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人民健康 > 中医

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一一以黄冈大别山为例

2022-06-06 10:55:43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吕永兴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文化自信问题,是一个民族信仰的核心问题。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朋史,最根本的动力与源泉在于拥有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和文化自信价值取向,在于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则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强劲的活力和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在于拥有民族自身文化系统和优秀传统文化密码,支撑和保障本民族经久不衰和历久弥新的信仰力量和文化基因,能使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高度融合与配置的有机统一,而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而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和文化内核。本文试从文化"三自(自信、自强、自觉)视角,以黄冈乃至鄂东为例,全新审视黄冈大别山中华优秀传统医药地域文化特质和文化基因及其发展历程,以期更好地以高度文化自信、自强、自觉地推动中医药文化(科技文化、健康养生文化、康养旅游文化),传承弘扬、发展、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涵养源泉。

  黄冈大别山是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健康养生文化)、佛教禅宗文化、东坡文化三大国学地域文化发祥地,并已成为黄冈地域的人文、地理标识,而名扬天下。在这片极具“神奇、神秘、神话”土地上,诞生了本土籍古代“四大名医” 。黄冈古代“五大名医”(客籍一名[王叔和’,本土籍四大名医,就是北宋(蕲水)【今浠水县】被称为“医王”医学家庞安时;明代(罗田县)被嘉封“医圣” 临床医学家万密斋;明代(蕲春县)被敇封为“文林郞”的 医学家李时珍;清末(广济)【今武穴市】医学家杨际泰)]现象,本土籍四名医家有着共同特点:就是出生在鄂东,成长在鄂东,成功在鄂东。通过我们对涉及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史料考究和分析,归纳起来背景(地理、人文、产业〉因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从文化自信视阈审视黄冈乃至鄂东“五大名医”地域中医药传统文化现象与特质

  文化自信问题,关键在于审视其地域文化的特质根基与成长成熟的土壤环境。因此,从源头上,探寻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文化自信,不是凭空设想的空中楼阁,而是有着深厚自然、人文、社会的根基。经过对鄂东地域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现象及文化特质探究、观察、梳理,主要有如下方面。

  1、 地理医药景观。1、区位独特性。黄冈乃至鄂东地处面临南临黄金水道长江(大江即名水)之滨,北依天然药库大别山(大山名山),东北面大别山高峰突出,群山环抱起伏,峻岭连绵不断,大小湖泊河流镶嵌于境内,自古水道是人们出行重要选项。交通便利,便于中医药交流、中药材交易、中医技术推广应用。地处大别山、天柱山、幕埠山之间。大别山华中第一峰。华中天然植物库。2、自然多样性。(1)天然山脉生态系统。鄂东东北面大别山高峰突出,群山环抱起伏,峻岭连绵不断。地势北高南低,海拔落差1 700多米,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据《鄂东四大名医》一书介绍,全域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山峰94座,500米以上的山峰556座,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高达1729米,西南面对奔腾不息的长江,流人境内全程长189公里,举水、巴水、浠水、蕲水、华阳河等六大水系外联长江,内纳大小支流3600余条,自西向东,有感官湖、大源湖、太白湖、武山湖、马口湖及白潭湖等10大湖泊镶嵌 于境内。地势由北问南逐渐倾斜,大致可分为东北部山区,中部丘陵区、西南部平源区3个地貌特征。(2)气候环境适宜湿润。 因此处中纬度、属亚热带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 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为1 772~2 070 h,全年无霜期在240~270 d,年降雨量822~1 397 mm,气温暖和,雨量充沛,土、光、气、水等自然环境优越都极适宜于诸多动植物包括中药材生存、生长、繁殖,故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3)独特森林生态景象。海拨高度呈梯形生态。〈高山)丘陵、平原分布其间,适合于不同海拔高度山峰中荮材生存、生长,有着良好闭环生态系统。3、药材资源多样性。平原、丘陵、湖泊港汊等地理环境,适宜中药材多样性。地产药材1000多种,中草药基地种植面积超过60万亩,驰名中外的“九资河茯苓”、金银花等名贵中药材年产量突破6万吨,被誉为“大别山药用植物资源宝库”。据黄冈市农业局统计,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材分布在黄冈市境内的野菊花、金银花、茵陈、水菖蒲、香附子、女贞子、夏枯草、马鞭草、车前草、蕲艾等达663种,其中植物类136科564种,动物类28科69种,矿物类18种,菌类8种,其他4种。据1986年全国药材资源普查结果,全市野生药材品种达1 181种,其中植物类208科1 132种,动物类30科40种,矿物类9种,被誉为“大别山药用植物资源宝库”。罗田县“九资河茯苓”早在1914年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并被确定为出口免检商品[4],英山紫苔山“英山桔梗”曾获1938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当今其中道地药材品种近300种,重点品种达70多种。2012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5.5万亩,药材产量17.2万吨,总产值22亿元,中药材500亩以上连片基地115个,药材种植专业户1.38万户,药材专业村313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90多家。先后有湖北麻城九州中药发展有限公司菊花基地等4个基地通过GAP认证,2015年蕲春县启动蕲艾夏枯草GAP认证工作,已通过认证的基地数位列全省第一,省科技厅公布的10家省级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基地,黄冈有5家入列,居全省首位。本地区道地药材如罗田茯苓、英山桔梗、麻城菊花、团风射干、蕲春“四宝”(蕲龟、蕲蛇、蕲竹、蕲艾)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以广济为例,中草药品种有132科、500余种,估算总蕴藏量约为630万公斤,其中,大宗药材品种50个。蕴藏量较大的有薄荷药25万公斤以上;木防已、石蒜、马鞭草、虎杖、小青草等均在10万公斤以上;益香草、香附子、茵陈、干姜、陈皮、夏枯草、野菊花等均在5万公斤以上;苦参、乌药、贯众、车前草、丹参、苍耳子、阴行草、箕盘子、亥白、女贞子、水菖蒲等均在2.5万公斤以上。等等。大别山区域堪称"中药材宝库",良好地理环境,客观地为"鄂东四大名医"成长、成才提供不可多得的采药社会实践、医药实验的场所和广阔舞台。形成了鲜明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地域效应,被人们称之为我国中医药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

