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工农家园 > 农民关注

桂华:乡村振兴的现实问题

2023-04-21 10:58:29  来源: 新乡土公众号   作者:桂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导读

  理论对话实践,乡村对话时代。乡村振兴大家谈学术沙龙是华南理工大学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和公共政策研究院联合搭建的乡村振兴思想交流平台。在这里,有“三农”大咖坐镇的专题演讲,有乡建先锋最鲜活的案例分享,有青年学者思想碰撞。通过“1+N”的组织形式,探索乡村振兴的前沿理论与创新实践,对话大家,大家对话,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乡村建设的主角。乡情、民情、家国情,你谈、我谈、大家谈。

  「本期嘉宾」 桂华

  单位职务: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基层治理与乡村研究。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之一是经济的增长,另外一个重点是问题,国家提出统筹安全与发展。我们要从这个角度重新认识乡村振兴。三农工作在党的工作中属于重中之重。乡村振兴要解决问题,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在通常的理解中,乡村振兴是作为经济基础去建设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稳定农产品供给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点。解决吃饭的问题,这很重要。

  然而,还要换一个角度来理解乡村振兴。今天来讲,“三农”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已经低于百分之十,因此,乡村振兴解决的不仅仅是经济基础的问题,也包括上层建筑的问题。这里的上层建筑指的是党的领导如何更深入、更有效地落实到亿万群众身上。三农工作除了保障粮食安全之外,最重要的其实是怎么稳定群众,稳住社会。从这个层面来说的话,要将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转换为老百姓的认同和组织动员,或者说,将国家能力转换为一种社会建设资源。就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说,当前我们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就这一背景,乡村振兴不能解决农民致富的问题。并且,经济越发展,农业产值在全部经济中的占比会越来越降低,农业的经济的功能是逐步下降的。乡村振兴的基本起点应该是建设一个稳定的大后方,确保中国现代化顺利实现的大后方。

  在策略上,推进乡村振兴还涉及到城镇化的问题。现在,都在提推进县域城镇化。我们怎么来定位县城的建设呢?很多人认为,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实施过程中,发挥县城的至关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两种差异极大的县域经济模式:一是以全国百强县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带内的县域经济,此类县域经济本质上是城市群的内在组成部分,性质上属于大城市的“脚”;二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因为缺少现代制造业基础,此类县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户家庭的农业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本质上是农村经济的延伸,县城性质上是乡村的“脑”。其中,沿海经济带内的县域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内在组成部分,服从城市经济发展规律;而中西部地区的绝大多数县域经济则仍然只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延伸,服从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在城市化背景下,中国不同区域县域经济存在本质不同的逻辑,因此不同地区的县域治理也应有完全不同的治理目标和体制安排。

  另外,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来源是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观察发现,很多方面存在资金投入效率不高的问题。问题的根源是,大多数地区的农民是个体的、分散的,农民的主体性还有待进一步激发。基层治理从根本上是服务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是为了让农民群众有更加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美好生活不能“等靠要”,而应当由农民群众自己创造。三农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群众工作,通过国家资源下乡来组织动员群众,才能将国家能力转为群众的主体性。实施乡村振兴,从上层建筑的角度看,重点工作是将群众组织起来,让群众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重建村庄的公共性,积累村庄政治势能,激活农民群众的主体性。国家提出“三治”融合,与传统时期的社会自治不同,当前的乡村治理是建立在农民群众主体性基础上的,是以发扬基层全过程民主、公正为前提的。

  来源:SCUT数字乡村与文旅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