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农家园 > 农民关注

张宝贵:建设两支队伍 搞好农村基层党建的思路

2024-10-27 17:51:39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张宝贵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注:2024年10月26日,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农村基层党建与建设农业强国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10月15日,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来电话:这篇论文收录研讨会论文集,邀请作者参加会议。

  内容提要

  这篇论文,是作者40年宣传研究“三农”问题的力作。提出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区县农口和街道乡镇干部队伍;培养造就一支作风好、带好头、干实事的村干部和共产党员队伍,搞好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思路”。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建言意识和实用性、操作性。值得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值得引起决策层的重视。

  建设两支队伍 搞好农村基层党建的思路

  张宝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给后进村选派第一书记、惩治贿选村官等多项决策,促进了农村党支部建设,发挥了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部分农村党支部“软”(工作不给力)“懒”(工作不主动)“散”(党员人心涣散)“差”(工作效率效益差)“慢”(社会经济发展慢)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部分农村党支部“软”“懒”“散”“差”慢”的原因何在?多年来,很多同志、许多组织都专注农村党支部本身,却忽视了区县乡镇公务员队伍对农村党支部建设的领导监督作用。

  我出身农家,先后当过20年农民,搞“三农”宣传研究40年。深知农村问题在党支部,根子在区县乡镇。

  1994年开始实行的公务员招考制度,至今已经整整30年了。现在区县乡镇50岁以下的干部,半数以上都是通过招考进入区县乡镇工作的。

  公务员招考制度,对提高干部队伍知识化年轻化起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带来了干部队伍“贵族化”的弊端。部分不懂农业、不爱农村、不敬农民的干部进入区县农口和到街道乡镇工作。这些人工作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主动性、创造性。工作混天天、搞节节、装样样。致使党和政府有些农村政策得不到很好落实。

  因此,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不能“单打一”,应该“双管齐下”建设两支队伍: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区县农口和街道乡镇干部队伍;培养造就一支作风好、带好头、干实事的村干部和共产党员队伍。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区县农口部门和街道乡镇干部队伍。

  2013 年 5 月至今,我在《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和陕西农村网等媒体发表了多篇“优而能则仕”的新闻评论,呼吁“建立从优秀农民、优秀村干部、优秀工人、优秀各界人士中选拔招录干部制度”。

  2013 年 5 月,我在《陕西农村报》等媒体发表了《为“优而能则仕”喝彩》的评论。摘录如下:

  “优而能则仕”,是干部选拔制度的探索创新。实行多年的招考公务员制度,为干部队伍的“四化”做出了历史的贡献,成为干部选拔制度的独木桥。招考公务员制度,实际上是传统“学而优则仕”官员选拔制度的发展,考试成绩是基础是关键。我省即将建立的从优秀村干部、优秀工人和农民中招收乡镇公务员制度,实际上是“优而能则仕”的探索创新。优秀和能力是基础和关键。“优而能则仕”是对“学

  而优则仕”的补充和完善。“优而能则仕”与“学而优则仕”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是干部选拔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优而能则仕”,是提高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招考进入政府的公务员,大多是左脚走出学校门,右脚踏进政府门。对社情、民情、实情不熟悉,有一个“磨合期”,有一个“适应期”。 这个过程有长有短,因人而异。从而制约了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

  从优秀村干部、优秀工人和农民中招录乡镇公务员,这些人身在基层,熟悉社情、民情、实情,“磨合期”、“适应期”相应较短, 大多都能很快进入角色。从而有利于提高乡镇政府的执政能力。

  “优而能则仕”,是改革开放政治文明发展的产物。从鄙视文凭到重视文凭,从重视文凭到重视能力,是中国社会六十多年知识认知的两次飞跃。公务员作为“领头雁”,再高的文凭和知识,都要体现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上。

  从优秀村干部、优秀工人和农民中招录乡镇公务员,为优秀且有从政能力的村干部、工人、农民脱颖而出创造了机遇,为优秀且有从政能力的村干部、工人、农民展示才华

  提供了舞台,为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血液,为乡镇政府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6 年 1 月,我在《陕西农村报》等媒体发表了《贺喜巨晓林》的评论。摘录如下:

  新年新禧 ,首都北京传来喜讯:我省宝鸡岐山县农民、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农民工巨晓林,经选举成为我国第一位当选全总副主席的普通农民工。

  贺喜巨晓林成为干部制度改革的方向性人物。实行多年的公务员招考制度,是一项公开公正公平的干部选拔制度,为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功不可没。同时又造成了干部队伍成分构成单一化(出家门到校门进机关门)和贵族化(不熟悉民情、不熟悉社情、不会做群众工作)。这个问题值得引起决策层的重视。