  2、人文医药景观。1、尊医从医。过查阅史料,在鄂东,出现了一些有识、有志、有术之士,弃儒从医,弃仕从医,同时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的鄂东人对中医药情有独钟,并有着历史的渊缘,形成了独特中医药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黄冈中医药历史悠久,医药昌盛,名医辈出。有史可查的境内历代著名中医244人,其中宋代3人,元代2人,明代49人,清代178人,民国12人。早在魏晋时期,古代医家名家、著名晋代医学家、中国脉学创始人王叔和,名熙,以字行,山阳郡高平县(今天的邹城郭里镇一带)人。生于东汉献帝六年(201)4 月 28 日,卒于西晋太康元年(280)10月15日,终年八十岁。他学识渊博,为人诚实,从一介平民成长为魏国太医令。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王叔和性格沉静,博好经方,且熟悉修身养性之术,尤擅长于脉学之理。著有《脉经》,总结汉以前有关脉学之成就,系现存我国最早脉学专书,书中总结脉象24种,又论述三部九候,寸口脉等,对古代的脉学影响甚大。王叔和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的脉学专著——《脉经》,计10万多字,10卷,98篇。《脉经》总结发展了西晋以前的脉学经验,将脉的生理、病理变化类列为脉象24种,使脉学正式成为中医诊断疾病的一门科学。《伤寒杂病论》,经王叔和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纂整理后,更加丰富、完整地保存下来。这也就是流传至今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一千多年来,这两部著作一直在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成为我国医学伟大的经典著作。这是王叔和在发展我国中医事业中做出的又一伟大贡献。因战事频繁,时局动荡,为避战乱,年少的王煕就随同族人王粲南下投靠在荆州做官的刘表,随家移居荆州。由于其医术高明,公元 228 年,当曹操南下征战荆州刘表,王叔和被推选为曹操的随军医生。其后任王府侍医、皇室御医等职。公元232年,32岁的王煕被选为魏国少府的太医令。中年王叔和,因西晋宫廷内乱,心中又有“伴君如伴虎”的疑虑,他便辞官隐居来到享有中国医药宝库之地大别山中心麻城一带,为当地百姓治病。为了敬仰和纪念王叔和,被当地后世尊称为"药王",在大别山麻城市白果镇西南五六里有一四面环山的地方,叫药王冲,冲的南边山岗后有一座庙宇,叫药王庙,庙西后侧约半里处即老爷山下青龙尾有隆起的一座土丘,土丘有一面向东北方向的古冢,这就是"药王坟",或叫"药王墓".据载,它是魏晋时著名中医学家王叔和的墓地。自唐代以来,鄂东的中医药业应运而生,久负盛名,被国人称为"名医荟萃之地"、"医药文明之乡"。自唐代以来,被唐代宗李豫在公元七世纪六十年代追谥为“大医禅师”,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李治命苏敬参照司马道信所著《草本集成》,完成了由朝廷颁布的第一部药物学巨著《新修本草》,比欧州最早的纽伦堡药典(1546年版)要早800余年,也为900年后明嘉靖时家乡人李时珍编修《本草纲目》奠定了基础。(1)北宋时期,以庞安时为代表的一代名医。出生在蕲水县(现浠水县)的杰出的医学家庞安时,他开创了私人办医院的先河。他著述颇丰,其中唯存《伤寒总病论》是一一部研究《伤寒论》言前人之所未言,奠后世温病学之基,被奉为中医药学经典著作。苏东坡谪居黄州时,与庞安时交情甚密,据史书记载:对庞安时评价甚高。庞氏门人甚多,譬如张子充、李百全、魏炳、胡道士、屠光远等60多人,遍及鄂东和赣、皖、豫等省份和地区。除此以外,还涌现出名医张子充、李百全、魏炳、胡道士、屠光远、谢与权等。(2)明朝时期,以医药学家李时珍、临床医学家万密斋为代表的一代名医。出生在蕲春的伟大的医药学家、为世人称为“药圣”、 “医圣”称号李时珍,他从小弃官从医,坚守“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儒医理念和“志在悬壶济世,救百姓于病痛中”仁德初心。坚持“渔猎群书,搜罗百氏”, “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子史经集,四书五经,无所不学,极尽吸收各家文化流派的文化营养,历经30年临床实践,行遍万里路,询问了无数个人,亲尝了百草书考800多家,编著了医药学家巨著《本草纲目》等,集明代以前的医药大成。这部医著问世,推动了我国晚明以来,世界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文学、哲学、气象学、物候学等学科发展,流传欧亚10多个国家,翻译成七国文字,为后世留下一笔宝贵文化遗产,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留下极其宝贵的医药学科、自然科学财富和文史科学史料。达尔文还称这本书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他还从师带徒方式,培养一批中医骨干。据史料记载,其带的学生中,季子李建方、次子李建元,庞宪,有黄州的外孙胡慎庵等人。另一位出生在罗田县的杰出的临床医学家万密斋,被康熙皇帝追封为“医圣”,尤长于儿科。他极具推崇宋朝代医学家钱乙、庞安时著书多部,其中最为久负盛名力作《万密斋医学全书》,许多篇章以诗词歌赋的形式,脍炙人口,这部医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家传三世治疗几种疾病秘传和自己50多年的医疗实践经验。这部历炼之作,能够代表一个时期的中医发展水准,对后世和海外均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也在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国家广为畅销。除上述明代的李时珍、万密斋及他们的祖、父辈外,还有名噪一方的医家达40多人,官办中医药机构相继成立,私办医诊所、中药店、民间行医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如武穴的胡献探、蔡绍夔等,蕲春的韩泰、张慕恺等,罗田的张仁趾、肖名芹等。万历三十年(1603年),广济县境 瘟疫流行,名医胡献琛制药救活万余人。明正统十年(1445年),荆王府自建昌迁至蕲州,仍称荆王国。荆王患痢疾,他人医治无效,广济名医蔡绍夔数剂治愈。荆王赠其“医冠楚黄”匾额,并送石磙一条,上刻“荆王赐”三字,并赐号“肖玉”。明末建在龙坪的胡太仆(士容)及白堂藏书阁,藏书万余卷。(3)清代末期,以医学家杨际泰为代表的一代名医。出生在原广济县的医学家杨际泰,医德高尚,医学甚高,在内、外、妇、儿诸科皆有所长,尤长于温病,他从医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将父子80年从医临床经验心得体会编写出《医学述要》,长达36卷,极具实用价值,被誉为“初学者入门之阶”。对研究、发展中医药作出了贡献,为后世所推崇。杨际泰于中、晚年潜心投入解除国人因鸦片泛滥成灾之苦,历经千辛万苦,研制良方。妻子陈氏为了支持丈夫研究解毒药,即是丈夫到汉口研制药方不在家,冒着生命危险,论证丈夫留下的疗毒、戒毒消瘾药方,私自买回鸦片,针对不同剂量,进行临床加减交替服药实验,药效均各不相同,并将点滴体验记录在册,以供夫君借鉴,这些内容,写在给丈夫杨际泰留下的一条白绫布上。由于毒性作用所致,爱妻献出了自已性命。杨际泰不负爱妻重托,终于研制出了独特良方,开创了中国戒毒、疗毒之先河。与时同时,并编撰一本《劝乡民书》,告知世人吸毒危害。当地除杨际泰外,当时有一定影响的医家还有熊浚、胡锡鼎、查启嘉、许世锦、舒尊基、张文基、冯元会、干良椿、张世璜、饶策等。还有黄梅的陈文斌等,蕲春的戴旭斋等、浠水的李子毅等,罗田的徐锈优,麻城的李廷淦,英山的金鸿翔、红安的王崇道,团风、黄州的易时泽、易时范等,皆以医各一方。“鄂东五大名医”后继有人,至1999年,黄冈市有中医药人员402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927人,中级以上职称1387人,副主任中医师、中药师230多人,经国家中医药局认定的“老中医”20人,继承人19人。2、崇尚医药。这片土地上民众几乎人人识药、用药`、赞药。如松树能提高人肌体免疫力,内脏器官活力;独仲皮和树叶治疗肾病;银杏扩张血管,昌蒲治疗关节风湿病;五味子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蕲艾治疗妇科病;马齿苋清热解热解毒;蒲公英益肝;千粒老鼠屎,金银花、鱼醒草,清热解毒,治疗热淋病,夏季农家必备饮料水。等等。黄冈乃至卾东出现中医世家现象。以广济县为例。梅川夏柳夏氏医学世家,梅川杨氏正骨世家等筹,有祖传方剂治疱毒、针炙、刮痧、拔火罐、按摩、推拿。广济理发将按摩与保健一身,形成独门绝艺,缔造了剃头刀与厨房菜刀、(裁缝)剪刀名传天下的广济“三把刀(剃头刀、厨房菜刀、(裁缝)剪刀)”传奇,构建了鄂东地域职业生态景观,藏医于民,旺医于民。由此可见,"鄂东四大名医"成长、成才是有着特定的人文环境,是有深厚的社会根基,他们是由古中医药文明与地域文化沉淀的哺育的历史产物和结晶,引发出"一方文化孕育一方人"人文效应。

