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朋友转发了一个视频给笔者,视频讲述的是江苏淮安的一位年近八旬的中医奶奶汪再舫的事迹,视频很短,2分钟左右,但这位慈祥可亲的中医奶奶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汪再舫,1942年生人,是江苏淮安市中医院心血管科的一名退休医师,行医五十余年了,退休后又被返聘回医院。现在汪奶奶马上就80岁了,仍然坚持每周坐诊5天。
在无线淮安对汪再舫的一篇报道中,笔者看到,汪再舫走上中医之路和她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儿时的汪再舫体弱多病,有一次病得厉害,她的父母步行十余里求治中医世家,让就诊时已病得奄奄一息的她恢复了健康,那时候她便感受到中医的神奇。1963年,汪再舫考入南京中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开始了她的医学生涯。
1978年,汪再舫调到淮阴地区中医院(即淮安市中医院前身)工作,她是这个中医院第一位大学本科毕业生,她参与了医院很多重要工作。后来,更是在她的带领下,淮安市中医院心血管科先后成为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和淮安市唯一的江苏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汪再舫擅长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善于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老年病、慢性病,以及亚健康状态,开具个性化中药膏方等进行综合调理。——这是淮安市中医院官方网站上对汪再舫老师的简介。(不过这个页面的点击量并不高,只有700多个点击量)
笔者搜索这个汪老的这个采访视频时,看到好些家视频媒体发布了(不过转发评论这些都较少)。
有记者采访了在淮安市中医院就诊的汪老的患者,一位满头白发的阿姨张奶奶,张奶奶说:汪主任太好了,我在这看病有二十多年了,从她医德上讲,我是特别崇拜她。病人不舒服时,她会轻声慢语地给病人讲,病人要站起来时,她会用手扶着对方,这些亲切的举动会让病人心里特别感动和温暖。张奶奶还说,希望这样的老专家老医生能活到120岁。
汪老对待患者平易近人,诊断检查过程中对患者托一把、扶一把的习惯,一直贯穿她的行医生涯,不仅如此,汪老还有个习惯,就是每次给病人诊断检查前,都要将手捂暖、将听诊器捂暖,才去给病人听诊。有的病人就说了:汪主任,您年龄都这么大了,我比您小,您还扶我干啥呢?汪老就说:在你面前我就是个医生,就要有医生的担当和责任。
汪老的这些暖心的习惯让笔者想起吴孟超吴老,吴老给病人检查前,也总会先把手搓热,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他都帮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90多岁的吴老在查房时还经常做一件事:弯下腰把病人的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还有很多小细节,非常地感人。吴老说:“对医生而言,这仅是举手之劳(比如放鞋子),可对病人来讲,这不光是内心的温暖,还有康复的信心”。
大概很多优秀的可称之为大医的医生都有这些温暖人心的特质吧。
汪老在5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治愈的疑难杂症不胜枚举,病人们亲切地称她为“济世之舫”。
在无线淮安对汪老的报道中,记载了两个汪老看诊的病例。
一位病例是“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女性,78岁,就诊时症状表现为每行走10~20米就感到胸闷气短,必须停止活动。汪老应用益气升陷法,患者服用7付中药后,症状就有了明显改善。后再服药半个月,症状完全消失,患者恢复了期盼已久的人身“自由”。
另一例患者22岁,来找汪老时,血象异常,在外院连续输液半个多月仍然高烧不退,被诊断为“白血病”,汪老仔细询问检查后,认为并不像白血病,给患者开了清热解毒的方子,服用3天后,患者的高烧就退了,此后身体健康。
心脑血管疾病是现代文明病之一,而且还有年轻化的趋势。基层更是需要有擅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大夫。白血病更是疑难杂症了,试想一下,如果那位被判为“白血病”的患者没来找汪老治疗或者说没找中医治疗,后面会怎么发展?
在面对采访时,汪老还说:做中医是清苦的,一山是一行,医生这一行要一直学习下来,干到老学到老,要学习古代的经典著作,也要学习现代医学,这样子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有底气,能够为病人开出比较有效的方子,全心全意地为病人的健康服务终身。
汪老说,走路是比较适合老年人的一种锻炼方式,她每天坚持走7000-10000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坚持了有十来年了。汪老现在还每周有5天门诊,她认为自己现在的精力、体力、思维跟记忆力是可以胜任的。如果病人需要,自己身体健康的话,还能继续干下去。
汪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