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工农家园 > 工友之家

全国仅有的一座打工博物馆,需要你来守护

2021-08-25 15:33:12  来源: 皮村工友   作者:皮村工友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本次筹款通过灵山慈善基金会公募平台进行筹款,所筹款项将根据慈善法的相关要求进行项目运营,请大家监督指导!
(募捐方案备案编号:53320000509200881CA20037)

  1

  城中村里的打工博物馆

  记录了工人的血汗与泪水

  在北京五环外的城中村里,有一家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没有规范的场地,专业的设计,只有朴实的物品和简单的陈列。博物馆里甚至没有空调和风扇,在夏天近40度的高温天气里,闷热如蒸笼。但这座博物馆却承载着当代亿万新工人的文化与历史,按照作家张承志的话说,这是一家“只有人心的博物馆,收藏历史的真实”,这就是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

  张承志

  只有人心的博物馆,收藏历史的真实

  杨团

  打工博物馆承载的中国农民进城打工的历史,集中地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天覆地的中国改革在迂回曲折中奔向现代化的历程。它记载的一个个普通农民为改变自己命运的所有期盼和努力,正是整个中国为实现强国梦奋起直追的缩影!

  记录历史

  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家由民间打工者自己创办的公益博物馆,于2008年5月1日正式成立对外开放。日常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累计接待来访参观者五万余人次。

  在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三亿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打工群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但在公众视野却很少能够看到这一群体的文化历史。而我们则希望通过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来纪录当代劳动者的文化历史变迁,倡导对劳动价值的尊重与认可。

  目前,博物馆共有五个展厅。一号厅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打工者的历史,这里保存了他们的血泪与汗水。

博物馆展品

开胸验肺 张海超 & 孙志刚事件

  开胸验肺 张海超

  2004年8月,河南新密市人张海超被多家医院诊断出患有“尘肺”,但由于这些医院不是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所以诊断“无用”。而由于原单位拒开证明,他无法拿到法定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最终只能以“开胸验肺”的方式进行验肺,为自己证明

  孙志刚事件

  2003年3月17日晚上,任职于广州某公司的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前往网吧的路上,因缺少暂住证,被警察送至广州市“三无”人员(即无身份证、无暂居证、无用工证明的外来人员)收容遣送中转站收容。次日,孙志刚被收容站送往一家收容人员救治站。在这里,孙志刚受到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收容人员的野蛮殴打,并于3月20日死于这家救治站。

博物馆展品

一个富士康跳楼女工的故事

  2010年震惊中外的富士康连环十三跳事件中,只有两人生还,其一便是从富士康百合园宿舍楼跃下后半身瘫痪的女工田玉。跳楼后,她留下了下半身瘫痪的后遗症。她在跳楼生还后回到故乡,自学编鞋创业。

  黄纪苏

  现在收藏各种财宝和准宝财的民间博物馆如雨后春笋。皮村的打工博物馆收藏那些旧衣服破裤子,显得特别莫名其妙,从寸土寸金的帝都抹去,是迟早的事。但好在还有打工者的诗、歌、小说,这些寄居在人心里的博物馆,是不容易抹去的。

  刘忱

  一座由工友之家的伙伴们千辛万苦办成的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承载着2.8亿人艰辛、奋斗、进取的历史。它的存在,不仅属于打工者,而是属于全社会。是改革开放历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将铭记历史,教育后人,不忘初心,面向未来。它不仅关怀打工者,更能教育全社会。工友之家吁请一直关心工友之家生存发展的各界同仁,朋友伸出双手,帮助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共克实艰,把博物馆和工友教育事业继续进行下去。工友之家定当不负众望,摩顶放踵,砥砺前行,把博物馆和工友教育事业坚持到底!

  二号厅到五号厅分别记录了工友们的日常生活、打工子弟的世界、劳工NGO组织的发展以及女工们的生命故事。这众多的展品看上细琐、破旧,但却无不记录了最鲜活的生命。

博物馆展品

徐大姐的煎饼炉

  1998年,徐大姐从山东到北京,在一个小区门口支摊卖煎饼为生。后来为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徐大姐带着孩子回老家,走之前她把自己唯一的煎饼车捐给了打工博物馆。徐大姐爱好写诗,在《煎饼之歌》中,徐大姐写道:“煎饼摊得如十五的月亮般圆,就像在祝福每个人,家庭和睦,团团圆圆。”

  目前,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记录了1978-2008年这三十年间打工者的历史,我们还希望坚守、延续,赋予这座博物馆新生,把近十年来的历史也一并保存与展示。今年八月至十月,博物馆也希望能够翻新、扩充,将“流动三十年”的历史延续至当下。

博物馆展品

打工·三十年·流动的历史

  2008年,在博物馆最初诞生的五月里,我们曾有这样的期许:记录和反映我们劳动者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因为,“没有我们的文化就没有我们的历史,没有我们的历史就没有我们的将来”。十多年后,我们希望将“流动三十年”的历史延续至“流动四十年”,继续记录我们的历史,坚守我们的文化。

  李昌平

  农民进城的打工历史,是中国改革四十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打工者在改革中的历史,是人民的历史!