  3、产业医药景观。开店活市,办所兴业,湖北蕲春为中国古代四大药都之一(湖北蕲春、安徽亳州、江西樟树、河南禹州),素有“人往圣乡朝医圣,药到蕲州方见奇”之说,蕲春的“四蕲”(龟、艾、蛇、竹)更是堪称“中药材宝库”。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时期,蕲州府(辖区内包括广济县、黄梅县等),成为长江中游北岸一带的中药材贸易集散申心,药店林立,药品齐全,加工炮制讲究。明朝时期,官办中医药机构相继成立,私办医诊所、中药店、民间行医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清代时期,因受家学世传师授沿习的作用与推动下,在鄂东中医药市场尤其中药炮制迸人了大交融、大发展时期。例如在清代时,武穴境内出现了"江西帮"、"南京帮"平分天下,知名大药店有"陈恒泰"、“蒋元泰”、“徐大生”、“李万泰”、 “季望泰”等南京帮知名大药,还有江西“曾庆和”等7家中药店。薪春的"刘万顺"、"刘万龙"、"刘万山"等,麻城的"陈永元"等。等知名大药店。这些实体药店均具有行业影响力。在民国时期,武穴药店更多,药业更为发达。除此以外,薪春的"刘万顺"、"刘万龙"、"刘万山"等,麻城的"陈永元"等。这些,代表了不同时期中医药店业发展水平,也折射和展示出不同时期,中医药业发展水平,对外交流合作水平,对内资源开发水平,还可揭示出"鄂东四大名医"应时应地而生的社会背景之所在。

