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人民健康 > 食品安全

吕永岩:看看中立科学家如何评说转基因

2017-10-23 07:50:57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吕永岩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吕永岩按语:为了澄清对转基因认识上的一些混乱,本博专门转载一篇既不是挺转方也不是反转方的文章,也就是对转基因立场比较客观的文章,同时举证,最早出现转基因概念的时间是1974年,科恩(Cohen)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质粒上的抗青霉素基因转到大肠杆菌体内,揭开了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序幕。最早的转基因植物是烟草,出现于1983年。转基因水稻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刚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没有成熟,更谈不上种植。转基因食用作物的种植出现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有人说1969年就有了转基因水稻,这是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测或凭空编造。至于转基因的危害,中立科学家的文章很有说服力。就是说,哪怕不是反转的中立科学家,他们也对转基因的种种危害忧心忡忡,举出的许多例证都很有说服力。

  

 

  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与生态风险论文

  焦点问题。各类转基因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转基因产业的发展。本文就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与生态风险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食品安全;生态风险

  1.转基因技术简介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从而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自首例转基因烟草于1983年问世以来,转基因植物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短短20年时间内得到了飞跃发展。目前,己批准的商品化转基因植物主要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番茄、马铃薯、甜椒、西葫芦、木瓜、甜菜、香石竹、矮牵牛、亚麻、烟草、西瓜、菊昔等。用这些转基因植物生产加工的产品有近万种。转入的基因主要包括抗除草剂基因、抗虫基因、抗真菌病害基因、抗细菌病害基因、抗干旱基因、抗盐碱基因等。应用这些基因创造出的转基因植物能更有效地防治害虫和杂草,全面减少农药的应用,有效地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土壤结构、植物养分等。然而,在给人类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转基因植物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环境问题、作为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影响等问题已引起世界性的广泛关注。

  2.转基因技术现状研究

  由于各国生物技术发展不平衡,在工业发达国家,大量基因工程产品已由实验研究进入试验和商品化生产阶段,而在发展中国家,生物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对生物安全实行管理,发达国家较早地制定了安全管理法规和一系列生物安全评价、监控的技术标准,例如美、加、澳大利亚、日本和欧盟一些国家已经形成了对转基因农作物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和进出口进行全过程生物安全评价的技术体系。[1] 其最主要的原则是以科学为基础,同时考虑社会、伦理、宗教等因素。其中,以生物安全作为技术壁垒,来保护本地区、本国家的科研、经济免受外来冲击,则是其立法的重要出发点。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直到今天才开始计划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但又缺乏相应的技术、经验、人才和设施条件。转基因植物安全性问题与公众态度、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及伦理、宗教等复杂因素交织为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政治、经济问题,成为了国际、国内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3.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

  3.1转基因技术本身的主要不足:

  基因技术将一异源基因从一生物转入另一生物,虽然其DNA可以精确地切割,但不能将新基因准确地植入另一生物中,从而影响这一生物其它基因的基本功能。科学家无法预见植物基因化后产生新的,未知的蛋白质,也不能完全准确的预见对受体影响的结果表现为不成熟性。基因技术像外科医生动心脏手术一样,科学家不能完全、预先知道对生物进行DNA手术,有可能导致突变而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虽然实验非常成熟,面对自然界的强大压力,不能掌握所有对人类可能造成影响的资料。

  3.2转基因食品的毒性

  毒性的产生有两个原因:①提供基因的生物很可能是不能作为食物的有毒生物,其基因转入作为食品的生物后,产生有毒物质;②新基因的转入,打破了原来生物基因的“管理体制”,使一些产生毒素的沉默基因开启,产生有毒物质。 [2]  目前已知的植物毒素有1000余种,例如生物碱、酶类、过敏物质、天然致癌 物等等。科学家对转基因的棉花和玉米进行针对性研究认为,转基因作物可能引起脑膜炎及其它病种,基因化食品可能产生不可预见的生物突变,会在食品中产生较高水平和新的毒素。Losey,J.E.等(1999)报道,在一种植物马利筋叶片上撒有转基因Bt玉米花粉后,普累克西普斑蝶食用叶片就少,长得慢,4天的幼虫的死亡率44%。而对照组(饲喂不撒Bt玉米花粉的叶片)无一死亡。转基因作物产生的杀虫毒素可由根部渗入周围,但尚不清楚会产生何种影响。

  3.3转基因食品改变食品的营养品质

  基因化的目的是去除或灭活人们认为不需要的物质,这些物质可能是未知的,但它是基本的,比如它有自然的抑制癌症的能力(Pariza,M.W.,1990)。人为转入外源基因极有可能使原有的基因发生缺失和错码的改变,从而使表达的蛋白质发生变化,这很有可能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美国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具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大豆中,异黄酮类激素等防癌的成份减少了。基因化食品的虚假新鲜感迷惑消费者。具有芳香、有光泽的红色蕃茄能贮藏几周,但营养价值较低。消费者在购买水果或蔬菜时,仅依靠外观和质地,因此,不能准确判定该产品的真实质量。营养物质在环境中自然循环受到转基因微生物的干扰。

