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人民健康 > 保健

赵曾贻:最可怕的社会传染病

2024-05-18 15:10:26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赵曾贻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有一类传染病在全球范围传播着、感染着、肆虐着!它逐步影响到所有的国家、家庭,危害深重而深远!它被称为“心理类疾患”!西方社会对其研究、考察、治疗预防已有数百年,但各级各类疾控中心和卫健委始终没有把其作为甲类传染病进行研究防治!这致使其向东方,乃至全球迅速蔓延扩展,正走向不可控制之途!

  一、心理疾患流行的现实。

  1、高校学生心理检测率升高。

  虽然在高校教书多年,也偶尔见过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但说学生普遍有心理疾患简直想都没有想过。然而进入新世纪后,就听说大学生心理有病者已经不是个别特殊例子。一线搞学生工作的老师告诉我们,现在学生入学进行身体复检,重要的要进行心理检查测试!这些年测试结果有0.3~0.4%有心理问题,可以分成几个类别,严重的不能进校学习要退回去,有的要服药,还有的要进行心理疏导,都得通知家庭。就是这样处理,进校后的学生心理问题还是频发,不仅影响到其本人的学习和工作,也影响到周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和不稳定性。学校不得不化很大精力和代价在这方面.教育部已经规定了所有大学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每个大学也都有了心理教研组,需要大批量的进行心理疏导的授课老师,并展开教研活动。日前参加学生的一项冠名团支部活动发现,现在学生班级组织进行班团一体化选举分工.原来的班组织除了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外,现在都加了一个心理委员。我问这个委员干什么事?说是配合进行在高校生活的心理疏导举办活动,收集问题。

  2、少年儿童心理病患多发。

  大学干部老师都说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中学时期就造成的。中小学长期压力过大,学生精神长期处于盲目的紧张过度,引起心理反应失常。从大量的社会调查和媒体反映中确实在少年儿童中的心理病患就层出不穷,越趋严重!早期只听说于西方流行的自闭症、焦虑症、狂躁症等在幼小学校学生就越来越多,校园霸凌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不断涌现。所以,教育部门也已经把心理疏导教育延伸到幼小就进行。但问题的严重性是少儿中心理问题发生还是呈越来越严重的走向!所有儿童医院都已经开设儿童心理门诊。

  3、抑郁症遍及成人和公职人群。

  在成人中间原来都没有听说过的“抑郁症”现在成为了常见的流行病,高发病。特别是在公职人员和知识阶层中案例遍布各地,已经成为常见病。正式定为精神病的病人可以从精神病专门医院的最多发现其增长加快。不知那里的病人都是如何发病的?还是有被精神病的。一类直接的后果是“自杀”者不在少数!中学生因为考试跳楼已经不足怪,高校频频发生研究生自杀跳楼。而官员的自杀许多被宣称因为“抑郁症”!我们学科的某大学老师,很年轻当上了教授并任自动化系主任,但忽闻其忧郁症严重,甚至不能上课。我们很难想象其中原因诱因;原来本市的纪委书记,以前下放同一农场的知青,退休不久说是忧郁症在景区自杀,很是迷惑不解!

  根据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约有3.8%的人口受到抑郁症的影响,其中5.0%为成年人,5.7%为60岁以上成年人。世界上大约有2.8亿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不同于通常的情绪波动和对日常生活中挑战产生的短暂情绪反应。尤其是当抑郁症反复发病,并达到中度或重度时,可能成为一个严重的健康疾患。患者可能会受极大影响,在工作中以及在学校和家中表现不佳。严重时,抑郁症可引致自杀。据报道的官员自杀的方式还五花八门,难以控制。

  4、变态狂症全世界流行。

  医疗界很少提及及研究,但民间流传很多的一类心理精神类病称为“变态狂”。这类狂症患者有的是自虐型的,对他人危害小些,但一般都有攻击狂型,危害最大!从偏执狂、迫害狂到战争屠杀狂,正在挑战人类的生存!原本流行于游戏软件中间的狂砍滥杀,赶尽杀绝的疯狂,现在在世界各地在现实上演!当今“新三尼”就是战争杀人狂:Joseph Robinette Biden,全译是 乔塞夫•罗比尼特•比登(拜登),本雅明•乔纳森•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泽伦尼斯基(乌克兰语:ВолодимирОлександровичЗеленський。)此三尼是新纳粹侩子手!已经严重危及人类世界安全!

