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新浪网《陈一文顾问微博》(2017-09-19):
http://weibo.com/1269923485/FmxDPfRDQ
@陈一文顾问 【浅谈“近缘杂交”、“远缘杂交”与“转基因作物”育种】答怪论:“远缘杂交不是转基因”,“转基因成分的检验机构,不问基因转入方法,所以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仍是杂交稻”,“用转基因技术得到的生物,外源基因来自‘目’内是杂交生物;否则都是转基因生物。袁隆平用转基因技术,得到却是超级‘杂交稻’”!
“远缘杂交”一定“不是转基因”吗?
有人宣称“远缘杂交不是转基因”。“远缘杂交”一定“不是转基因”吗?
检测是否转基因时,检测机构“不问基因转入的方法”吗?
有人故意散布“转基因成分的检验机构,不问基因转入的方法,所以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仍然是杂交稻”。
“袁隆平的用了转基因技术,得到的却是超级‘杂交稻’”,这种说法科学吗?
还宣扬“用转基因技术得到的生物,外源基因来自‘目’内的是杂交生物;繁殖都是转基因生物。袁隆平的用了转基因技术,得到的却是超级‘杂交稻’”!?
这些问题的答案,显然涉及对于“近缘杂交”、“远缘杂交”与“转基因作物”育种的正确科学认识。
农业部官方网站《转基因权威关注》2013年转载《浅谈远缘杂交与转基因作物育种》特别强调:
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kpxc/201305/t20130516_3463430.htm
-- “远缘杂交通常是指植物分类学上不同种、不同属甚至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之间的杂交。...例如,李振声院士利用小麦的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进行杂交,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小偃4号、5号、6号、54号、81号等系列小麦新品种。”
-- “虽然远缘杂交可以转移来自不同近缘种、不同近缘属的有利性状和基因,在农作物品种培育和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主要表现为由于杂交亲本之间遗传关系相对较远,在杂交过程中会出现杂交不亲和、杂种衰亡或不育以及杂交后代疯狂分离、获得稳定材料耗时较长等现象。此外,远缘杂交技术中杂交亲本之间亲缘关系不能太远,通常为不同属植物之间的杂交,很少见到不同属以上类型(如不同科间材料杂交)的杂交成功的报道,更不用说植物和动物或是微生物之间的遗传信息交流。此外,远缘杂交转移外源优良性状时,通常是外源种属的整条染色体臂或者染色体片段向栽培品种的转移。即使是小片段的外源染色体,其上面也可能有着成百上千的基因,因此其上面除了我们所想要的有利性状和基因外,可能还携带有我们所不想要的不利性状或基因。”
-- “为了快速向目标品种中转移优良基因,科学家发明了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整合在目标品种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符合人们要求的作物新品种的基因转移技术。”
这篇文章对“‘远缘杂交’一定‘不是转基因’”的问题没有提供答案;对“检测是否转基因时,检测机构‘不问基因转入的方法’”的问题”也没有提供解释,更没有解决“袁隆平的用了转基因技术,得到的却是超级‘杂交稻’”的问题。
某些人提出“远缘杂交不是转基因”的“科学依据”:“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进行的杂交,成为远缘杂交”!
某些人在百度百科上搜到“远缘杂交:远缘杂交就是不同种间属间甚至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之间的杂交。...”,作为他们提出“远缘杂交不是转基因”的“科学依据”!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F%9C%E7%BC%98%E6%9D%82%E4%BA%A4/2748567?fr=aladdin
他们无意或故意没有向下看,否则将看到“获得远缘杂种通常要克服3方面的困难”以及:
“克服办法:(1)亲本选择;(2)桥梁法(媒介法);(3)染色体预先加倍;(4)采用特殊的授粉方法;(5)柱头手术;(6)理化因素或激素处理;(7)生物技术:试管受精:从母本花中取出胚珠,置于试管中培养进行人工授精;体细胞杂交:去掉细胞膜后进行细胞融合。”
采用“(7)生物技术:试管受精:从母本花中取出胚珠,置于试管中培养进行人工授精;体细胞杂交:去掉细胞膜后进行细胞融合”的“远缘杂交”,确凿无疑是“转基因作物”而不是“非转基因作物”!
这证实:采用“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的“远缘杂交”结果,确凿无疑是“转基因作物”而不是“非转基因作物”!
为了避免这样的结论,他们进一步编造“转基因成分的检验机构,不问基因转入的方法,所以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仍然是杂交稻”、以至“袁隆平的用了转基因技术,得到的却是超级‘杂交稻’”的“转基因伪科普”谎言!
世界卫生组织“转基因生物”定义:识别“转基因科普”与“转基因伪科普”的照妖镜!
对这些问题给予科学的解释,必须依据全世界科学界,无论挺转学者或反转学者,一致共识接受的对于“转基因生物”的确切定义,而不能脱离、回避世界共识“转基因生物”定义“自说自话”信口胡说!