  3.4转基因食品产生过敏反应

  食品过敏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产生过敏性反应。而基因技术会在食品中产生不能预见的和未知的过敏反应原。据报告,对巴西坚果产生过敏的主体也会对用该坚果基因工程化而得到的大豆产生过敏。科学家把巴西胡桃的特性移植到黄豆上去,结果却使一些对胡桃过敏 。

  3.5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基因技术采用耐抗菌素(如新霉素、链霉素等)基因来标识转基因化的农作物,这就意味着农作物带有耐抗菌素的基因。这些基因通过细菌而影响我们。英国的研究显示,转基因作物中的突变基因可能会进入到生物有机体,突变的基因如跨越种群和转移至细菌,其结果可能会导致新的疾病。虽然这种机会可能性很小,但如出现无法治疗的并广泛传播的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时,其后果不堪设想。荷兰科学家发表在《新科学家》杂志的试验结果称,设计一人造胃,对人消化转基因食物的过程进行模拟,发现DNA滞留在肠内,同时一些转基因细菌能够把自己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转移给人造胃的细菌。如果类似结果发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就可能培养出功效最强的、抗菌素也无法杀死的超级细菌。英国新食品和工艺顾问委员会就禁止一种用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作标识的转基因改良玉米趋势饲喂牛,因其中含有的DNA仍保持原样,并有可能加速对抗菌素的抗药性。

  3.7 副作用能杀害人体

  Mayeno,A.N.等(1994)报告,发生一种新的,不明原因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嗜酸性肌痛。临床表现有麻痹、神经问题、痛性肿胀、皮肤发痒、心脏出现问题,记忆缺乏、头痛、光敏、消瘦(Brenneman,D.E.等,1993;Love,L.A.等,1993)。后查明系日本 一公司生的基因化工程细菌产生的色氨酸所致。食用者在3个月后发病,导致37人死亡,1500人体部份麻痹,5000多人发生偶尔性无力。据测定,含量为 0.1%便可杀死人体。

  4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

  4.1转基因植物可能会成为杂草

  美国杂草科学委员会将杂草简单定义为:“对人类行为或利益有害或有干扰的任何植物。”杂草往往生长迅速并且具有强大生存竞争力,能够生产大量长期有活力的种子而且这些种子具有远、近不同距离的传播能力,甚至能够以某种方式阻碍其它植物的生长。由于杂草具有以上这些特征,所以常常给世界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一个物种可能通过两种方式转变为杂草:一是它能够在引入地持续存在;二是它能够入侵和改变其它植物的栖息地。转基因植物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可潜在提高其生存能力从而可能成为入侵性杂草。虽然只是转入了短片断的DNA,但产生的新性状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中关系链的新变化。

  4.2基因漂移对近缘物种潜在的威胁

  所谓基因漂移,指的是一种生物的目标基因向附近野生近缘种的自发转移,导致附近野生近缘种发生内在的基因变化,具有目标基因的一些优势特征,形成新的物种,以致整个生态环境发生结构性的变化。2001年,David等报道了转基因玉米对墨西哥玉米起源中心的基因污染问题。位于墨西哥偏远南部山区的奥斯科萨卡从未种植过转基因玉米作物,离它最近的转基因玉米生产地也在100km之外。这个报道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着转基因植物的大量环境释放,不断有研究证实这些不同来源的转基因通过花粉向相关近缘物种转移的事实。研究表明转基因油菜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花粉或种子传递,转基因可转入几个近缘野生种中,如野生萝卜、白芥和芜菁中。花粉通过风、昆虫、鸟和一些野生动物传播飘飞是导致基因漂移的主要途径之一。

  4.3转基因生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释放到环境中的抗虫和抗病类的转基因植物,除了对害虫和病菌至毒外,对环境中的许多有益的生物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甚至导致一些有益生物的死亡[3]  。研究表明,棉铃虫已经对转基因抗虫棉产生抗性,转基因抗虫棉对第1—2代棉铃虫有很好的抵抗作用,但3—4代棉铃虫已经对转基因棉产生抗性。专家警告,如果这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具有抵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大量的农药,而这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5结束语

  转基因植物一旦释放到环境中,就会在自然界中自行繁衍,人类无法进行控制,因此要慎重对待转基因问题。我们既不能因为转基因问题因噎废食,对转基因作物避如蛇蝎,也不能对其问题坐视不理,我们应该科学地看待问题,做好安全性评价和风险性评估。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