  二、现实世界对心理流行病的应对。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心理疾患,作为传染源头的西方世界是如何应对的呢?被后传染的东方国家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1、心理疏导教育遍及所有教育教学过程。

  西方研究和应对心理疾患已经数百年历史,心理疏导是主要的方式方法。除了有专业的心理医生外,学校教育也有心理疏导课程。这些课程本着人格教育的出发点,片面认知人的自私性、自善性,以致对社会的治理和该病的治疗往往走向宗教上帝。所以,课程没有解决根源问题,没有杜绝和减少学生中间的心理疾患问题!而代价是极大增加了基础教育的成本投入。当前我国学校的心理课程和学科研究也是照搬西方一套,没有进入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研究和发展。

  2、精神心理医生供不应求。

  西方进入能源革命后,资本控制了人们的一切资源,社会不公严峻,矛盾尖锐!人们的精神寄托于上帝的泡沫不断破灭,社会心理问题蔓延。精神心理医生职业走红,心理诊所与牙科诊所一样普及成为致富之路。而奇怪的是心理医生越来越多却患者增长更快,以致心理医生供不应求!本质上西方的心理患者从比率看是富人为多的,穷人实际也看不起心理医生,甚至连相信上帝的代价也付不起。

  3、法律为心理疾患大开绿灯。

  西方法律以保护个人利益为宗旨。但在垄断资本的霸权控制之下,任何个人利益实际在资本总利益控制之下,而垄断资本的控制是野蛮的、疯狂的,它引起的社会疾患是无数的。为此,西方法律以保护弱者为由,对心理疾患者按照严重精神病弱者的法律保护,其罪行可以取消犯罪动机,甚至量刑轻至免于刑事处罚。这其实给了一大类犯罪打开异化祛罪的窗口。而同样的法律也影响到我国。前些年,我校退休教师凌晨在湖边锻炼,给一个年轻人上去三刀致命捅死,被抓的这位外地罪犯的家乡人来声称是精神病给保释了。老师们非常愤慨而毫无办法。

  4、药物和毒品供应。

  从医药界出发,给心理精神病患者研制了多款药物,严重的患者必须服药控制。药物对重症的控制起了重要作用,也激发进一步新药的开发。但许多药物是有毒性和副作用的,所以只是能控制,不能治愈。而精神类药物本身与毒品都是同源的,新型毒品的研制和泛滥危险持续增加!制毒、贩毒、吸毒也成为与心理精神病患联系互生的社会大害。

  5、病理研究徘徊不前。

  虽然西方早期心理学发展中曾经对心理科学和相应疾病研究有较大发现和进展,但至今大多数心理(精神)疾病的病因不太清楚,发病机制不够明确,病理生理改变不明晰,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实验室的检查项目少,没有生物学指标,心理测量的主客观因素影响较大,评估又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临床上主要是依据症状和医生的访谈来诊断,缺少诊断金标准。目前,我国心理精神疾病临床诊断参照标准是《中国精神疾病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 版》(《CCMD-3》,2001 年)、WHO 的《国际疾病分类第 10 版》(《ICD-10》,2010 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5 版》(《DSM-5》,2013 年)和 WHO 已经颁布正在推广普及应用的《ICD-11》(2018 年)。

  心理精神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先后在临床上应用,它们之间差异较大,一些分类概念名称、术语定义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临床上新旧分类概念和各诊断系统的名称术语存在混用情况,以至于同一疾病出现不同的归类和名称,特别是在非精神(心理)专业的医务人员中更为明显。

  (一)心理与精神

  心理与精神在医学上是同义词, 源于拉丁文Psycho,即英文的 mental一词,都是指人类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的功能表现。如心理卫生、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精神健康是可以互换的。但由于约定俗成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则不能互换,人们已经把心理与精神赋予了特定的不同含义,如“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精神医学”。应该说客观的心理病患与医学的认定是不同的。

  1) 精神疾病: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或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一组疾病,常需要用医学方法进行干预。强调病因和大脑功能失调,“大脑不能正常工作了”。虽然在专业上讲,精神疾病与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同义,但大众更易于接受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在《ICD-10》《ICD-11》中把躯体的“病态”称为“XX 病”,而把精神的“病态”称为“XX障碍”“XX 症”。

  2) 精神病:指一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临床表现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出现持久的、显著的障碍,精神活动明显异常,伴有检验现实能力的丧失,表现为精神活动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破坏,以致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严重受损,甚至出现危害自身、家庭和社会的行为,是精神障碍中最严重的那些疾病。

