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人民健康 > 中医

《中医现代化探索》连载·经筋总论:概念/循行/与五脏关系/功能…

2021-05-07 14:04:45  来源: 人民健康论坛   作者:吕嘉戈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导读:吕嘉戈老师授权本公众号连载其最新著作《中医现代化探索》一书,欢迎读者朋友们订阅。今天的内容是本书第五章的第5节中的1-6小节。前面的内容请到本公众号话题#《中医现代化探索》连载中阅读。

  第五章经筋学说与中医现代化

  五、《气功医学之经筋学说》节录第10~32页

  第一章“经筋学说”总论

  经筋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未形成完整的学说,但它与经络学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医理论首先提出经筋概念,并使之系统化。在《灵枢经》“经筋”篇中,对十二经筋的循行路线、病状、病因、治法已有了论述,但是,其对经筋病的病因的认识及治法却不够全面,致使其未能成为一门独立学说。

  经筋学说是一门新的,刚刚形成的学术理论,这是医家气功通过自身理论及临床经验,结合对人体经筋的独到认识和中医理论而创立的。经筋在中医理论中不占主要地位,并且它对经筋病变的特殊性尚未有认识。现今,中西医对经筋病的认识与治疗也一直不尽人意,从而使之成为一种常见而难以治愈的顽病,以至于经筋病患者得不到最好的治疗。因此,真正认识经筋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及其特殊的病变过程,是经筋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经筋的概念

  一、经筋

  经筋是中医学中的专有名词,它是指人体骨骼之间相联系的束状、带状的韧性极大的组织。现代医学称之为韧带、筋膜等。经有“径”的含义,意为通道。“筋”意为韧性极大的组织,经筋的从现代意义解释应为:人体内具有一定走向及循行路线韧性极大的联系周身骨骼的组织。经筋与经络有相似的地方:经筋也分为十二条,它的循行路线以及命名均与十二经脉有相似之处:首先,二者循行路线几乎相同,但经筋的范围略大一些;其次,在命名上均沿用十二经脉的名称。经筋与经脉的关系,还表现在经筋要靠脏腑经脉气血的濡养,才能得以维持它的功能活动。经筋与经脉一样,也是呈一个网络纵横人体全身。经筋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即人体的运动全仰赖于筋,它既有保护人体的作用、又是力量的源泉,《素问》有“筋为刚,肉为墙”之说,就是此理。

  二、经筋的历史沿革

  《灵枢经・经筋第十三》专门论述了经筋系统。中医学有关的论述,最早出现在马王堆出土医帛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二文中。在《足臂十一脉灸经》中有:“臂泰(太)阴温(脉),循筋上兼(廉),以奏(湊)臑内……”,“臂少阴{温(脉)},循筋下兼(廉)……,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也同样出现筋的内容,从文字上看,这里的筋已是一个独立的概念了,说明在《内经》问世之前,古代医家已注意到了筋在人体中的作用。在《内经》中,对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时的“筋”已具有独立性,由于它与经脉有着相似的循行路线,故以经脉名称缀之经筋以示区别。

  历代医家似乎并不大重视这个中医学的冷门,故很少有人专门研究经筋。所以,有关经筋的内容一直局限在《灵枢经》的论述上,基本上没有发展与创新。现代中医教科书中,有的也只是对经筋提及而已,内容极为单薄;有些教科书竟连提也不提。

  然而经筋病在现今不断地发生,却没有一个根治的方法。这个令人头痛的病症,引起了医家气功继承者的深切关注,因此,总结了医家气功中对经筋病的认识与治疗的经验,以及大量临床统计,终于能够提出较为完整的经筋学说,以丰富、充实祖国传统医学宝库。

  三、经筋系统

  经筋系统包括和它连属部分筋膜。经筋部分,即有十二条之多,为主干;筋膜部分则是与经筋主干相联系的细小的、与经筋相连的相同的组织,它分布于周身,深入到肌肉中。

  十二条经筋是经筋系统的主体,与十二经脉有密切关系。经筋的分布主要在体表,附着在骨骼上,联系并包裹周身每一个关节。比如脊柱,它不但有足太阳经筋在其背外侧,还有足少阴经筋在其内侧,并且各椎骨之间还有黄韧带、棘间韧带等属于筋的组织联系包裹着。但是经筋与经脉不同,它不入脏腑。

  经筋靠经脉之气血濡养,主要起着把人体四肢百骸连接起来及人体运动力量的功能作用。由于经筋的功能是连接骨骼及人体运动之动力,所以经筋病一般均是以人体活动受阻,骨骼变形为主要特征的。