  汪涵

  每座城市的扩张都愧对乡村,反之每座城市的发展都应感激那些来自乡村的打工者,他们在城市也挥汗耕耘,种下砖头,结出广厦,种下电子元件,结出瞬息万变!他们不求广厦一间,他们也适应了瞬息万变,他们只希望有个地方可以安放从家乡捧出的土和为城市流下的汗。

  2

  是历史的见证

  也创造文化与生活

  博物馆不仅承载着当代亿万新工人的文化历史,也作为社区活动中心服务工友,场馆内设有工友图书馆、工友影院、新工人剧场等设施。

  图书馆

  这里的社区图书馆免费借阅,也是大人孩子喜欢光顾的场所。有些小朋友放学了,家长还没下班,就会跑到这里看书、写作业。

  文学小组

  文学小组成立于2014 年。以北京大学教授张慧瑜为代表的大学老师和学者来这里给大家传授知识,已经产生好多工人作家了,范雨素、小海来等就是文学小组的名人。现在也创办了深受工友和各界人士认同的双月刊《新工人文学》。

  新工人剧场

  新工人剧场是可以容纳150人左右的剧场,每逢38妇女节、劳动节、61儿童节、元旦等节假日都会有最受欢迎的演出。

  受疫情影响,工友之家去年一年的运转都极为艰难。为了筹款,我们把新工人剧场也改成了临时的义卖百货店,很受工友欢迎。

  工友影院

  每周六晚,工友影院会为大家播放电影,充实了大家的生活。

  同心互惠服装益卖店

  工友趁着换季来淘宝,牛仔裤10元一条、T恤5元一件,降低了大家的生活成本,有尊严地帮助了工友、也解决了博物馆部分运营成本。2019年同心互惠商店捐建了3所乡村图书馆,也组织了一次十多所打工子弟学校的作文大赛,新华网专门作了报道。疫情期间,服装益卖店的效益不是很好,如今正在慢慢恢复活力。

  其他活动

  打乒乓球、跳广场舞、K歌……大院里各种各样的活动同样是工友们每天的轻松一刻。

  汪晖

  打工博物馆是四十年来中国劳动者伟大贡献和悲欢交织的旅程的纪念碑,是为劳动者而歌、让劳动者发声的舞台,是沟通打工者与知识青年的桥梁。向打工博物馆和它的创建者们致敬!

  梁文道

  今天的北京是他们建成的,但他们不拥有其中任何一座建筑。除了这个博物馆,偌大的京城竟然就再也没有任何足以証明他们存在过的房子。且不奢谈公正的回报,只求记住这些建城者的记忆和痕迹,这难道是个很过份的请求吗?

  3

  这座博物馆

  需要你来守护

  打工博物馆最初由基金会支持,但该项目已于2017年7月底到期,公益资助方因项目收缩不再资助。目前,博物馆只能通过众筹的方式寻找运营经费。2021年7月底博物馆房租到期,加上疫情的影响,这两年博物馆运转艰难。现急需寻求2021年8月——2022年7月的年度房租友情赞助支持。

  1. 筹资目标:一年的基本运营经费17万元

  1)博物馆场馆租金:13万元/年(包括:博物馆室内展厅、工友图书馆、工友影院、新工人剧场、同心互惠商店以及室外工友活动中心场地,面积共计约2000平米);

  2)博物馆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劳务津贴补助:3万元/年;

  3)博物馆水电费及行政开支费用:1万元/年;

  2. 筹资方式:寻找17名博物馆荣誉理事

  我们希望寻找17名博物馆荣誉理事,每人赞助10000元。

  我们会为每位荣誉理事颁发荣誉证书,感谢理事们对博物馆的支持。

  除了荣誉证书外,每位理事还将获得一份独特纪念品,包括“劳动最光荣”T恤、打工博物馆纪念币、新工人乐团专辑等,打工博物馆记录了打工者们的历史,而这份纪念品则是博物馆的历史。

  博物馆今年拟打算更新,将打工者的历史延续至当下。在新的展厅中,我们也将会单辟一处,感谢历届博物馆的荣誉理事。届时,也欢迎各位荣誉理事前来参观。

  历届荣誉理事

  2018年:

  黑楠

  阿楠

  汪晖

  禹明善

  陈恩显

  张新华

  杨团

  杨锦麟

  曾利华

  戴素霞

  李昌平

  邢勋

  匿名

  匿名

  匿名

  2019年:

  黑楠

  王建英

  徐京悦

  王强

  李昌平

  汪晖

  严晓辉

  覃秀连

  查建渝

  刘骁旸

  刘兵

  2020年:

  郑柯伲

  匿名

  陈叙

  戴远

  未来村

  孙含晖

  杨玉蓉

  匿名

  强琼

  王建英

  张震林

  匿名

  匿名

  黄炎宁

  刘二香

  郑颖勤

  张媛媛

  3. 筹资期限

  今起至2021年10月1日

  4. 发起人:付妮

  我是付妮,在打工博物馆工作了十年。

  在这十年,个人成长了很多,

  也见证了皮村工人群体的变迁。

  皮村虽小,但,是中国工人的缩影。

  谢谢十年来,大家对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的支持!

  联系方式:付妮 13426466040(手机/微信)

  捐款方式 1)联系工作人员小付 2)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在新浪微公益上进行捐款


 

  欢迎大家成为理事或进行散捐

  转发本条推文也是莫大的帮助

  非常感谢各位朋友!

  了解更多内容

  博物馆众筹微纪录片:

   博物馆故事:
   秦晓宇:我们留住这唯一的打工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你来过吗?

  那些年,工友写下的家信日记

  新工人文学:

  创刊一周年 | 范雨素:庚子年的劳动节 ,回溯日记

  创刊两周年 | 范雨素: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张老师:我们的文学之路

  中国新工人 | 白天打工晚上文艺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