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笔者撰写了一篇调研报告《小规模学校,何去何从》,该报告发布在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公众号“新乡土”上,后经“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等媒体的转载,引发较大的关注。有乡村教育公益从业者特地发文“十问”笔者,对笔者的价值立场、观点以及论证逻辑进行了全方位的批评。
笔者原以为这是推动教育政策讨论的一个很好的契机,但读罢这篇商榷文却深感失望。
且不论这篇文章对笔者文本的曲解式引用、论证逻辑的不加深入理解乃至对于笔者本人的人身攻击,文章作者在这篇商榷文中展现的思路确实反映了当前一些教育实践者以及学界与政策界一些人存在的问题——在一些教育理念或理想情怀的指引下,当他们观察到现实世界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时,他们不去深入思考相关的教育政策是否存在问题,教育理念与理想情怀在教育实践当中为何难以落地,为何一些教育理念与教育政策在实践中会存在种种问题。
在理念、政策与实践之间,他们往往从来不将问题归因于理念与政策存在的问题,而是将问题归因于实践,认为实践中出现了问题一定是某些实践者没有深入体会与应用某些理念、没有深入理解、贯彻某些教育政策而导致的。
在新近出版的《县乡的孩子们》一书中,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华中乡土派)研究人员杨华、雷望红等学者深入反思了这一问题。在本书前言中,两位研究者指出,当前中国学界对基础教育的研究有规范和经验两条路径。规范路径的研究往往不关注教育实践的具体展开,习惯将教育一线问题归因于没有贯彻某些教育理念观念或方式方法。而当前中国教育的经验研究同样也存在许多问题:真正扎实做经验研究的学者较少,普遍缺乏对经验的质的把握,也就使得教育经验路径的研究方法难以与规范路径的研究竞争,因而难以对教育政策或制度产生影响。
不过,华中乡土派最开始进入教育(社会学)研究领域目的并非是要与教育学界进行理论对话与话语竞争,也并非以政策研究为主要目的,而是在经验研究中,我们越来越发现,随着社会变迁,乡村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影响农民家庭与社会发展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由此,华中乡土派一些研究者在2017年左右开始专门关注乡村教育问题。而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又自然地将研究视野拓展到县域教育范畴当中。并且,在华中乡土派这一大研究团队内,我们又组建了教育研究小团队,经过多年的深耕,我们不断从经验中开拓研究主题,并在一些问题上展开了深入的调研与研究。
《县乡的孩子们》一书正是近年来团队教育社会学研究一些初步成果的呈现,在这本由华中乡土派二十余位学者集体撰写的著作中,我们基于广泛的田野调查、以问题为导向,以扎实的学术分析为支撑,对县中与乡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数字社会与城乡中国叠加影响下的县域中小学生社会化成长与学习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投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家校关系变迁及其影响、“双减”等政策实施情况及其影响、县域职教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民办教育发展及其存在问题等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通过这本书向读者呈现县域教育现状“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
基于对县域教育诸多现象及问题的广泛调研、深入剖绘与分析,在一些问题上我们研究团队形成了总体性的认知与判断。
例如,我们认为,县域教育最本质的属性是民生性,要为最广大的县域家庭提供较低成本、相对较高质量的公立教育;我们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振兴“乡校”是教育城镇化与小规模学校之外乡村教育发展较为适宜的“第三条道路”,生源、师资、物资应在这一总体性发展方向下进行合理的布局调整,尤其是引发广泛关注的小规模学校的有序撤并问题,应在这一思路下进行合理调整;我们认为,在数字社会与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要特别关注农家子弟的健康社会化成长,重视手机沉迷、心理健康、校园欺凌、青少年人生意义感确立等问题;我们认为,在社会分化加剧背景下,教育要让农民家庭看到发展的希望,要着力降低农民家庭的教育负担、压力与风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公立教育体系要承担起更多的教育责任;我们认为,职业教育体系要让青少年看到希望,在帮助青少年成人的基础上增强其融入现代劳动力市场的能力。
总之,从价值关怀上,我们认为,教育要让县乡的孩子们享有人生起点的公平,尤其是要让在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农家子弟能够享有较低成本、较高质量的教育,让更多的农家子弟“成人成才”,通过教育实现向上社会流动。
在教育研究方法上,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的教育研究要呼啸着走向田野,摆脱理论与理念的包袱,在扎实的经验研究中开拓议题,进行政策对话与理论提炼。对于我们而言,《县乡的孩子们》是团队进入教育研究领域之后的第一本专著,在政策讨论、问题分析与理论提炼等方面还多诸多不足,但是,笔者相信,如华中乡土派代表人物贺雪峰教授所言,“方向正确、方法正确、持续努力”决定了我们的教育研究的生命力。
在《县乡的孩子们》一书编撰时,笔者刚进入县域教育研究领域不久,尚在广泛调研、积累经验过程中,本书历时半年多的出版期也正是笔者多次开展县域教育专题调研、清理调研经验的重要时期。
本书出版后笔者认真进行了阅读,发现其中许多总体性的判断与笔者基于调研经验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团队同仁的研究发现与思考也为笔者提供了诸多启发,相信这本基于扎实田野经验研究的县域教育研究专著也能为政策界、学界以及教育实践者提供很多启发。笔者认为,这本书提供给我们最大的启发点在于,当前中国的教育研究必须以田野为基,勿让理念与理论遮蔽了视野,遮蔽了丰富的经验。县域教育之发展,是一个实践问题、是一个政策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是一个关乎千万中国家庭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