  现实中,人们习惯地认为精神疾病比心理疾病更为严重。心理疾病是轻性精神障碍,如焦虑、抑郁障碍等,人群患病率为 10% 左右;而精神疾病是重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人群患病率为 1% 左右。

  (二)精神障碍症状名词概念

  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以症状为主,体征不像躯体疾病那样明显客观和相对稳定,又缺少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故对精神异常症状的识别尤显重要。精神障碍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异常,具体如下:

  (1)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对刺激的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产生强烈的感觉体验。

  2)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

  3)感觉缺失:外界刺激不产生任何感觉。见于抑郁、木僵和意识障碍。

  4)异常感觉(体感异常):躯体内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咽喉部堵塞感、胃肠扭转感、胸腹部气流上涌感。

  (2)知觉障碍

  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的事物。有视错觉、听错觉、触错觉、味错觉、嗅错觉等。

  2)幻觉:一种虚幻的知觉,是在客观现实中不存在某种事物的情况下,却感知到它的存在。如无人在场时却听到有人在讲话,或者看到某人,患者信以为实,不听他人劝告和解释。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及内脏和本体感受器的幻觉等。

  (3)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主要有思维表达障碍和 / 或思维内容障碍。思维表达(形式)障碍主要表现为联想障碍和逻辑障碍,如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思维不连贯等;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妄想、强迫观念等。

  1)妄想: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和病态的推理与判断。它既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符合患者所受的教育水平,但患者对此坚信不疑,无法说服,也不能通过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

  2)强迫观念:指某一概念或观念多次重复出现患者的思想中,伴有主观的被强迫感和痛苦感。患者很想加以摆脱,但却摆脱不掉。

  (4)记忆障碍

  对于有意识记的材料经过极大努力仍不能保持,或病理性的记忆增强,有记忆增强、记忆减退、再认错误、遗忘症、记忆错误和记忆虚构。

  (5)情感障碍

  1)情感活动增强:主要有情感高涨(躁狂或轻躁狂)和情感欣快(傻乐),多见于躁狂发作、痴呆。

  2)激惹:对于一般或很轻微的刺激容易产生剧烈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表现为易生气、好激动、好发脾气,多见于躁狂发作、人格障碍。

  3)情感低落:负性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自我感觉很差,悲观、忧愁、苦闷、唉声叹气、愁眉不展,不愿与人交往。患者常感自卑、自责、自罪、活着没有意思,多见于抑郁。

  4)情感淡薄: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缺乏内心体验。患者表情呆板,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即使对自己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如此,多见于重症抑郁、晚期精神分裂症。

  5)焦虑:指在缺乏外界客观刺激情况下出现内心不安状态。患者顾虑重重、坐立不安、搓手顿足、惶惶不可终日,似有大祸临头的感觉,常伴心悸、出汗、手抖、尿频,多见于焦虑障碍。

  6)惊恐发作:以惊恐发作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发作不可预测,可以在没有任何客观危险的环境下发作;两次发作的间歇期,除了害怕再发作外,没有明显症状;发作表现为强烈的恐惧,伴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还往往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怖、失控感等体验。

  7)恐惧:一类带有强迫性质的,不能以人意志和愿望为转移的恐惧情绪。如人对过去一些本来并不感到可怕的事情,却产生一种紧张、恐怖的情绪体验。明知这种恐惧是完全不必要的,却不能控制自己,即使尽了很大努力加以克制,也无法摆脱或消除,如广场恐怖、红脸恐怖、怕得某种病、怕接触某人或某物的恐怖等。此外,还有情感不稳、情感倒错、情绪错乱、情感矛盾等。

  (6)意志障碍

  1)意志增强:指患者的意志具有极大的顽固性,表现出不论行动中遇到什么阻碍、发生多少困难,都一往向前,经久不懈,多见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等。

  2)意志减弱:指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功能脆弱及心情焦躁、情感脆弱,缺乏坚持性,特别不能忍受委屈和挫折,容易灰心丧气,常见于抑郁、精神分裂症等。

  3)意志缺乏:表现为患者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外界环境及其变化缺乏任何情感反应,生活的需要和欲望显著减退或消失,缺乏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常见于抑郁、精神分裂症等。

  从上述医学分类描述看,对症状分类尚难清晰界定!而对病理病因机制没有大的进展!

