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国中医药报
文 | 本报记者 孔群
陕西省本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闻令而动,第一时间集结中医药力量,全面应对疫情防治工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从严从紧做好中医药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推动中医药及早、全程、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落实“有团队、有机制、有措施、有成效”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构建了国家级专家指导把关、省级专家骨干支撑、市级专家服务保障的中西医联合诊疗、查房、会诊等机制,实现了中医和西医救治力量的融合和诊疗方案的优化。中医药在重症患者“截断扭转”及“核酸转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重症患者全部使用中药治疗。
为做好救治工作,陕西省第一时间组建了3个省级中医药专家指导小组,分别进入西安市胸科医院、西安市人民医院(航天城院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安区医院3个定点医院,精准指导中医药临床救治。随着确诊人数的增加,组织调度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西安市第五医院)等5家三级中医医院415名医护人员,组建7支医疗队进驻定点医院,整体接管部分病区,以中医药为主开展救治工作。同时针对定点医院多数病区无中医医师的问题,又从9家省、市级中医医院遴选45名中医骨干,组建3支中医医疗队分别进驻定点医院参与救治,保障每个病区至少有1名中医师负责患者的中医药救治工作。
1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陕西工作组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及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郑丹文抵达西安,指导中医临床救治工作。
在抗疫一线的中医医疗队中,有年近花甲的老专家,也有而立之年的中青年骨干,他们主动作为,搭建起内进外引、统一协调的中医药救治和药物保障体系。在张忠德的指导下,医疗队先后建立了查房及例会制度、病例讨论及培训制度、信息上报制度、感染控制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有规可循。病区实行主管中医师负责制,国家、省、市专家每日一同查房会诊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梳理临床用药,参照国家诊疗方案,在运用“三药三方”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救治流程,重点关注患者的症状及证候特点,针对基础疾病、心理状态开展辨证施治,力求做到“一人一方、一人一策”。
西安市中医医院及定点医院中药房开足马力煎制中药,加急方24小时随时煎煮配送,普通处方保证在4小时内送达患者手中。每天晚上,各病区都要通过微信群进行线上交班汇报,对当天本病区重点关注病例进行讨论。截至1月20日,各医疗队先后开展相关业务培训20余场(次),视频夜查房及例会、病例讨论30余次,临时党支部会议6次。通过夜查房、交班、例会等形式,大家相互交流、畅谈诊治心得,保证临床疗效。
在对患者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队员们还注重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使用中医调理情志的经方,达到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的效果。同时,主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在病区广泛开展中医经络穴位按摩、小儿推拿、八段锦、五禽戏习练等中医非药物疗法。通过一声声的问候关怀和耐心细致的“望、闻、问、切”,队员们努力将人文关怀贯穿始终,达到治病又“治心”的效果。
截至1月20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080例(西安市2053例),其中治愈出院1317例、在院763例。除少数儿童、孕产妇及过敏体质患者外,其他患者全部使用中医药治疗,中医药使用率达98%以上。其中,轻型患者中药使用率94.8%,普通型患者98.8%,重症患者全部使用中药治疗。中医药在重症患者“截断扭转”及“核酸转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特色优势。
此外,陕西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省应对新冠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预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市建立健全中医药疫情防控专班,统筹人力、物力、财力,按照“应服尽服、愿服尽服”原则,对集中隔离人员及重点人群预防性服用以“清肺排毒汤”为基础方的中药预防处方。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门诊大厅、住院病房等场所提供中药预防汤剂,为医务人员、工作人员、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中医药预防服务,增强全体免疫水平。西安市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重点人群)》,为“重点人群”(暴露风险高、传播风险大、抵抗力较低的人群)免费提供中药服务。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中药专业人员分组对西安市城六区的集中隔离人员使用中药情况进行巡回检查和用药咨询督导。截至1月20日24时,累计为23471位集中隔离人员免费提供中药预防汤剂,集中隔离人员中医药干预率为83.6%;各区县、开发区及定点医疗机构“重点人群”服中药人数为44268人。同时,组织省中医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等为长安大学在校学生熬制和配送预防中药6万余袋。为疫情防控指挥部、公安交警等部门赠送“清瘟护肺颗粒”“益肺解毒颗粒”“避瘟解毒颗粒”等中药制剂3000余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