  近年来,陕西省实行的从优秀工人、优秀农民和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基层公务员的制度,就是深化干部选拔制度的成功探索。如今,巨晓林获得破格越级提拔“官”至副部级。标志着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方向,即对贡献突出、能力出众的工人农民破格越级提拔,重点培养,委以重任,将会成为

  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建议决策层完善公务员招考制度;推广从优秀工人、优秀农民、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基层公务员的制度;建立破格越级提拔贡献突出、能力出众、敢于担当的干部、工人和农民的制度。 让三项制度优势互补,相映生辉,真正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和专业化。

  2016 年 3 月,我在《陕西农村报》等媒体发表了《“干而优则仕”制度要完善》的评论。摘录如下:

  今年,全省 ( 陕西 ) 录用公务员 4014 人,其中招录 92 名,占录用总数的 2.29 %。平均一个区县还不到一名,只有象征意义而无改变现状的实用价值。

  建议将从大学生村官和优秀工人农民中招录公务员的比例逐步增加,形成招考招录相结合的录用公务员制度。改变干部队伍成分构成单一化(出家门到校门进机关门)现状和克服干部队伍贵族化(不熟悉民情、不熟悉社情、不会做群众工作)的弊端。

  招录使用应破格。从大学生村官和一线优秀工人农民中招录的公务员,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从政人才,让他们与招考的公务员一样从办事员或科员起步,是对人才的浪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陕西省长安县委破格提拔了 20 多名优秀农民担任乡镇部局领导,其后有半数人再次升职,有三分之一的人多次升职。可见对经过实践检验的从政人才应破格使用可以破格使用。

  建议对贡献突出、能力出众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工人、农民破格越级提拔,对所有贡献突出、能力出众的干部破格越级提拔重点培养,委以重任,应该成为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招录领域应拓展。“干而优则仕”干部选拔制度,是不唯文凭注重实际水平能力和政绩的选拔干部制度的创新。建议将这种招录制度扩展到众多领域。

  建议从优秀代课教师中招录教师,解决贫困边远边疆地区教师短缺难题;建议从优秀协警中招录干警,解决部分基层警力不足难题;建议从优秀退伍军人中招录特警,解决部分一线警力军事素质欠佳难题等等。

  中央 1 号文件再次强调: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常态化机制。这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

  建议扩大选拔考录和招聘的对象。选拔考录和招聘的对象,从农村党组织书记扩大到“优秀村干部、优秀退伍军人、优秀职业农民、优秀大学生村官”。

  建议扩大选拔招录招聘的规模。选拔招录招聘的规模,逐步达到农口部门、乡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数的三分之一。优化农口部门、乡镇领导和干部、事业编制人员队伍结构,逐步建立招考、选拔、招录和招聘相结合的干部队伍制度。

  值得庆幸的是,“干而优则仕”的建言写入 2015 年以来的多个中央一号文件,从农村党组织书记选拔招录乡镇干部和招录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制度已经建立,从优秀工人中选拔招录企业干部的制度已经开始。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扩大选拔考录和招聘的对象”、“扩大选拔招录招聘的规模”将会逐步实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区县农口街道乡镇干部队伍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将会有力促进农村党支部建设,将会有力促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培养造就一支作风好、带好头、干实事的村干部和共产党员队伍。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习总书记有关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指示,是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纲领和指南。。

  农村有一首流传几十年的民谣:“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的党支部。”

  几十年来,全国农村所有先进村成功的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一条经验,就是有一支作风好、带好头、干实事的村干部和共产党员队伍,有一个为人表率的好党支部书记。

  2013 年 9 月,在群众路线教育刚刚开始之际,我在《农民日报》、《陕西农村报》等媒体连续发表了 5 篇评论。

  《干部作风盼改进》,提出了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改进乡村干部作风问题。摘要如下:

  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农民对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最大希望,就是提高党员素质,乡村干部改进作风,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

  多年以来,部分乡村干部不良作风形成了习惯。

  有的干部习惯于竞选时说的天花乱坠,上任后借故拖延或违背承诺;有的干部习惯于独断专行,拍脑瓜凭感情决策造成众多失误;有的干部习惯于想当然填写报表,虚报种植面积、企业产值和总产值;有的干部习惯于大吃大喝,豪车名店大显派头;有的干部习惯于作表面文章,倾力打造街旁、路旁、河旁亮点工程;有的干部习惯于流于形式,抄、转、写、贴空洞无物的制度、口号和标语;有的干部习惯于以我独尊,打肚皮官司搞内耗;有的干部习惯于搞以人划线的宗派、宗族、小圈圈;有的干部习惯于对上级放“礼炮”,对平级放“哑炮”, 对下级和群众放“重炮”;有的干部习惯于对富人、歪人、恶人称兄道弟,对贫困群众避之不及……