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转基因生物”定义:
国务院管理条例强调:
“本条例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防范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的危险或者潜在风险。”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规定“经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检测机构检测,确认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不存在危险”,才能颁发“安全证书”批准进口、加工与上市销售!
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公布的“转基因生物”定义:
“转基因生物可界定为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以不能以交配和/或自然重组自然发生的方式改变的生物。”
http://www.who.int/foodsafety/areas_work/food-technology/faq-geneically-modified-food/en/#
国务院2001年管理条例公布的“转基因生物”定义强调“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公布的“转基因生物”定义,对“基因工程技术”进一步明确,强调“转基因生物可界定为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以不能以交配和/或自然重组自然发生的方式改变的生物”。
显而易见,国务院2001年管理条例公布的“转基因生物”定义,与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公布的“转基因生物”定义,完全一致没有冲突。
鉴别是否是“转基因生物”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检验标准:1)是否“以不能以交配和/或自然重组自然发生的方式”/“利用基因工程技术”?2)结果作物是否“改变基因组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改变”?
依据国务院管理条例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转基因生物”定义,“以不能以交配和/或自然重组自然发生的方式”/“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无论转入“近缘”或“远缘”作物以至其他物种外源基因,还是无外源基因“基因编辑”、“沉默技术”,如果结果作物“改变基因组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改变”,就是“转基因生物”!
“远缘杂交”不是没有受到转基因沾污的“贞洁”领域!
“近缘杂交”,以及“远缘杂交”,既包括非转基因传统“杂交作物”,也包括“转基因杂交作物,必须用上述两条检验标准进行鉴别!
非转基因传统育种“远缘杂交”作物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发表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郑殿生、盛锦山《主要作物远缘杂交概况》
https://wenku.baidu.com/view/9b00b66c011ca300a6c39032.html
介绍国内外研究者用非转基因传统杂交技术开发的多种非转基因传统育种“远缘杂交”作物!
“花粉管通道法”/“穗茎注射法”用转基因技术“利用外源DNA导人培育水稻品种”
《作物研究》2002年2月发表何登骥等人《利用外源DNA导人培育水稻品种研究新进展》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WYJ200202022.htm
介绍运用通过“在水稻卡华后1-3h,切柱头,滴DNA于颖内,浸泡去掉柱头的子房,及时套袋”“外源DNA直接导入植物”转基因技术开发了一系列转基因“远缘杂交”品种。
《南方周报》2015-09-11报道《袁隆平喜看何登骥中稻新品系称赞前途无量:利用外源DNA导入培育水稻品种》
http://news.southcn.com/china/content/2015-09/11/content_132647884_4.htm
介绍何登骥团队用“外源DNA导入技术”开发的一系列转基因“远缘杂交”品种。
检测是否第一代转基因作物的检测:采用PCR技术检测“外源基因”与“启动子、终止子”
如果一种作物只有是否某种抗虫Bt转基因作物一种可能性,又已知它转入了特定抗虫Bt基因与35S启动子和终止子,可以使用检测这种抗虫Bt基因与35S启动子和终止子的特定试剂盒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出有,可以判断是这种转基因作物;如果检测出没有,则可判断不是这种转基因作物。
但必须强调,这样的检测不能判断这种作物是否一定不是另外品种转基因作物,因为没有对另外品种转基因作物的外源基因与启动子和终止子进行检测。
2011年在北京举行《第四次转基因生物安全国际研讨会》期间,我特别向出席会议世界知名挪威生物安全研究所(GenØk)首席科学家托马斯-伯恩(Thomas BØHN)博士提问:如果来了一船5万吨谷物,知道可能含某种没有公布的转基因,你们能否检测?他回答:非常困难,非常费时间,也非常昂贵。我问:需要多长时间?他回答:也许1年!