  第二节经筋及经脉的关系

  从经络学说的整体看,中医学把经筋隶属于经脉学说之中。中医学认为,十二经筋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是十二经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系统。而医家气功则认为:经筋与肉不是一个系统,筋是筋,肉是肉,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临床上,凡是经筋病症,如腰腿、颈椎病等,把握对筋的治疗是关键。可以这样认为,肉是保证筋的营养及能量、经气等的蓄集地,所谓“腰肌劳损”中的“肌”,实际上是指筋,而不应是指筋肉。故把筋肉说成是经筋的同义词,是不确切的。从中医学治疗经筋病的方法看,在“临床上,凡经筋病患,均可取八会穴中的‘筋会’——阳陵泉,并常配用肝经俞穴——肝俞,以及肝经原穴太冲,再根据病变部位,‘酸痛取阿是’”。(【注】《论经络学说的理论及临床运用》管遵惠编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23页)从阴阳五行学说看,肝主筋,取肝之俞穴是针对肝的,但如果说经筋的病候是筋肉系统的症候群,那就还应取脾经的穴位才对,因为脾主肉。可见,在治疗经筋病上,中医也是侧重于疗筋为主、为要的。

  为了使读者清楚地看到经络系统中的各个部分,以及中医学中对经筋的表述,从而更好地理解经筋在现时越来越被忽视,被舍弃的原因所在,请看下表。

  从此表中可以看到,十二经筋在经络系统中地位只是连属部分。但从内涵上讲,十二经筋应该是与经络系统平行的系统,而不是经络的连属部分。

  第三节 十二经筋的循行路线

  (略)

  第四节十二经筋循行的特点

  十二经筋的排列次序是足三阳、足三阴、手三阳、手三阴,呈阴阳相对之关系。

  足三阳经筋均起于足指,循股后、外侧上行,终结于头面部。

  足三阴经筋均起于足指,循股前、内侧上行,终结于腹部及阴器。其中太阴经筋还上“结于胁,散于胸中,著于脊”;少阴经筋则“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

  手三阳经筋均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经过头面,终结于额角部位。

  手三阴经筋均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至胸中,结合于贲部(胸膈部)。

  十二经筋之中,分布范围最广最大的是足三阳经筋:太阳行身后;少阳行身侧;阳明行身前。均从足指一直上行至头顶及眼的周围,使人体头至足的连系加强。

  从各经筋所连系的部位看,凡属阳的经筋均与头部相连系,凡属阴的经筋均与各自最近的胸部或腹部相连系。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经筋系统。首先把人体分成五大部分: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头部直接与上肢及下肢相连系,脊柱位于头部与下肢相连系的中间;胸部内与上肢三阳经筋相连系,胸部外经过下肢与头部相连系的经筋;腹部内及阴器与下肢三阴经筋相连系,腹部外与下肢阳明经筋相连系。

  各经筋循行路线与各个关节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关节的活动与相连全依赖经筋的主束和维系。经筋在循行路线中把所经过的各个关节束结起来,使之能活动自如又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第五节经筋与五脏的关系

  经筋与五脏并不直接相连,但是五脏与经筋的关系是密切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肝、肾二脏。中医学有“肝肾同源”的理论。凡是肾脏虚弱,必然会影响至肝,临床多见肾虚患者往往伴有膝寒腰酸痛等症,这是肾脏亏损直接影响到经筋的功能,即肝脏受到影响,因为“肝主筋”。肾脏病患者一般“火气”不足,对风寒湿邪抵抗不住,极容易受三邪的影响。而“肾主骨”,骨与经筋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

  “肝主筋”,《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指出由于肝气衰而使筋的功能失调降低。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到:“肝应急,筋与肝合,肝有病,从筋生。”更明确指出了“肝主筋”的临床表现。对于经筋病,中医、针灸都注重补肝肾和取肝经的穴位进行治疗,可见筋与肝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治疗上,医家气功也强调同时要补肝肾两脏。大多患有经筋病的患者,易急躁、发怒,这是肝气受损使然。中医的五伤有“怒伤肝”,反之,肝伤后也易怒。经常发怒,更加伤肝,肝伤则筋急,使之形成恶性循环。故治疗时必须补足肝肾二脏。在采用补肝肾二脏的气功点穴治疗后,患者一般会逐步改变急躁易发怒的情绪,从而使肝脏逐步恢复正常功能,以助经筋病患的恢复。

  第六节经筋的功能

  人体骨骼互相连系成为一个整体,全有赖于经筋的作用。骨与骨的相连主要在关节部位,故在经筋的循行路线中,手指、足指、腕踝、肘、膝、髀、脊柱、肩等关节是其必经之路,经筋使骨与骨连系在一起,起到维系骨节,联络百骸,维络躯体及皮肉的作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筋除了维系骨节的作用之外,还是人体动力的主要来源。《灵枢・经脉》说:“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筋为刚”,在此可理解为它是力量的源泉。“肉为墙”,可理解为他代表的是一种质量,而并非力量。人的行走、手臂的挥动及做各种动作,均靠经筋的功能(如伸缩、收、放等动作)而达到的。中国武术界有一行话,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也说明“筋骨”均为力量之源。

  经筋还起着对人体活动的保护作用。肢体的内、外展活动均有其限度,这个限度是由筋来决定的。如果外展超过这一限度,筋与骨就会受伤。有人通过专门的训练,使筋的功能范围扩大,比如体操、杂技、武术等的一些难度动作,把人体活动限制在一个恰当的、符合人体各方面活动的限度之内是它的主要功能之一;它又是人体活动的动力来源之一,可见它在人体的功能活动中是具有双重作用的组织。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