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习|中南海年刊(2022年)
▲ 2022年10月23日,刚刚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采访中共二十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在场的中外记者挥手致意。
时间记录坚实的脚步与奋斗的足迹。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这一年,历经7年艰辛努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让国人为之振奋骄傲;这一年,神舟系列飞船接力腾飞,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一步步变为现实;这一年,中国外交重启线下模式,从“云外交”到“面对面”,应变局、解困局、创新局,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过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了延安,瞻仰革命纪念地,发出铿锵号召:“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日新月异的发展,有大江大河的奔腾,也有一枝一叶的生长。
这一年,总书记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时时放心不下”映照在领袖不断刷新的“忙碌指数”和人民群众的每件大事小情。
央视网运用智能大数据分析总书记的重要行程与讲话,与您一起回顾总书记的2022。
从年度热词读懂中国这一年
通过央视网I学习数据库汇总分析,“发展”“人民”“二十大”“经济”“北京冬奥会”等词语成为总书记讲话中的高频词。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这一年,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全球发展破题,无论内政还是外交,发展都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关注的主题之一。
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13次提到高质量发展,并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多位专家表示这是今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一个鲜明特点。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信心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与势的战略自信,彰显着勇毅前行的强大底气和定力。
“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在总书记眼里,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中国在发展道路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绿色发展奇迹。面向未来,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中国以绿色发展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并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
发展为了人民。总书记在全年多个场合的重要讲话中,数次提到“人民”。
从2022年新年贺词中一句“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道出浓浓人民情,到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动情地说“把老百姓关心的事一件件办好,是共产党人的共同心愿”,再到党的二十大从不同层面回应百姓期待、人民心声……“人民”始终被总书记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江山壮丽、人民幸福始终是中华民族最温暖的底色。
▲ 2022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同居民李水一家拉家常。
“二十大”“北京冬奥会”“香港”“创新、科技”等高频词见证了这一年我们国家深具影响力的大事件。
以立春之日的“一片雪花”拉开帷幕,在生机盎然的早春时节挥手作别,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既惊艳了世界,也留下了宝贵的北京冬奥精神和丰厚的冬奥遗产。
▲ 2022年2月4日晚,习近平主席、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出席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
2022年,香港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历经了风风雨雨的香港,如今已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7月1日上午,站在25年前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举行地——香港会展中心,习近平主席言语铿锵:“‘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 2022年6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乘专列抵达香港,出席于7月1日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这是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
从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到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顺利“飞天”,2022年我国航天领域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勉励广大航天青年时强调:“希望广大航天青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强调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翻开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的发展蓝图,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前景令人向往。
▲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心怀人民 步履不停
山高水远,风雨无阻;行程万里,初心如磐。
延安是革命老区,也曾是深度贫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挂念陕北的老乡们。党的二十大后首次考察,总书记就来到陕西延安。
10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一下火车,就乘车前往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总书记走进果园,向现场采摘的果农了解今年苹果收成,同老乡们亲切交流。
▲ 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苹果园同老乡们亲切交流。
总书记对老乡们说:“我在陕北生活了7年,当年看到老乡们生活很艰苦,心里就想着怎么样让大家生活好起来。这次来延安,看到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到乡亲们中走一走看一看。”从黄土地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心里一直装着人民。2022年,总书记先后10次深入基层,顶风雪、冒酷暑,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
考察的脚步走得很远,同人民的心始终贴得很近。
2022年1月26日,农历小年刚过,习近平总书记冒雪前往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考察。
村民师红兵家4间窑洞2021年因强降雨全部倒塌,在政府补助和各方援助下重建了2间装配式住房。总书记仔细察看院落、住房,同师红兵一家老小坐下来拉家常,亲切询问他们重建住房质量好不好、年货置办齐了没有、还有什么困难。
一句“一定要把这个年过好”,饱含牵挂之情。
▲ 2022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受灾村民师红兵家看望。
2022年4月11日,沿着蜿蜒的山路深入热带雨林,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调研。
黎族村民王柏和一家热情地将总书记迎进家里。总书记察看院落、客厅、卧室等,在手工茶坊参与炒茶劳动,并买下两袋茶叶。总书记勉励他们把茶叶经营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2022年6月8日,仲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考察。顶着烈日,总书记走进稻田深处,俯身察看秧苗长势。
“现在苗情怎么样?”
“从单株分蘖数来看,已经表现出高产的特征。”农业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告诉总书记。
▲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考察,了解水稻试验育种和种植推广情况。
放眼广袤田野,总书记思虑深远:“民以食为天。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我们中国的农业专家,也要靠我们中国的农民,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四川要把农业搞好,把粮食生产抓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三农问题,时刻把人民幸福作为“国之大者”。
7月14日,总书记来到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村广场。村民们看到总书记来了,欢呼着围拢过来,高声向总书记问好。
村广场上,习近平总书记说,56个民族,党中央提出来的,像石榴籽一样地——
广场上的村民们大声回应:紧紧抱在一起!