对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外源DNA导入”育种作物“是否转基因”的验证检测,与已知转入什么“外源基因”第一代转基因作物的检测有很大的不同。
对采用“花粉管通道法”/“穗茎注射法”、“利用外源DNA导人”培育“远缘杂交”作物是否造成“改变基因组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改变”的验证
从相关科学文献看,需要采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扩增、RAPD技术等进行这样的检测。
转基因作物中的特定基因片段数量有限难于检测,采用PCR扩增能够使DNA片段在数量上呈指数增加,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特定基因片段,便于进行检测。
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技术是进行基因组研究的基础。运用随机引物扩增寻找多态性DNA片段可作为分子标记。这种方法即为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该RAPD技术建立于PCR技术基础上,它是利用一系列(通常数百个)不同的随机排列碱基顺序的寡聚核苷酸单链(通常为10聚体)为引物,对所研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聚丙烯酰胺或琼脂糖电泳分离,经EB染色或放射性自显影来检测扩增产物DNA片段的多态性,这些扩增产物DNA片段的多态性反映了基因组相应区域的DNA多态性。
分析时可用的引物数很大,虽然对每一个引物而言其检测基因组DNA多态性的区域是有限的,但是利用一系列引物则可以使检测区域几乎覆盖整个基因组。因此RAPD可以对整个基因组 DNA进行多态性检测。
https://www.biomart.cn/experiment/430/457/690/64347.htm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年01期发表向平安等人《高粱DNA导入水稻的RAPD分子验证》确认: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NND901.001.htm
“自周光宇提出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外源总DNA导入农作物...对以密穗型高粱DNA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技术导入水稻所获得的水稻后代进行了RAPD分子验证.结果表明:从122个引物中找到9个引物检测出DNA的多态性,证明外源DNA导入受体后引起后代基因组的显著变异。”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发表刘青等人《外源DNA导入小麦变异后代的抗旱耐盐性初步鉴定及RAPD验证》确认: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CHO200401003.htm
“引物S317的RAPD验证结果表明,四个变异后代均有两条异于受体的特异谱带,其分子量分别为650bp、680bp。其中分子量为650bp的谱带在四个变异后代和供体中均具有,而受体却没有。这可能是玉米基因组中的DNA片段整合到受体的基因组中,导致受体中与抗性有关的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
《麦类作物学报》2005第2期发表王瑞霞等人《穗茎注射法导入反义PLDγ基因小麦的分子检测》确认: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mlzwxb200502003
“用特异PCR标记和PCR-southern杂交技术对所获得的变异系进行了分子检测。...扩增出与阳性质粒大小相同的400 bp的目的片断, PCR-Southern杂交结果与其一致。说明该基因已整合到小麦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了转反义PLDγ基因的小麦”。
众多科学文献证实:
对采用“花粉管通道法”/“穗茎注射法”、“利用外源DNA导人”培育“远缘杂交”作物,如果求真务实采用PCR扩增、RAPD技术等检测的话,皆可以验证“改变基因组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改变”,证明它们确凿无疑是转基因“远缘杂交”作物,而不是非转基因“远缘杂交”!
“花粉管通道法”/“穗茎注射法”、“利用外源DNA导人”培育转基因“远缘杂交”作物造成食用谷粒“蛋白变异”、“自身DNA序列发生变化”等潜在危害
《上海农业学报》 1997年04期发表李建粤等人《大豆DNA导入水稻引起后代种子贮藏蛋白变异》确认: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HLB199704003.htm
“以大豆为外源DNA供体,用浸种及幼苗浇灌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直接将大豆总DNA导人受体水稻,经常规栽培获得水稻后代种子。采用薄层等电聚焦电泳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经大豆总DNA处理得到的水稻后代种子中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结果显示,大豆DNA可能引起水稻种子贮藏蛋白的变异。变异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总条带数不变,但部分条带的迁移年与对照相比出现差异;再则就是出现了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条带增加的现象。”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底6期发表刘国华等人《外源DNA导入诱导水稻高蛋白质变异的研究》确认: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unannydx200006003
“为探明外源DNA导入水稻,其后代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浸种法,将大豆、高粱、玉米的DNA导入水稻品种0146,91-264,对其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逐代分析。结果发现,后代蛋白质含量出现广泛变异”!
可能导致“远缘杂交”作物自身DNA序列发生变化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5年04期张连全等人《远缘杂交早代稳定小麦导入了外源DNA片段并发生了DNA重排》确认: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CXK200504003.htm
“利用普通小麦-黑麦远缘杂交自然结实的早代稳定特异小麦99L2研究发现:...99L2自身的DNA序列发生了变化,表明外源DNA部分片段注入小麦染色体组过程中,也可能导致小麦自身DNA序列发生变化。”
农业部官方网站《转基因权威关注》2013年转载《浅谈远缘杂交与转基因作物育种》特别强调:
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kpxc/201305/t20130516_3463430.htm
“远缘杂交转移外源优良性状时,通常是外源种属的整条染色体臂或者染色体片段向栽培品种的转移。即使是小片段的外源染色体,其上面也可能有着成百上千的基因,因此其上面除了我们所想要的有利性状和基因外,可能还携带有我们所不想要的不利性状或基因。”
这证实:“花粉管通道法”/“穗茎注射法”、“利用外源DNA导人”培育转基因“远缘杂交”作物研发机构必须老老实实接受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经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检测机构检测,确认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不存在危险”生物安全评价监管,绝不能明知故犯掩盖“转基因”身份伪装非转基因“杂交”作物推广上市,犯罪逃避生物安全评价监管!
必须特别警惕“花粉管通道法”/“穗茎注射法”、“利用外源DNA导人”培育转基因“远缘杂交”作物研发机构,与农业部转基因检测机构相互勾结,“揣着明白装糊涂”造假检测,犯罪故意采用检测第一代转基因作物“抗除草剂外源基因、抗虫Bt基因”与“35S启动子、终止子”方式,掩盖这种检测方式根本检测不出来的“转基因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