  这些不良作风,是离间政群、干群关系的“隔离板”,是激化政群、干群矛盾的“加热炉”,是造成农村不稳定因素的“储气罐”,是新农村建设的“绊脚石”。与共产党员标准格格不入,与人民公仆形象截然相反,丧失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辱没了人民公仆的光荣称号,有损党的基层组织 和基层政权的形象。

  对部分干部这些不良作风,群众早已怨声四起。有看法、有想法、有说法,更期盼改进干部作风有良法。

  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是发扬党的光荣传统的契机,就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契机,就是增强党的组织和政府威信的契机,就是改进干部作风的契机。

  农民群众希望党员干部按照中央要求,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紧密联系工作实际,“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有利发展着想, 一切从群众利益着力,切实改进作风。让“老红军”、“老八路”的好作风发扬光大,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争当群众的有心人、知心人、贴心人。

  《群众权益盼保护》,提出了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保护群众利益问题。摘要如下:

  当前,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正在有序开展,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农民对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最大期盼,就是提高乡、村、组干部素质,干部为民掌权,不谋私利,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多年来,一些乡、村、组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时有发生。有的乡村干部自定“土政策”,巧立名目收取“管理费”,截留惠农政策;有的村组干部低价出让集体土地、场地或林地,暗地收取“好处费”或“入干股”;有的村组干部低价租赁群众土地建厂房、建苗圃以求拆迁高额补偿;有的村组干部利用职权让不符合条件的家人或亲友享受补贴或资助;有的村组干部多占乱批宅基地;有的村组干部虚开票据虚报冒领;有的村组干部假冒集体名义承揽工程;有的村组干部贪污挪用公款;有的村组干部公款私存吃利息;有的村组干部私借公款长期不还;有的村组干部收受开发商贿赂出卖群众和集体利益;有的村组干部冒领私吞贫困补助;有的村组干部卸任后不交公章、账和钱物……

  这些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是破坏干群关系的“离心剂”,是制造干群矛盾的“膨大剂”,是造成农村不稳定因素的“踩压雷”,是新农村建设的“拦路虎”。同党的宗旨背道而驰,同群众的期望逆向而行。亵渎了共产党员的称号,损害了党的基层组织 和基层政权的威信。

  对这些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群众早已深恶痛绝。有看法、有想法、有说法,更相信解决这些问题有办法。

  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契机,就是提高党员素质的契机,就是提高党的组织和政府威信的契机,就是纠正一些干部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契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就改,改了就好。农民群众希望党员干部按照中央要求,认真联系思想工作实际,“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农民群众希望建立健全惩治侵害群众利益的规章制度和法规;农民群众希望党员干部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立党为公的责任感,提高为民掌权的自觉性。争当一个让群众满意的好乡官、好村官、好组官。

  《干好实事盼解难》提出了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摘要如下:

  群众路线教育的春风,吹得众多干部下乡进村入户,同群众近了起来、亲了起来。农民群众对干部下基层的新风气赞口不绝,盼望下乡干部好事实干,帮助农民解决生活、生产上的老大难问题。

  盼望解决农民生活上的老大难问题:解决吃水难,吃上干净卫生符合饮用标准的安全水;解决行路难,实现村中道路全硬化,行人车辆出村路畅通;解决用电难,用上安全便捷平价电;解决看病难,健全村医疗站室,提高医德和医疗水平;解决建房难,建房按规划,安全实用有特色;解决文化娱乐难,场地、器材、设施配套全;解决特殊群体生活难,因灾因病因残家庭和鳏寡孤独基本生活有保障;解决留守群众诸多难,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难有所缓……

  盼望解决农民生产上的老大难问题:解决农田基本条件提升难,修复新建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建立专业合作社迈步市场;解决农产品效益提高难,发展名优特独产品和特色产业;解决土地条块过多耕种难,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和家庭农场流转;解决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种田难,推广综合系列配套服务的土地托管;解决无业青年就业难,加强培训引导广泛就业;解决回乡大学生创业难,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干好实事解决难题,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平原与山区、灌区与旱塬、富裕村与贫困村、先进村与落后村,环境、条件、基础和群众的期望相差很大。有什么难题就解决什么难题,群众最需要解决什么难题就解决什么难题。防止“避重就轻”“由心调”、“一刀切”“搞攀比”,解难题变成了“添心堵”。