  双相障碍也称为躁郁症,是一种涉及情绪异常波动的疾病。患者会经历至少一次躁狂发作和一次抑郁发作,这两种情绪状态交替出现或同时存在。除了情绪波动外,患者在躁狂发作期间,会表现出精力过剩、睡眠需求减少、思维奔逸、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高、性欲增强等症状;而在抑郁发作期间,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疲劳感、失眠、自我价值感降低等症状。

  双相障碍的症状1)躁狂症状

  情绪高涨:患者可能感到异常高兴或充满活力,持续数天或数周。

  易怒:患者可能更容易发脾气或与人争吵。

  睡眠问题:患者可能难以入睡或睡眠时间很短。

  注意力不集中:患者可能难以集中注意力或保持专注。

  增加性欲:患者可能有强烈的性欲。

  鲁莽行为:患者可能作出冲动的决定或行为。

  2)抑郁症状

  情绪低落:患者感到悲伤、无助或失去希望。

  兴趣丧失:患者可能失去对爱好的兴趣。

  睡眠问题:患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入睡。

  食欲问题:患者可能失去食欲或过度进食。

  疲劳和无力感: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倦和虚弱。

  自责和内疚:患者可能对自己感到自责或内疚,甚至出现自杀念头。

  三、该流行病的病理分析与防治。

  1、心理病是社会病。

  首先应该确定心理病患是一类社会病!其决定于社会根本性质!根据统计现代心理精神疾患只有极少数是先天遗传缺陷引起认知障碍成病,其他都与后天社会环境、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在提倡个人至上、保护发展私有、两极分化严重、霸权垄断欺压、极端邪教迫害严重蔓延的社会里,真善美爱被摒弃,亲情、友情、爱情、怡情无法传扬。

  心理精神疾患者基本都是受到长期过度的社会压力、冷落、打击、误解、迫害、陷害而形成的。学校学生中有疾患的分析统计说明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极度贫困家庭(很多是因病至贫)的比例最高。我们关工委每年的帮扶对象许多也是这类家庭的孩子。而另一类孩子是家庭条件不错,但父母家长给与过度期望,长期压力过大过重,造成心理精神疲劳异常!这种现象我国也越来越普遍,后果严重,但年轻家长观念在社会风气控制下传染面广,难以抑制,是极为可怕的社会病。毕业生不包分配,毕业即失业,人人都向往先富发财等社会现实形成年轻人中的心理疾患增多。

  不少成年人勤劳付出,但长期待遇低迷、升职无望、职称被掐,特别是同比不公不平刺激,也从悲观失望到助力形成忧郁。老年人失独、有病无医、老无所养则形成老人群体中的精神患者增多。

  所以,社会制度的先进进步,社会对全体人民的认可关心关怀,社会意识形态的全面进步,是消除心理类传染疾患的根本出路!

  2、心理病是认知病。

  其次应该确定心理病患是一类认知社会病!其受人们对社会本质的认知异化导致!心理精神问题其实是人的生理与现实自然界和人的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的媒介层!正确准确的认知是这个层面的免疫系统,抵御了心理传染疾患的传播。而错误异化的认知就毁坏了免疫系统,乃至心理精神疾患传染加剧!

  所谓“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认知是心理传染病的病源、基石。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块基石是真玉还是假粉。

  我们所处的世界尽管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但万事万物都处于对立统一体中。万事万物都有对立的两极,都有正反两面:有南极就有北极,同一物种和个体有阳性就有阴性,有正粒子就有负粒子,有宏观就有微观,有密度极高的白矮星就有密度低的巨红星,有实就有虚。有可见物质,还有不可见物质。在生命世界中,造物主的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为生态性原则。在生命世界中,造物主的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为生态性原则,各生命体不仅是为了个体生存而运动发展,更是为了群落和群落间的生态平衡而运动发展。所以,任何生命体既有为个体,为己的一面,同时又有为它,为群体和生态群落的一面!每个个体都从属于某个群落,每个群落又都与其他群落相互依存,共生共长。比如,小草长于地面,如果仅仅一颗小草,则难以覆盖地面,地表的温度难保持,湿度水分也很快流失,孤草难以生存,所以孤草碰到这种情况就会很快开花,结籽结束自己生命,其结很多籽洒落周围,以求长成群落,形成保持共同良好环境,大家活得更好。比如豆科的根瘤菌、寄生的菟丝子、冬虫夏草等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往往互相依存,分泌物互为利用链。工蜂采蜜,不仅牺牲自己没有了后代,一世辛勤劳动,还要养活不劳动的雄蜂和蜂王;并同时为各种草花树传粉,延续后代!螳螂交配后,往往雄螳螂立时任凭雌螳螂回头一口口将自己吃掉,为了增加雌螳螂营养,供抚养巨量后代用。所以,每个生命体的本性并不是只为自己的,而是有两面性,既有为了自身的生命延续的“为私”方面,还有为了群落和群体生存发展的“为它为公”的方面。人的自然本性也如此!只强调一面不是真实!生物“为己”的特性不是一个基因决定的,同样生物都有“为他”的特性,也不是一个基因决定的。生物“为己”和“为他”都是天性,都是进化链在基因的记录,所以基因本身并不是只有简单的结构信息的记录,各个基因间还有着复杂的关系。“为己”天性使得生物能够保护自己,延续个体的生命;而“为他”天性,使得个体可以在生态环境中代代相传,延续群体的生存。例如,一个鸡妈妈会孵育鸭蛋、鸽蛋和小鸭小鸽子,一个母狼也会喂养小狗甚至小孩子,这都是天性所使;更不要说猫狗、驴马牛对主人的付出和保护。所以,但从自然本性看人也不是生下来就只有自私一面的。