  二、从文化自强视域剖析当代黄冈乃至鄂东中医药文化发展时期与特征

  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是有着五千文明的理论沉淀和实践经验升华的鲜明民族文化基因与内核,是经过历史长河和时间岁月酿成文化精品,析出极品,孕育出中华元素,民族基因的文化"活化石″。因此,不仅要研究其昨天,而且研究今天,更要研究其明天及后天。从一定意识讲,黄冈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史,也是一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史。所以说,研究好古代及现代黄冈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史,更要研究新中国的传承、发展、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不断地提供精神资粮和动力源泉。因此,透过从新中国的黄冈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资源挖掘和整理,更加激活弘扬和传承、发展、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不断增强建设家乡自豪感,荣誉感和使命担当感。翻开新中国鄂东地区(现黄冈市)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发展史,就可发现,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鄂东地区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回顾与探究,体现在显性辉煌时期(即20世纪50到6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 —— 90年代)、隐性辉煌时期(2002年后),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方面:

  第一,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这时期显著特点是19 56年4月16日国家卫生部就中医药带徒工作,制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带徒50万的中医药专业人员宏大人才计划。黄冈地区各县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十分重视,通过采取集体招收,个人带徒,开办培训班,中医函授班等方式,形成了每个县带徒约100一200人之间、从而达到抢救名老中医医(学)术经验,造就一批高徒:保证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据1989年湖北省卫生厅编辑的《湖北当代中医传》记载,武穴的干峙山、罗田的金仲文、浠水的吴保元,麻城的胡衡甫,红安的夏滋圃,团风的汪海门,黄冈币直的胡树人,黄梅的张行柏等8名名中医。据黄冈市卫生局提供统计资料,当时共培育出2000多名中医药人员。如武穴的吕紫华、王棣香、胡勋良等7人,蕲春的胡胜、李世生等,黄梅的王庆余、卢凯等,英山胡炳炎等,浠水的范自修、叶修文等,罗田的丁文玉、何曾文,黄冈市直王树国、卢长华等,麻城的占茂怡、王光润等,红安的杨世骥、陈兴友等,团风的熊新威、易旺清等:黄州的方原超、陈济明等,培育了黄冈地区中医药一大批新生骨干队伍,形成了后继人才资源,积蓄了大量中医药业人才资本。故称之为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性前瞻性战略性意义的工作。二是以开展献书献方的挖掘中医药人文资源为特征,全民参与中医药振兴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新风尚。广大中医药人员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中医政策,将自己的祖传中医药事业发展,社会文明迸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身体健康,作出了贡献,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各县收到中医药人员献书100余本,秘方、验方、单方、土方数万个。通过开展群众性献书献方活动,不仅挖掘了祖国医学遗产,一定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了中医药资料研究、开发,而且活跃了中医药学术,创造了开放的学术交流、合作环境。