  干好实事解难题,应该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依据集体实力、群众财力、外援能力,能解决什么难题就解决什么难题,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防止“贪多嚼不烂”、 “举债创政绩”、“半拉子工程”,解难题变成了“留后患”。

  干好实事解决难题,应该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解难题外援越多越好,上级扶持越大越好,关键还是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依靠集体和群众的力量解决难题,抢抓机遇,精打细算,把钱花到刀刃上。防止“两眼朝上等靠要,错失良机误发展”,解难题变成了“空喊怨”。

  干好实事解难题,是对下乡干部工作能力、综合能力的考验,是下乡干部展现才华的舞台,是下乡干部工作实绩的硬件。农民群众盼望下乡干部不负组织的重托,群众的期待,求实创新,奋发有为,敢啃硬骨头,干好实事解难题。展才华、干实绩、扬美名。

  《促进发展盼统筹》,提出了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统筹发展问题。摘要如下:

  沐浴着群众路线教育的春风喜雨,农民群众迎来了众多市县领导访农家,看实情、听真言。农民群众对“父母官”深入农村调研赞誉喝彩,盼望“父母官”统筹解决一村一乡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跨区域发展难题。

  新农村建设中,有许多跨村、跨乡、跨县市的难题,需要协调统筹解决:

  协调社会各界力量,统筹解决农村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的配套难题;协调江、河、湖、库上中下游各方,统筹解决水资源安全运行、合理开发利用、防治污染难题;协调城乡、企事业单位,统筹解决土地污染、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难题;协调产供销利益,逐步建立粮肉蛋果菜最低保护价销售收购制度,统筹解决农副产品价低伤农难题;协调组织涉农企业、农机户、农业服务单位,统筹解决农业社会化综合系列配套服务体系难题;因地制宜推广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和土地

  托管,解决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难题;协调资源产出地和资源受益地利益,统筹解决资源产出地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难题;组织社会各界关注“三农”,反哺农业,统筹解决“三农”地位弱化难题;协调富裕地区、富裕群体、慈善团体和政府财力“输血”“造血”并举,解决农民共同富裕难题;协调农民、开发商和国家利益,统筹解决节约、环保、和谐城改难题;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统筹解决城改中乱圈乱占耕地、乱占宅基、乱建赔偿房、乱建赔偿厂、乱建赔偿苗圃难题……

  以上这些急需协调统筹解决的跨区域发展难题,是改革中出现的难题,是发展中出现的难题。只能在深化改革中得到解决,只能在持续发展中得到化解。贵在协调,重在统筹,出路在于创新和改革。

  解决跨区域发展难题,贵在协调各方利益和关系。在党政军民企、工农商学兵等众多群体、行业、界别、阶层的利益关系中,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最大需求点和最大承受力。为统筹解决“三农”跨区域难题创造条件。

  解决跨区域发展难题,重在统筹解决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难题。在利益趋向上,算好“加减法”和“平衡法”,向弱势行业、弱势产业、弱势界别、弱势群体倾斜。让“三农”享受应得的改革红利和成果,为统筹解决“三农”跨区域难题奠定基础。

  解决跨区域发展难题,根本的出路在于创新和改革。信奉“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发现和学习“大包干”那样的农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实践“权为民所谋”,总结宣传农民群众创造的“土地流转”那样的经验;崇尚“壮士断腕”,推广普及“土地托管”那样农民群众创造的经验。把农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变为政府的决策,变为改革的创新。以点带面,

  逐步推广普及,为统筹解决“三农”跨区域难题探索成功之路,促进新农村建设快步发展。

  《支部威望盼增强》的评论,提出了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问题。摘录如下:

  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的关注。农民对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最大呼声,就是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支部的威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堡垒。

  多年以来,部分农村党支部威望不高比较突出。

  有的支部放弃对村委会的领导和监督,放弃对村组干部的监督,放弃对行政村建设发展的参与决策权,是个“软班子”;有的支部工作无计划,干事无信心,前景无规划,推一步走一步,是个“懒班子”; 有的支部常年不开会,常年不活动,是个“散班子”;有的支部班子不健全,书记不到位,支委搞内耗,是个“烂班子”; 有的支部缺位对群众的教育引导,缺位对歪风邪气的斗争,缺位对先进模范正气的表彰扶持,是个“弱班子”;有的支部不注重从优秀回乡高中、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支委文化构成上是个“低班子”;有的支部不注重从优秀致富贤人中发展党员,支委经济实力上是个“穷班子”;有的支部不注重从优秀妇女中发展党员,支委性别构成上是个青一色的“男班子”;有的支部支委成摆设,书记独断专行说了算,是个“家长制班子”;有的支部支委带头乱圈地、乱占地、乱建房,侵害群众利益,谋求高额拆迁补偿,是个“混浑班子”;有的支部领导傍富人、怕歪人、 厌穷人,是个“势利班子”……

