私两个财产权和谐共存,相互促进。

  据之,未来社会的交易体制应该是,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交易形成一级市场。通过一级市场,社会法人用货币化分配的方式把一部分资源(如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无偿地、平均地分配给股东利用,把另一部分资源通过竞卖的方式交给作为资源利用者的公私资本家利用,所得在做出必要扣除后在全体股东中平均分配。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形成二级市场。二级市场负责按照社会法人的意志来协调社会个体的经济合作,方式是市场竞争。政府是社会法人的代理人,负责按照社会整体的利益调节市场,方式是:第一、通过调节一级市场调节二级市场;第二、直接调节二级市场。

  四、补白:交易的发展史

  交易者,交换也。所有的交换都是交易。人之初形成的氏族组织——交易的最初形式,就是组织交易。所谓组织交易即独立的个人通过组成组织获得大于单个人利益之和的平均值。任何动物聚集成群,甚至发展到组织,都是动物之间组织交易的结果。沙丁鱼聚集成群,是因为这种合作是一种交易,交易的结果是聚集至少在安全上,大于它们每一条鱼独自生存之和,即沙丁鱼聚集成群的存活率远高于每一条鱼独自生存。组织存在的奥秘在于,组织给个体带来的利益大于个体单独生存的利益之和,两者之间有个差额,这个差额叫组织剩余。组织进化的奥秘在于,组织内部的交易可以通过促进组织的进化,促进组织剩余的扩大。这就是组织密码。[1]市场交易是组织交易的产物:组织交易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分配给个体的剩余,人们拿到组织之外去交换自己所需,就产生了市场交易。不同的是,组织交易的功能是获得利益的增值,市场交易是用多余的利益换取自己没有的利益。后来人们又发明了政府的强制性交易、政府代表私人资本集体的市场交易、计划交易和政府代表国有资本集体的市场交易。未来,会产生政府代表社会整体的市场交易,交易对方是社会个体。届时,将实行社会主义交易经济,政府是代表社会整体的市场主体。

  [1] 经济组织的交易属性发展到现代公司则更为明显,公司就是雇主与雇工之间的契约和股东之间的契约之和。

  【文/李东宏,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