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工农家园 > 农民关注

为什么中国农村的“老实人” 越来越娶不到媳妇?

2022-11-20 11:47:04  来源: 学术那些事儿公众号   作者:郑渝川hiecy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的农村出现了“老实人”光棍这一新现象。所谓的“老实人”光棍并不是混混,通常有自己的工作,喜欢宅家,与人交往较少,家庭经济状况还不错。但他们找不到媳妇。

  对此,村民们也解释不出具体原因,似乎只能将之归结为老实。问题是,依照传统农业社会的概念,老实是个褒义评价,说明一个人做事踏实、有责任心、值得交往,很多女孩的父母在为女儿挑选婚恋对象时还会专门注重这方面的特质。

  青年学者、武汉大学社会学博士、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李永萍所著的《流变的家庭:转型期中国农民家庭秩序的多重面孔》一书指出,婚姻从来就不仅仅是男女双方的事,尤其在中国农村,需要综合考虑两个家庭的意见,这涉及到婚配权力和婚配能力两方面的问题。正是因为我国农村社会中的婚配权力和婚配能力在转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了两者主体分离,而“老实人”光棍也因此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

  婚配权力指的是谁主导婚姻达成,分成青年男女自己做主和父母做主两种类型。而婚配能力指的是影响婚姻达成的多重要素,包括个人相貌、择偶能力、交往能力以及不良记录(婚育史、恋爱交往史等造成的口碑),还有家庭经济支持能力以及父母介入程度。书作者指出,2000年以后,也就是打工经济普遍兴起以后,这使得自由恋爱成为主导性的婚姻缔结方式,父母通过亲友等安排介绍和相亲的方式虽然也存在,但已经不占多数比例。

  书名:《流变的家庭:转型期中国农民家庭秩序的多重面孔》

  作者:李永萍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1月

  “在此过程中,婚姻的意义或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婚姻从‘结两姓之好’转变为‘两情相悦’”。这种情况下,老实人(主要是男性)在农村婚恋市场上缺乏竞争意识和能力的问题,就得以凸显。虽然其父母会竭力帮忙介绍对象,或增加经济支持力度,但是老实人往往很难进入稳定恋爱阶段。书中还指出,年轻人在挑选婚恋对象时,肯定也要看经济条件,但同等看重甚至更加看重情感共鸣,换言之长相、个性成为了婚配能力的关键要素。

  也就是说,“农村人‘老实人’光棍的出现,表面上看是因为村庄社会对老实人的评价与之前有所不同,更本质的原因其实在于随着打工经济、自由恋爱以及全国性婚姻市场的形成......(婚姻的达成)需要父母和子女共同的努力,任何一方的缺位都可能会导致儿子娶不上媳妇”。

  《流变的家庭:转型期中国农民家庭秩序的多重面孔》这本书展现了书作者通过长期在国内各地乡村的深入驻村调研考察,挖掘并考量了现代化、市场化、世俗化力量深入村庄,农民的生活逻辑和家庭内在机制发生剧烈变化的过程。全书聚焦于家庭领域的具体现象,如农村婚姻模式、代际关系、养老问题等,并由此延伸至村庄、市场等领域,剖解了这其中复杂而联动关系。

  比如,书中对于河南、河北等中原河北地区的婚姻市场进行调研时分析了当地的高额彩礼现象。以河南某市为例,农村家庭如果有一个儿子,家庭彩礼的“门槛价”达到了10-15万元,而两个儿子的家庭彩礼则是20万元起。除彩礼外,男方家庭还需要建造一栋两层楼房,也需花费20-30万元。书作者指出,学界主要关注男女性别失衡、妇女地位提升等因素导致的彩礼“涨价”,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本地婚姻市场也助推了彩礼行情的走高。

  中原华北地区农村主要以本地婚姻为主。书作者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外地婚姻具有不稳定性。而在激烈的村庄竞争(亲兄弟之间、堂兄弟之间、普通村民之间)中,姻亲仍然是当地农民参与并获取社会支持的重要资源,所以,只有本地婚姻所建构的姻亲关系才能实现日常生活中的相互帮扶和相互支持。这种情况下,本地婚姻市场加剧了阶层竞争的压力,这与女方的择偶空间更大也有关,女性成为了婚姻市场上的稀缺品。书作者还指出,“本地婚姻市场的维系,使得传统的婚姻习俗得以延续并发生异化”;还加深了父代对子代婚姻的介入,这都推动了彩礼行情的上涨。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