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吃的黄豆,到底是什么等级?(转载)
梅峰
在台湾,几乎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到黄豆制品,从炒菜用的色拉油酱油,到常吃的豆浆、豆腐、豆干,还有数不清的素食产品,台湾几乎不产黄豆(不到台湾一趴),九十九趴的黄豆都是进口,但是台湾每年进口约两百至两百五十万吨的黄豆,到底是什么豆呢?
就在去年五月,主妇联盟指出,国人大多食用的黄豆是「饲料级」的基改黄豆,校园营养午餐也不例外,呼吁业者应该改用「食品级」黄豆。但是农委会马上发新闻稿声明:「饲料使用黄豆副产品,无所谓饲料黄豆流用情事。」「国际上仅将黄豆依其品种来源区分为基因改造或非基因改造二大类别,并未将黄豆依其用途方式区分为食品用或饲料用等级;我国进出口税则分类号列亦将黄豆订为单一号列,并没有饲料用黄豆之专属号列。」
农委会的说法,证明了台湾的进口黄豆,并未分食品级或饲料级。但若是说国际上只分基因改造(GMO)或非基因改造(Non-GMO),就有点欺骗民众的嫌疑!到底我们进口的黄豆是什么呢?现在就请大家来看看!
台湾每年进口的两百多万吨黄豆,九成左右是经由散装货轮进口,这样的黄豆,就是饲料级,它的正式名称叫做「总豆」
(或是叫做二级豆)!总豆是混合多个不同品种的黄豆,而其中又有九成以上是基因改造黄豆。
台湾进口的,主要产地在美国中西部。收成之后,运到墨西哥湾,集货到散装货轮上。之后再历经卅多天的航行,最后才抵达台湾。
总豆主要是用来榨色拉油,榨完的豆粕就做饲料。而我们所吃的黄豆,九成也是来自总豆,亦即从中筛选出比较圆润、比较大颗者,称之为「选豆」。多数豆浆豆腐都是以此为原料。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点概念了?台湾人进口的总豆,九成拿来榨色拉油,另外一成卖相较好的选豆(还是饲料级的总豆,只是筛选过),就变成豆腐豆浆素食跟超市卖的基因改造黄豆!多位豆腐业者表示,全世界可能只有台湾人,如此大量直接地食用这种豆子。
看到这里,大家会不会觉得背脊发凉呢?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台湾法规中不存在的食品级黄豆。所谓食品级黄豆,也是业界的称呼,主要包括非基改黄豆和有机黄豆两大类(只有很少数是基改豆)。食品级在美国分级系统里称为一级豆。如果是美国进口的食品级豆子,多半会强调是经过IP认证。
根据美国黄豆协会的资料,IP就是原性状保存系统(Identity Preservation),「食品级黄豆从栽种到运输到客户手上的每个阶段都要经过隔离、监控和快速基因检测才可获得IP的认证。」其他生产国也会对这类比较高级的黄豆做特别标示,并且以单一品种来做包装,避免和一般黄豆混杂。下图就是食品级黄豆,在产地就用多层防潮袋包装好,以货柜运送来台,而非饲料豆的散装货轮!
有机黄豆的包装袋,则会在封口缝线处注明「organic」,或是加缝一小张标签,注明农粮字号与产地等讯息。如下图:
真正的食品级黄豆,和一般黄豆的袋子完全不同,下图就是清楚标示「食品级」(Food Grade)的黄豆:
以加拿大的 DG Global 为例,牛皮纸颜色包装为有机(Organic)黄豆,白色包装为非基改(Non-GMO)黄豆。
那么和我们一样酷嗜黄豆的日本呢?二〇一〇年美国堪萨斯大学农经系学者山浦光一(Koichi Yamaura)的研讨会报告中言明:
「日本是基改黄豆的第三大进口国,但人类直接食用的豆腐、味噌与纳豆等食品,只使用非基改黄豆,而基改黄豆仅供油脂与饲料用途。」
美国黄豆出口协会也证实,日本每年进口一百万公吨的「食品级」黄豆。对岸的中国大陆,本来就是黄豆原乡,近年虽然栽种面积大减、且大量进口美国基改豆,然只供作榨油和饲料,人民食用的,仍是以国产的非基改黄豆为主。
台湾对于黄豆的管理法令,连大陆都不如!在大陆,进口黄豆的业者需要牌照,且规定进口之基改黄豆不得流入市面。因此一般民众不会买到基改黄豆,拿来做豆制食品的原料皆是国产的非基改黄豆。我们有一个立法怠惰的立法院,也就难怪法令永远跟不上时代!现在甚至连大陆都比不上了,不是很讽刺吗?
如果基因改造的总豆拿来榨色拉油,因为基改的部分就是蛋白质,比较不会残留在油里,所以拿来做色拉油还算可以接受,但是榨完油的豆粕拿去当猪饲料,人又吃猪肉,这基改的成分最后又回到人体,虽然基因改造食品现在还有争议,但还有近廿万吨的基改黄豆变成豆腐豆浆等食品让台湾人直接吃下肚,台湾人真的无所谓吗?
版主以前自己做豆浆,绝对不去超市买小包装的黄豆,一定是到杂粮行去买整包进口的加拿大或美国有机黄豆!不但风味不同,市面上大量生产的黄豆类制品如豆浆豆花等,因为大量生产,在煮沸黄豆的过程中会加入「硅树脂」及「甘油脂肪酸酯」做为「消泡剂」,以降低损耗,但这样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是有害的!
食安风暴四起,趁此机会,希望大家注意到台湾进口饲料级黄豆的问题!如果大家都不买,就不会有商人进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