…………
岁月奔涌,见证初心。
十年来,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十年来,总书记始终心怀人民,步履不停。平易近人的家常、温暖人心的问候,见证了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
大国外交 阔步前行
在国内外主持和出席10余场重要国际多边会议,与60多位外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举行会谈会见,同近30位外方领导人通电话、视频会晤……夙兴夜寐的外交日程,记录着习近平主席忙碌的身影,也见证着中国外交的积极和主动。
人们记得,2022年初,当北京如期开启“冬奥时间”,当世界瞩目中国,习近平主席以东方大国的热情好客欢迎五大洲的朋友们。连续3天,20余场外事活动密集举行。为来华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国际贵宾举行欢迎宴会时,他动情道:“特别感谢在座的各位朋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困难和不便,不远万里来到北京,为冬奥喝彩、为中国加油。”
世界见证,时间进入9月,习近平主席开启疫情以来首个线下高访季。9月,疫情发生后“上合大家庭”首次线下全员聚首;11月,“G20时间”“APEC时间”先后开启,许多外方领导人争相要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领导人面对面沟通交谈;12月,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和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举行,里程碑意义载入史册……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前后,习近平主席相继出席5场多边峰会,与4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举行双边会晤,实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外工作的崭新开局。
▲ 当地时间2022年9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撒马尔罕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访问泰国,习近平主席为巴育总理带来两件特别的礼品,承载中泰友好合作升温提速、行稳致远寓意的“复兴号”动车组模型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四卷英文版。收到礼物,巴育总理十分高兴。
会见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时,卡塔尔世界杯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习近平主席的开场白就从中塔合作的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卢赛尔体育场讲起。
在距离北京万里之遥的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中美元首会晤持续3个多小时,远超预期时长。习近平主席态度鲜明:“美方应将有关承诺体现在具体行动上,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
回望2022年元首外交,既有沉着冷静的科学应变,也有波澜壮阔的开拓进取。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在百年变局视阈下,习近平主席一如既往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主张什么、反对什么,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我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就是着眼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承诺“这个倡议是向全世界开放的公共产品”、主持首次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向国际民间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交流大会致贺信……过去一年,习近平主席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走实。
“为了促进世界安危与共,中方愿在此提出全球安全倡议……”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破解当前世界面临的安全和发展难题开出药方,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半年多时间里,已有70多个国家对全球安全倡议表示赞赏支持。
▲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大道之行,行稳致远。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中国知行合一,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外交的艺术,既在大格局的谋划,也在小细节的考量。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国为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发挥负责任大国应有的作用担当。
关联图谱 微“观”关切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央视网I学习数据库生成的关联图谱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按不同类别进行关联和细分。回顾2022年,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行,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关联物品中,有“蒸蒸日上”的年馍、有科技培育的种子、有高标准农田里的水稻,这些关系着国人手中的饭碗、国家的粮食安全。一袋茶叶、一串葡萄、一个苹果,小特产背后是富农大产业,更连着乡村振兴的大事业。一片甲骨、一件漆器、一段黎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关乎文化自信。投影机、机器人、芯片,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2年1月,在山西霍州冯南垣村,总书记同乡亲一起制作枣花年馍。他称赞“很吉祥”,“给人年年向好的感受,代表了广大父老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
2022年4月,在海南三亚市,总书记来到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我一直关注南繁科研育种,要科学谋划加快推进,建设成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总书记语重心长,“这件事有养育中华民族的战略意义。”
2022年6月,在四川宜宾市,总书记考察设计研制投影机的民营企业时强调,推进科技创新,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
…………
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科技自立自强,一桩桩一件件,都事关“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始终是人民的美好生活。
在关联地点中,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总书记问计于“民”,共话美丽乡村,关切“一老一幼”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关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探访古城老巷、历史文化遗址、红色教育基地……总书记引导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坚定自信、鉴往知来。看山、看水、看林……总书记在青山碧水间为“绿色中国”步步谋划。
2022年多次赴地方,“一老一幼”的民生话题,都是总书记考察的关切重点。7月,在乌鲁木齐天山区固原巷社区,总书记叮嘱,“紧贴各族居民所思所想所盼,帮助大家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8月,在辽宁沈阳市牡丹社区,总书记强调,“对老年人的服务要跟上”,“对孩子们的养育和培养等工作要加强”。
“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样的人民情怀,穿越历史、启迪未来,是“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生动写照。
在关联短语中,我们可以看到“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的伟大民族精神,看到“解铃还须系铃人”“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的东方大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与责任担当,看到“守望相助”“互利共赢”共促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心合意同,谋无不成。”站立时代潮头,心系人类未来。在习近平主席引领下,新时代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与各国同行天下之大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繁荣美好世界带来希望与力量。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责 编丨孟利铮
编 辑丨刘禛 蔡纯琳 孙晓媛 王卓婕
视 觉丨张紫曦
校 对丨王卓婕 孟利铮 闫田田 梁雅琴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