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说王志安
我的备忘录(一)关于王志安的部分,引来了网友的温和批评:王志安在打狗;狗还没有打死,你若把打狗的打死了,那么你写那些文字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我在此回应。我想强调两点:首先方是民已经是历史翻过去的一页了。他(它)曾经是万千读者的宠爱之物,也是让万千知识分子又爱又怕的一条恶狗,连周永康“进去”那么大的地震,都不能把【是民】方震塌,可知他背后的势力不一般,且远不止孟山都一家。这回不一样,这次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出手打他,动用了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头牌调查记者王志安。
这个央视的项目完全不需要读者支持,结果是预定的、没有悬念的。在道德这一点上,志安和是民都是既会撒泼打滚又能撒谎不眨眼的同一类。更重要的是,中国农业全面转基因化已经定局,【是民方】的活干完了,扫尾的工作派志安去比是民更合适。看各路媒体唠唠叨叨,学王志安钓鱼是民方那样钓鱼读者,什么CCTV报道江西的“杂志天下”的节目_方舟子又有麻烦了(发布时间:2016年01月05日 13:30),微博上各路人马纷纷给王志安钓出来的“大鱼”2万元假发票去【描红】,我看读者是又掉坑里了。
方是民的基金一共就600万元,就算每一分钱都滥用了,这事放在中纪委面前连立案都不够!明白吗?
更重要的是第二:方是民的主要问题,不是滥用几个钱包庇一个亲信!还记得“牢牢掌握大方向”?记得“抓主要矛盾”?我在反转斗争中得到的重大经验之一就是:若对方拿细枝末节来啰嗦不休,那就一定是要放大鱼跑。对转基因华夏国而言,方是民的功劳可不小!直到2015年7月底,光明日报搞科普还离不了他。现在是庆功的时刻,没有发嘉奖却反而烹了狗,且烹狗的时刻选在此时,实在是意味深长。该怎么解读呢?大家来想一想吧。
王志安自以为很高明,拎着对手的鼻子涮了一通,媒体再次施以天衣无缝的配合:也就是同时拎着读者的鼻子开涮。看今日的《转基因观察》汇集读者反馈,转基因玉米导致的动物生殖异常确确实实普及了东北,甚至可能普及了全中国(http://t.cn/R4H3VFN),对比了就看出来了,王志安拿方舟子开涮、钓“发票”鱼这种事,是多么不值一提;然而占据网络主渠道主要空间的,就是这个鸡毛蒜皮的王志安调查!小王在调查湖南儿童金米事件的时候,玩的不就是这一套吗?
我真心认为央视太无耻。你们重用王志安这种货,不分是非曲直地干,一而再地无耻地消费全国亿万电视观众对中央电视台的信任!
我还要再提出一点:志安把是民干掉了就能升格,他必是下一代转基因明星。今天为他涮方是民叫好的反转朋友,你们可准备好明天就要对付撒泼打滚炉火纯青的他吗?为转基因华夏国重大专项做扫尾,志安还有不少事要做呢。
让我们静候王局同志的精彩表演吧。
二、转基因许智宏院士
看新闻报道,中科院机关在2016年新年后搞过一次转基因科普报告会,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许智宏做了科普报告。
许老是退休多年不服老也不养老,天天为转基因大业“忧虑”不已。跟他并肩推转的另外60个院士大都年轻得多,都脚底抹了油,新年过后没见谁冒过头,只有满头白发的老许还在抛头露面,忠于“科学”,其心可鉴。
中国的院士只要一见转基因就会逻辑倒错四维倾覆。中国日报记者李渝说许智宏的科普报告讲“对于转基因作物研发未来的忧虑”;报道中许本人的主题句是“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生物育种的产业化进程开始减慢”,内容则是根本不同于“生物育种育种产业化”快慢的一串赤裸裸的谎言:1.“10多年来除棉花外,我国没有一项重要的转基因农作物研究成果被批准产业化”,2.国外转基因大趋势汹涌澎湃,3.中国进口转基因年年高攀,4.五大生物技术公司很赚钱,5.我国的棉花转基因化为转基因华夏国的成立,开辟了道路。
我不得不猜,许院士不仅不读本行业的最新论文,更是不读书也不看报,院士的知识体系陈旧发霉!巧的是,许院士给科学院做科普报告的同一天,辽宁省转基因玉米普及超过90%的新闻,震动了全中国读者的神经。看见了吧?批准也好不批准也罢,只有种下去了卖出去了才是真的。
让许智宏耿耿于怀的“批准”和产业化,是关于转基因正式“合法化”的事——这样一看,陈旧发霉的院士科普报告就有了新意:你,这是带头倒逼转基因合法化吧?