  第二、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这一时朗显著特点以中草药研究、生产、销售为主,开发利用自然中草药资料。以原厂济县为例,1970年,人民群众自发地开展了"一根针,一把草"中草药运动,在此朔间,原厂济县第一人民医院探索出新医疗法(羊肠线、穴位埋藏、割治疗法等),使中医及中药采纳、研制、临床应用方面,形成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75年,随着毛泽东同志发出"中医药是一个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各地开展了群众性中草药运动。广济县实行了领导与群众结合,中西结合,土洋结合,展开了"三土" (土医、土药、土法)、"四自"(自采、自种、自制、自养)群众中草药运动,创造出不少防病治病的方法与经验,有的纳人科研课题,广济县第一人民医院先后研制出冠脉通、铁骨洁糖浆、阑尾糖浆、鸡头藤注射液、天麻穴位注射液、紫金牛注射液、金鸡液等36个方剂,已被《广济科技》收集成册,其中药品冠脉通(土名"土沉香”学名“山楂”),获省级科技鉴定,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麻城的"野葡萄根外冶骨髓炎"也获省级科技鉴定。由于"中草药"群众运动,半边莲、虎仗、逍遥竹、鱼醒草、金芥麦,肺筋草等20多种草药变成了商品药,迸人药店、医院,成为划时代标志性中药;千粒老鼠屎是武穴市进京参展的第一味中草药,这是荆竹卫生所老中医胡青松研制成功,并被收《中国中草药大辞典》。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利水通淋。主治痈肿疔疮,瘰疬,乳痈,目赤肿痛,咽痛,小儿惊风,哮喘,癫痫,各种癌症,蛇虫咬伤,水肿,疝气,热淋,砂淋。其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有很好的缓解效果,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农村有人用它来治疗蛇虫咬伤。1978年黄冈地区各地贯彻中央关于党的中医政策,1978年国家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1979年厂济也成立了中医院,设置了中医血栓病专科、肝病专科、中医皮肤科,还开设了西医外科、妇产科、急诊科。厂济县第一人民医院还设立了中医科、针灸科等,同年,广济也相应成立了中医学会分会,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药科研、学术交流、师资培训,出版中医药经验汇编,全面提高中医人员素质,活跃了中医药学术,捉进了中医药事业振兴。广济还创办了李时珍药物研究所,市中医院先后研制开发出参脉口服液、茵梓黄注射液、舒经活络饮,大蒜注射液等中药制剂,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了自我研发能力。广济中药材公司中药材收购组对全县中药材生产指导,技术培训,收购等重大环节,实行全程负责,先后发展了川芎为主的横岗基地,发展黄连为主的太平基地,发展泽泻为主的石佛寺基地,发展黄柏、白术为主的大金基地等等。中药材公司中药饮片厂是省卫生厅、省医药总公司确认的全省四大药中药饮片定点生产供应企业,是黄冈两家中药加工企业之一。其生产出饮片直销武。1992年以后,武穴市相继创办了以生产仙吉饮、壮元补身酒、人参甘精、金银花露、长生茶、霍香正气水、金果饮等为主中药产品的原回春制药厂(现广济药业济民制药厂);以生产、研究、经营济泰戒毒片为主的广济际泰药业有限公司。广济际泰药业有限公司还先后研制开发"长寿枕"、"七仙方便面"等中药保健食品和中成药产品,有待于申报专利或上报科技成果,提高产品产业化、市场化水平。

  第三,21世纪初,这个时期基本特点,中医药资源(有形、无形)实行全方位、组合式开发,中药品将成为国际医药市场主流产品,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药业将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众所周知,中医药是我国国粹。但是要看到,我国中医药业将面对着中医药生产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及专利保护、市场销售等方面严重挑战,同时又是宏扬中华医药文化,再创中华医药现代文明最好的发展机遇,作为"鄂东四大名医故乡",要清醒地认识到,"鄂东四大名医"品牌独一元二的无形资源。黄冈乃至鄂东自古以来,就有崇尚中医药应用中医药的历史渊源,及一大批验方、秘方、单方的无形中医药资源,有看丰富的本土化中医药材自然资源(据1986年全国中医药资源重点品种363种,鄂东地区196种,占全国重点品种总数57·6%,)和良好区位地域环境,尤其当今有发展中医药业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今天的鄂东人,以更开放的姿态,以博大的胸怀,以超前的眼光,独具的胆识,宽领域地引进外来有识之士,来鄂东投资、创业,开发中医药资源,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推迸科技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再创新的辉煌。