  在社会特性中更不能说人只有为己单方面的本性!类人猿掌握了应用物质材料制作工具,思维能力很快发展,大脑开始发达,从动物进化成为人。但在人类初期,抵御各种外部不利因素的能力很弱,不管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是其他凶猛的野兽、毒虫等,都给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威胁。所以,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人类总是团结一致,以维护集体利益为最高原则,才在种种危机中不断安全胜出,越来越壮大。在进入私有社会后,尽管私有观念在许多人意识形态中不断发展蔓延,战争和奴役成为常态。但由于人类总体与自然界比还是十分柔弱的,人类本性中“为他”的方面,“为集体”的方面始终保持和发展,反对战争、反对奴役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所以,从来就有为了保卫民族、保卫国家、保卫集体利益、保卫人类利益的大量的仁人志士,并留下了他们的高尚文化和思想。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的善,就是能“为他人考虑,爱他人,为他人服务”。所以在祖宗遗传给我们的文化和道德中,并不只有“为私”的内容,更多的是“为民请命”,“舍己为人”,“舍身救人”等为他人,为集体的意识形态。人类异性之间的爱,是男女结合和形成婚姻的基础,这种爱更多的是为他人的牺牲,没有这种爱,人类无法繁衍生息。

  还有一类产生心理病患的认知也是资本社会流行的所谓“丛林法则”。认为人的动物性本身是动物的排他性,攻击性,应该先下手为强压垮甚至消灭同类才能生存。因为进化论的动物世界是丛林法则,你比人家更凶猛,更大,更能进攻才能生存。所以,一大类的心理精神病患都是充满挑衅、攻击、伤害旁人、他人、甚至同学、亲属、家庭的。而所谓凶猛大动物生存的“丛林法则”根本是伪法则,不存在!如果是那样,现在应该是狮子、老虎、野狼的丛林草原,而不是这些猛兽濒临灭绝的境地。所谓小而弱的兔子、虫子、小鸟却生生繁衍,代代相传!因为整个世界就是对立统一的,强弱都是相对而言,相互转化的。把自己的强势用足、用过头而不能克服自己的弱势,那强总是会转化成弱。

  任何片面化、绝对化、庸俗化的认知都可能破坏你的免疫系统,引起心理疾患。西方对老年人流行的“宿命论”也是如此。由于人的寿命有限,而且相对不长,所以就宣扬老年人就只有保命宿命一个目标任务和生活模式。好像是对老人心理的疏导,但实质是对人们心理的潜压力,潜折磨。人的寿命虽然有限,但人的生命意义是长远的。人都是这个社会历史中文化和道德的传承者、继承者、发展者。老人积极向上、勇于生活、融入社会才能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更何况人的作品和思想是可以长期延存下去的。你所写、所画、所设计、所建造的作品,你倡导的思想都会传存下去。这都是社会客观真实,而不是虚妄。

  3、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彻底防治心理病的流行!

  从上所述,要真正正确准确认识和治理心理精神病患,必须要有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和方法为基石,客观全面地首先解决认识认知问题!而彻底防治消灭各类心理病患的道路制度只能是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

  新中国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确实三十多年不仅消除了旧社会留下的一些心理精神病患,而且延续几十年没有了社会传染性的心理精神病患,医院也不需要专门的心理门诊和心理医生,人民的心理健康而激扬!劳动人民一旦当家作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国家、热爱党的优秀精神被传染弘扬,对世界与社会的认知准确深刻,对西方的心理疾患的免疫力极为强大,从根本上堵死了这类传染源和其宿主!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