  以上这些党支部虽然在农村党支部中占的比例较少,但危害很大,影响很坏。是损害党的基层组织威望的“抹黑布”,是弱化党支部坚强堡垒的“毁基蚁”,是激化干群矛盾的“催化剂”,是新农村建设的“障碍栏”。 与党对基层组织的要求差之千里,让农民群众对党支部的期盼大失所望。

  部分支部威望下降的问题,是头牌脸上的疤,头雁翅膀上的伤,头羊腿上的病。疗好疤痕剧受捧,医好伤痛群雁飞,除去病患群羊奔。

  廉洁立威,诚实立信;表率生名,优绩生望。“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党支部”。农民群众盼望党支部组

  织党员按照中央要求,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按照共产党员标准“照镜子”,听取各方意见“正衣冠”,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洗洗澡”,制定整改措施和法规制度“治治病”。让共产党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先锋模范,让党支部书记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让党支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堡垒。

  5 篇评发表后反响强烈,多家媒体纷纷转载,有的区县还将 5 篇评论作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学习材料。

  5 篇评论发表至今已有 11年,但评论提出的问题依然存在,评论提出的建言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新时期如何培养造就一支作风好、带好头、干实事的村干部和共产党员队伍?

  建议建立健全培养造就村干部和共产党员队伍七项制度:

  建议注重从优秀退伍军人、优秀职业农民、优秀大学生村官、优秀下乡返乡青年中发展党员制度。改变农村有些党支部发展党员家族化、宗族化和“卖党票”的倾向。

  建议从优秀退伍军人、优秀职业农民、优秀大学生村官、优秀下乡返乡青年中选拔村干部制度。改变农村有些村干部家族化、宗族化、论资排辈、贿选和“捆绑抱团组阁贿选”的倾向。

  建议推广多种途径加强后进村党支部建设制度。改变农村党支部书记选举画地为牢筷子里边拔旗杆的倾向,推广乡镇街办党委书记兼任后进村党支部书记制度,推广优秀干部到后进村任职锻炼考察制度,推广选派拟提拔乡镇区县领导干部担任后进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制度,推广先进村同后进村联建党总支、优秀企业党支部与后进村党支部联建党总支制度。

  建议实行财政发放农村“三委会”干部工资和补贴购买“三金”制度。 实行农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和村监委会委员工资由政府财政发放制度;实行农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和村监委会委员养老、医疗、工伤“三金”由政府财政补贴购买制度。激励村干部履行职责团结协同干好工作。

  建议实行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和区县领导干部制度。激励农村党支部书记开拓创新干事业,优化乡镇区县领导干部结构。

  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能够胜任乡镇党委书记;一个特别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可以胜任区县党政领导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都是从农村党支部书记起步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

  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和区县领导干部,是我们党的一条成功经验,应该成为新时代干部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实行公务员招考 30 多年的实践证明:实行公务员招考“一刀切”、 “一条路”、“独木桥”有利有弊趋向贵族化;实行公务员招考、招录、选拔、招聘多渠道方可不拘一格降人才!

  建议实行农村年满 60 村干部干龄补贴制度。建议对年满 60 岁的在任村干部和历任村干部实行按担任干部年数每月发放补贴。让农村老干部有自豪感,激励现任村干部履行职责干好工作。

  建议实行农村年满 60 岁党员党龄补贴制度。建议对年满 60 岁的农村共产党员实行按党龄年数每月发放补贴。让农村老党员有自豪感,激励青中年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搞好农村党支部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最基础、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应该发扬求实创新精神,搞好农村党支部建设,让农村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成为带领农民兴村富民的先锋队模范团,在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设两支队伍搞好农村基层党建的思路,是我40年宣传研究“三农”问题的成果,是我对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建言献策。同专家学者交流,供决策层参考。

  2024年8月8日于陕西长安

  作者:张宝贵,男、陕西省西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社区文化发展促进会顾问、原陕西省县市报协会主席、西安市长安区政协原秘书长。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采写新闻搞社科研究40年,100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等全国、省市新闻奖、社科奖、190项宣传研究建言成果写进中央文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