  三、从文化自觉视野审视黄冈大别山"四大名医"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融科技文化、健康养生文化、康养旅游文化一体),已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在国际上,已掀起了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特有"文化现象",中医药是一种响亮世界级文化品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根本目的,在于传承、弘扬、发展、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使中华国学文化自信走向世界。更加深知时代的责任担当,使命光荣。在于形成社会共识:发展中医药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发展中医药。推动中医药科技文化、健康养生文化和康养旅游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在实践和养成相结合,达到外化中医健康养生理念于行、内化中华文化价值于心的综合效益。 为了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内容特质,高度认同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时代价值,创造性转化中医药文化生产力,创新性发展中医药文化(科技文化、健康养生文化、康养旅游文化),就要充分利用和开发鄂东"四大名医"知名品牌资源,做足鄂东中医药文化世界级品牌,科学地开发与利用"鄂东四大名医故乡"文化品牌资源,充分认识在国际植物药一体化背景下,要打出鄂东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品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医药主导产品,在国际医药和中医药旅游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形成中医药文化支柱产业基地,增强中医药多维产品核心竞争力,形成强大的与"洋中药"抗衡力继而抢占国际植物医药市场和中医药旅游市场制高点,发展成区域内绿色的生态的“中医药康养旅游+健康养生特色经济”,将鄂东将鄂东打造成大别山地域世界级中医药文化(科技文化、健康养生文化、康养旅游文化)旅游目地和中医药产业(科技文化、健康养生文化、康养旅游文化)基地。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制定打造世界级"中医药(制造、种植)+植物药(森林)产业+康养旅游"综合体的发展规划。黄冈市要树立全域意识,按照"一体化、一张图″大健康大产业要求,规划和建设黄冈中医药文化基地、中医药综合体和中医药康养旅游目的地,让中医药文化成为鄂东叫得响世界名牌和一张靓丽世界级名片。与此同时,加快制定市县两级中医药业专项产业发展和中医药康养旅游规划。依照《中药药法》,地方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和编制好中医药发展和中医药康养旅游规划。建议黄冈各市县由专家组成专班,对全境内的中医药资源、中医药人员、土壤等要素资源调查摸底,为推进现代化中药农业种植,中药工业(制造)、中药商业(营销)、中医药(包括森林)养生、中医药康养旅游规划、进行科学布点和科学决策:科学地编制出中医药业发展及康养规划。并纳人本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还要通过人代会形式,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增强强制性、约束力,与此同时,建议尽快做好《湖北省中医事业发展条例》实施细则及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政策出台,加快政策、法治、措施到位,为全面加快中医药业及康养产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提供法制保障。让中医药文化资源整合性开发与利用,成为黄冈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开发"鄂东五大名医"知名品牌中医药资源。 鄂东地区十大名药有麻城杭菊花、新洲白前草、黄梅薄荷、獭肝、黄冈脑乐静、浠水地黄、黄冈贝母枇杷糖浆 、武穴山鸡椒 、黄连、艾叶。除此以外的半边莲、虎仗、逍遥竹、鱼醒草、金芥麦、黄柏、白术、肺筋草等也鄂东地区名药类。近二十年来,黄冈市一直保持从事中药材种植的传统,种植业快速壮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9.11万亩,药材产量22.5万吨,分别比2011年扩大35.46万亩,9.9万吨,五年内年均增速12.6%、12.3%。黄冈市形成了蕲春(蕲艾)、英山(茯苓、苍术、桔梗、天麻)、罗田(茯苓、金银花、苍术、百合)、麻城(菊花、天麻、茯苓、灵芝)为主导品种的产业布局。新开发中药材有英山的茯苓、武穴的四望葛根、团风的芦根、红安的胡桅子、麻城的细梗、新洲的白前草等原产药材享誉国内中草药市场。中药材500亩以上连片基地115个,药材种植专业户1.38万户,药材专业村313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78个。 黄冈市各县市医药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从产量、品种和技术水平来讲,黄冈市正处在由中药材大市向强市转变,有待于做大做强做优;从药材品种技术来说,品种多规模小、技术含量偏低等问题,制约了中药材强市发展, 至今尚没有一家中医药企业上市,拳头优势不明显,各自为政,分散推进,缺乏中医药产业行业竞争力和抗衡力。一些"洋中药"纷纷进驻国内,大有大兵压境之攻势,为了迅速扭转这种的徘徊的局面,从现在起应对黄冈境内中医药产业结构、资源进行全景式全程式整合与优化,提高整体中医药品牌竞争力,发展鄂东品牌特色中医药经济。具体要做好如下方面工作。一是在中药农业(种植)方面,首先坚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水保、环保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相结合。抓好中医药开发,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研究院等高等科研院校的合作,通过技术研发、项目开发、技术指导等模式,不断提高中药材产业的科技含量。除继续做好做大做强英山的桔梗,罗田的九资河、英山的茯苓,蕲春的蕲艾、蕲龟、麻城、红安的细梗、胡桅子,黄州、团风的芦根,武穴的四望葛根,大法寺的黄菊花等文章外,还要大力引进种植珍贵适宜本地土、气候的中药材,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制开发,也可采取公司(大药店、大超市、大药业公司)十农户十基地, “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种植模式,部分县市形成了以主导品种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布局,如蕲春以蕲艾、杜仲、栀子、银杏为主;英山以茯苓、苍术、桔梗、天麻为主;罗田以茯苓、金银花、苍术、百合为主;麻城以菊花、天麻、茯苓、灵芝为主。同时,该市通过项目攻关、技术推广等途径,实施申报了一批中药材科技项目,包括杜仲良种无性繁殖、黄冈苍术GAP种植、麻城福白菊GAP种植、紫苏营养保健油、英山桔梗野生转家种、乳通舒糖浆等,并攻克了天麻和茯苓的上窖、有性繁殖等技术难关;与相关部门合作,制定了一批中药材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规程,包括《福白菊湖北省地方标准》、《蕲艾种植技术地方标准和操作规范》、《百合种植技术操作规范》、《福白菊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及《苍术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等,实行市场化运作,打破行业、地域(国界)、部门所有制界限,进行资源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提高其开发利用率,确保农户种药利益和可持续发展,与时同时开辟地方新税源,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蕲春开发出“蕲艾”一品县。二是在中药工业(制造)方面,首先要下力整理、挖掘"鄂东四大名医"中医药人文资料及民间中医药单方、验方、秘方,开发中药药物、中药保健食品、中药保健饮料。建议各地依据中医药发展规划,结合本地资源实际,中医药企业现状,有条件的,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加速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药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同时邀请知名专家,开展对药农和中药材加工人员的现场培训或远程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通过招商引资,黄冈市积累了吸引九州通医药集团、北京同仁堂湖北中药材有限公司、国药控股(黄冈)、上海医药集团(黄冈)等大批著名医药企业前来投资。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中药材交易市场1个,中药经销企业31家,经销合作社78个,中药饮片、中成药经销企业29家,医疗机构262家,零售药店900余家;通过激励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中药材生产一线工作。加强对中药材的深加工,提高其产品附加值,积极向纵向、横向延伸,开拓中药材衍生产业,拉长产业链,还可组建李时珍等若干个药业集团,按照国际惯例,实行会员制:提高区域中医药资源开发、研制、销售的组织化水平,发展特色中医药产业,尽快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实力,形成品牌效应。三是在中药商业(营销)方面,要组建中医药营销集团,建立连锁中药店,这样既可销售本地中药材,又可销售本地中药企业生产药品,积极创造条件,进入国内大超市,甚至迸入国际医药大城市,提高鄂东中医药产品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还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进中医药电子商务,促进营销信息化、现代化。李时珍医药集团已成为大别山地区最大的医药龙头企业,李时珍国际医药港已成为大别山地区流通集散地。为此要依托李时珍医药集团、黄冈卫尔康医药有限公司等中药生产加工和营销企业,促进现代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四是在中医药医疗单位方面,面对国际植物药医院竞争与挑战,对现有黄冈币及各县市中医院,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彻底改变现有中医院缺乏特色、缺乏竞争、丧失应有活力的局面,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医院,以中医药为主,研究若干个病种药物方剂的特色医院、专科医院,改革现行中医药管理体制和机制,大胆引进中医院"一把手『竞争上岗机制,司实行公办,民办、领办中医院,形成特色鄂东品牌中医院,扩大币汤辐射半径,也可采用会员制、网络会员中医院,组建鄂东中医院集团,并进军大中城市,设立分院,形成医院经济。五是在建设"鄂东四大名医"植物;药物公园方面,要以抢救植物申药材物种,基因库的紧迫感。抓好鄂东若干植物公园建设。为此,笔者建议要把植物公园建设及鄂东名医名药的人文资料开发,纳人旅游经济开发,发展生态农业、中药经济序列,形成独具鄂东中医药文化特色,融植物科普、植物科学、(药物,研究、基因库、旅游园林、农林教育于一体的基地。六是在建设中医药物流中心。蕲春县李时珍国际医药港是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也是湖北省唯一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现拥有中药材加工企业33家,年加工量达3万吨,年产值17.2亿元,要努力将其打造成国内一流的中药材集散中心。为此,建议在黄冈市境内,建设成若干个培植大区,地方特色小区,建成若干个配套的温室,引迸植物(药物)品种,发展绿色(药物)经济、生态经济、观光旅游经济。也可实行股份入股投资办好中医药研究中心。七是延伸中医药产业链。以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协调发展为重点,整合性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有所作为。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优化升级,推进中医药与养老、旅游、文化、扶贫深度融合发展,有效开发中医药科技、文化、生态复合性资源,产生一批适应市场与健康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开发一批有中医特色的诊疗仪器和设备,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释放新动能。发掘贫困地区的中医药资源,结合当地实际,实施中药材产业化、中医药健康旅游等精准扶贫举措。八是服务于实施"一带一路″人类命运体计划。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有所作为。黄冈拥有世界级中医药文化品牌,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更好地发挥黄冈中医药独特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其在密切人文交流、服务外交、促进民生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开创中医药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不仅提供诊疗服务、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而且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和当代中国活力。坚持政策沟通,完善政府间交流与合作机制;坚持资源互通,与沿线国家共享中医药服务;坚持民心相通,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坚持科技联通,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坚持贸易畅通,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把黄冈中医药文化打造成亮丽的“世界名片”。

