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笔者看到一道“行测”题,这答案直接把人给气乐了。
题目是这样的,根据题干两词间的逻辑关系选择与题干逻辑一致的组合。题干为兵马:粮草。选项为:A.工人:工资;B.植物:雨水;C.电视:遥控器;D.发动机:燃油。
参考答案给出的正确选项是D,这当然没问题。
但是这参考解析,可就让人大跌眼镜了。
解析称,“A项工人没有工资依然可以生存”。
你品,你细品。
虽然这只是辅导机构给出的解析,但背后究竟有没有单位出资料供辅导机构参考就不得而知了。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这恰恰是广东的题库,那个开四十余年风气之先的地方。
合着兵马不敢不给粮草,否则他要哗变,发动机不能没油,工人不给工资他又能如何呢?
看到这样的解析,恐怕月工作380小时员工才算本分的并夕夕老板,骑手不算员工而是平等的合作者所以不需要买社保的丑团老板,都会激动得流泪吧。毕竟,目前为止的资.本.家,再狠再毒,依然知道工人没有工资,是压根没法活下去的。因此,至少它们也得给工人能活着的工资。
而这,直接一步到位,“工人没有工资依然可以生存”,那么工人是靠喝西北风活着,还是自己能够光合作用?
类似的这种意识,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
就在这个假期刚开始的时候,某报发了这么一篇公众号文章:“国庆去哪里,既小众又便宜?”“公司。”
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
劳动者这么说,是调侃,是无奈,是心酸,是解嘲,恰恰反映的是许多行业的劳动者欲休息而不得的现实境地。
但以这一位的身份,看似调侃的说法,恰恰是置劳.动.法长期得不到落实、劳动者普遍过劳这一现实于不顾,把这一问题通过玩笑的形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把其往合理化,制度化的方向推。
还有,某位大V在前两天说的:“只要骨子里认为自己是劳动人民,就没有悲伤绝望的时候。因为你没有矫情的空间,只有改天换地的干劲。”
这人大概率是个“中产”,并且身边没有几个普通劳动者亲人或朋友。
这种看似公允、乐观的说法恰恰遮蔽了严峻的现实。
有多少劳动者是经历的绝望、悲伤之后,为了身边所爱的人,不得不艰难的负重前行。
这可能是突如其来的天灾,比如大地震,也有可能是飞来的横祸,比如车祸,更为常见的是家中某位亲人得了某种大病。
更何况,那绵延全国的长达十几二十年的大下岗。满大街“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的音乐中,掩盖的恰恰就是普遍的“悲伤绝望”——看看电影《钢的琴》中,有多少优秀的工人成了二流子一样的人物,唯有造琴这一“工业生产”再次让他们重新成为了“工人”,重新焕发出了活力与光彩;而曹征路小说《那儿》中,作为矿山机械厂工会主席的小舅不断努力依然无果,绝望之下用空气锤了结了自己……
这悲伤绝望还不算,一方面有人给洗脑说要“为国家想”,主动“牺牲自己”,我不下岗谁下岗;另一方面,同样是这一伙人,污蔑工人说,谁让你懒,谁让你吃大锅饭,你不下岗谁下岗。
当时的工业城市,满街都是三蹦子,满街都是站街边的零工,麻将也悄然间流行了起来。
万能青年旅店在《杀.死.那个石家庄人》中唱到:“傍晚六点下班,换掉药厂的衣裳,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几瓶啤酒。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云层深处的黑暗啊,淹没心底的景观。”
还有比这更深的绝望悲伤吗?
虽然这么些年过去了,但人都还活着呢。怎么就能装作一切都没发生过一样?!
也是,毕竟人家有大喇叭,说什么就是什么。
站着说话不腰疼,活在真空之中的它们,究竟是蠢还是坏?
它们还真不怕?夜里就不会做噩梦?
那镰.刀.锤.子,还悬在头顶,天天地盯着你们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