面对无数颠覆性科学发现,面对同行中的尖锐的反对观点,面对来自实践的事实,面对民众的汹涌的反抗,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可以装聋作哑,可以如播放录音带一样去散发陈年霉气——这就不仅是院士变科匪那么简单的事了。
2015年11月16日国务院的“证照分离”式改革已经顺带为转基因的华夏国奠了基,即非法滥种不需要办手续也合法并且事实上普及了;那么许院士玩的这一套,是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要不就是来个正规一点的,滥种和批准双管齐下,为转基因的华夏国,上一个双保险?
我已经没有悲伤也没有忧虑了。华夏陆沉。中华民族只能浴火重生了。
下面是新闻报道全文:
2016-01-06
许智宏
■本报记者 李瑜
“如果我们陷入‘转基因安全问题’之争而止步不前,将失去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不仅会让我国的生物育种技术与市场受制于人,农业生产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在日前举行的中科院机关转基因科普报告会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许智宏道出了对于转基因作物研发未来的忧虑。
在许智宏看来,中国转基因生物育种发展正处在关键时刻。“我国是世界上率先研究农业生物育种的国家之一,转基因物种面积一度位居国际前列,转基因抗虫棉作为生物育种创新成功的事例也曾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但令许智宏倍感遗憾的是,由于在“转基因”安全问题上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和牵制,“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生物育种的产业化进程开始减慢”。
1996~201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从170万公顷增至1.815亿公顷,增长了100多倍。“然而,10多年来,除棉花外,我国没有一项重要的转基因农作物研究成果被批准产业化。”许智宏无奈地说。
相比之下,国外的发展却是另一番图景。近年来,尽管国际经济普遍低迷,但不少国家的农业在快速发展。例如,美国2011年经济增长不到2%,农产品收入却净增加20%。
许智宏还透露说,目前全球转基因核心技术与产品大部分被5大跨国公司垄断。例如,孟山都公司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技术集成、企业并购、资本渗透等手段大力发展商业化作物育种体系,并一跃占据全球农业生物产业的鳌头。“孟山都对生物育种的年投资连续3年超过10亿美元,2012年销售额已达135亿美元。”
此外,生物技术也成为众多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点。
据许智宏介绍,巴西政府在2003年才开始推动转基因作物发展,但到2011年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达3030万公顷,占全球种植面积的19%,位居世界第二。“目前,阿根廷和印度也跑到了中国前面。”
相比之下,许智宏认为,我国保障中长期农产品稳定供应的形势依然严峻。“国外公司一直依靠技术与经济优势,企图挤占和控制我国农作物和种业市场,我国农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已高达21.1%。”
近年来,我国转基因大豆进口量增长迅猛,到2012年已达5838万吨,2013~2014年度增至7034万吨,2014~2015年度进一步增至7700万吨。如果按美国大豆的平均产量计算,相当于4亿亩耕地的产量;如按中国的产量计,则相当于需要6亿亩耕地。与此同时,转基因玉米的进口量也在逐年攀升,从2010年的150万吨、2011年的175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540万吨。考虑到我国饲料和加工需求的缺口,预计今后还将大幅增加。
值得欣慰的是,对于中国而言,追赶的时机或许并不算太晚。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国科学家经过近30年的不断努力,在植物基因组和功能基因发掘、植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转基因作物研发方面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只要我们在推进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的过程中,着力推动产业化发展,就一定能像当年开发抗虫棉一样,不仅能与外国公司抗衡,抢占市场发展先机,还能引领我国种业创新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许智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