  3、建议成立李时珍医学研究中心。据调查,《本草纲目》的外译本包括英文、法文、俄文、拉丁文、日语、朝鲜文等多种文字,据有关资料称,各种类型及版本已近100种了。世界各国已经有十几种文字的中医、针灸杂志和书籍出版。李时珍《本草纲目》它所涉及的化学、史学、哲学、文学、训诂、天文、地理、历法、气象等,要全面地挖掘这一巨大的宝藏。如国外,加拿大排名第一的多伦多大学,在医学院就设立了中医专业。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订390多个包括中医药在内的政府间合作协议。由此可见,建议依托黄冈师范学院,组建李时珍医学医药研究中心,实行学院与医药企业联合创办研究中心,推介李时珍医学医药研究成果,研究李时珍医道文化。一是研究李时珍医学哲学思想。加强李时珍的医学哲学思想探究。 研究李时珍追求人身心对自然和宇宙、协同的生态医学观。建立一种融医心(济世救人,仁爱为怀,弃儒从医,不为名利,清廉正直)、医术(不知医者列为不孝道,“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医风(“格物”、“性理”, “格物穷理)、医技、医德(博施于民、重仁轻利、济世救人)、医道(“天地合,天人合一,即天、地、人为一体”养生文化,超然物外)于一体的生态医学哲学,让人类行为是非善恶的信念和价值,体现在关于人类行为的规则或准则中。以解决在新的境遇中不同价值冲突引起的道德问题。为发展现代医学哲学提供了先行范例,即运用一般哲学中伦理思想原则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和探索医学道德现象,可见,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其一、建立自然、社会、宇宙一体天地人合一"绿色"生态医药医学医道理念。其二、运用李时珍医学哲学思想,建立患者、医者互信的"医仁"理念,建立新型和谐医患关系。其三、倡导李时珍科学精神、崇尚自然、谦逊品质。李时珍常为了分别外形很相似的药草,就亲自尝试味道和分辨药效来达到辨别的效果,在医学事业上脚踏实地,为了考察药草行万里路,不畏艰苦,永不放弃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李时珍求真严谨的精神,书写当时完整的本草百科全书传奇,不唯书,李时珍坚持眼见为实,并要亲自尝试辨别才会记载在书中,毫不惧危险,研究植物药曼陀罗花的性能,进行曼陀罗花的毒性试验,并研制出解药,还要研究动物药属性,如穿山甲、白花蛇的研究,还研究验证矿物质药物,亲自实地查访多个矿场,发现“铅”是有毒的,不是之前的本草书籍中记载的是无毒物质, “水银”并不是成仙之药,服用并不可以长生不老,而是常年累积会致癌,有毒物质,打破封建传统说法。勇敢实践的精神;李时珍是个做事严谨细致的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他才能抛弃历史积累下来的错误,重新找到正确的解答,来避免继续的错误。正如李时珍在游历的过程中,去考察穿山甲的的外貌还有它进行捕食或者其他状态是不是和《本草经集注》中的说法是一样的,便随猎人进深山实地考察,之后发现穿山甲的生活习惯确实如书所言,但是也有不一样的,穿山甲并不是靠鳞片来捕食蚂蚁的,而是靠它的长舌头进行诱捕,因此李时珍修改了《本草经集注》的错误记载。从而让李时珍的求真、务实、大爱精神,发扬光大,全面提高医学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素养。造就新一代高索质的杏林队伍。从李时珍医学哲学到杨际泰良医"戒毒,救民众于苦难之中,同外敌作斗争,李时珍医学道德`伦理等开辟医学新境界,对外,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对内(自身)医德内修,提供了成功范例。二是研究李时珍养生思想。《本草纲目》记载药物养生方达290首,具药物养生功效的中药180种,对于食物养生坚持主张要以粥养、酒养、茶养、瓜果蔬菜养等。极力倡导科学的服食养生法,既要重视药物服食养生,更应重视服食食物养生,为开发医药养生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研究“医学疗法”思想。在《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疗法有六十多种之多。如汤药疗法、丸药疗法、散药疗法、滋膏疗法、丹药疗法、药酒疗法、药茶疗法、药粥疗法、药枕疗法、药汁疗法、针灸疗法、蒸气消毒疗法、口畜鼻疗法、熏洗疗法、香气疗法等。汗法、吐法、下法、平法、行法、收法、缓法、举法、除法、削法等等。

