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工党北京市东城区委和农工党中国社会科学院支部,联合主办的“生态农业调研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会上发布了农工党、中国社科院等单位的学者在生态与扶贫方面的调研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蓝表示,在全民参与的扶贫工作实践中,社会各界应反思:是输血性的扶贫还是造血性的扶贫?是工业化、高污染的扶贫还是生态保护性的绿色扶贫?要把“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作为扶贫的新模式和新方向。使贫困地区在保住青山绿水的同时,实现产业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中国社科院蒋高明针对中国经济下滑,农民工可能大量返乡等现实问题提出:第一,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解决农民就业与脱贫。围绕着种植、养殖、加工与销售等环节,增加生态就业机会。第二,将人类吃的粮食与动物饲料粮分开,分类生产口粮与饲料粮。第三,保护城市消费人群的知情权,将有机和绿色认证机构收回国有。第四,经费使用要与精准扶贫和高效生态农业结合,发挥国家指挥棒导向作用,用好国家资金,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第五,建立大型高效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区。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廖晓义认为,生态扶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而生态扶贫的基础是乡村建设。乡村的根如果烂掉了,中国这棵大树就可能轰然倒下。乡村建设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乡村治理系统的修复和创新。要建立以互助会为自治基础、以联席会为共治平台、以社工站为技术支撑、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力量的社会共治,然后是大事政府办、小事社区组织办、私事自己办的三事分流责任共担,以及投入改革和公共资源分配的改革利益共享。
山西晋中太谷县衡荣生态农场贺建增,根据衡荣十几年的探索实践提出:有机农业生产、生态乡村建设、人文社会回归,三位一体、同步实施的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也是产业扶贫的理想模式。他认为,有机农业生产是利用村域范围内全部的农业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耕地、草地、林地、果园、荒地、河滩沟谷以及农户庭院等,实施因地制宜的综合有机农业生产,实现植物、动物、微生物为一体的完整的有机生态产业循环。
农工党北京市委生态农业课题组邢东田,针对目前生态产品叫好不叫座的困境,提出生态农业与扶贫有机结合,从消费端解决的思路。他认为,政府应当出台生态扶贫政策,充分发挥各级党政工团妇、民主党派、行业协会与社会组织的作用,动员广大城市消费者特别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与有条件的贫困地区生产者自主建立帮扶关系,以购买生态产品的方式参与国家脱贫攻坚工程,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产品价格与信任难题,一举突破生态产品销售瓶颈,带动生态农业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几位专家尽管切入点有所不同,但都是认为把生态农业与脱贫工程结合起来,符合“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的方向,是解决当前生态危机、食品安全,加强城乡互信,拉动绿色消费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