  4、建议成立森林医学与健康促进会。建议尽快成立地方森林医学与健康促进会并举办暨森林医学与健康高峰论坛,以此推动和发展森林医学疗养等新型产业。森林医学疗养是未来林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与动力,也是一种朝阳产业。发展森林医学疗养业,坚守以“兴林富民、亲林健民”为理念,充分发挥森林在改善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宗旨,加强相关市内外行业内外联系与合作,构建产业的纽带和桥梁,维护会员合法权益,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森林养生行业建设基地化、运营市场化、服务规范化、管理水平国际化,促进鄂东地区森林医学养生、健康休闲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将以森林医学养生基地建设为抓手,在市内,推进国有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的森林医学养生基地示范建设和森林医学养生综合体试点;二是与医疗卫生部门开展联合攻关,使森林医学养生基地示范建设具有相应的理论与技术支撑;三是建立森林医学养生基地认证、开展从业人员的培训及考核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有序的管理与标准体系,建立国家与地方层面的森林医学养生管理机构,指导森林医学养生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促进森林养生产业化发展;四是加强森林医学养生从业队伍的培养和技术创新,建立研究专家团队,增强森林医学养生基地的整体服务水平。五是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业,建设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品牌。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利用中医药文化元素突出的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名胜古迹、博物馆、中华老字号名店以及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药膳食疗馆等资源,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路线,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旅游城镇、度假区、文化街、主题酒,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商品。

  5、建议成立李时珍中医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组建黄冈李时珍中医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高素质中医药技术和管理人才。

  6、办好李时珍医药文化节,举办中医药论坛。与江西樟树,河南百泉、禹县,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湖南邵东,广东清平等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议建立友好城市(县),互开中药文化节会暨医学医药论坛,打皓造药市集群组团,实行药市大联盟,提高国药竟争力和抗市场风险力。

  7、建立健全中医药行业管理协会(如中医药学会)。依托中医药业行业协会行业管理组织。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加强中医药行业自律管理。对于属市场管理一块,地方政府该退出来的一块,让位、让仅,还权于行业协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协调、市场)监理、(技术、质量)咨询作用,并加大对行业协会经费投人力度,切实加速培养,引迸反倾销涉外中医药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化人才,不断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对外开放,服务水平:建立起良好的中医药公开、公正贸易市场秩序,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

  8、建立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干部问责追责机制。要把发展中医业发展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建立检查、督办、总结、评比制度,实行奖励兑现。对发展中医药业行动不力,措施不到位,实行通报批评,直至问责追责。要组建中医药技术经济咨询委员会,聘请市内外国家级的中医药制造、管理、金融、涉外贸易、经济法律等方面专家当顾问。在制订规划、战略、重大建设项目等涉及前瞻性、全局性大课题上,征询专家的意见,防止决策失误,与此同时,对于发展中医药业,做好保证性服务工作,要改革现行政管制,审批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要为建设中医药项目,发展中医药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坚持制止三乱,规范收费行为,帮助中药制造、营销、研发企事业单位,投资商,解决发展和创业过程申具体困难,从而为外来中药业投资者、刨业者、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作者吕永兴,智库战略研究学者、历史文化学者)

  参考文献。

  1、″鄂东中医药文化资源 推进黄冈中医药产业发展"吕永兴)武穴市“十二五”规划办公室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 , 12 (2) :1-5

  2、"吕永兴:关于发展中医药品牌产业对策探究一一一基于鄂东四大名医现象调查″ 吕永兴《中国改革论坛》2015一05一25

  3、"清名医杨际泰传略"南东求;王斯蕾《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年11期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